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

段王爷

<p class="ql-block">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p><p class="ql-block"> ——《百年孤独》</p>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襄阳下雪了,纷纷飘落的雪花把一切装点成银色的世界,和我儿时记忆中的雪景几乎是一样的,只是那时候的雪更大更厚重,我们在雪地里奔跑的更轻快更放肆……</p> <p class="ql-block">  翻开记忆中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曲折,在迂回的层次里反反复复,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p><p class="ql-block"> 春天自家菜园里那棵梨树梨花比任何一年都灿烂,夏天水库边的萤火虫像一排排小灯笼忽明忽暗,秋天拿着长长的竹竿上山敲打松树顶上的松果,冬天围着父亲自己做的煤炉烤火,其实心里惦记着底下炉塘里红薯烤熟了没有。</p><p class="ql-block"> 夜里经常梦见蒸饭的地方弥漫的蒸汽,梦见食堂里跳橡皮筋的喧闹,梦见露天看电影用粉笔划线占位子,梦见下雨天去厂门口给家长送雨伞,梦见厂里停水了去水磅房提水,来来回回很多趟,梦见在水库旁边找很薄的石头打水漂,在跳过很多次随着石头落水和激起的层层波纹我被自己兴奋的惊醒了,回顾四周,随即是片刻的愀然无语……</p> <p class="ql-block">  最早汉丹厂电影院和木工房前面的空地上堆了很多这样的大木头,这些木头也是我们喜欢扎堆玩耍的地方,在上面垫着脚尖双手分开抬起保持平衡来回跑,星期六放电影也有人坐在这些木头上看,还有一些小孩用镰刀把木头上的树皮片下来回家生炉子。记得有一年吊车吊这些木头还出了事故,吊木头的钢缆断了,木头掉下来砸死了一个运木头的工人,厂里广播在那个不该响起的时候突然播出这起事故,给人一种很扎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可能有很多出了远门的汉丹人已经不记清东坡和老幼儿园这两条小路了,这两条路其实也承载了很多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汉丹厂各个时期的文体活动都会吸引所有人围观,场面既喜庆又热闹。</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一些汉丹各个时期生活和工作的照片,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你和家人。是不是觉得很意外?怎么你家相册里都没有的珍贵照片却在这里意外出现?是不是毫无准备、不期而遇的惊喜让你对照片反复放大,反复寻觅?是不是你抚摸着这些照片上在或不在的父母的脸颊,既久违的高兴又忽然无法释怀的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  上面两张图片是汉丹厂区大门口的语录牌,当年在老车库和现在襄城武装部那还有两个,老车库那记得是画的一个目光坚定的女工,武装部那原来是汉丹厂的门户。</p><p class="ql-block"> 下图就是老幼儿园下面一点,现在是武装部那的语录牌,是汉丹厂最大的一块语录牌。这张照片拍摄于1976年,是特别珍贵的记录,感谢付昌安老师凝聚的永恒一刻,这个语录牌对每个汉丹人都有特殊的意义,远远的看见它就知道离家很近了,它是在外漂泊汉丹人梦里回家的航标灯。</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个语录牌很久以前就被拆除了,所以很多人只有很模糊但又拼命想记起的印象,这是一种很矛盾的思念,很纠结的追忆。那个地方汉丹人俗称语录牌,周围当时都还是麦田,记忆里语录牌建的很壮观,正面画有不同时期配合主题思想宣传巨大的人物宣传画和鼓舞人心的标语,底座很高,伸出的部分可以站人,我们小时候骑三八的大自行车到那都喜欢爬上去转几圈。有很多人清晨跑步默认语录牌是折返点。</p> <p class="ql-block">  汉丹早期的公共汽车,承载了太多汉丹人的憧憬与幸福,那时候进城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神圣很美好的事情,在等公交车的焦虑和拼命抢座位的时光里我们慢慢长大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厂公交车只到襄城,老鼓楼商场门口有一排这样的摊位,记得其中有几个盲人卖这种用棉线穿起来的米泡球,还有珠子,做米酒的酒曲,装在一个上面罩有玻璃的箱子里,盲人老爷爷摸索着把东西递到你手上时,你不由的会心的笑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原来鼓楼商场里面的柜台和商场的外观,那时候能去鼓楼商场上班家里要有非常硬的关系,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我记得最清楚的事是鼓楼商场地下室开业第一天爸爸带我去喝桂花米酒,应该是一块钱一小碗,爸爸给我买了一碗,自己舍不得喝,粘稠的米酒给我带来极大的满足,爸爸微笑的眼神是我记忆里最深刻的父爱。</p> <p class="ql-block">  这不用介绍了,一眼就认出了早期的十字街,襄阳的地标,图一中大楼一楼有一家国营的襄江照相馆,应该每家人都在这里照过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  原来的北街很多人感觉比现在热闹多了,那时北街侯有一家南翔小笼包味道太美味了,还有卖鞭炮的日杂店是我们男孩子过年最向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早期的襄城东街新华书店,当年去新华书店看书是一件很时尚的事,感觉去书店的人都是有上进心的人。</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街头出现了这种卖衣服的摊位,当时鼓楼商场对面,樊城劳动街,广场,工人文化宫门口是最集中的卖衣服的地方。记得有一年双排扣西服流行,几乎人手一件,每个摊位都有卖的,黑色暗细竖条纹的卖的最好。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劳动街买了一件圆领的T恤,正面印了一只很威风老鹰,我别提多喜欢了,但是回家下水洗了以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老鹰不见了,一点痕迹都没有了,飞的无影无踪了,我穿着这件价值十元的新衣服逢人就说你信不信我衣服胸前本来有一只鹰。</p> <p class="ql-block">  樊城的襄江商场是原来市区最热闹的地方,在商场里买东西是幸福很满足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经过几番沉浮,襄江商场在市场的的洪流中已经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  广场任何时候都是襄阳最繁华的地方,各个时期的大事件都在这里发生,它见证了襄阳所有的兴衰。站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无限感慨。</p> <p class="ql-block">  襄阳各个时期各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你可以慢慢欣赏,慢慢回味,总有一个地方能勾起你深深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在襄阳公园的溜冰场,在烈士塔的台阶上,在广场福利彩票摸奖的时刻,在北街游弋,在汉江边发呆,在虎头山蜿蜒的小路上,在录像厅交错的时光里…….那个时候我总觉得日子过得很慢,还有大把的时间,其实是我错了,一切都在不经意之间转瞬即逝。 </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座城市相依为命,到后来各自等待,各自幻想,各自破灭。我们结伴而行,却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分道扬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