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前言:</b></p><p class="ql-block">从2018年春节到现在,已经连续记录了4个年的“年味儿”。时间过得真快!<br>我们总在感叹岁月的流逝,却无力将它挽留,于是有了笔,有了记载流年的“日记”。<br>其实第一次写《年味儿》,是为了纪念我的父亲和母亲。<br>2018年的春节,是我没有了父亲和母亲后过的第一个年。<br>没有了父母的年是苦涩和寂寞的。整个人象是被掏空了一样,身心没有了归属感,犹如绚烂的焰火爆炸后漫无目的飘零的烟尘,而每一声爆竹,在我的心里都是一个无情的刺痛,每一个“年”的场景,都让我想起小时候爸爸妈妈的样子,让我泪如雨下。<br>不愿相信这一切的发生,总觉得时间仿佛还定格在少年时代。那时候,可以无忧无虑的围着父亲、母亲开开心心地闹,烂漫地笑,肆意地撒娇,而迎接我们的总是最好吃的点心、最美丽的新衣、最慈爱的叮嘱“慢点儿、小心点儿。。。。。。”那是世界上最真的叮嘱、最真的爱。从此,在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有第二份这样的爱了!<br>落花流水,时光渐老。人生就像奔腾不息的河流,一代一代永不停歇。如今我的膝下也有了儿女,我也将用父亲母亲曾经给我的爱来爱我的孩子,过好每一个年,这就是我继续写《年味儿》的动力源泉。<br>孩子是我们人生的传承,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崭新的,希望我们未能达成的夙愿,在他们这一代能够完成。<br>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每一天,都是珍贵的。我们教给他们知识,而孩子们则给了我们无尽的幸福和快乐!<br>写“年味儿”与其说是记录过往,更不如说是给孩子留下珍贵的童年记忆,给我们留下最美的记忆。<br></p><p class="ql-block">今年的“年味儿”就起名《我爱我家》吧。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2年1月10日 星期一 小雨 5/-6度</b></p><p class="ql-block">今天是腊八节。</p><p class="ql-block">儿子醒来的第一件事,就要老师上周布置的作业~准备大蒜和容器。</p><p class="ql-block">媳妇早已备好,放在了门口,只等孩子上学时带去。</p> <p class="ql-block">昨天周末。打扫完卫生,教孩子画完画,给他讲了很多关于腊八节的故事。也讲起每年腊八节的这一天,其实是我最心酸的日子。</p> <div>妈妈的最后一个“年”,是在我家里度过的。那时候妈妈病的已经很重,医生说也许还剩不到半年的时间。<br>腊八节这一天,妈妈起的很早,拖着瘦弱的身子,慢慢地走到厨房,扒蒜。我跟过去,从后面抱住她问:“妈,起这么早干什么呀?”。妈妈说:“儿子阿,今天是腊八节,只有今天腌的蒜才最好吃,叫腊八蒜。”就这样,我抱着妈妈,看了很久。。。。。。我帮妈妈把蒜整理好,放进一个早已准备的玻璃瓶内,倒满醋,然后封好盖,放在菜厨的最上方。<br>妈妈说,这就好了,等年三十那天把它拿下来再吃。<br>从此,我记住了“腊八”,记住了“腊八蒜”。那是妈妈的味道。<br></div>写到这里,早已泪流满面。多么怀念有妈妈的日子,多么怀念有妈妈的年阿。<br>今年的“年味儿”,就从“腊八蒜”开始吧。 <p class="ql-block">关于腊八节来历的传说有很多。</p><p class="ql-block">典故一:明太祖朱元璋怀念小时候救命的一碗粥。</p><p class="ql-block">典故二:释迦牟尼感恩救他一命的牧女,佛家施舍粥给路人。</p><p class="ql-block">典故三:汲取腊八一家人的教训,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熬粥,倡导勤俭持家、劳动致富。</p> <p class="ql-block">查阅、比对了一下相关史料,最靠谱的腊八节的来源,应该是古代庆丰收、感谢先祖和神灵的祭祀仪式。</p><p class="ql-block">“腊”本是古代的一个祭器名。早在《史记·秦本纪》中,就有“惠文君十二年初腊”的记载。</p><p class="ql-block">因古代常在十二月间进行“腊祭”以庆祝丰收、感谢先祖和神灵,因此十二月便叫“腊月”,把进行仪式的这一天称为腊日。农历腊月初八吃粥庆祝丰收,也逐渐演变成一种民间风俗,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今日小雨,水雾笼罩下的诸葛公园别有一番韵味。)</p> <p class="ql-block">刚写到这里,李老师在“学生圈”发来孩子们制作腊八蒜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哈哈哈哈哈哈,有模有样,还挺不错。</p> <p class="ql-block">为勤劳的宝宝和用心教育孩子的老师们点赞。</p> <p class="ql-block">今天也是第二个警察节!</p> <p class="ql-block">祝,拿起相机和笔杆子的一介武夫,节日快乐!</p> <p class="ql-block">晚上,儿子突然想起夏天我们抓的“节遛猴”。那就来一盘。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这是劳动的果实,更是夏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 color="#ed2308">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多云 3/-7度</font></b></p><p class="ql-block">农历腊月十二。</p><p class="ql-block">儿子今天下午放寒假。即将开启年假模式。</p> <p class="ql-block">假期还没开始,熊孩子已经预约了“各路”同学准备来家里玩,并再三嘱咐,一定要多备好吃的,让他的好朋友们吃个够。</p><p class="ql-block">今早去上学,还为老师精心准备了新年礼物。</p><p class="ql-block">熊孩子长大了。看着孩子一点一滴地成长,我心里美滋滋的。</p> <div><b><font color="#ed2308">2022年1月15日 晴 星期六 8/-5度</font></b></div>既然是冬天,就应该知道“冰”的味道。 带着孩子在沂河边走一走,感受一下北国的冬。 学校老师布置作业,给孩子读书······<div>读完故事书,朗诵一段。。。。。。</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22年1月20日 星期四 晴 1/-6度</b></p><p class="ql-block">最近与摄友们一起,继续开展每年一度的公益摄影。今年为西部山区的老人拍摄全家福,送去新年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老人今年98岁高龄。也许你不会相信,这是他今生的“第一次”照相。激动的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一辈子没照过相的老人还有很多。。。。。。