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配图:一画随拍,按时间顺序收录</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时间:白天忙碌,今晚10时完成制作</b></p> <p class="ql-block"><b>写在前面的话:</b></p><p class="ql-block"><b>有人说,活着的意义不在于你获得多少,而在于你能留下什么。一画喜欢随心记录过往,点滴美好。感恩所有的遇见!</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2022.1.27.10.20完成</b></p> <p class="ql-block"><b>我认识的余英茂老师</b></p><p class="ql-block"><b>文:一画张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提到余英茂老师,在我们家乡那可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40岁以上的长竹园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余老师是长竹园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记者、作家、企业家,有着众多头衔的名人。我也是很早就知道“余英茂”这个响当当名字的。但,我真正初识余老师还是五六年前,因为一个很特别的原因当时有过短暂的电话联系。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记得2016年国庆节期间,家乡长竹园高中师生分别40年回母校再聚首,从母校走出去的科技人才、大学教授、名人企业家等众多成功人士,纷纷从祖国各地、四面八方赶回来,才子才女们纷纷吟诗写文表示祝贺祝福。这次活动影响极大,的确是长竹园教育界的大事、喜事。师生40年相聚不容易,我也特激动,凑热闹。当时我奉周和平老师和谢焕友谢总之命帮制作美篇,我感到既光荣,又开心。我就情不自禁的把这个快乐分享给我的母亲了。我打电话跟我母亲说:“妈,你知道长高师生分别40年回母校再聚首,这件事吗?你知道家乡名人余英茂吗?”妈说:“知道这事,余英茂也知道啊。他哥就是长竹园信用社的余主任,他母亲我都认识,老张家跟老余家是老亲。几年前他母亲跟我说,你爷当年在马偃做生意,跟他家交往深厚,等等。”后来,我就私下把某个小事跟周和平老师说了。周老师又把这件小事跟余老师说了。余老师听后,向他母亲了解情况属实,立即打电话发信息给我,很客气地对我说:我爷当年对他有什么什么之恩,让我们有机会到郑州做客,等等。我回道:当年我爷为你们所言所行也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爷生前根本没在我们家人面前提起过,您也不要放在心上。后再无任何联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直到2020年11月底因为读到余老师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个小问题需要请教确定,后在李昌桂老师的联络下才跟余老师成为好友的。一年多的时间,我接连不断地拜读余老师写的多篇文章,通过读文对余老师多多少少了解到一点点。后来暑假见到余老师一面,感觉余老师</b><b style="font-size:18px;">做人做事豪爽大气,心地宽广善良,有诸多美好品质品性,真</b><b>的不简单,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为人做事作文,包括赚钱的能力,都让人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写写余英茂老师做人、做事、作文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 余老师的家乡情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0年10月20号,在朋友圈偶然看到有人转发《顾荆乐堂的前世今生》,看到这个题目,我立即打开来看。因为我,但凡看到有家乡某个地方的名字或熟悉的人写的文章,都有种亲切感,自然要打开看看。这,或许就是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吧。拜读余老师这篇文章,才知道余老师为保护家乡顾荆乐堂历史文物建筑耗费八年经历,投资凑款修缮,实在不容易!顾荆乐堂在八年的修复中渐渐恢复原貌,如今正在发挥它无穷的魅力。顾荆乐堂不仅成了信阳市的市级文物,它所在的村子四方洼也成了古村落。我想凡是到黄柏山游玩的人,也会到此地参观游览的。