<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宁乡年俗</b></p> <p class="ql-block"> 宁乡市,湖南省辖县级市,由长沙市代管,位于湖南东偏北的洞庭湖南缘地区、长沙市西部,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故乡。宁乡市有13个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5个国家级生态村,刘少奇故居为国家5A级景区,灰汤温泉是中国三大高温温泉,沩山密印寺为千年古寺,还出土了国宝级文物“四羊方尊”(见“宁乡年俗”题图)和人面纹鼎、象纹大铜铙等1500多件青铜器,被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刘少奇故居纪念广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刘少奇故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密印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密印寺千手观音</b></p> <p class="ql-block"><b> 年俗</b>原指正月初一立春日这一天,可以开始中国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但其实这些活动早从年尾二十四就开始了,中国民间过年期间要进行祭灶、守岁、拜年、祭神、祭祖、除旧布新、迎禧接福、逛庙会等种种风俗活动,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年节在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在过年前后的这段时间里,阖家团圆、访亲探友、拜神祈福,以各种方式来期盼来年的好运的习俗称为年俗。</p><p class="ql-block"> 宁乡年俗也同全国各地各民族一样,充满着喜气祥和的气氛,大同小异,但也有宁乡自有的特色。充分体现几千年来宁乡人们以喜悦、期盼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年。</p><p class="ql-block"> 年是人际关系再造的良机,贺年、团年、拜年等年节仪式活动汇聚着人们的亲情、友情、恋情。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年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乡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湖南校园剪纸艺术委员会会长刘章喜先生历时一月余创作了关于宁乡年俗的21幅剪纸作品,其中包括腊八节、打扬尘、上祖坟、杀年猪、蒸年糕、贴春联、贴窗花、挂灯笼、团圆酒、守岁、压岁钱、呷年饭、大拜年、送财神、赞土地、狮子灯、花鼓灯、耍魚灯、耍龙灯、闹元宵等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腊八节</b></p><p class="ql-block"><b> </b>腊八节是四时八节之一,也是全年最后一个节日,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相传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佛教徒于这天举行法会,并且用大米、糯米和各种果物熬制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早年宁乡的文庙、武庙、密印寺、白云寺都有这个习俗。传说喝了这种粥之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庇佑,因此也叫"福寿粥"、"福德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扫扬尘</b> </p><p class="ql-block"> 打扬尘又叫扫扬尘,是宁乡的重要年俗之一。到了年底,家家户户不论男女老少、全家动员齐上阵,洒扫门庭、除去尘秽。即为讲究卫生、驱除病疫,更让环境净美、使人心旷神怡。扬尘是墙角或者高处飞扬上去的灰尘和结下的蜘蛛网,"尘"和"陈"同音,意为除陈布新。按习俗打扬尘是在十二月廿四日小年那天,我父亲正巧那天生日,所以我们家是在廿三那天打扬尘,同在那天要把房前屋后的阴沟疏通沥水,粪缸便桶都要冲洗干净。如果天气晴好,还要把床单被面洗干净,将被褥凉晒,把穿脏了的鞋袜衣服通通洗一遍,干干净净迎新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3.挂灯笼</b></p><p class="ql-block"> 挂灯笼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便携式照明工具。红灯笼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兴盛起来的。宁乡人在新年悬挂大红灯笼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大红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在中华大地广泛兴盛,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部分。