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有一个广东的朋友,是个喜欢战天斗地的人。</h3></br><h3>跟她说了很多次热带的阳光强烈,适合叶形宽厚、花朵艳丽的植物,但是没有用,她只喜欢那些南方养不好的小叶子小花,最好是眼神清纯、眉间含愁的小白花。<br></br></h3></br><h3> <h3>最近我终于为她找到了答案:随风飘摇,细枝细叶、忧里忧伤、茶里茶气的一朵朵小白花,还附送一个优点:自生自长、灭都灭不完。</h3></br><h3>这朵清纯的小白花就是鬼针草。</h3></br><h3> <h3>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又名三叶鬼针草、白花鬼针草,是菊科鬼针草属一年生草本。</h3></br><h3>为了配合原生态的生境,来一段粤语维基。<br></br></h3></br><h3> <h3>下面是比粤语还难懂的普通话:</h3></br><h3>茎直立,钝四棱形。茎下部叶较小,很少为具小叶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头状花序直径8-9毫米。总苞基部被短柔毛,条状匙形,上部稍宽。无舌状花,盘花筒状,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条形,略扁,具棱,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顶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h3></br><h3>好在这段拗口的植物学描述,有香港网友绘成外行也能懂的图解,下面我也把它贴出来分享。</h3></br><h3> <h3>鬼针草花期很长,春末到冬季持续开花,结出种子后,随风散播,次年4-5月落地生根的幼苗再发芽,年复一年。</h3></br><h3>下图这座海边的小镇上,道路边花坛里探出头来的小白花,瞄着对面新开的网红咖啡店的小黑板,这一定不是主人有意种植的,而是不请自来的小意外。<br></br></h3></br><h3> <h3>鬼针草原产热带美洲,流传到中国的年月已久。</h3></br><h3>每到冬天,从浙江、云南到广东,农田路边和城市空地,都可以看到一蓬蓬一片片的小白花。</h3></br><h3> <h3>最近一次注意到鬼针草是在浙江桐庐,一片开阔的河滩上博洛回结籽、斑茅飞花,鬼针草也在其中悄然绽放。</h3></br><h3>采集了一束小白花的小伙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衣服上已经带了一大片黑色的种子。</h3></br><h3> <h3>鬼针草有很多名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包针”和“引线包”,就是形容它的种子好像针一样,会钩在人的衣服上,而鬼针草这个学名也来自于此。</h3></br><h3>既然带了一个“鬼”字,这一包针也就善者不来。</h3></br><h3> <h3>鬼针草的针形种子生命力强,发芽迅速、繁殖能力更是惊人,粘粘到各种物体上后仿佛得到免费机票一般,四处旅行,广为传播。</h3></br><h3>后来聪明的人类发明有一个方法防止鬼针草的传播:冬季用稻草覆盖土地,阻碍鬼针草的种子落地发芽。</h3></br><h3>或是更简便的,在种子尚未成熟就拔除它。</h3></br><h3> <h3>当然,对付顽固不化的植物,中国人民还有最后两个杀手锏:1,吃。2,做药。</h3></br><h3>鬼针草的嫩叶嫩芽可以焯水后吃,味道嘛,简单说就是沾酱油吃有酱油味,沾豉油吃有豉油味。</h3></br><h3> <h3>至于做药,据说鬼针草枝叶捣碎有消炎解毒的效果,农村会用于治疗跌打刀伤。而百度更是给出了接近包治百病的回答。</h3></br><h3>药用的可操作性,不妨参考粤语维基的评论:</h3></br><h3>维基百科嘅医学类文章只系提供参考,并唔系医疗意见。阁下如果有任何关于健康嘅问题,请咨询专业医护人员。</h3></br><h3> <h3>所以最后我还是把这朵清纯的小白花插到花瓶里观赏了。</h3></br><h3>严格说对比其它诸如洋甘菊之类的小白花,鬼针草的花虽多,但是太细碎,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花材植物。</h3></br><h3>花朵容易凋零,插不到第二天就散了,然后黄色的花蕊迅速变绿,开始孕育种子。</h3></br><h3>太明显的使命感,让人感觉简单粗暴没格调。</h3></br><h3> <h3>唯一优点,是花瓣颜色不是那么纯白,带一点点柔和的象牙黄。</h3></br><h3>和南方的冬天一样,虽然有一点忧伤,终归是温暖的。</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8gf3DlAxQghot4qQhfXih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