余老师为家乡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家乡人民感谢您,为您点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1年的7月7号又读到余老师写的《从梁思成到张义德:历史文化情怀一脉相承》这篇文章,才知道余老师又邀请中国古建筑修复保护专家张义德先生到顾荆乐堂进行考察评估。张先生见到顾荆乐堂一刹那,首先从职业的爱好和从业的良知被顾荆乐堂震惊了。对顾荆乐堂的历史价值评估极高,说:它既是那个时代的建筑瑰宝,也是历史遗存。在商城这样的建筑没有,在全国他也还没有见到过。它的意义不光是建筑本身,而在于它能够承载那一个时期的历史现实。其次,张先生说:明清建筑,包括民国时期带有明显时代符号的古建筑,在很多地方面临着开发性的破坏和面临绝迹的情况下,余老师有超前的眼光,把乐堂修缮保护下来啦,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一件事啊!我想,中国古建筑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历史的沧桑就是一种艺术的美,保护历史文化古迹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读文进一步了解到,张义德先生原来是“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的徒孙,怪不得张先生有如此情怀,对古建筑的关心和保护是一脉相承的。余老师又何尝不是有着家乡情怀的人呢?如果乐堂不是余老师在多年前花八年的心血筹款对其修缮保护,恐怕张先生和我们所有人看到的都是一座破烂不堪,残垣断壁,蜘蛛网攀爬,野兔出没的废弃旧宅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余老师遇到张先生,张先生遇到余老师,乐堂遇到余老师和张先生,我相信顾荆乐堂的明天一定会很美好!</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余老师不仅仅做了,修复保护家乡顾荆乐堂这一件事,而且还做了很多很多有意义的其它的事。余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热心教育、热衷慈善事业,为中西部贫困地区捐建上百座图书馆,有着大胸怀大格局的大好人。作为记者作家,他先后创作并出版了上千万字的作品,深情的讴歌时代,宣传家乡,歌唱大别山。当然作家笔下写亲情、写母亲的文章更是字字句句饱含深情,打动人心,感人肺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 余老师是个大孝子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0年11月27号中午读到余老师写的《没有母亲的中元节》及回文诗。看完余老师泣血而写的文章和诗文,我相信此文会打动每一个读者。余老师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追忆让我泪眼婆娑。读文了解到,余大娘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一生养育八个儿女,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母亲多么不容易!尤其是作者兄弟姐妹们长大成人后,个个都有出息,在不同的城市行业中都是翘楚精英。所以余氏家族把最高荣誉授予余大娘,这是对她一生最高最好的盖棺定论。我想余大娘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的。余大娘也会为有众多优秀的儿孙感到骄傲自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转眼,就到了2021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传统的节日,在我们老家有:“正月十五,大于年”的说法。正月十五,不仅是年后亲人再次团圆的日子,更是子孙为祖先及已故亲人送灯上坟祭拜的日子。余老师是个大孝子,2021年的正月十五前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从郑州赶回老家,就是为了在娘亲坟前送上一盏心灯。余老师不仅有才华才情,才思泉涌,而且人又勤奋写作,他对刚刚去世不到一年的娘亲有着无尽思念,都一 一述之于笔端。先有《没有母亲的中元节》,后有《中秋哭母》的回文诗,今天又有《正月十五一盏心灯送娘亲》一文。可见,余老师失去母亲,内心何其痛苦,恐怕读者我不能体会十分之一。文中的回文诗不忍细细品读,其中读到“妈妈如今已走了,走了妈妈哪有家”,“想妈的儿近花甲,花甲之年怕长大”的诗句,都泪眼模糊。余老师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对娘亲是如此追忆和思念。