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潞河,也叫白河、沽水,属于海河的支流之一,干流指的是通州区至天津这一段,也就是我们通常提到的北运河,全长148公里,流域面积5300平方公里。清代以前北运河是南北漕运的重要河段,曾经盛极一时,漕运停止后,做为海河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引栾输水的任务,如今重修大运河,再现当时盛世乃造化一方百姓之福音,运河生态文明已纳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潞河两岸绿树成荫,河面碧波荡漾,龙头凤尾北运河,乃入帝都的通衢要道,南粮北调的重要漕运通道,香河当时还被称为“首都之门户,漕运之咽喉”,尹儿湾早在元代就成为屯储皇粮的重要基地。北运河畔人烟鼎盛,物阜民丰,可以从诗篇中寻到“席压波心正,舟移岸脚斜”“春风东来河水浑,惊沙走石天地昏”。康熙帝五下江南,每次都是经过北运河“前过浙江,桃花已放,今回栾至津门,复见桃花盛开”说的就是千里桃花堤,乾隆帝12次经过北运河,写过《过潞河》,清朝进士田需写过《桃花口》,漕运总督管干珍写过《舟发桃花口》,华鼎元写过《北仓》,县令樊斌作《津门小令》........</p> <p class="ql-block"> 河流发源地就是文明的发源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诞生了华夏民族,因河流流经的地方往往良田肥沃,适宜人类生存发展,从三皇五帝开始,我们的祖先依河而居,生生世世繁衍,长江下游的武汉成为九省通衢之要塞,文明扩张版图,逐鹿天下,华夏文明傲视群芳。京杭大运河是人工开凿的内陆河,单说北段“潞河绕其左,浑河衍其西”北运河流经的武清段,就曾经谱写过精彩的过往,辉煌的漕运见证着文明的繁衍,同时也把武清推上了历史的看点:东汉时期曹操开凿的泉州渠奠定了北运河的基础,隋炀帝时期,与永定河联通,宋辽时期运粮河三条水道连接,金时期与漕河接连,经历元明到清,北运河贸易鼎盛、民俗、宗教、建筑、旅游、饮食文化的发达都给武清人民带来了骄傲。</p> <p class="ql-block"> 历史的积淀塑造了武清文明,武清自古诞生许多名家,李氏太极拳掌门人李瑞东、长春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李华,昆虫学专家李光博,核技术应用专家安继刚,历史学家王树民,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张中行,梨园世家赵燕侠,雕塑大师王澎,武丑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张春华,相声表演艺术家朱相臣,著名编辑李桦,快板创始人李润杰,以及其子李少杰等。今日要说的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书法大家刘炳森先生,不用多言,百度搜索,关于刘先生的事迹便会跳入我们的眼帘。刘先生传统功力深厚,书艺一向以隶、楷著称于世,兼长行、草,书坛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虽然后人对刘体隶书评说不一,但是刘先生开创的刘体隶书一直被世人喜爱,模仿者多如牛毛,超越者却无几。2011年元月举办的刘炳森先生艺术研讨会上,刘先生的《潞河》诗三首非常醒目,成为研讨会现场最大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雅俗共赏,不仅达官贵人文人雅士能够看得懂,普通群众也是非常喜爱,这才是好的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有的艺术家用自己的一生来创造艺术价值,他们对艺术的态度,孜孜不倦地努力和研究,使书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刘炳森先生当之无愧,他从汉隶出发,不断摸索研究,汇聚成“刘体隶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炳森大师的付出,他所遭受的苦难,文革的磨炼!罗杨同志曾经讲过“自从启功先生和刘炳森先生去世以后,现在还没有公认的大家出现”。</p> <p class="ql-block"> 2015年甘肃省电视台特邀全国各界书画名家进行参展,当地的新闻媒体采访刘炳森的再传弟子陈醒尘时,陈醒尘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叫陈醒尘,来自刘炳森大师的家乡,是刘先生的再传弟子,恩师因劳累过度罹患肺癌去世,后来我拜了刘炳森的大弟子何老为师。年轻时代我曾多次和何老一起在现场观摩刘先生的书法,我非常喜爱刘体隶书,也得到刘先生的亲自点拨,回到家不断揣摩,看视频、看讲解,领悟刘先生的用笔。刘先生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为人特别谦逊,他常说自己还是个小学生,还在摸索。强大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文学功底,谆谆善诱的讲话风格,平易近人的态度,这就是刘先生给晚辈留下的深刻印象,之所以得到晚辈后生的喜爱,也在于先生的人格魅力,值得晚辈尊敬!青年时期,我曾研习绘画,但自从跟随何老亲见刘先生的隶书文风之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刘体隶书,也得到何老的赞许”</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炳森先生《春日潞河》三首</b></p> <p class="ql-block"> 刘先生一生著述颇多,他的隶书字样被收入电脑字库,他的典籍被世人当做临摹之贴,他的隶书被当做国礼捐赠,流传于世,造福子孙,当今有很多收藏家都收藏有刘先生的作品,价值不菲。《春日潞河》是清世宗雍正帝胤禛创作的诗,潞河三首,刘炳森曾经手书于瑞德草堂,在武清博物馆我们能看到刘炳森的此副作品,但是否原作有待探究,据传原稿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普通老百姓很难见得真迹了,今天借此机会展示一下其再传弟子陈醒尘的《潞河》诗作,仅供欣赏,同时百度搜索了刘炳森的原作,请予赏之,并附原诗如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刘炳森再传弟子陈醒尘背贴而创作的刘体隶书《春日潞河》三首</b></p> <p class="ql-block">“潞河初解冻,桂楫溯潆洄。霁色明书帙,春涛劝酒杯。云排群鸟度,风鼓万帆开。扈从轩游日,惟渐作赋才!初月照扁舟,潮声洗客愁。孤村一树矗,隔岸数帆收。霄汉闻鸣雁,沙汀玩宿鸥。渔歌入夜寂,风景似清秋。晓发启明东,金鞭促玉骢。寒郊初喷沫,霜坂乍嘶风。白雉重城壮,三河万舶通。仓储关国计,欣验岁时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作者 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程晓平,笔名子墨,天津武清人,爱好朗读和写作,诗歌散文作品散见各刊物和公众平台,现为河北省廊坊市朗诵协会会员,武清区朗诵家协会副主席,殷之光俱乐部会员,英华朗诵团导师和顾问,芳菲文艺平台金牌主播,电话以及微信 1852623763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写于 2022年1月28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文中引用摘自古籍</span></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