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节,永远是国人最有仪式感的一个节日。无论是春运、年货这些每年必上热搜的话题,还是拜亲访友、看春晚这类从不缺席的新春活动,春节对于国人而言是传承性的精神寄托。年年如此的过年,本不想动笔去啰嗦,的确是因为写的人太多了,而且写得也真的是太好了!但昨天晚上临县的一个密接者成了阳性,让很多人都如临大敌,恐慌至极。看到别人发的评论:我在深圳,好不容易深圳解封了,想着马上暴雪也阻挡不了回去的心,结果现在来了一个密接确诊,回家的路怎么这么难啊!我又动起了笔,权作无奈之举吧!</p><p class="ql-block"> 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我很庆幸我有故乡,可以随时回去,尤其可以回家乡过年。因为我的根在那里,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在那里。回家过年,其实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件事。套用贾平凹的话来说:家乡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乌鸡的乌,那是乌到了骨头里面。但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再也没有回家过年了!这不孩子有事,今年不得不又去城里陪孩子过年。越是这样,脑海里越是像放电影一样,不停地在回放当年的那些过年场景。</p><p class="ql-block"> 回家过年,你会发现,普通火车与动车的氛围完全不同。在动车上,相对比较安静,大家不是玩电子产品就是睡觉,相互间很少交流;但是,在普通火车上,熟悉的、不熟悉的,都在热烈地交流,还有打牌、吃东西的,做什么的都有,也有用劣质手机放歌曲的,大家都不担心打扰到别人,也没有人认为别人的做法对自己是一种干扰。慢车上的风格是粗犷的,是人间生活的那种氛围。对比动车高铁与普通火车,很容易就能发现这里的阶层差别、生活方式的差别。而且你还能感觉到,底层人的心理,比我们想象的要乐观得多、健康得多。底层的状况虽然普遍很糟糕,但大家还是很听话地活着,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如果在外面活不下去,还有家园可以退守。</p><p class="ql-block"> 如果一个人为了生存,连爱父母爱子女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你怎么可能指望他去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你怎么可能指望他能用超出金钱的标准来衡量别人的价值?所以我想说:现代生活是一种让人心肠变硬的生活。在农村,还有什么可以将农民动员起来?自从2006年免收农业税之后,中国农村的基层组织主要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不再与农民的根本利益发生关系,也不再能将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处于“个人自治”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社会学者经常用“原子化”来形容今天农村的现状,说白了就是,农村原有的那种共同体已经消失了,人与人之间不再像原来那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交往,不再像过去那样每到过年时相互串门,集体上街玩等等。为死者守丧和送葬,在农村反而成了村里人团聚和交流的一个契机。这也是我在家乡看到的除了春节唯一能够让大家团聚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第二类家庭,主要是指有孩子在1980年代出生的家庭。这些孩子,从小学读到大学,一直都在经受教育收费的最高峰,没有哪一坎能够躲过。并且,二十多年来,农村税费多如牛毛,家里一年的收入,不够交税。大人内外应付,心力交瘁。最要命的是,作为满载家庭希望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勉强找到一份饿不死的工作时,又面临结婚、买房等种种压力。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农村的80后大学生,都是以牺牲整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来读大学的。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毕业后没有希望收回成本,倒是让年迈的父母继续陷入困顿。</p><p class="ql-block"> 说了上面这些,相信大家能够理解,对于漂在外的农村大学生,回家过年既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也是一件情怯的事情。回家究竟看什么?其实真的没有刻意去观察,但是很多事情却不停地往你心里撞,也就有了很多感受。越看,对乡村的未来越迷茫。为什么要说这些呢?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我上面说的这群人不知不觉成了我们这个社会中,很尴尬的一群人。