思念之切,不由自主的问道:“娘亲现今在天堂,天堂是否有月亮,月亮清辉照我娘,我娘是否想儿郎”。情感宣泄,一泻千里。读到这里,深深被触动,闭起眼睛想想,某一天,我也像余老师一样没了娘亲,没了妈,我怎么办啊?!唉,我都不敢想,惟愿上苍眷顾,菩萨保佑父母身体健康,一切安好,有时间多多陪伴在父母身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1年的三八节又读到余老师思念母亲的文章,《陪伴,是对母亲最长情的告白》一文。文中这样写道:“我今年57岁,天命之年已过,花甲之年将临。我想对我的同龄人说的一句话: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如果你这一天不加班,如果这一天能推掉那些并非非去不可的应酬,就在家好好陪陪父母吧!这样,父母的节日才是快乐的,而你也是最幸福的。”这发自肺腑提醒同龄人的每一句话,实在让读到的人有所触动和警醒。这是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真正的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和遗憾。作家离开故乡在外32年,这其中有31年回老家陪母亲过春节、过生日。扪心自问,这,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这点呢?!每年的中秋节、妇女节、母亲节等,余老师也尽可能地回到母亲身边,陪伴母亲一起过。作者如此孝心,所以在母亲去世后,才有一篇篇泣泪而写的感人肺腑的文章诞生。余老师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孝心不言而喻了。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余老师对亲人母亲如此孝心,那么对待朋友又是如何呢?且看下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 余老师爱惜人才,推介人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1年的正月初八读到余老师的《高手在民间之----草莽出绝活》一文,其文主要是记述介绍长竹园老家李昌桂老师的文章。读文感觉,余老师正月在老家乡下走亲访友拜年都在细心观察,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发现农村山窝窝里的可喜的变化。这天来到山清水秀,流水潺潺,风光旖旎的一个地方,一栋古朴典雅,既有现代气息的三层楼房的四合院建筑映入眼帘,这幢别墅本已让他称赞艳羡不已,一打听原来是熟悉的人李昌桂家的楼房。再进一步了解此建造还是楼主自己设计跟父母一砖一瓦建起来的,更加赞叹不已。可见其楼主经济实力、能力及思想内涵,太棒了!这,也许,不,就是咱老百姓的“中国梦”吧。余老师随时都能发现美,传播正能量!欣赏余老师这样本身就自带光芒的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正月初九上午放学时,读到余老师的第二篇《高手在民间之------乡野出诗人》一文。刚下班回家,因要做饭,我先匆匆忙忙浏览一遍,就被两位家乡才子的友情和才华深深打动,又加上林老师林大才子的美评。我边做饭边想,坏了,看了余老师的文章,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感觉家乡灌河水偏心偏爱滋养了家乡一位位好儿男,让他们那么有才华有才情,怎么让我这样的女儿笨嘴笨舌呢?我啊,既吟不出李昌桂才子那样“大别巍巍立正松”“千树寒梅万里香”的有气势,又优美的诗句,也写不出作家这样如汩汩清泉,流淌出来沁人心脾的文章。饭后,我又仔细阅读两遍,看作者似信手拈来随性而写的文字,又是我望尘莫及的。感觉余老师跟李老师之间的友情就像古代王巩跟苏轼一样,惺惺相惜,互相欣赏。真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余老师爱惜人才,珍惜人才,更为重要的是推介人才。接下来,两三天又写了《高手在民间之----草根出大家》、《高手在民间之-----骏马呼伯乐》和《高手在民间之一一民间说高手》,为李昌桂老师一连串写三篇文章介绍推介啊!读后感慨:家乡长竹园,人杰地灵,灌河水养育出作者及李昌桂这样多才多艺的才子,是家乡的骄傲。有句话用在此处最恰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清初记得正月十一,那天是开学第一天,我忙得不亦乐乎。开学前例会领导一再强调要上好开学第一课,开局要好。所以,我不敢大意。我这个要退休的老教师还是要认真的备好第一节课的。中途抽空浏览一下文章,看后很激动很荣幸!因为我每每读到文章有感触,就随心随意的写几句,想表达我一个游子对家乡才子们的真诚欣赏和仰慕,没成想我的几句感受,居然被作者一字不落的引用到他的文章中,真敢荣幸之至。