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话说古金陵“虎地名”的故事(原创)

民生

<p class="ql-block">  新一轮虎虎生威的“壬寅虎年”,即将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虎踞龙盘的古金陵,仅带“虎”的老地名,据不完全统计就至少有40个之多。</p><p class="ql-block"> 因篇幅所限,笔者只选择了其中的少部分“虎地名”,借以虎年话说其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东晋时期的“老虎山”</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虎山,位于鼓楼区幕府山西侧,长江岸边,上元门之西,与狮子山遥遥相望。据《南京地名大全》记载,它是幕府山一支脉,以山形似虎得名,海拔66米。</p><p class="ql-block"> 据宋代《景定建康志》记载,东晋颜含以下的七世都葬在“幕府山西”,但没有说出具体地点。但后来的考古证明,这个“幕府山西”就是指老虎山。因此,老虎山南麓也是东晋颜氏家族墓地。</p><p class="ql-block"> 此外,老虎山下的老虎山明朝护坡,很可能是南京明城墙外郭——上元门一线的城墙遗迹,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六朝时期的城墙遗址。与石头城一样,上元门城墙也是“墙包山”,把老虎山纳入外郭城内。</p><p class="ql-block"> 除了鼓楼区有老虎山外,在六合区竹镇境内也有一座海拔153米的老虎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六朝以前的“虎窟山”</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虎窟山(后称栖霞山),位于栖霞区栖霞山,也曾是华南虎的“领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虎窟山有三峰,主峰叫三茅峰,东峰如龙,西峰似虎,因此各得名龙山、虎山。据史料记载,在六朝以前,栖霞山常有猛虎出没,为害民间,所以又被称为虎窟山。而建于南齐永明年间的栖霞寺,在宋代也曾改名虎穴寺。至明代,栖霞山上还有各种大型动物存在,明代姚汝循栖霞山采药,留下了两句诗:“鹿饮红泉曲,猿啼翠壁间。”可见华南虎的“口粮”是非常充足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南唐时期的“老虎洞”</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虎洞,位于江宁区淳化镇青龙山。旧传古时此洞经常有老虎出没而得名。长干里客的《金陵四十八景图之虎洞明曦》云:“在府治东南四十里,出高桥门田野。洞不甚宽奥,而群山环卫,云光吞吐。</p><p class="ql-block"> 近洞有宫氏泉,相传汉时已著。洞外一庵,竹树掩映,土地平旷,游人至是憩焉。”相传南唐年间,金陵大旱,正苦于求雨无果时,一斑斓虎在青龙山山脉中的张山绝幽处的山洞里,刨土不止,不久便泉涌成涧,及时解决了当地居民的生活饮水和农业用水难题,因此,人们就把此洞叫做虎洞。明代诗人黄姬水游虎洞的诗中便有“笋玉标为柱,芙蓉削作城”的形容。至于当时的宫氏泉,不知在何代已经湮没。</p><p class="ql-block"> 此外,位于紫金山东麓突起的第三峰亦有老虎洞。据《上(元)江(宁)两县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金陵紫金山发现过老虎。当时有一位将士陈忠,臂力过人,曾在紫金山力擒两虎,由此出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明朝时期的“老虎头”</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虎头,位于秦淮区雨花门内,东起江宁路,西与边营相连,全长约260米。</p><p class="ql-block"> 南京民间关于老虎头流传着很多说法:一是从前这里有一座山叫老虎山,由于山的形状像老虎的头,遂起名老虎头。二是周处除三害之一的猛虎时,就是用箭射杀老虎的,后人为了纪念他改邪归正,所以起名老虎头。三是先辈中有目睹者见娄湖枯水期,常有乱石露出水面,这些乱石形状很像一只只凶猛的虎头,于是人们就称这块地方为老虎头。</p><p class="ql-block"> 其实老虎头与老虎没有任何关系。据史书记载,老虎头原名叫“娄湖头”。三国东吴时期,孙权封自己的谋臣张昭为“娄侯”,张昭在宅前开挖水塘,称为“娄湖”。明朝称其宅地为“娄湖头”,后来娄湖渐渐干涸,也没个湖了,娄湖头娄湖头,后讹化为老虎头。实际上“老虎头”只是“娄湖头”的谐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明朝时期的“养虎巷”</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养虎巷(曾称大虎巷),位于秦淮区雨花门外,北临护城河(外秦淮河),南临1865创意产业园,西与扫帚巷相连,东至江宁路连接双桥门,现全长约800米(原500余米),为明朝皇家虎房原址。