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组块教学》读书笔记第二篇📝

YN

教育感悟 <p class="ql-block"> 以灯传灯 心灯不灭</p><p class="ql-block">今不忘点灯人 后必传灯共燃华夏天</p> <p class="ql-block">  薛法根: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与组块教学有缘结识,也与组块教学终身相伴。我坚信,语文组块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超越知识与技能,摆脱了工具与人文之争,澄清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是语文教学的正道。</p> 笔记梳理 <p class="ql-block">记录时间:2022.1.226</p><p class="ql-block">阅读内容:1-38页<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篇“组块教学的理论”</span></p><p class="ql-block">阅读人:殷雅楠</p> <p class="ql-block">  薛教授这本书是对“组块教学”的详细解读,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阐述“组块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操作策略和基本特点。上篇中的部分文字理论性很强,有的地方我要反复的来读,直到自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主要框架梳理出来,脑袋里才算有了清晰地认识。边梳理边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下面将书中的一些观点分享给大家。</p> 重点摘要 <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要相信、鼓励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只有我们心中有爱,才能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中遇见最美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评价孩子的标准不能是分数,我们要用放大镜🔍去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独特的闪光点,给他们自信。就像语文的双线并举,人文情怀更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教什么 学什么 </p><p class="ql-block"> 教成什么样。</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心中要有明确的语文课程观,知道我们想要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严把我们的课堂主战场,培养核心素质,塑造最美样态。</p> <p class="ql-block">  通过情感力、思维力和实践力的推动,激发儿童潜能智慧。</p> <p class="ql-block">  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知识对我们科学的教与学很重要,我理解重要的还是因材施教,找到儿童不同阶段的“最近发展区”,一切教学活动要符合合同的发展规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p> <p class="ql-block">  一、组块教学的基本概念</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组块?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被称为“组块”,而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被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元(相似块),这些“相似块”分为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似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等,而“组块”则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它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常常要依赖“相似块”的存在和“组块”的心理活动。</p> <p class="ql-block">  语文学习过程是个体心理“相似块”重组整合的运动过程,语文学习过程中感知、理解、体悟、积累、运用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组块”的积极活动。</p><p class="ql-block"> 感悟:我们语文教学的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学科素养的分块就可以是我们“组块”整合单元知识的一个路径。其实不管是“大单元教学”“主题教学”“精读略读”“海量阅读”,我感觉主要思路都是重组、整合我们的文本教材,使教材更适合我们的教学课程,为我们服务灵活的使用它。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吃透、研读我们的课本和教师用书,掌握单篇课文在单元中,本册书中所承担的任务,才能根据学情和课标进行“相似块”的重组。</p> <p class="ql-block">  摘自书中:</p><p class="ql-block"> 激发儿童的言语智能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能力也不等于智慧。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能力,走向智慧。</p><p class="ql-block"> 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发展儿童的言语智能”这个核心任务,凭借教材文本,引领学生围绕语文核心知识或生活情境,选择、重组语文学习内容整合、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变革语文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语文教学要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程序性知识),进而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形成并发展儿童的语文能力;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带着儿童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真正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这样的语文教学,就具有语文学科的专业特点,儿童就能学到生活中学不到的东西,体现语文教学鲜明的成长性。</p> <p class="ql-block">  迁安小语教研室主推的课堂结构是“例中学、实践悟、迁移用”三步走。这里薛老师提出的“读、悟、习”其实跟我们的理念是相通的。</p><p class="ql-block">第一步:读读、背背、评评</p><p class="ql-block">第二步:体验、感悟</p><p class="ql-block">第三步:习得、运用</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教学结构完全可以走“新三步曲”,走出我们园小语文教学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完善学生评价,改变教师课堂评价标准,“三个鼓励”和“六问”体现了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生态课堂的教育理念。问题是证明在思考的最佳方式,没有问题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只有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疑惑、说出自己的收获那就是成功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用三种眼光看教材,我们是教师也是伙伴,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杨校说过,我们每一次活动每一个项目的设置,都问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感觉是一样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组块教学”其实是在我们备课中设计出来的,在集体备课和假期集中备课时,集思广益的来研讨如果策划和整合我们的教材内容,是很关键的一步。