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忧虑的一座大桥

喀喇昆仑

印媒提供的班公湖大桥卫星图片 <p class="ql-block">图中的红点应为建桥的位置,蓝色箭头为绕道新藏公路到阿里的路线,绿色箭头为穿过班公湖到阿里的捷径。</p> <h1>  最近印媒报道,通过卫星云图发现中国军队在班公湖中方境内25公里处修了一座大桥,桥面宽八米,长四百多米。</h1> <h1>  印媒报道,印度军方将根据这一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h1> <h1>  1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印度政府称,中方正在中印边境有争议的地区建桥,并诬称“非法占领”,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表示,我不了解相关情况。并表示,中方在中国境内进行基本建设,完全是中方主权内的事情。</h1> <h1>  有消息人士说,班公湖大桥建成,中国边防部队南北运动的时间从12小时缩短为两小时,这是地理上简单直白的说法,我们回顾一下1962年中印战争西线我军的一次军事行动,你会理解的更深。</h1> 美丽的班公湖 班公湖地形图(网络图片) <h1> 班公湖的地理状况。</h1> <h1>  班公湖最早是我国的内湖,十九世纪,英帝国主义侵占了拉达克地区,班公湖成为中印两国的共有湖泊。班公湖从我国境内向西延至中印边境线,长100公里左右的湖面,总面积604平方公里,南北平均宽约4公里,全湖周长285公里,湖面海拔高度4221米,湖泊湿地面积31671.71公顷,平均水深20米左右,最深41.3米,东淡西咸,我国境内413平方公里。</h1> <h1>  1962年中印边境中西段我军防区的分区状况</h1> 1962年中印战争西线我军作战分区图,从北到南依次为天文点防区、河尾滩防区、空喀山口防区、阿里防区。 <h1>  狭长的班公湖把我军的1000多公里边境线的防区分割为两部分。 </h1> <h1> 1962年中印战争时,位于班公湖以北的是,新疆境内天文点防区、河尾滩防区、空喀山口防区(含阿里一小部分),现在统称天空防区。 </h1> <h1> 位于班公湖以南的是西藏阿里防区,现在还叫阿里防区。</h1> <h1> 天空防区和阿里防区分属不同的作战指挥体系。湖两岸我军哨所隔湖相望,近在咫尺,却不能互相配合。 </h1> <h1> 湖面虽有我军水上中队驻防,但只有小艇,无法担负兵力输送任务。部队要到对岸,必须绕道新藏公路翻越界山达坂等多个达坂,行程500多公里,耗时费力,容易贻误战机。</h1> <h1> 2020年,印军在加勒万河谷挑衅失败后,又在我两个防区的交界薄弱处,班公湖南岸入侵挑衅,后被我军击退。</h1> <h1>  1962年10月20日到23日,西线我军首战红山头、加勒万河谷,再战天文点,拔掉了印军在我天、空、河防区境内的绝大部分据点,只剩下班公湖北岸的几个小据点。</h1> <h1>  10月24日我国政府利用我军初战胜利的有利时机,提出解决边境争端的三项建议,建议双方谈判解决边界问题。</h1> 巴里加斯地区示意图 <h1>  这时总参发来紧急电报,命令西线部队在尼赫鲁政府未答复之前继续扩大战果,迅速扫除巴里加斯地区印军。转战阿里越快越好,部队要排除万难,连续作战。</h1> 阿里地区地貌图 <h1> 总参这个命令,与1959年11月9日中印边境双方实际控制线有关。 </h1> <h1> 1959年10月,周恩来总理对印度有一个讲话,大意是,中国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是中国愿意在边界问题未解决之前,维持现状。这就是“1959年实控线”的由来。</h1> <h1> 巴里加斯地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军占领我国的领土,面积1900平方公里,属于实控线范围以外的地区。</h1> <h1> 为了 “打痛、打狠”印度,中央决定不受实控线的束缚,命令东线我军跨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藏南。 西线我军配合东线我军,越过实控线,消灭巴里加斯地区的印军。 </h1> <h1> 越过实控线具有重要意义,表明中国政府正视边境争端现状,愿意和平解决边境问题,但又不受其束缚,必要时可以越过实控线,这对印度心理上是沉重打击。</h1> <h1> 自卫反击作战一开始并没有确定最终作战目标,而是根据形势发展打打停停,停停打打。 对于是否越过实控线,消灭班公湖以南的印军据点,战前,并没有作这样的部署。</h1> <h1>  当时最大的困难是,进入作战地区的狮泉河上没有桥。</h1> <h1>  高原河流,水不算深,但流速很急,人可以勉强淌过。可是我军的主战火炮是120迫击炮,重500多公斤,行军靠汽车牵引,没有桥根本过不了河。 没有炮兵,步兵伤亡就会增大。</h1> <h1>  这时新疆军区唯一的舟桥分队,四师工兵营舟桥连还远在山下的喀什,距离阿里狮泉河有1800多公里。已经上山的四师工兵营二连、三连还在天文点防区,没有架桥器材。</h1> <h1>  22日17时,新疆军区请示总参谋部:“我们考虑扎西岗至印军据点有20多公里,要过两道河,不搭浮桥车辆炮兵过不去,已令舟桥分队赶赴战区,时间需一周。”但此建议未获批准。</h1> <h1>  二是缺乏汽车。</h1> <h1>   六十年代初期,我国汽车年生产量只有20万台。新疆军区只有一个汽车团,后来又调来一个汽车团。一个汽车团只有几百辆车,两个汽车团根本不能满足部队作战的需要,征用的地方车辆占到了汽车总数的一半。</h1> <h1>  当时新中国只能生产解放CA10汽车,俗称老解放,使用的大多是苏联的吉斯汽车,不适合高原运输,故障率高,缺少配件,经过前一段时间的运输,很多汽车都“趴窝”了,康西瓦以南,部队出现了“抢车”的现象。</h1> <h1>  三是道路差。</h1> <h1>  新藏公路是一条没有等级的道路,只能说粗通。十月下旬,喀喇昆仑山气温已降到零下二三十度,道路结冰,大雪封山,从天空防区到阿里,要翻几个达坂,行进很困难。</h1> <h1>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西线我军四师十团三营、十一团三营、四师炮团、师直属部队、骑三团,分别于24日午后由天、河、空防区乘车开进,沿新藏公路昼夜兼程,500多公里的冰雪山路,时速只有七八公里,战士们冰雪和着炒面充饥,司机们更是不敢眨眼睛,经过三天三夜的颠簸,到达阿里。</h1> (袁国祥) <h1>  26日中午,我军作战部队赶到狮泉河边时,工兵部队由于车辆安排失误,还没有赶到。作战部队强行渡河,战士们头顶衣服和武器装备,在水中艰难行进,皮肤被冰碴划得一道一道的,鲜血和冰水融合在一起。</h1> <h1>  我军渡过河后,以强行军急进,在当地藏民的帮助下,第二次渡狮泉河。</h1> <h3>  阿里扎西岗的藏族群众,牵了近百匹马,往返于冰凌波涛的狮泉河中,帮助部队渡过了数百人次。(袁国祥)</h3> <h1>  部队从10月20号开战以来,已连续作战行军一周,十分疲惫。在长途乘车和第一次渡河时,大部分战士手脚冻伤,再次淌过冰冷刺骨水过河要忍受很大的痛苦。 </h1> <h1> 这时藏民牵来了马,但马少人多,需要多次往返,速度很慢,部队用了一夜时间才全部过河,27号早晨赶到扎西岗,距离巴里加斯的印军据点还有二十多公里,没有汽车,只能徒步前往。 </h1> <h1>  我军康西瓦指挥部看到主力部队进展缓慢,派扎西岗守卡小分队27日佛晓绕到印军后方,切断印军公路,但小分队被印军火力阻截,未能完成切断印军后路的任务。</h1> <h1>  小分队的行动,使印军惊恐万分,印军27号夜里烧毁物资,沿着山沟逃回印度境内。</h1> <h1>  26号夜里,四师工兵营二连从天文点赶到渡口,但是他们没有架桥材料,连一根棍子和木头都没有,只有几把斧头和锯子。康西瓦指挥部的工兵主任李光培,派人到100公里以外的噶尔昆莎阿里支队,运回了200根木料。 </h1> <h1>  工兵二连在开进途中,有80%的战士冻伤了手脚,他们拄着拐棍抬桥桁,搬桥脚,下水架设,和工兵三连并肩战斗,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连续作业打桩30多小时,终于架起了一座木质低水桥。我军火炮汽车得以渡河。</h1> <h1> 28日佛晓,我军作战部队赶到印军据点,只看到印军逃跑留下的两台推土机和被烧毁的物资。</h1> 我军在河上摆渡汽车 <h1> 11月28日我国政府宣布单方面停火撤军,这时我军的舟桥分队才从山下赶到巴里加斯,搭起了浮桥。10月30日,我军通过浮桥,撤出巴里加斯地区,后来该地区部分中国领土又被印军占领。