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石油会战的“五面红旗”红在哪(2)

伏虎

<p class="ql-block">“英雄铁人打头阵,马段薛朱紧相跟,比学赶帮争上游,铁人头上出钢人。”</p><p class="ql-block">“一面红旗红一点,五面红旗红一片,百面红旗迎风飘,红遍松辽大油田。”</p><p class="ql-block">60多年前,数十首类似的诗歌,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激情回荡。时至今日,读起来仍然令人激情澎湃。</p><p class="ql-block">这“五面红旗”为啥这么红?又红在哪里呢?请跟随记者的视角,去追忆他们那一段段看似平常,而又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吧。</p> 红在爱国 <p class="ql-block"><b>讲爱国,就要提升“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格局站位,强化“高扬旗帜、引领振兴”的鞭策鼓舞</b></p> <p class="ql-block">铁人是人,不是神!王进喜是石油战线上的钢铁硬汉,但他也有柔软和儿女情长的一面。</p><p class="ql-block">1960年初,已经在玉门油田当了钻井队大队长的王进喜,听说松辽平原发现了大油田,他兴奋得彻夜难眠。作为一名石油工人,他多渴望找到一片大油海,甩开膀子痛快地干一场,把中国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啊!</p><p class="ql-block">母亲听说王进喜要奔赴松辽,不仅担心儿子远行,也惦记着家里人的吃饭问题。她问王进喜:“你这一走,全家人靠什么吃饭啊?”王进喜捧住母亲的手说:“这场石油会战是一场大仗,要是打赢了,更多的中国人就能有饭吃。”</p><p class="ql-block">母亲说:“娘不懂啥大道理,但知道咱家的事儿再大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小事,国家再小的事儿也是大事。你干的是为国家、为老百姓造福的事儿,在国家大义上,娘支持你去大油田干上一场,为国家争气,为石油工人争光……”</p><p class="ql-block">母亲的深明大义,让王进喜泪流不止。跪在母亲面前,给老人家磕了三个响头……</p> <p class="ql-block">人生最大的不幸,莫过于中年丧子。然而,朱洪昌没有告诉任何人,默默揣起家信,没有从岗位上离开……</p><p class="ql-block">会战初期,朱洪昌在对一台60吨重的挖土机进行技术改造时,巨大的齿轮把他的手指盖砸掉了,他疼得直咬牙。工人劝他去包扎一下,他说:“工期这么紧,时间都按秒算,哪来的工夫呀。”他随便用擦汗的毛巾简单地包裹了一下,又继续干了起来。</p><p class="ql-block">这时候,有人递给他一封信。爱人在信中告诉他,孩子病重住院,因抢救无效去世。儿子去世,就像割掉了自己的心头肉,但看着一天紧似一天的工期,看着工人们打个盹儿就算休息的干劲,这个事儿,他怎么也没能说出口。他强忍悲痛,不让一滴泪掉下来,把信揣进口袋,硬是咬着牙不动声色地把精力全都投入到了这场抢修会战之中。</p><p class="ql-block">到会战结束时,工人们才知道这件事,埋怨他说:“队长啊,孩子没了,这么大的事儿,你为啥不吱一声?看不上最后一眼,咋也得回家料理下后事吧?”直到这时,朱洪昌流泪了。他说:“我不回去,家里有爱人操持,工期这么紧,我哪能说离开就离开呢?孩子是一家的事儿,输水管线建不成,打不出油来那可是国家的大事啊!”</p> 红在创业 <p class="ql-block"><b>讲创业,就要提升“全面系统、开放包容”的思维理念,强化“改革创新、攻坚啃硬”的气魄担当</b></p> <p class="ql-block">段兴枝是个“点子大王”,善于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当时,被人们誉为“智勇双全的钻井队队长”。</p><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松辽地区遇到了有史以来同期降雨量最高峰。为了克服拉运设备少,完井后等钻机搬迁的难题,段兴枝带领全队职工反复试验,创造了“钻机自走”的新方法,使他们仅用18分钟时间,不用拉运设备辅助的情况下,就将钻机整体移动250米,安全准确地到达新井位……这在石油史上是一个创举,这一创举对会战队伍提高劳动效率所起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p> <p class="ql-block">马德仁更是个拼命三郎。“火车要想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他深知这句话的分量。自从开钻,他就和职工们一起摸爬滚打在井场,是个把井场当成家的人。当钻井工作进入正常轨道时,他累得实在熬不住时,就把头伏在膝盖上闭闭眼或者躺在钻杆上睡一会儿,这就是他最大的享受了……</p><p class="ql-block">一次,寒流袭来,气温突然下降造成泥浆泵上水管线冻结。泥浆是钻井的血液,泥浆不能循环,钻井就无法进行,不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将影响钻井进度,影响当月生产任务的完成。马德仁毫不犹豫,破冰跳进泥浆池清理上水管线的“莲蓬头”。棉衣被泥浆浸透,成了冰铠甲,他毫不畏惧,硬是坚持奋战几小时,直到故障排除,他才离开井场去换衣服。</p><p class="ql-block">作为队长,马德仁以身作则,带头吃苦在前,就像无声的命令,鼓舞、鞭策着全队职工。大家伙儿都说,干部都这么拼命干,我们还有啥说的。</p> 红在求实 <p class="ql-block"><b>讲求实,就要提升“尊重规律、崇尚实干”的作风导向,强化“严谨精细、术业专攻”的能力本领</b></p> <p class="ql-block">1960年3月,32岁的薛国帮领着他的采油队,开进了一片被芦苇淹没的沼泽地管理萨-66井。