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东社小镇一树 一地 一井

耕读者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史载,通州在唐代和五代十国时期称“静海”,只是到北宋建立前22年,即后周显德五年(958)才改称“通州”,直至清朝统治结束。民国元年1月,江苏都督府指令:“凡地方无论旧称为州为厅为县者,一律称县。”为了和北通州相区别,通州改称“南通县”。 </p><p class="ql-block"> 据查证:南通市现存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551株,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树8株,而位于东社小镇街心的一株银杏古树树龄800余年,列全市第9位。属通东地区树中之王,由此可见,其历史悠久。</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东社小镇一直以来风调雨顺,昌盛繁荣,曾一度时期,遭到外侵,常有海盗或流寇光顾小镇,抢粮、抢物,在东社的西边约3.5公里处的西社,同样也被贼惦记,一到深更半夜,农家的鸡、鸭等禽畜被贼偷走。从此以后,“东社强盗,西社贼”的名声越传越远。知根知底的本地人都知道,东社、西社的居民都是守规矩,诚实的本份人。不知底细的外乡人,以为东社就是强盗,西社就是贼。其实东社本地人也自我调侃:说”宁做强盗不做贼”。体现深爱家乡的一树、一地、一井之情。</p><p class="ql-block"> 旧时的东社小镇,街上赶集人群的嬉笑声,车夫的借让声,摊主的叫卖声,声声悦耳,更让人惊讶的事,数百年来遭遇几次的龙卷风侵袭,巨大的龙卷风如一条从天而降的巨龙般疯狂的扑过来了,一旦到了东社小镇,似乎龙卷风已到了终点站或减速绕道而过。</p><p class="ql-block"> 东社小镇的人有福气,更如意。来源于东社陈氏一世祖陈公福四,福就是福气,四就是如意。也源于粗大的银杏树和镇中央独特的龟背地,以及两口古井。</p><p class="ql-block"> 据传镇上的银杏树是唐朝一和尚栽植,另一棵银杏树在农贸市场西侧,在60年代末被雷击,后枯竭。两棵树之距200多米,遥遥相对,现存的一棵银杏树,冠幅雄姿勃发,枝叶茂盛,根系发达,上前仰望,约有几层楼高,树身能够让四五个大汉手拉手才能将其抱住,此树罕见的是树中长树,在大树周边和枝干之间的洞穴里又长出别的品种的树木。</p><p class="ql-block"> 相传旧时有一军士,在混战中与大军失去联系,流落于长江岸边一山涧,藏身于山洞之内,巧遇正在洞中修行的白发素衣长老,两人闲聊起来。长老问:“居士何方人士”?军士答:“吾乃古沙以东,西社人士也。长老:噢!“你可去过东社”?军士:“未从军前常去东社”。长老:“那里庙前和庙后有两棵银杏树,系我亲手栽植,那时我是庙内一小沙弥,现在两棵树恐怕很大了吧。”军士回说:“此树确实大也”。长老听罢,连呼“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随之不见踪影。后来,那位军士千辛万苦回到故里,向人们讲述了这段经历,从此以后,人们代代相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古银杏树还有一个传说,有有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在寻遍了名医都没能把病治好,家人为他订做了棺材,准备后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准备进镇看看,正好经过这棵银杏树下。当时正值盛夏,热得喘不过气来,头晕眼花,便在树下休息,问店家讨得一碗凉茶,正在喝水时,病人恍惚间看见有位长着白胡须的老者,走近他身旁说:你人很面善,但身患重疾,这病不必找医生再医了,我有办法只要从这银杏树上采些叶子剥点树皮,回家用水煎煮后内服,再用水擦拭身体,不久便会痊愈。说完不见踪影,病人急忙叫陪同的弟弟采集树叶和树皮,便打道回府,按照白须老人的方法数日后病人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就这样,故事很快传开,银杏树成了老少皆知的“神奇救命树”。</p><p class="ql-block"> 曾有一段时间,人们将银杏树神化,说其皮、叶能治疑难杂症,引来四邻八乡的人们来到树前烧香叩拜,取皮采叶,熬汤服用。</p><p class="ql-block"> 龟背地系自然形成,占地200余亩,小河四周环绕,一直以来,无论天上下多大的雨,雨过天晴,街面上的积水尽数退去。</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这里的先人过着“嘴朝黄泥,背朝天”的原始生活。早晨天蒙蒙亮就肩背农具带上干粮到田间耕种,到晚上干完活归来。</p><p class="ql-block"> 一日,一陈家老者与小儿在傍晚回家的路上,看到村庄各家的烟囱炊烟袅袅,远远望去,像是神龟背上的仙气正在向空中散发,随后将看到的奇观告知他人。随行者看到村庄内中间烟雾偏高,四周烟雾偏低之状,联想到龟壳之形态,都认同原来住的地方就是一龟背地。</p><p class="ql-block"> 龟背地近200亩地,呈¤型。四周地势相对低一些,落差近3米。</p><p class="ql-block"> 26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在镇西南、东南方向各挖掘了一口水井,现在的古井仍然存在。靠近它,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如镜中的你的容颜,六角形的石头井沿,直径约150公分,已被趴在井旁看小青蛙的孩子磨得光滑,井壁清幽,长了些许青苔,有凹凸的小青砖,一度干涸,低头寻觅,井身已变形,井内小青砖已被腐蚀。这古井无意间成为龟眼的点睛之笔。井水清澈甘甜,煮沸泡茶,其香浓浓,熬粥更是又稠又粘,烧熟的粥开锅后,能见浅浅的红色,粥的口感妙不可言。</p><p class="ql-block"> 东社小镇,龟背地。就犹如一只招财进宝的“隐形龟”,预示长寿聚财,赐福子孙,身心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