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她是幼儿的咿呀学语和童话故事的变化;有人说,她是学生们一天一天作业的积累,一次一次成绩的跨越;有人说,她是年轻人不舍昼夜的拼搏和跋涉;也有人说她是一代代成年人带着一家老小从元宵节到清明节,从端午节到中秋节,从国庆节到腊八节,从小年到春节中翻山越岭时汗水的结晶。然而,我说她是春夏秋冬的脚印,是厨房里的烟火味,是一家老小桌上的三餐。</p><p class="ql-block"> 下雪了!下雪了!她是从那第一场雪开始,是人们对雪花飘舞、银装素裹的浪漫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在漫天飞舞的雪地里,和那群不怕咧咧寒风的小朋友一起滚雪球,打雪战,滑冰,那<span style="font-size:18px;">个高兴劲儿,爸妈喊叫回家吃饭,大家玩的都还恋恋不舍,再玩一会儿,心想,明天醒来雪不会融化没了吧?尽管</span>头发上结了冰茬子,靴子湿透了,夜里炉火旁烤干,天亮了呼朋唤友继续玩,睡梦里还呼喊着、追逐着、大闹着。下雪了,年也越来越近了,等过年年,我们就有新衣服新靴子穿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踏着咯吱咯吱响的冰雪,掰着手指头盼到小年,大人们早已经开始白天挤着去置办年货,晚上穿针引线赶做年衣和年鞋,不舍昼夜,吃了祭灶火烧饼,放了鞭炮,上过香,祈求老灶爷保一家老小一日三餐的温饱。</p> <p class="ql-block"> 到了农历二十七、八,年味越来越浓。和面蒸年馍,是过年前最重要的一天了!头一天,大人们就泡好酵子,和好发面。天出奇的冷,为了让面开的早一点旺一些,大人们想尽法子,有人把面盆放温水里又怕水再凉了面不开,有的人烧几块热砖块放面盆下面,再捂上被子保温。似乎这面发的越好家也越兴旺发达一样,第二天早上,蒸馍放碱面也是有学问的,怕多也怕少。放少了面不起大,馍馍发青发沉,发酸难吃;放多了,馍发黄甚至变成棕色,难以下咽。所以大人们反复揉面,烧一个小积子面看了又看,直到把馍馍蒸得白大虚光,这才高高兴兴,开开心心。趁热打铁,热锅小火搽凉粉,红红火火一整年。</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接着煮肉,孩子们就围着锅台转悠,再也不舍得远去,闻着肉香味,只等肉烂熟出锅那会,大人们拿着刀子哧溜一下割下一快肉递过手上,啧!啧啧!过个馋瘾,真叫一个美。再看着大人切块熬煮做冻肉,备好待客的好物,说不定还能闻到酒香呢!</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年三十,上午一家人围着锅台下锅煮果子,煮油菜、油香、红薯丸子、油菜角,这可能就是我们那时候最好吃的零食节吧!好汉不如小子,好饭还是饺子,晚饭后包好饺子———备好初一早上的第一顿饭,贴上对联,小鞭一放,把各自的新衣服新鞋子放床头,一起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春联欢晚会,看祖国歌舞升平一家人和睦团圆,睡梦中只要听鞭炮轰鸣,就翻身起床,吃上热气腾腾的凉粉饺子,欢欢乐乐就是幸福年!我们欢呼雀跃,新年来了!初一领到三毛五毛的压岁钱,心里都能暖上一年!</p><p class="ql-block"> 盼呀盼,再盼着下一年的新年礼物!</p> <p class="ql-block"> 转眼之间,歌已不是那首歌,姐也不是当年的姐,已非少年时,却常怀少年,忙忙碌碌又一天,深感父辈当年的腰酸背疼腿麻累,只想点燃年的烟火,传承年的气息,愿祖国山河无恙,前程锦绣,愿家人幸福美满,团团圆圆,身体健康,愿身边的人没有疾病和痛苦,平平安安!</p><p class="ql-block"> 年复一年,匆忙四季,今晚再次点燃对年的期盼的和热情,且看这虎年的少年虎头虎脑,虎年的才俊如虎添翼,虎虎生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