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批评的目的是激励而不是打击,是唤醒而不是压抑,是叫孩子“抬头”而不是“低头”。</span></p> <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以“纠正错误”为目的的批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批评不是叫孩子认错,而是叫孩子学会思考;批评不是叫孩子认输,而是叫孩子学会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批评可以用沟通的方式进行。</p><p class="ql-block">首先,假设孩子没有错,事实上也没有绝对的错。教师完全可以以一种“什么也没发生”的姿态倾听事情经过,以及孩子对事情的看法。然后,帮助(“帮助”的姿态很重要)孩子分析“对”或“错”的原因,一起制定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善于使用描述性批评,而不是评价性批评。对孩子的错误加以描述,就事论事,保持态度中立,不谴责、不侮辱。这样孩子就容易重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批评针对的应是孩子的过错而非本人。</p><p class="ql-block">批评孩子前,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批评的价值,给孩子一个挨批评的理由。我们要坚定地与孩子站在一起,把过错放在对立面。</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孤立的是错误,而不是孩子。批评是表达善意,不是唠叨,更不是变本加厉。</p> <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以“建立关系”为目的的批评</span></p><p class="ql-block">批评的目的不是分胜负,而是为了帮助孩子建构自我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玩不下去了”,那批评无疑是失败的。</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也感觉自己的生命“玩不下去了”,他的人格就可能解体。这不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太脆弱”,而是因为被不适合的批评伤害了。</p><p class="ql-block">批评,必须让孩子看到希望。因为,人人都活在希望里。</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以“传递善良”为目的的批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批评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和谐的批评让孩子感受和谐;善良的批评传递给孩子善良;蛮横的批评让孩子学会蛮横。</span></p><p class="ql-block">有些错误,孩子可能一辈子都改不了,但我们批评孩子的态度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一个犯错的孩子,在他最需要尊重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尊重,他应该会终身铭记。</p> <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以“发泄情绪”为目的的批评</span></p><p class="ql-block">孩子接受批评的姿态与孩子是否改正错误无关。</p><p class="ql-block">批评孩子注意“五不责”:饮食不责、疾病不责、烦躁不责、悔改不责、初犯不责。切忌在有情绪时批评孩子。如果彼此都有情绪,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处理孩子的情绪。</p><p class="ql-block">在情绪爆发的时候,批评只会火上浇油,让“批评”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变成“加害”孩子的利器。“发泄情绪”的批评是悲剧的导火索。给予孩子空间与自由,允许并鼓励孩子辩解。给孩子“回嘴”的权利——只有在孩子“回嘴”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觉察到孩子的痛点和泪点,才可以反思自己、对症下药。</p><p class="ql-block">要允许孩子“屡教不改”,因为价值观是自我建构的不是灌输的,“屡教不改”才是正常的认知过程。好的批评双方都是赢家,而不是一方得意洋洋,另一方垂头丧气,那是不会有好结果的。</p><p class="ql-block">批评的艺术不是“钻研”出来的。一位关注学生个体生命需求的老师,眼神一定是温暖的、期盼的,这样的老师才是学生的依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