余老师近日用四篇文章,来书写家乡年轻才子李昌桂其人,就像当年久负盛名的欧阳修,发现了苏轼一样欣喜若狂。这充分表现了他对家乡人才的爱惜和推介。正是: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最后第五篇《高手在民间之一一民间说高手》,余老师把李昌桂老师感谢他的短文、林老师的诗作、还有我读文的几句真实感受组合在一起,就完成了第五篇文章,作为这个系列的结束篇章。作者真是个大才子,文思泉涌,写作特快,又勤奋,一天一篇。通读全文,构思巧妙,顺理成章。我才知道文章还可以这样写,真是受教了。说实话,这几年我也读了不少熟悉的人写的文章,我也给多位老师和朋友的文章写过感受或者叫点评吧,唯有余老师把我的三言两语的随心感受,引用到他的文章中。这一举动让我备受鼓舞,我确实很开心。感谢余老师对我的认可肯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余老师写五篇文章介绍李昌桂,不仅让我们许多人认识了一位普普通通,却又才华横溢的乡村教师李昌桂,而且也让我们了解到余老师的为人做事。他对家乡有才华的年轻人的提携和推介,就是我们身边现实版的欧阳修啊。余老师是一位爱惜人才推介人才,有着大胸怀、大格局的大好人!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三月份余老师又写文章《高手在民间之-----民工出作家》,推介潢川农民作家余士明(笔名余味)先生不屈命运,刻苦创作的事。读文知道,余士明作家一生实在坎坷,但从没向生活低头妥协,不忘初心,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着,还要为历史名人春申君黄歇拍电视专题片,精神实在可嘉!估计这一大年余老师对余士明先生的帮助不少。昨天(即2022年的1月20号),余老师又在朋友圈发文推介余士明先生。我还开玩笑地,用我们家乡的口语“要得”赞美表扬余老师这样做呢。正因为有余老师一次次推介和鼓励,余士明先生不再四处奔波,他才会,才能够为自己的梦想坚守郑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余老师为他用心写文做宣传,我相信,余士明作家曙光在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 余老师是一个性情中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酒,在我们中国是一种文化。翻看中国历史画卷,可以说酒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闻它香而醇厚,饮而有神,有时温而绵柔、有时洒脱刚烈。古往今来,有人因酒而留名,酒也因人而芬芳。无数英雄豪杰,文人墨客,以酒为乐,以酒会友,缔结“相逢千杯少”的情缘,激发“斗酒诗篇”的灵感、领悟“杯中日月长”的精神。推杯换盏之间,演绎无数风情。刚好,2020年的11月12月两个月的时间,一画读到余老师有关酒文化的系列多篇文章,从作品中觉得余老师是一个非常细心,是一个性情中人,有生活情趣的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这不,11月28号读到余老师的《酒摊儿》-----酒话联篇之二十一。读文感觉余老师太有心了,平时善于观察,文笔又好把平常人喝酒的形象写的惟妙惟肖,看似信手拈来随便一写,其实内涵又丰富得很!让人读罢感觉:亲人朋友相见就是如作者笔下所描写的这个样:这喝的不仅仅是酒,而且有开心、有快乐、有块垒、有自信,更有有无法言说的孤独和寂寞或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2月1号读到《酒人儿》-----酒话联篇之二十二作者平时在饭桌上善于细心观察方能因酒辨别人的品性,在文中将其分六七种。本文看似写喝酒小事,实则是写人生百态,很好。读文,方才知道,原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酒量也很好,被称赞为“酒圣”呢。真的,让我这个孤陋寡闻者长知识了。也许还有一类人,因饮酒欢乐而更加调皮可爱,比如古代才女李清照是也。一群小伙伴宴饮之后,“沉醉不知归路”,都忘记回家的路,“而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争着抢着划船,“惊起一滩鸥鹭”,词句描写的多么欢快啊。酒仙就数李白了,他写了很多与酒有关的诗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2月2号读到《酒仙儿》-----酒话联篇之二十三。读完此篇,觉得作者文化底蕴深厚,知识渊博,历史名人典故和诗句引用信手拈来,语言极富特色。竹林七贤个个都怪异好玩,原来刘伶一醉醉三年,这个第一次知道。李白“诗仙、酒仙、谪仙”只有他一人能配得这个称呼。如文中所言“喝酒的至臻之境,我等凡人只能仰视。”