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老家去过年

舒全进

<p class="ql-block"> 想回老家去过年</p><p class="ql-block"> 文/舒全进</p><p class="ql-block">   因为新冠疫情,已连续两年被“就地过年”,今年又加上北京冬奥安保,回老家过年的愿望被彻底无情地摧灭。在外工作近30年,每到年根都会想起老家的过年,不为别的,只为那一份来自故土的真情守望,只为一家人,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村庄的再度重逢。近几年,许多人家都搬进了城镇,村子一度失去了往日的喧腾,一年到头大伙也难得见上一面。可一到年关,在外的人们会不约而同,倦鸟归巢般回到自己的老家,将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安放故园,仿佛这样才不至于忘却自己的祖根。</p><p class="ql-block"> 在外面过年,没有年的味道,只是除夕当天多做几个菜,再拿起手机与老家的父母、岳父母以及兄弟姐妹视频互道祝福,然后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有些时候还得回单位值班,这就算过年了。而老家的年味要浓郁得多得多,在临近春节的前两天,父母就开始张罗过年的所需物品。其实有些是在进入腊月就开始准备的,如腌腊鱼腊肉、做印子粑、炸豆腐子、炸肉圆、灌香肠等,年根再补充些新鲜的水果蔬菜,鸡鸭鱼肉和烟酒干果、烟花炮竹,大包小包将年货办齐,隆重而热闹的年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乡下的年夜饭一般从清晨开始,除夕的早晨,一家人简单吃过早饭,父亲开始清扫院落,母亲开始熬杂烩,拿出泡好的干竹笋、粉条、油面,还有豆腐、豆芽、苕粉丁,放在案板上剁碎,起火烧油放入高汤慢慢熬制,最后浇上一盆新鲜的猪血烀汤提鲜,味道好极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是忍不住先吃上两碗,以解流下哈喇的馋嘴。小孩子也都换上新衣服,兴高采烈的贴春联。</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灶膛里的柴火又燃起来,母亲掌勺,父亲烧火,我们帮厨。鼎罐煮着肉,中锅煎炒烹炸、锅勺“叮当”之间,一盘盘鲜香小炒被请上灶台。右锅架上蒸笼,里面摆上芋头圆和粉蒸肉等。一个时辰的精心加工,年夜饭准备妥当,该进入祭祖环节。这时父亲领着我们提上贡菜,来到宗族祠堂和已故先人的坟前,摆上贡品,斟上白酒,恭请祖先吃年饭,给祖先磕头,祈求保佑我们平平安安、福寿绵长。</p><p class="ql-block"> 供完年饭回来,一家人围桌而坐,开始享用这一年一度的除夕盛宴。开始吃饭前,先在门外放一挂万紫千红的长鞭炮,然后母亲拿出红包一人一个发压岁钱,虽然钱数不多,但包含了长辈对子女的疼爱。屋内热气缭绕,其乐融融,小辈们挨个向长辈敬酒,长辈们笑着给小辈夹菜,一家人你来我往,边吃边唠。偶尔我们兄弟几个互不服气,举杯逗趣,一圈下来就觉得酣畅淋漓,面红耳赤。席间,一家人互相祝福,回顾一年来的高兴事,畅谈来年的美好愿景,温馨幸福的画面,美轮美奂!</p><p class="ql-block"> 村子里每家每户安排吃年饭的时间不尽相同,一天下来,爆竹声稀稀拉拉,断断续续。喜欢串门的人此时悄悄收起了脚步,平常节俭的人家,今天也会豪气一把,做上一桌丰盛的菜肴。人们投入所有热情,极其隆重地对待这场辞旧迎新的阖家宴,因为有句老话——年过好了,一年的日子也就顺畅了。</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年夜饭结束都已是暮色阑珊,这时绝大多数人家都已吃完,村庄的鞭炮声依然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除夕的夜晚见不到皎洁的月光,但家家户户门口却是灯火通明,每家都烧起了篝火,边烤火边嗑着瓜子吃着糖果聊天看春晚。一些大人开始满村转悠,有寻人打牌的,也有一旁观战的。孩子们则敲锣打鼓挨家放鞭炮送祝福。宗族祠堂里架起一堆大大的篝火,族里的男女老少都聚在篝火边聊天守岁。午夜12点,家家户户放起了烟花爆竹,密集的鞭炮声响彻乡村,绚丽的烟花照亮乡村的上空,召示着人们生活的多姿多彩。</p><p class="ql-block">   爆竹声声辞旧岁,祝福连连迎新年。除夕一过便封存一段老时光,开启一页新篇章,这一年又一年,恰如一部怀旧电影,从写实过渡至抽象,从黑白演变到彩色,每一段剪辑都是一次改变。它又似一串归乡的号角,引领离家的游子飞越万水千山,用一种温情的等待,为我们抚平一身沧桑。万家灯火点亮乡村的除夕,连绵的爆竹响彻老家的夜空,热腾腾的年夜饭端上桌面,一张张亲人的笑容荡漾眼前,所有的温馨与感动在这一刻交汇融合,这样的年味怎能不让人怀念?</p><p class="ql-block"> 愿新冠疫情早日结束,彻底回归正常,让我们明年能回老家去过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