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侯祠寻宗迹:柳宗元与柳州的故事

鸿之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在柳州,有一座建园一百一十年之久的公园,名叫柳侯公园。而这座公园的兴建是源起于这里的一座上千年历史遗迹—柳侯祠。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州刺史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任上。三年后柳州人在此地的罗池边上建罗池庙以为纪念。后来罗池庙更名为柳侯祠,成为历代百姓、文人墨客、行政官员等拜谒纪念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罗池图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罗池素为柳州名胜,位于柳侯祠东。公元815年,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刺史,在柳任职时间不长,因政治上的失意,又贫病交加,公元819年病逝于柳州。韩愈《柳州罗池庙记》写道:柳宗元死后三年,托梦生前部将欧阳翼:“馆我于罗池”,此事经韩愈渲染,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由此名声大噪,流传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罗池图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罗池早在唐代已有名气。据明代李西涯《罗池书屋记》称,古罗池“广袤可数里,澄波汀蓄,准平而鉴照其外。”当时,月亮升至东台山上空,倒影罗池水面,境界冷峻、空灵,池边柳下,俯仰水上皓月,成为绝美景致。“罗池夜月”美景故由此而来。但明崇祯七年(公元1637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不远千里慕名访求“罗池夜月”,得知“此景已久湮灭,不可见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罗池图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柳侯祠位于柳侯公园内的西隅。柳宗元死后三年,托梦生前部将欧阳翼:“馆我于罗池”。于是柳州地方人士在罗池西畔修建了罗池庙和柳宗元衣冠冢(zhong),以作纪念这位杰出的大人。宋代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故于宋崇宁三年(1104年),罗池庙改称柳侯祠。</p> <p class="ql-block">柳侯祠正门上方的“柳侯祠”金字匾额是当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的手迹,豪迈奔放,苍劲挺秀。 门联为韩愈诗句集结而成,书曰:“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为清末永州知府杨翰所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柳侯祠正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柳候祠侧门</span></p> <p class="ql-block">在柳候祠大门一角,有一方金石石刻,刻文是柳宗元名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名诗已成为中国诗坛中的千古绝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初来柳州,对于柳宗元知道甚少。只是粗略地知道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至于柳宗元与柳州的关系以前是不知道的。后来随着地域影响,随着耳濡目染,随着学习历史,渐渐懂得了一个活在柳州人民心中上千年的柳宗元。</span></p> <h3><br></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柳侯公园南门牌楼,始建于1932年。门额上“柳侯公园”四个字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63年所书。门牌楼两侧有两副对联,外联“柳绿柑红流滋玉霈;猿吟鹤舞不绝弦歌”,内联“史誉名城蔚起人文崇柳子;龙腾福地灵钟山水惠州民”,以表柳宗元为柳州人民所做的功绩及柳州人民对柳宗元的崇敬。</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柳宗元雕像建于1987年,立于公园南大门广场,通体由花岗岩制作,高5.6米,底座两侧有剑铭碑文和荔子碑文片段石刻。雕像中的柳宗元背手迎风,面容威严、沉郁而刚正,不由地引人伫立瞻仰。</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柳侯祠三进大殿中的柳宗元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柳侯祠东侧讲堂中柳宗元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柳侯祠中柳宗元石刻画像。</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柳宗元字子厚。说起柳宗元和柳州,都有一个“柳”字,实属巧合。柳宗元出生在长安(今西安),祖籍是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市),所以历史上柳宗元有柳河东之称。柳宗元到柳州之前,柳州和柳江的名字就已经存在,并非因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后更名。但是因为他在柳州任上四年,因此还得一个称呼:柳柳州。