酒仙一文写得好,一画不才只能如此尔尔。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2月5日看了《酒仪儿》----酒话联篇之二十四,余老师对饭局酒局非常了解,从安排座位、再到上菜、劝酒、以及鱼头的摆放、罚酒、忌讳即要注意事项,酒后聊天等,娓娓道来。读了此文,感觉一桌酒席就是一个舞台,人生百态,尽情上演。作者在生活中百炼成钢,聪明睿智一定能应付自如,方能成为人生赢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2月6号点评《酒话儿》-----酒话连篇之二十五。余老师也是身在江湖之中的人,也许参加过N次不同层次的饭局、酒局,历练中阅人无数,方能写出内涵如此丰富的“酒话儿”。作者叙述了会喝酒有众多好处,至少可广交朋友,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酒逢知己千杯少等。余老师才思泉涌,一气写成酒话二十五。敬佩!</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12月8号读《酒段儿》-----酒话连篇之二十六。今天吃罢晚饭立马拜读余老师的《酒段儿》。《酒段子》内容真丰富啊,有的看后捧腹大笑,有的觉得很有智慧,有的很有生活情趣,当然有的也很粗俗……总之,作者写的雅俗共赏,语言表达生动活泼,酒段子“度”把握的极好。作者有才有实力,广交朋友,接触各色人等,一定在酒桌上听过很多很多好笑有趣的酒段子,方能写成此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2月11号早晨起阅读《酒态儿》-----酒话连篇之二十七。此文写的如此丰富多彩,语言风趣幽默,让我这个从不喝酒的弱女子都觉得喝酒,原来这么美好!文中写到喝酒有四种状态:小酌、微醺、畅饮、酒醉,样样都好。酒醉中的微醺物我两忘,痛快!即使大醉,一醉方休,什么名利爱恨情长都不想了,也是一种解脱和潇洒。我想,这几种状态都体会品尝过,人生该多丰富多彩啊,不枉人世走一遭。可惜,一画不会饮酒,更不会品酒,啥酒态也没体会过,这一生显得苍白无力,是为遗憾。呵呵。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2月14号拜读《酒话联篇之二十八》,感觉此文作者一气呵成,写了喝酒时的五大禁忌和八大境界,既全面详尽,又条分缕析。文品见人品,作者定是个人修养极高,人品酒品都是极好的人。譬如:二忌中的不拘小节和别人碰杯时“低姿态”描写的细微之处,可见这些禁忌作者都是通透,做得非常好的。八大境界的描写,一个比一个层次高,一个比一个好,正如作者所言“对酒吟诗口留香,微醺挥墨笔生花”是也。由于水平有限,只能聊两句。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2月15号拜读《酒性儿》-----酒话连篇之二十九。文章一共写了八种酒后型,人与人个性不同,品行不同喝酒后的样子也不同。心理学专家、精神病医生及概括描写的八种酒后不同的心理分析,读者看后的确感觉是这样的,前四种比较认可,酒后睡觉,断片及嗨型,这三种人要么性格随和、好相处;要么态度诚恳、进入处子,动如兔,动静完美结合;要么性格开朗,充满正能量;要么在特定时间锋芒毕露,为远大理想努力奋斗,等等优点。作者笔下喝酒是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和情趣。壶里乾坤大,是也。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人生可以没钱,但不能无趣”,作者这个话题选的非常好。正如文中所言:活得有趣,才是人生真谛,人生最高境界。我也是这么想的,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有趣与成就、地位、金钱、性别、年龄统统无关。活得有趣真的很重要。比如:前年某次自习课上,教室非常安静,我也在低头看书。讲台下方一学生不小心把桌子弄得“咣当”一下,吓我一跳:我立马对他说了句:吓死宝宝了!当年好像很流行的一句话,大家哄笑一堂,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画拜读作者的"酒话联篇"之后,感觉作者写的非常有趣味,作者绝对是一个性情中人。</b></p> <p class="ql-block"><b>这都是余老师撰写的诗词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 余老师平易近人,像邻家大哥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自从跟余老师成为好友之后,能经常分享他写的文章。余老师的文章写的非常接地气,</b><b style="font-size:18px;">适合我的欣赏水平,阅读口味,我</b><b>看得懂,知道文章要表达什么。