说穿了也就是剩男剩女的主力军了!</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何时起,不仅是在找对象中,就连在生活中,母胎单身也会成为被诟病的理由。在这些人眼里,不仅母胎单身是原罪,连没有过X生活也会无理地成为对方pass你的理由。就好像约定俗成一样,只要你到达了一定年纪,要是还没有对象,就会被身边的人当做异类,这些人或许是家人,或许是朋友,亦或者只是一面之缘的相亲对象,甚至是如上文一样,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因为你没对象,要么会觉得是你太挑,要么就是觉得你能力不行,更严重的还会上升到人身攻击,各种造谣你有病,或者是性取向有问题。这也许就是他们的心病之所在,我们也不得不引起关注。</p><p class="ql-block"> 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今年过年的网友们纷纷化身“金钱豹”,说实话,我也很喜欢这种花纹,记得我买的第一个沙发就是豹纹的,其实主要就是爱这个花纹,“此金钱被体者,必富家郎也”;爱这个名字,“金钱豹”听起来像是“金钱暴”“金钱抱”,又像“进钱包”,可不就离暴富不远了嘛?加上这个虎年,豹和虎都是大猫嘛,得嘞,今年暴富的目标齐活儿了。 不只是换头像,网友们还衍生出了各种梗。比如:猪八戒穿的破,是因为打死金钱豹;转发这个美人(樵夫妻子),骗走你身边所有金钱豹;少年不知豹豹好,错把樵哥当成宝......</p><p class="ql-block"> “金钱豹”衍生梗。不太理解的网友调侃此举为“互联网玄学”,其实这种谐音祈福是中华民族的老技能了,俗称:讨口彩,即利用语言的谐音和一些事物的特性加以新的寓意,寄托人们的愿望。过年了,你的改了吗?</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家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p><p class="ql-block"> 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个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的,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意被揩,尽量逃避。然而揩的人很调皮,出其不意,突如其来。哪怕你是极小心的人,也总会被揩。有时其人出前门去了,大家就不提防他。岂知道他绕了个圈子,悄悄地从后门进来,终于被揩去了。此时笑声、喊声使过年的欢乐气氛更加浓重了。</p><p class="ql-block"> 街上提着灯笼讨债的,络绎不绝,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为什么要提这个?那是因为今年早早的就离家了,为贴门对子的事还和老伴老是拌了几句嘴,我坚决不同意老伴离家的时候贴门对子!</p><p class="ql-block"> 过年了,喝酒是在所难免的。 喝酒,说到底喝的并不是酒,而是一种氛围、一种感情、一种需求、一种背后的故事。如果喝酒的目的就是为了喝醉,直接每人发一瓶,“吹”完散伙不就完事了吗?为什么还要苦心巴啦的选择饭店、确定人员范围、喝什么样的酒,喝完之后安排什么活动……这些事儿都不是小事,如果安排不妥当,就会让事情事倍功半,花钱搭功夫还不落好。</p><p class="ql-block"> 主陪靠威望,副陪靠酒量,三陪靠胆量,四陪靠色相。意思是说主陪必须能够镇得主场,要么和主宾地位相当,或者高于主宾,主陪的主要任务不是喝酒,而是说话和调节氛围。副陪的主要任务一般是喝酒或者结帐,也是喝酒的“发动机”,社会地位或者年龄一般都低于主陪,带酒的次数要少于主陪。三陪更低于副陪,不管能喝不能喝都要敢喝,如果轮到三陪带酒时,一般就是两口或者一口干一杯了。四陪更甚。</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给人的感觉是如沐春风、舒适坦然、心口如一、值得交往,这样的人往往会在后期的交往中成为自己的朋友。但也有的人素质低下、欲望无穷、只顾自己、信口胡来,这样的酒场喝的剑拔弩张、冗长无味,最后也是一锤子买卖的事儿。过年了,这个事儿大家也一定要做好!</p><p class="ql-block"> 最后要说的是打牌,赌博是毁掉一个人,一个家的无尽深渊。它迎合了人们不劳而获的心理,赢者想赢更多,输者想要翻盘,欲壑难填,越陷越深。任你玩的再好,再高明,当你心存侥幸,不节制自己的妄念,败坏家产,祸及家人,是早晚的事情。古人讲:“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太多教训告诉我们,坚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财富往往水到渠成;偏要投机取巧,也许侥幸成功一两回,却很难善终。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的道理。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踏实做事,才是对家庭的承诺,人生才会拥有真实的幸福和快乐。最后希望大家新年快乐,吃嘛嘛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