柳宗元在柳州任上时带领百姓植树,趁兴做诗一首,首两句非常风趣:“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非常巧妙地连用四个柳字,体现出柳宗元与柳州的关系融洽之至。柳宗元还有一个名字,这是现在的柳州人都知道,外地人不知道的称呼:老市长。怎么样,这个称呼是否很有些穿越时代并包含着感情色彩?</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罗池图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生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于唐朝首都长安城。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也是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自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母亲卢氏出于书香门第,柳宗元小时候深受母亲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父亲在朝为官,柳宗元自幼了解朝廷的腐败无能。柳宗元九岁的时候,遭遇建中战乱,为了躲避战争他前往父亲任职的夏口。过了三年,京城再次发生战乱,柳宗元又一次得以目睹。两次战乱动荡让柳宗元感受到社会的不太平,他希望统治者能建立安定秩序,不让百姓遭遇颠沛流离之苦。早年间,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到江西一带做官,柳宗元跟随父亲前往江西。这次游历使柳宗元结交了很多朋友,也让他见识了各地风土人情,培养了自己独立的人格。</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柳宗元二十一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不久之后父亲去世,柳宗元回家为父亲服丧。三年后,柳宗元再次进入朝廷为官。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希望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后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他积极参加的“永贞革新”以失败告终。柳宗元两次遭贬,四十七岁时在柳州任上病逝。</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贬谪</span></p> <h3><font color="#010101">在中国汉语里,贬谪是特指封建时代官吏因失宠、诬陷等原因被降职并派到远离京城的地方。柳宗元的一生,遭遇过两次大的贬谪。第一次是805年(永贞元年),宪宗李纯刚刚继位,就把前皇帝顺宗重用的二王和刘(刘禹锡)柳(柳宗元)以及他们主张的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等革新运动打了下去。这正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呀。所有主张革新的官员统统被赶出朝廷,贬谪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做小官。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与繁华热闹的长安城相比,那时的永州(今湖南永州市)还是十分落后和荒凉的地方。柳宗元在永州整整生活了十年。</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注:司马,本为州刺史的属官,唐时常用以安置贬谪之人,已沦为闲职。</font></div> <p class="ql-block">在柳侯祠二进殿堂的东西两面山墙墙壁上各有一副整幅墙面的壁画。以前也来过柳侯祠,因没有文字介绍,对壁画的内容没有注意过,或者说还不懂。经过对柳宗元历史有一些了解之后,我忽然看懂了壁画中的故事。西面山墙的壁画,反映的是“永贞革新”失败后,遭到贬谪而愤愤不平的柳宗元等八位司马会聚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815年1月,当权者欲启用贬谪在外的官员,昭柳宗元刘禹锡等人立即回京。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柳宗元回到了长安。按说这回他应该受到重用了,但没想到的是,3月14日,柳宗元第二次遭遇贬谪,被贬为柳州刺史。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刘禹锡的一首诗又得罪了朝廷权贵们。3月初,长安城内桃花盛开,刘禹锡邀请柳宗元等一行好友去城内的玄都观赏花。触景生情,刘禹锡随即写下《元和十年自郎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这首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首诗表面看比较简单,但由于作者感慨十年离京的贬官生活,诗中暗含了对朝廷新贵们的不满和讥讽。(诗中后两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将朝廷内的新贵比喻为他遭贬谪离京后新栽的桃树)由此又引发了那些趋炎附势的权贵们的打击报复。刘禹锡及好友柳宗元等回京没几天再次被贬。柳宗元贬为柳州刺史,刘禹锡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还有另外几位好友分别贬为漳州、汀州、封州刺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政绩</span></p> <h3><font color="#010101">815年(元和十年)3月,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后,于3月底从长安出发,6月底到达柳州。那时的柳州,政治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并且由于南方气候潮湿,被认为是虫蛇肆虐瘴疠横行的蛮荒之地。