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简介</span></p> <p class="ql-block">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他的墓碑上刻着自己的一句话:“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写作背景</b></p> <p class="ql-block"> 《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受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老舍觉得该题材可以写成一部小说。新文学诞生以来,胡适、鲁迅等作家都先后写过人力车夫,但都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以俯视的姿态表达对车夫的同情,并未深入其内心和灵魂深处去体味车夫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舍因出身贫苦市民家庭,从小就与下层民众接触,对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和心理有着较深入的了解,这一切都为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提供了材料来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舍的朋友随后又说起另外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去了,哪知转祸为福,乘着军队转移之际牵回三匹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故事的原型。老舍决定把骆驼与车夫结合到一起,用骆驼引出主人公祥子的出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舍把祥子放到了自己熟悉的北平。1936 年的春夏,老舍痴迷地搜集材料,不断润色祥子的形象。山东大学闹了学潮,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地投入到《骆驼祥子》的写作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语句赏析</span></p> <p class="ql-block">一辆自己的车代表着自由、独立,这不单单是祥子,也是大多数拉车人的梦想。一辆车就像徽章,虽然只是个标志,但却是来之不易的含着心酸和痛苦。</p> <p class="ql-block">“铁扇面似的胸”“硬直的背”……现在的祥子真是威风凛凛!一看就是拉车的材料。像极了一颗挺脱的树。</p> <p class="ql-block">通过祥子的经历,我们看出了社会的黑暗。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榨,底层人民痛苦不堪的生活。这正是作者想要批判的。文中的孙侦探是虚伪的,贪婪的。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p> <p class="ql-block">虎妞的贪图享乐与祥子的勤劳能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体现了这本书中的人物个性是鲜明的。但是虎妞这样的性格是很败家的表现。</p> <p class="ql-block">我们可以看出社会是残酷的。把一个好端端的人变成爱贪小便宜的,行尸走肉的似人非人的人。祥子的一生就败在这一点上。可悲可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阅读感悟</span></p> <p class="ql-block">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我更加懂得了今天的光明社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一定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将祥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注入到我的学习中,好好学习,为不被社会淘汰而向上,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