大红灯笼高高挂,照亮了全家人的祥和幸福,象征着合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4.上祖坟</b> </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下午上祖坟是宁乡重要的年俗之一。为了缅怀先祖,大年三十傍晚时分,长辈带着孩子们,带上纸钱、香烛、果品来到先人的坟地,肃穆祭拜,我们称之为"送亮"。事先要"淤坟",而且必须在大寒之后,带上锄头、箢箕、柴刀等工具把墓地的杂草、荆棘除净,然后在坟头添上新土防止坍塌,也以示庄重。上祖坟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除夕上坟可以缅怀先人,告诫自己,重温先人善行,缅怀家族荣耀,激励后人奋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5.贴窗花</b></p><p class="ql-block"> 剪纸是一种中华民族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贴窗花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宁乡人和我国许多地区的人们一样,都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各样的剪纸窗花。窗花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贴上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还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 50 年代宁乡还作兴在大门的门楣上贴上挂门钱,这种剪纸作品上一般有"五谷丰登"、"人寿年丰"、"福寿康宁"等字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6.贴春联</b></p><p class="ql-block">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子、对联,就是过年贴的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的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文学形式,更是宁乡的丰富年俗之一。大年三十都要在自己家里的大门上贴好春联,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辞旧迎新,迎祥纳福。节日的喜庆气氛让家家户户焕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7.蒸年糕</b> </p><p class="ql-block"> 宁乡年俗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项目一一蒸年糕。年糕又叫"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蒸年糕是我们过年时候的一项传统民俗,极富吉祥寓意。宁乡年糕有特殊的做法:先把糯米浸泡一周左右,但天天要换水,用手推石磨磨好后沥干,做糕的时候用模具,我们叫它"印子粑粑",有各种动物的印子花样,有乌龟(寓意长寿)、有兔子(寓意多子)、有魚(寓意年年有馀)。每只动物的眼睛都要用食用菜红点一下,就是圆圆的粑粑也要筷子涂上菜红在正中点上四个红点点,寓意四季发财、四季平安、四季如春、四季常青,这个一般留下送给来拜年的小朋友,乡里有句打俏的俗语:拜年拜年,粑粑向天,冇得粑粑,四个铜钱。年糕大都是比较长一点的㰐圆形的,做成后的年糕如果要收藏的时间长一些的话,就浸在凉开水里面。做好的年糕食用时或加油煎炸或加糖再蒸,味道都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8.杀年猪</b> </p><p class="ql-block"> 杀年猪是汉民族的传统年俗,也是我们宁乡的一大传统年俗,是父老乡亲们的一大热切期望。杀年猪既是一大盛事,又是一件极不平常的喜事,缺衣少食的年代家家户户都要养上一头年猪,在宁乡农村,临近大年三十的那几天,农家养壮的猪的尖叫声开始此起彼伏,这杀猪的情景成为宁乡年俗的重要一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9.团圆酒</b></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的晚餐就是宁乡人的团年(圆)酒,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蒸腾的饭桌边,就是透着那么一股喜气和热闹劲,这是我们民间过年的最大特点之一,团年酒满桌鸡、鸭、鱼、肉,最具特色的菜是猪蹄,尤其是子女在读的家庭,蹄筋寓意金榜题名……团年酒必须吃魚,寓意年年有馀,在那贫穷的年代,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喝团年酒之前,必须要先供奉司命府君,(小时候我们叫他们司命阿公、司命阿婆)乞求司命菩萨"上天多言善事,下界永保平安"(这是我记忆中司命府君龕两边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0.