多年养成的习惯,每每读到一篇好文章,有感触就随心写几句,</b><b style="font-size:18px;">也不管对,还是不对。</b><b>读到余老师的文章也如此。写的次数多了,又觉得太打扰,因为余老师太忙啦。有一次余老师跟我说:“谢谢一画小妹的点评,咱们是亲戚加老乡加文友呢?不必客气!”我很开心的回答道:“余老师还把我看做文友啊,您太谦逊了!一画无才不敢跟余老师称文友呢,亲戚老乡倒是真的。”我只是特欣赏家乡有才华的所有作家啊。我渐渐觉得拜读余老师的文章是学习、是分享,也是放松,更是减压。后来读的多了,点评也多了。余老师某一天高兴地跟我说:“你的点评很到位,很喜欢看你的点评。你的评论本身就是优美的散文。文贵自然,你话于心声,所以能打动人!”哇塞,我的三言两语,能得到资深记者作家余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我很开心,备受鼓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转眼到了五一节。因为家里在装修,我们要回去看看,趁机把房灯、水龙头等装修东西送回老家。余老师得知后,几次电话和微信,诚心诚意要请我们吃饭。说实话,我们五一回家,在家就三天时间,要跟师傅交流安排如何贴地板,如何粉刷墙壁,哪里安装灯和水管等等,实在没空。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到余老师是家乡名人,有地位,有身份,回商城都是有头有脸的领导请他吃饭,我们就是一普通人,不想占用余老师过多的时间,也不想给他添麻烦。我就说天气炎热,您很忙,我们也很忙,反正找各种理由婉言谢绝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时光飞逝,五一后两个月过得很快,暑假到了。七月中旬一放假,我们就往回赶。回到家,每天都马不停蹄地忙碌,打扫卫生,买这买那,忙的不亦乐乎。7月31号下午三点许,突然接到余老师的电话,他说马上要到长竹园来看我们,说我们房子建成了要送字画对联给我们。得知这个消息,我们真的很惊讶惊喜!五点许,余总、他妹妹和艺术馆李馆长美女三人准时来长竹园了,真的很让我们感动!他们不顾天气炎热,百忙之中抽空由商城开车到长竹园来看我们,又馈赠名人字画对联、50岁定制的名酒及余老师自己的作品集等等。爷爷当年一个小小善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都回馈给我了。承受不起啊!这份情谊厚爱,真的让我们受宠若惊!感觉这份礼物太昂贵了,不知道说什么好。所有感谢的话都显得苍白,但我依旧想说:谢谢余总,谢谢余老师!!余老师他们在我弟家坐了会儿,喝杯茶就回城了。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当晚10点多余老师又打电话,邀请我们明天,即8月1号进城参观他的“留馀山高水长艺术馆”。我们再三谢绝,因郑州7月20号特大暴雨,灾后有很多事要报道要处理。余老师是郑州日报和晚报主编、资深记者,忙得很,所以让他赶快回郑州。但都遭到余老师回绝。他诚心诚意,结结实实地说:“你们明天来,我就后天回郑州;你们后天来,我就大后天回郑州。”余老师话说到这份上,我们再也不好意思推辞,盛情难却,只好答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8月1号上午我们带着小侄女一起进城的,让小孩也长长见识,开阔眼界。上午10点钟我们到达“留馀山高水长艺术馆”附近。余总余老师还热情的接到艺术馆门口外面。来到“留馀山高水长艺术馆”大门前,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副大对联:“事留馀地天空海阔,艺无止境山高水长。”余老师满脸喜悦地指着“留馀”两字,重点给我们介绍其含义。他说:“留馀”就是一个人做事也好,说话也好,要给别人留有余地。“留余”的形式是得半,最多七分,留下三分给别人。俗语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饭吃七分饱,等等都是“留馀”。“留余”道出了人与自然、人与权力、人与财富、人与人之间相处都要留有余地。余老师的一席话,让我懂得“留余”是做人做事的一种境界、一种胸怀、一种智慧。怪不得余老师的网名叫“留馀居士”,看起来似乎简单,其实内含丰富着呢。大门口还有一副余老师自己撰写的一副长长的对联,意蕴深远,也是余老师的人生感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接着,我们来到余总二楼办公室喝茶,后他让我们拿着茶杯到展览厅参观欣赏书画艺术作品。在馆长李美女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余贵明叶雕艺术展厅。展厅门口一副对联是:“一刀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横批:“一叶知秋。”来到屋内,一刹那就被叶雕大师的作品震撼了!