</p> 家和万事兴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也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自2019年以来,我们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坚持为各乡镇的老人们拍摄新年全家福。三年来,免费为1316户老人拍摄并制作了精美的全家福。<br>有位网友赞许之余不解地问:“全县那么多老人,你们自己掏钱,自己加油去做公益拍摄,拍得过来吗?花那么多钱值吗?”。<br>我笑笑道:“如果你把这个活动看成是走进千家万户去学习,走进老百姓的家里去感受新时代的温度,走进基层感受爱的信息,走进摄影的艺术殿堂去感受它的美和价值,你会发现收获远远多于付出。既然收获这么多,怎么还会患得患失呐?”。<br>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看着朴实无华的老人们开心的笑,我们也跟着笑,我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这也许就是这个活动的意义所在吧。<br>新的一年即将开启。我们将继续用镜头定格幸福,为百姓留下美好的瞬间,让冬天不再寒冷。 <div><b><font color="#ed2308">2022年1月22日 星期六 小雪 2/-2度</font></b><br>每到冬天,最盼的就是雪。</div> 今天,雪终于如约而至。<br>虽然不算大,但足以慰我心弦。 我喜欢热闹,更爱独处。<br>在这寒冷的雪花纷飞的日子里,很多人正拥坐在火炉旁,喝喝茶,聊聊天。而我,更爱一个人,背上相机,沿河边走一走,感受北国冬天独特的美。一个人独处的妙用有很多。<br>什么都可以想,什么也可以不想。<br>可以健步如飞,也可以信马由缰。<br>可以静静地站在河畔,闭上眼睛,倾听雪的声音。任由雪花挥挥洒洒地落在脸上、肩上。<br>这个时候,整个身心早已融入如诗如画的雪的世界里,仿佛我已不再是俗尘过客,不再属于这个浮躁的凡间。 我是一片雪花<br>我是一团轻雾<br>在河边<br>随风起舞<br> 看着长发飘飘的垂柳,突然想起徐志摩的诗。<br>那河畔的金柳现在应该算是雪中的新娘了 <div><b><font color="#ed2308">2022年1月26日 星期三 多云 6/-4度</font></b><br>腊月廿四。今天小年。</div><div>关于小年,民间腊月二十四过历史更为悠久。南宋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中有这样的描述:<br>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br>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br>据《礼记·礼器》记载:“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就是祭灶神的来源。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民间则流传着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br>史书中,最早出现小年这个概念始于周朝。周朝将腊月廿四定位小年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br>到了清朝,皇帝为了节省开支,在腊月二十三祭祀火神的同时也祭祀灶神。民间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北方形成了二十三过小年的风俗。民间俗语:“官三民四船五”。说的是在古代过小年的时间,官宦之家腊月二十三,寻常百姓腊月二十四,水上船家腊月二十五。<br>“君辞三,民辞四,王八辞五鳖辞六”。其实这句话的原话是这样的:“君辞三、民辞四、忘了辞五别辞六”。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很明确,小年不是一个大节,既然三四忘了过,到了二十五二十六就算了,因为马上就要过大年了。<br></div> <p class="ql-block">昨天我和几位摄友再次相约,走进西部山区的双村继续公益摄影,过了个不一样的小年,也为今年的公益摄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21年1月27日 多云 4/-5度</b>腊月廿五。</p><p class="ql-block">从女儿小时候开始,每逢春节,都喜欢带孩子去人民广场看鸽子。</p> <p class="ql-block">儿子早早惦记起他的鸽子朋友们。<br></p> <p class="ql-block">在人类的世界里,鸽子是和平、友谊、团结和圣洁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鸽子的视界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p> <p class="ql-block">晴鸽试铃风力软,雏莺弄舌春寒薄。<br></p><p class="ql-block">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动物和人永远相依相存。</p> 和平鸽的由来<br>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并为世公认,当属毕加索之功。1940年,以希特勒攻占了巴黎,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惨死在街头,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br>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道:“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br>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21年1月31日 晴 5/-5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腊月廿九。除夕。</b></p><p class="ql-block">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p><p class="ql-block">“除夕”含有旧岁到、夕而除、明日换新岁的意思,即所谓的“岁穷月尽”。</p> “除夕”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大臣周处撰写的《风土记》,可见历史之悠久。 贴春联是过年的一道大餐,仪式感满满。 院子里的桂花树上也挂上小红灯笼。 守岁,俗称“熬年”。