到这里做官,无异于流放和发配。但时间不长,柳宗元就从遭贬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刚到任上的柳宗元,十分关心民众的生存疾苦。一个寒冷的下午,柳宗元在街上体察民情,碰到一个年轻女子被几个家丁强行带走,于是便上前过问。得知是因为这个女子家庭欠债被债主带走当作奴婢使用。此时有一个本地人刚好路过,他告诉柳宗元,此地人借钱时习惯用子女做为人质相抵押,借钱没法还的,子女就要沦为债主的奴婢,没有人身自由,一旦为奴则终身为奴。这是多年形成的债主和借钱人之间的一种规矩。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柳宗元愤愤不平,他发布政令,“革其乡法”,使得那些沦为奴婢者,仍可出钱赎回。政令中制定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已经沦为奴婢的人,在为债主服役期间,可以按劳动时间折算工钱,工钱抵完债后立即恢复人生自由,回家与亲人团聚。这一举动受到广大贫困百姓的欢迎,无不拍手叫好,纷纷对柳宗元赞不绝口。后来此办法还推行到柳州以外的州县,一年内就解放了上千负债奴婢。这便是柳宗元为柳州人民所做的四大好事之一:释放奴婢的故事。</font></h3> <p class="ql-block">在二进殿东面山墙上的壁画,描画出了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期间为民所做的几件大好事情。以下几幅插图,均为从这幅壁画上截图而成。我不明白,为什么展厅对壁画创作的时间和作者的名字没有一个字的介绍,不能不说是管理上的缺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柳宗元为民所做好事之一:释放奴婢。</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柳宗元为柳州人民所做的四大好事之二是:兴办学堂。柳宗元在柳州做官期间,经常走访民间,发现由于这里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区域,远离文化发达的京城,弊风陋俗长期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因此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学堂极少,许多百姓家的孩子都不曾读书识字。于是他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并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衡山和湘江以南考进士的人,都远道慕名而来,把柳宗元当作老师。那些经过他亲自指点讲解而作画撰写文词的人,从他们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很好的章法技巧。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的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同时推广医学,培养出当地自己的医生为民众服务。</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柳宗元为民所做好事之二:兴办学堂。</span></p> <h3><font color="#010101">柳宗元到柳州之前,柳州还没有水井,千家万户吃水都是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到了雨季,路险泥滑,汲水更加危险,稍有不慎,脚下一滑,汲水的人就会从陡坡上翻滚跌下,轻者伤残,重者送命。遇到夏季洪水泛滥,河水浑浊不堪,常有人因饮用不干净的河水患病。柳宗元到柳州后,体察民情,决定将中原凿井技术传授给当地人民,并在城区凿井方便居民饮用。他命令部下率领数十名军士,在城北隍上开凿第一口水井。经过一段时间不分昼夜紧张的施工,一直凿到66尺深,打出了井水。柳州城中的百姓闻讯纷纷跑来观看,个个都啧啧称奇。这些百姓当中有活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还没有见过水井。当百姓们喝到清冽的井水时,无不欢呼雀跃。此后柳州百姓纷纷效仿,在城内打出许多水井。世世代代靠天吃饭,靠喝雨水和河水长大的柳州人,从此喝上了干净甘甜的地下水,这不能不说是柳州人民生活中的巨大改变。这便是柳宗元为柳州人民所做的四大好事之三,开凿水井的故事。</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柳宗元为民所做好事之三:开凿水井。</span></p> <p class="ql-block">在柳侯祠前殿,有两口水井,虽说不是当年开凿水井的遗迹,但凸现出柳宗元为民所做的重要功绩。</p> <h3><font color="#010101">柳宗元为柳州人民所做的四大好事之四是:开荒建设。柳州城外有着大片大片的荒地,很久无人耕种。柳宗元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号召组织起乡间的闲散劳力,开荒垦地,种树种菜,发展生产。他鼓励百姓有了足够的土地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蔬菜,生活才能走出饥饿和贫穷。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种土地面积大增。他重视植树造林,虽然身体不好也亲自参加植树活动。他亲手在城西北边种了两百株柑桔,还写了《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一首。他还十分注重城市美化,在城内、河边都种了许多柳树。他在带领百姓植树时,写下一首《种柳戏题》的诗:“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他的文明观念还渗透到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上。