</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在大修城墙、大建宫殿的同时,也不忘顺手给自己搞个皇家动物园,为皇家泡制虎骨酒。在御花园饲养珍禽异兽,但身躯过于庞大的动物和野性未驯的猛兽都被安置在皇城之外,取名虎房、象房(今秦淮区象房村)等。相传600年前养虎巷竟真的传出过虎啸声,此地为虎房所在地,用于圈养各地进贡的猛虎。</p><p class="ql-block"> 还有养虎巷以南的晨光路西,东起晨光路(临南城美境小区),西至普天集团北门,全长约320米的养虎仓也是圈养猛虎之地。</p> <p class="ql-block">养虎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清朝时期的“老虎桥”</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老虎桥,位于玄武区珠江路北、进香河南段,西起进香河,东至蓁巷,全长约200米。清《同治上江两县志》即载有此桥名。建桥时桥东附近有集园、蔚园两座园林,其中蔚园内有一景点叫“老虎刺”正对该桥,故以景点名中“老虎”二字得桥名。该桥在建进香河路时已消失。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在这巷里的老虎桥32号,曾是“​江​苏​第​一​监​狱​”所在地。此监狱最早要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创建时为“江宁罪犯习艺所”。之后又先后改为“江南模范监狱”“江苏江宁监狱”“江苏第一监狱”“首都监狱”。1949年建国后又被更名为“南京市人民法院监狱”和“江苏省第一监狱”,1999年被拆除。</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清朝时期的“龙虎巷”</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龙虎巷,位于江北浦口南门,呈南北走向,全长约500米。清朝光绪年间,随着津浦铁路的兴建,大量北方修路工人随工程南下南京浦口,渐渐地在浦镇车辆厂西北侧形成街区,并取名为龙虎巷,含藏龙卧虎之意。</p><p class="ql-block"> 龙虎巷的起源还有另两种传说:一是该巷子位于南门虎山和龙山之间,故名龙虎巷。二是浦口城内明代驻军有应天、龙虎、武德、和阳和横海等卫,每个卫又有前后左右中5所。因此浦口老城内有东门左所大街、南门后所等地名,龙虎巷可能是龙虎卫住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太平天国时期的“虎贲仓”</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虎贲仓,位于鼓楼区牌楼巷,南起汉中路,北至永庆巷。现仅存“虎贲仓停车场”,入口南起汉中路、出口西至牌楼巷。</p><p class="ql-block"> 虎贲仓:虎贲,勇士也,贲同奔,意思是虹虎舞跑,像虎一样勇猛有力。《周礼·夏官·虎贲士》注云,王出将虎贲士居前后,是说虎贲氏是掌王出入之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一作星官解,属太微垣。</p><p class="ql-block"> 据清军曾国藩幕僚张德坚的《贼情汇纂》记载,“住三日,移往城内将军署,畏惧大营炮火,复移往汉西门内。”汉西门内地势较高的黄泥岗上虎贲仓前街,原为山东盐运使何其兴宅。</p><p class="ql-block"> 另据1983年《南京史志》记载:最后一处太平天国东王府仅存在三年多,各项建筑早已荡然无存。时隔近一百三十年的今天,东王府遗址还留有原名虎贲仓、黄鹂(泥)巷、罗廊巷、侯家桥、华藏庵等地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石城虎踞”的“虎踞关”</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虎踞关,位于鼓楼区清凉山东侧,原为一条古道,南起广州路,北接西康路。</p><p class="ql-block"> 相传诸葛亮联吴抗曹时路经此地,曾评价金陵山川地势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乃帝王之宅也”。此路正处在石头山下,上石头城必经此路,尤似一道关口,故后人借用“石城虎踞”的“虎踞”两字加“关”字组合得名为“虎踞关”。八十年代,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一座东晋时期的墓葬。</p><p class="ql-block"> 另外还有位于城西干道,北起北京西路,南至汉中路,全长约2.3千米,1981年开工辟建的虎踞路。此路向南连接1971年建成的虎踞南路(汉中路-水西门大街),向北连接1979年建成的虎踞北路(北京西路-盐仓桥)。三条路段连接后的城西干道上的“虎踞路”与城东干道上的“龙蟠路”构成虎踞龙盘之势。</p> <p class="ql-block">《现代快报》—《天下美篇》采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