守岁的习俗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br>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守岁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p class="ql-block">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我国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古时候,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br></p><p class="ql-block">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春晚,一边包水饺、啦家常,已经成了中国人新的习俗。</p><p class="ql-block">从我记事起,每年除夕都是这样度过的。</p> <div>界湖除夕夜航拍<br></div><div>也给你、给她、给我、给我们的祖国送去祝福!祝愿我们龙行虎步!虎虎生威!祝愿祖国国泰民安!繁荣富强!</div> <p class="ql-block">今年,临沂市全域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网友出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鸦鹊无声辞旧岁</p><p class="ql-block"> 下联:一声不响过新年</p><p class="ql-block"> 横批:谁放抓谁</p><p class="ql-block">其实,过一个环保、安静的新年也是很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高中老师语文张西华作诗曰:</p><p class="ql-block"> 壬寅元日(新韵九文)</p><p class="ql-block"> 静无烟火造彤云,</p><p class="ql-block"> 新岁依然万象新。</p><p class="ql-block"> 疑是虎年沾虎气,</p><p class="ql-block"> 但觉振奋有精神。</p> <b><font color="#ed2308">2021年2月1日 晴 3/-5度<br>正月初一</font></b><div>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br></div><div>大街上灯光璀璨,却空无一人。<br></div> <div>这个时候,每个家庭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div>我用无人机,从500米高空拍了这张照片。<div>起名叫跳动的音符吧。</div> <b><font color="#ed2308">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6/-5度<br>正月初三</font></b><div>明日立春。</div><div>寒冬将过,春暖花开,恰逢冬奥会开幕式。<b><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 1926年,国际奥委会在布拉格会议上决定,每4年举行1次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将1924年在法国夏蒙尼举行的国际体育周正式更名为第1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br>明天北京冬奥会即将隆重举行开幕式。<br>带孩子来沂南冰雪场,感受一下冬季冰雪运动的魅力。 神枪手 <b><font color="#ed2308">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 6/-3度 微风<br>正月初六</font></b><br>上次游曾子山是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一晃小二十年过去了。<br>年后的假期是一段难得的休闲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厌倦觥筹交错、迎来送往的过节方式,相较之下,更喜欢与家人一起,轻松自如的到郊外走一走,看一看,让孩子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灵秀之美。<br>今天,沂南的驴友群组织曾子山一游,恰随心意。 登山的难度和强度适中,适合带孩子参加。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br>沧海桑田。博大精深的大自然,孕育了无数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我们不过是它身边微不足道的匆匆过客。<br>在这里,有多少人来了又去,又有多少人去了又来,有多少人目睹过它的绮丽壮美,又有多少人在这里感受过生死离别、悲欢离合。<br>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代名人骚客,挥毫泼墨。然而大浪淘沙,被历史湮没忘记的又有多少呐?<br>走一段路,看一段风景,学一段历史,品千年人生,这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br>拿起相机、拿起手中的笔,记录这段感悟,丰富人生阅历,或许是旅行的另一个意义所在吧。 航拍曾子山 边走边拍的风景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阴 -7/2</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正月十五</b></p><p class="ql-block">年,再一次轰轰烈烈地来又悄然离去了。</p><p class="ql-block">一年又一年,苍老了容颜,淡然了心境;一年又一年,斑驳了记忆,也铭记了你我。</p><p class="ql-block">感谢所有遇见。</p> <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时光不语 岁月成诗</p><p class="ql-block">一年又一年,经历的越多,越明白心安才是归处。</p><p class="ql-block">一年又一年,不必感慨也不必抱怨,最好的皆是顺其自然。</p><p class="ql-block">2022年的春节又这样轰轰烈烈而来悄无声息而走。但时光的故事,永远在路上。</p><p class="ql-block">机遇总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只要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只要去努力,一切皆可期。</p><p class="ql-block">回首过去,我们将汗水付诸犁铧,一揽芳华;展望未来,我们携梦想持戈试马,豪情万丈!</p><p class="ql-block">虎年,加油!</p> <b>作者:冬雷</b><br>体育摄影协会会员<br>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br>作品有《西山小区我的家》、《旧城改造追梦人》、《棚改日记》、《旧城往事》、《年味儿》、《光阴的故事》、《童年》、《老家行》、《根》、《边摄边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