柳宗元在位期间,整治了不少街巷,修筑了一些庙宇,并开发了不少自然景观。</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柳宗元为民所做好事之四:开荒建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诗作</span></p> <p class="ql-block">在柳候公园南门柳宗元雕像西侧,有一组当代制作的金石石刻群,称为金石韵。形态各异的篆体文字,将柳宗元在柳州所作经典诗篇表现在石头之上,昭示着永不磨灭。</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石韵题记全文:柳宗元治柳四载政声卓著适逢柳侯公园百年庆典为彰显柳侯之气节风韵谨将其在柳诗作经典刊刻于石题为金石韵取其金石同寿之意</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一生才华横溢,著名作品千古流传,因此被称作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许多经典作品是在第一次遭贬在永州任司马时写的。到柳州后虽然留下的作品不多,但一些文字仍旧让人们久唱不衰。譬如他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诗:</p><p class="ql-block">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p><p class="ql-block">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p><p class="ql-block">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p><p class="ql-block">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是这首诗的金石石刻及译文:</p> <h3>译文: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h3> <h3><font color="#010101">译文: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font></h3> <h3>译文: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h3> <h3>译文:我们一起来到来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h3> <h3><font color="#010101">这首诗是柳宗元到柳州后不久写给他的四位相同命运的好友的。他们都参加了永贞革新,都被贬谪到边远地方任刺史。这四位好友分别是:漳州韩泰、汀州韩烨、封州陈谏、连州刘禹锡。现代人戏称这是柳宗元发给他的朋友圈的诗。</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常言道:诗言志。表面看来这首诗的内容是寄托了对四位好友的思念,但如果联系到柳宗元十年间两次遭贬,这首诗又作于他刚来柳州上任不久,就不难看出他怀才不遇和惆怅感慨的心情。而当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为人民服务上之后,精神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不再是那个愁思正茫茫的柳宗元,而是亲自参加劳动,“手种黄柑二百株”,“种柳柳江边”的柳刺史及释放奴婢,兴建学堂,开凿水井,开荒建设,为柳州人民做大好事的父母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天有不测风云。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享年仅四十七岁。柳宗元到柳州为官只有短短的四年。在这四年的时间内,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鞠躬尽瘁,为柳州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为柳州人民做出了很大贡献。柳宗元病逝后三年,柳州百姓在罗池边上修建了罗池庙(后称柳侯祠),并且在柳宗元灵柩曾经停放过的地方修建了柳宗元衣冠冢,以此来纪念这位一生清廉,刚正不阿,为民办事的好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柳宗元衣冠冢</span></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衣冠冢,即柳宗元衣冠墓,坐落在距罗池和罗池庙(即现在的柳侯祠)不远的地方。初来柳侯祠的人,一定会感到不解:为什么仅仅是衣冠墓,那么柳宗元病逝后安葬在哪里?原来历史上的情形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11月)柳宗元在柳州任上病逝。按照落叶归根的遗愿,经过八个月之后,柳宗元的灵柩运回他的出生地长安(今西安),归葬于少陵原(栖凤原)先人墓侧。魂归故土,其情可鉴!</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逝世后,历史的年轮又转动了一千两百多年到了今天。公元2010年1月,在柳州市一个叫做金鸡岭的小山上高高耸立起了一座巨型柳宗元石雕像。这座雕像高达三十米,用产自福建的虾红色花岗岩拼接而成。雕像制作技艺精湛,面部镌刻细致入微;柳宗元面朝北方,神情泰然自若,好像凝神关注着眼前的柳州城千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好像极目眺望着千里之外当年车马劳顿离开的长安热土。这座雕像的建成,是现代柳州人民对柳宗元功绩的铭记和赞扬,也是当今柳州人民对柳宗元永不忘却的纪念和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文、摄影:鸿之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