</h1> 蓝色箭头是1962年中印战争时,部队由北向南到阿里的机动路线,绿色箭头是现在我军由北向南机动的可以走的捷径。 <h1>从我军在班公湖北岸的哨卡尼亚格祖(库尔纳克堡)到班公湖南岸的申宗是一条捷径。</h1> <h1>  我军面对直线距离100多公里的目标,却绕道500多公里的山路,耗时四天四夜,丧失战机,凸显了我国边防交通设施的缺失。而印军哨所公路直通印方境内,能够迅速撤回印度境内。边防基础设施孰强孰弱,一目了然。</h1> <h1>  假设班公湖有桥,我军穿湖而过,乘车不超过一天时间,直达巴里加斯,印军还能逃跑吗?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h1> 我军在高原集结的坦克部队 <h1> 新中国成立至今,印度以我为敌,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在边境修建了大量的道路、桥梁、机场等军事设施,凭借其军事设施的优势,部署重兵对我施压。为了抗衡印军的军事压力,我方在边境部署了大量的部队,但由于交通设施缺失,部队在一千多公里的边境线上机动受到限制,修建班公湖大桥迫在眉睫。</h1> <h1>  班公湖但最窄处不到一公里,平均水深二十米,具备架桥条件。1962年我国经济困难,国力不强,我们只能望湖兴叹,但现在是势在必行。</h1> <h1>  班公湖大桥的建成,湖两岸的边境公路就可以相连贯通,天空防区和阿里防区就可以连成一片,边境一旦发生战事,我军作战部队可以通过大桥迅速南上北下,进行机动作战。</h1> <h1> 班公湖大桥对我军重装备部队机动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我军在边境配备了一定数量的重装备部队(坦克、自行火炮等)。这些重装备武器性能已超过印军,但弱点是机械磨损大,摩托小时短,机动范围只有几百公里,长距离运输要靠平板拖车输送。</h1> <h1> 以前,重装备部队的配置一直是个难题。如果分散配置,不能发挥集火打击作用;集中配置,边境线漫长,一旦有事,重装备部队难于长距离行军,容易贻误战机。班公湖大桥缩短了我军南北运动的距离,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h1> 我军在加勒万河谷修建公路 <h1>  边境军事力量的对比不仅在于兵员数量,更在于军事基础设施。在班公湖上建大桥,在加勒万河谷修公路,这些信息表明中国正在大力加强完善边境军事基础设施,这将使中国边防部队在边境军事斗争中处于更加积极主动的地位。</h1> <h1> 对于印度曾多次指责中国边境搞军事设施建设,我国政府发言人表示,中方在本国领土上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全是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旨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安全,同时致力于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这显示了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h1> <h1> 在高原修建军事设施,耗资巨大,但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 不如此,我军战士在边境站不稳,守不牢。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军在边境大建军事设施,乘我军在边境立足未稳,在西藏阿里侵占了我国四片领土,这段历史不能再重演了。 </h1> <h1>  印度是我国陆地边界唯一未和我签定边界条约的国家,也是一个不讲信义的国家。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印双方进行了近百次大大小小的边界问题谈判,但印方态度强硬,不断蚕食我国领土。对待这样的“邻居”,没有什么仁义可言。国家强大了,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边防稳固了,才能迫使对方停止侵略行径,边界问题才能最终解决。</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