</p><p class="ql-block">这口井是萨尔图油田第一口生产井,这口井管理得好坏,对今后油田大批油井的投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取全取准这口油井的资料,薛国帮总在采油树跟前转来转去,摸摸这儿,听听那儿,看看压力,分析记录下来的数据。</p><p class="ql-block">一天,这口油井突然发生了变化,原油产量直线下降,半天也找不出原因,大家有些心慌了,薛国帮也急得满头是汗。他屏住呼吸,不时站在采油树跟前,侧着身子,静静地听着出油的声音,不时蹲下身子观察套管压力,又走上清蜡操作台,看看油管压力,最后跳下操作台,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土油池边。油嘟嘟地间歇喷着,他观察了半天,心里倏地亮了起来,绷紧的脸也豁然开朗了。原来是地面管线结了硬蜡。故障迅速排除了,油井又恢复了生产。大庆油田就是从薛国帮接管的这第一口油井开始,首先取全取准了20项数据资料,准确地掌握了油层情况,为石油大会战的全面展开创造了条件。</p> <p class="ql-block">1961年2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负责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12个钻井队。他经常身背干粮袋,骑着摩托车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场,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为打出井斜不超过3度的直井,王进喜住在井队,同钻井技术人员、钻井工人一起研究、试验,终于摸索出一套打直井的办法,钻成了最大井斜不超过0.5度的笔直井,为钻井生产增加了准确度。</p> 红在奉献 <p class="ql-block"><b>讲奉献,就要提升“勤勉敬业、真挚为民”的境界情怀,强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品德操守</b></p> <p class="ql-block">“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不止一次说过这句话,并且时时刻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p><p class="ql-block">第一口井完钻后,王进喜指挥放井架时,被滚堆的钻杆砸伤了脚,当时就昏了过去。醒来时一看几个工人围着他抢救,井架还没放下来,就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站起来继续指挥放下架子、搬家。</p><p class="ql-block">队友把王进喜送进医院,他又从医院跑出来,回到第二口井场,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他们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比重压井喷。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就扔掉拐杖,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p><p class="ql-block">在那令人血脉偾张的创业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五面红旗”,不论哪一面“红旗”,都把奉献深深融进了骨子里。</p><p class="ql-block">1960年3月,马德仁带领1202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常常几天几夜不离井场。每一口井从搬家、开钻、完钻、再搬家,寸步不离。在打1598井时,井场离驻地很远,需送饭到井场吃。有时饭少了,马德仁就紧紧腰带,宁肯挨饿,也总让工人们先吃饱。</p><p class="ql-block">段兴枝队里的柴油机突然出现故障,指挥部及时调来新的柴油机。但当拖拉机快要把柴油机拖到井场时,却意外陷进稀泥坑。段兴枝跑到值班房里,拿出会战指挥部授予的“钢铁钻井队”的红旗,插在钻台上,向职工们高喊着:“我们一定要尽快把柴油机拉上去。”这真是“呼啦啦红旗一展,热腾腾干劲倍增”。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奋战,他们把柴油机拉上了钻台。一看表,比原计划提前12小时完成了换柴油机的任务,钻机又隆隆地响了起来。</p><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27日夜,气温突降,土油池里的原油变得愈来愈稠,蒸汽盘管又到不了油池中间。大庆首车原油外运在即,必须把原油池里的原油加温、化开后,才能装车。薛国帮脱掉棉衣,从工人手里拿过蒸气管线,跳进了储油池,双手抱住高温蒸汽管,用蒸汽温原油。蒸汽管把他的手烫坏了,他也全然不顾,其他几名工人也跟着跳了下去……原油融化了,随着电泵的运转声,被打入输油管线,装上了油罐车。</p><p class="ql-block">托管机履带板被钢丝绳卡住变形,如果不及时处理,施工进度就要受到影响。工人们用喷灯加热使钢板变直,可在操作过程中,喷灯喷油过多,机车四周顿时燃起大火。危急关头,朱洪昌脱掉衣服,冲上去奋力扑打,手和脸烧起串串火泡。火扑灭了,他却被送进了医院。经过医生紧急治疗,朱洪昌脱离了危险,可刚刚有点儿好转的他又偷偷跑回工地指挥生产。</p><p class="ql-block">“五面红旗”的故事,为什么穿越半个多世纪,依然历久弥新、催人奋进,让人眼眶发热?</p><p class="ql-block">因为他们红的那么纯粹,那么朴实,那么彻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