压岁钱 </b></p><p class="ql-block"> 压岁钱又称压祟钱。传说祟是不吉利的东西,古人借这个习俗表达来年不会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发生。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也是宁乡的传统年俗。大年三十晚上可是孩子们的丰收夜了:长辈们把钱装在红包里,到新年倒计时的时候逐一发给孩子们,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爷爷发一份,奶奶发一份,爸爸发一份,妈妈发一份,如果还有其他长辈在一起的话,他们也会发一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1.守岁</b></p><p class="ql-block"> 宁乡人同全国各地的汉族同胞一样,大年三十有守岁的习俗。宁乡有句俗话:十五元宵的灯,三十夜里的火。这叫岁火。人门把早在伏天准备的特大柴刁公点燃为岁火,又叫"烧年猪"。全家男女老少喝了团年酒之后,围坐在岁火边,有说有笑,谈天说地,话丰收年景,算馀钱剩米,其乐融融。长辈们还要给每个孩子发一份压岁钱。除夕夜人们达旦不眠,灯火通宵不熄,据说这样照岁之后,来年家里一定财富充实,老少安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2.呷年饭</b></p><p class="ql-block"> 宁乡人呷年饭不是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那个叫团年(圆)酒。我们的年饭是大年初一的早饭或者中午饭,这是全家大团圆的盛宴,寓意吉祥、发财、圆满,充分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年饭桌上必须要吃魚,象征年年有余。吃鱼的时候要留下鱼头和鱼尾这才叫有头有尾,一年四季平安无恙。吃年饭还必须有鸡,"鸡"与"吉"谐音,这叫"大吉"。必须有年糕,"糕"与"高"同音,这叫年年高升、步步高升。饭前一定要首先敬奉祖先,有的人家是在吃年饭时在饭桌上备有酒杯和碗筷、摆好凳子、留着空位,以示供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3.送财神</b> </p><p class="ql-block"> 送财神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岁时风俗,现今的宁乡仍保留着送财神的年俗。有的人从除夕夜开始,一直到元霄节都会轻车快马地赶往人囗密集的小镇和乡村的大湾里送财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送的是木刻版印在四红纸上的财神爷,有的印张小到36开,如今送的是一张4开大的全彩印刷的财神爷精美头像。还有人花几百元钱买来瓷窑制作的财神爷,特意送给大老板、大财东。通常的赞语有:财神到、乐逍遥,发财致富不用瞧(愁)。送您八方聚财,送您如意吉祥。送您日进斗金,送您财源滚滚。送您人兴财旺,送您富贵荣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4.大拜年</b></p><p class="ql-block">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旧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好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宁乡拜年的习俗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拜年的时间一般是初一至初五,"拜年拜到初七八,空了酒罈尽了鎉"。年前走亲访友送礼称之为拜早年,正月初五之后、元宵节之前走亲访友送礼称之为拜迟年。俗话说有心拜年,十五不迟,更有甚者笑称六月拜年年中间。随着时代的变迁,在沿袭旧俗之外,又兴起了帖子拜年、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新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5.狮子灯</b></p><p class="ql-block"> 宁乡的舞狮叫狮子灯、又叫狮王灯,不是现时的舞狮。狮身是用黄布或白布做的,狮子头是用木雕的,又叫麒麟。一般是从大年初二、初三开始,沿门沿户玩耍,而且路线走向必须是从低向高,寓意人往高处走。掌灯人先前进屋向东家长辈拜年祝贺新春。麒麟进屋后端"坐"堂屋正中的八仙桌上,东家必定会供奉牲酒、香烛纸钱。然后麒麟必进猪圈牛栏屋里,以示庇佑东家六畜兴旺。狮子灯一般可以玩出十多二十个故事,比如燕子含泥入高门、状元打马游京城等等。每个故事都有吉祥赞语,例如:肥猪呷食噗呀噗,恭喜老板好喂养,喂些萝卜喂些菜,十个看见十个爱,洞庭湖里去洗澡,刚刚打湿四蹄爪。洞庭湖里去恋泥,刚刚打湿肚肠皮。草猪背上跑得马,"横"猪背上开得弓。只要麒麟欢乐耍,再耍一个大船撑宝进财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6.赞土地</b></p><p class="ql-block"> 赞土地并非赞颂肥田沃土、高腴之壤。