然后轻声漫步,慢慢欣赏一幅幅叶雕作品。你看,这树叶薄如蝉翼、这纹理、这叶脉,细若蚊足,勾画了了,清清楚楚。其中有一副作品雕刻的是邓小平和刘伯承伟人头像,人物形象通过叶面的明暗对比,将其雕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还有“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字样。小小的一片树叶雕刻的内容如此之丰富之多,真的叫人拍案叫绝,啧啧赞叹不已。还有一人牵着一头牛叫《幕归》的作品,还有一小孩给一小狗喂东西叫《亲密》的作品,还有《憨态可掬》的熊猫宝宝、《丝路驼铃》、《晨读》、还有小动物,还有一对青年男女相依等等作品。这些作品反映出余大师功底深厚,作品乡土气息浓郁,涉猎范围广,极具地方特色又有创新意识。叶雕大师余贵明,是非遗文化传承人,叶雕艺术作品太让人惊叹惊讶了,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从这里出来,我们又参观了更大的书法绘画展厅,在这里欣赏了余总收藏的很多名人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其中有李家原书法家、樊学山书法家的作品、还有洪学智司令员等好多名人的书法作品,还有名家摹写宋徽宗的“瘦金体”的书法作品。下午又带领我们参观了樊主席收藏的古董店和宝石店等等。现在回想,还历历在目,那一天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大开眼界,来一次艺术的熏陶和洗礼。非常感谢余总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参观学习的机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那天午餐和晚餐,余老师都在他为老母亲生前建造的“留馀园”热情款待的。这里环境优美,房内布置陈设,每一处每一点,处处体现了一个有文化有品位的“留馀”理念。我们吃的是丰盛的地道的商城美味佳肴,喝的是樊主席带的名贵的酒。余老师说,这瓶酒樊主席珍藏几十年,可以在长竹园买栋楼。呵呵,你看贵不贵。在饭桌上,余总谈笑风声,平易近人。他说,今天推掉所有的应酬,专门要请我们吃饭等等。承蒙余总厚爱,百忙之中,那天放下功夫陪我们一大天,请吃请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席间,余总还向我们讲了他学生时代很多很多趣事,以及工作后的许多许多见闻和所做所为。真的,那天跟余总见面,特别是在饭桌上,聆听他为家乡每一所学校捐赠图书馆,为长竹园人出气,为老母亲建造“留餘园”(还专门空出一块地留给母亲种菜);不问价格信任樊主席买古董宝物等等。听君一席话,甚读十年书。余总的胸怀,家乡情怀,对母亲的孝心,对兄弟朋友的信任,还有回忆学生时代主动替同学承认错误,高考偏科等等方面,无不让人敬佩赞美,又让人感到亲切随和,就像邻家大哥!特别是游玩参观留餘艺术馆和留餘园,每一步每一处皆是文化。从余老师写的每一首词,撰写的每一副对联中可以看出,他的文化修养,精神境界,生活情趣,估计在我所认识结交的人当中,也许是佼佼者,首屈一指。他曾服务于党政、司法、军队、文学各行业。还有他赚钱的头脑和能力,简直超出我的想象,就像一个超人、神人!余老师广交朋友(饭桌上得知,全国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模范,魏书生老师,余老师都能把他请到郑州做专题报告),三教九流,有政府官员,社会名流,科技人才,也有我们这样单纯简单的普通人……总之,百闻不如一见, 感受很多。那天,我就想有空时静下心写写:神交家乡名人余英茂先生。呵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屈指数数,暑假回到开平已有半年。每日除了上班教学,不知忙些啥,就是没空。放寒假这几天,天气好又忙着洗晒搞卫生,每天下午抽空写几句,居然花了一周时间慢慢回忆与余老师的交往,今天总算是啰里啰嗦完成了,对自己也是个交代,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认识余老师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家乡名人,何其有幸。感恩遇见!</b></p><p class="ql-block"><b>2022年1月26号晚10:00分草草完成</b></p> <h3>樊主席在鉴别古董</h3> <p class="ql-block"><b>看看,美石价格几何,呵呵😊</b></p> <p class="ql-block"><b> 感谢友友光临支持点赞分享</b></p><p class="ql-block"><b> 🌹🍎祝大家新年大吉大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