传说古时候一个商人被盗,洗刼一空,准备自杀。土地公公劝他求助民众,怎么求助呢?突然来了一位艺人,一边敲打秤盘,一边赞语,赞后留下一个秤盘,但已不见其人。商人想必是土地爷显灵,捡起秤盘,八方称颂,弄得好多银两钱财。感谢土地公公……即赞土地。赞土地又叫游春,是宁乡流传久远的闹新春形式。有的大年初一就开始了,到元霄节结束,老艺人趁此新春佳节,热闹新春,弄些钱财补贴家用。赞土地是一种民间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一要博学多才,二要随机应变,务必能夠见人赞人,指物赞物。赞语如:西家赞过东家来,恭喜东家大发财。一赞老板摇钱树,二赞娘子聚宝盆。三赞桃园三结义,四赞童子拜观音。五赞五子登科榜,六赞鹿鹤共同春。七赞麻兰七姐妹,八赞八仙飘洋海。九赞九牛耕田地,十赞少爷坐朝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7.耍魚灯</b></p><p class="ql-block"> 耍鱼灯是从正月初六到元霄节结束。宁乡人耍鱼灯格外讲究:鱼灯最重要的是头鱼、二鱼、三鱼。头鱼最大,两盏,头似龙头,鲤鱼身,张大口。二鱼两盏,式样与头鱼相同,但必须稍小一点。三鱼两盏,鲤鱼形。后面是青鱼灯、鲫鱼灯、鲑鱼灯,最后还有河豚和虾灯。鱼灯队伍的排序也非常严格:大红旗、标语牌(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唱经人、锣鼓、龙珠、鱼灯。龙珠负责指挥。进入大户人家之后,在空旷的院落里摆开架势,烟花鞭炮震耳欲聋,锵锣、铙钹、大鼓同时响起,鸣金击鼓威振长空。耍灯开始:鱼儿钻、跳、游、翔的动作随着乐器韵律,动作时快时慢,井井有条,平稳有序,场面喜氣满满,人们喜笑颜开。鱼灯寄乡人以山河安稳,乡人寄鱼灯以国泰民安。唯有如此的相寄,方是人间烟火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8.耍龙灯</b></p><p class="ql-block"> 耍龙灯是我们国家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也是宁乡年俗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从春节一直玩到元霄节。出发前要在庙上敬俸龙王爷,宁乡人称之为"龙天阿公"。晚上收灯要把龙王爷送回庙里。龙灯队统一服装者多达四五十人。掌灯人和举大旗的走在最前头,其后是大锣大鼓和舞龙者,最后是唢呐和小开台。龙灯进屋后一定要穿越每间房屋,屋里灯火通明、啊喝喧天,外面大吹大擂、炮铳动地。表演的节目多达几十个,如皇龙出洞、金龙盘柱、二龙戏珠、金龙过海。龙是吉祥的化身,宁乡龙绝大多数用红布和黄布制作。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掌灯人的灯笼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收藏在龙身上的"灯"都是经过用桐油、硫磺炒过的"油芯子"。每个节目都有一段赞词,如:皇龙绕绕下天庭,特到贵府贺新春。皇龙堂前一声请,全家老少听分明,一祝长者添福寿,二祝少者财运通。三祝主东家兴旺,左手抓银右抓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花鼓灯</b></p><p class="ql-block"> 花鼓灯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唢呐、锣鼓音乐、情节性的双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民间舞种。宁乡花鼓灯多在正月初二初三开始至元霄节结束,乡村小镇、街头巷尾均可表演。花鼓灯进屋后首先由乐队演奏和夸口"福禄寿"三星一一名曰"打三星"。如果主人家有新婚媳妇,便一定要演唱一曲"送子",然后送一个胖小子给新媳妇。接着表演《十二月望郎》,如"三月里来望郎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三两银子买把伞,送给情郎避之雨淋淋"。宁乡花鼓节奏可快可慢,舞蹈结构严谨,风格古朴,情妺妺动作轻捷娇柔、细腻优美。情郎哥表演动作矫健、表情滑稽、潇洒倜傥。宁乡有乡村地花鼓、黄材地花鼓。表演者为一旦一丑道具仅一扇一巾。《宁乡对子花鼓》成功申报为长沙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闹元宵</b></p><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一台全民参与的民俗大戏,闹元宵就是这部大戏的压轴曲。元宵节是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所以全国各地庆元宵的习俗大同小异。宁乡闹元宵最大的排场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脚、耍魚灯、花鼓灯、蚌壳灯、灯谜会。元宵节的另一特色就是家家户户吃元宵。元宵是一种美味食品,可晕可素,用糯米粉做成圆粒。制作时可包可滚可揉。烹饪时可炸可煮可蒸,口感不同风味各异。按照传统民俗,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通明,人们观灯、赏月、猜谜、吃元霄,合家团聚,其乐融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