</p><p class="ql-block"> 薛教授说,这样一种备课方式,实际上仍然是教师在凭借自己个人的语文知识和经验来发现、整合教学内容,所重组的教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切合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还需要做学理的考察、验证。而考察、验证的方法之一就是比照语文课程标准,看这些提炼出的教学内容是否切合课程目标,是否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重组的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文本最核心的教学价值,是文本教学功能的最优化,所研制并最终确定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尽可能一致的、精当的,而不是五花八门的、杂乱无章的。这就逐步将教学内容的重构纳入科学的轨道,回归语文学科的本真。</p> <p class="ql-block">  这段文字提醒我们,备课时要了解学生,不要以我们以为的去教学,要掌握学情,给予他们需要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总感觉,薛教授的清简之风和我们杨校的办学理念有不谋而同之处,简单又实在、简洁又厚重、简明又睿智。</p><p class="ql-block"> 以上的很多观点都是我根据自己不透彻的理解和文笔不美的文字进行的一个简单的分享。各位领导都是我们的老师,突然很怀念我们的分享会,不光可以悦心还能解惑,我也会带着心中的问题,期待开学与大家一起继续成长。</p> <p class="ql-block">  规范而不失灵动、洗练而不缺幽默、平实而不少睿智的教学语言,既能让学生得到恰到好处的点拨、评价又能让学生获得如沐春风般的愉悦、激励,使语文教学平添了无限的乐趣变得轻松、愉快。幽默、睿智的教学需要教师丰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教师对学生深厚的情感。</p> 解读“组块”教学 <p class="ql-block">  以下文字摘自薛法根教授的一篇采访。</p><p class="ql-block">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组块是一个生僻的词语,有点儿生硬,和语文的柔软不太和谐。这像极了我的名字,有点儿土气,没有一点语文的诗意。要让组块这个心理学概念成为大多数人耳熟能详的教学方法或语文思想,需要赋予它丰富的实践内涵和通透的学理阐释,在语文教学视域中获得重生。我深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许穷尽一生也无法实现。但是我深信,只要组块教学的方向是对的,就值得做一辈子,即使未有穷尽,也必有收获。</p><p class="ql-block">缘起:一次美丽的嫁接</p><p class="ql-block">1997年,我带教一个五年级班,班里有一位小杨同学,错别字多,课文前背后忘,记性差。但是语文需要积累,字词句、重点的语段和课文,要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小杨同学默写10个词语,有时会错一半以上,更别说运用了。遗忘曲线、记忆规律在小杨同学身上,就是不见效果。</p><p class="ql-block">我偶然从《阅读心理学》中看到美国心理学家米勒的“组块原理”,他说:组块是一个记忆单位,人的短时记忆只能保持“7±2”个组块,超过9个记忆组块就很难记得住;虽然人的记忆组块数量不能增加,但可以扩大每个组块的容量,进而实现记忆质量的飞跃。</p><p class="ql-block">我试着将这个原理迁移到小杨同学身上,将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归类,每一类3—4个词语;一类词语为一组,每次默写3—4组词语。果然,3组10个词语,小杨基本默对了,也记住了。</p><p class="ql-block">组块原理可以用在词语教学上,是否也可以用在阅读教学上,做一次美丽的“嫁接”呢?1999年,我准备执教公开课《螳螂捕蝉》,备课时发现这篇课文故事里套着故事,字词学习、对话朗读、故事复述、道理阐释等,要教的内容就像满地的珍珠,舍弃哪一个都很纠结。</p><p class="ql-block">我翻阅以前教过的示范课教案,看到“组块记忆”这个字眼,脑海里蹦出了“组块设计”这个概念,顿时眼睛一亮:这个组块原理不就可以移植到语文教学上来吗?一篇课文中这么多的内容,学得多忘得也多,何不重组、整合,形成一个个的“组块”呢?以往的“线性”设计,内容芜杂,塞满课堂;组成“块状”后,一堂课呈现3—4个板块内容,目标更加集中,内容更加简要,“顾此”却不“失彼”。</p><p class="ql-block">我立刻构思出一个“组块设计”:</p><p class="ql-block">第一个组块,学词串,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先让学生听写四组词语:(1)蝉、悠闲、自由自在;(2)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3)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4)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四组词语讲述“螳螂捕蝉”以及“少年劝吴王” 两个故事。</p><p class="ql-block">第二个组块,读对话,演“少年劝吴王”的故事第三个组块,写“画外音”,悟“螳螂捕蝉”的寓意,让学生为表演的故事配写一段“早晨花园”的景物描写,再进行合作演绎故事。最后讨论:少年为何不在公开场合劝阻吴王攻打楚国,而选择在僻静的花园里给吴王讲这个“螳螂捕蝉”的故事?三个板块内容,紧紧围绕“语文能力”这个核心,前后贯通,“听说读写”融为一体,简单明了,便教利学。果然,经过“组块”之后的课堂,就像用水洗过一样,干净、简洁,教得轻松,学得扎实,赢得一片赞叹。</p><p class="ql-block">“组块设计”这个1997年便出现在我脑海里的词汇,经过这次美丽的“嫁接”,才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广阔的前景。“组块”,从心理学的记忆单位到语文教学设计方法,进而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模式、一个思想,缘于“嫁接”。“嫁接”的优势在于汲取不同植物的优良性能,培育出新的品种,这是一种创造。当我们深陷“高耗低效”泥潭的时候,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技术,不啻为一种智慧的选择。</p><p class="ql-block">深耕:三轮课题的突破</p><p class="ql-block">把偶然的成功尝试提炼为普适的教学方法,把教学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才能推动教学的深层变革。基于“组块原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顽症,我于2000年提出了“组块教学”的实验构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我试图通过“组块教学”实现语文教学内容结构化、方法科学化、过程最优化,进行了三轮课题的深耕细作。</p><p class="ql-block">第一轮(2000—2005年):2000年,“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我积极运用组块原理,在方法层面进行突破,建构语文组块教学基本模式。</p><p class="ql-block">第一,重组教学内容。以现有语文教材为蓝本,选编切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块”。一是减,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二是联,围绕“内核”,将相关教学点进行归类,并联系学生的语文经验,不断充实、丰富这个核心内容;三是合,厘清序列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内容块。</p><p class="ql-block">第二,整合实践活动。将每个教学内容块转化为一个综合性的活动板块,避免活动的碎片化和随意性。每个活动板块聚焦一个核心能力目标,依次设计阶梯式的学习活动,每个步骤都体现能力的递进式生长,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的活动链。</p><p class="ql-block">第三,优化教学结构。组块教学以学定教,确立了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读,是整体感知,读读、背背;悟,是深度体验,想想、议议;习,是实践转化,练练、评评。组块教学着力培养学生构建联系的能力和自觉联系的意识,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灵魂是联。读、悟、习的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与教材语言、情感、形象、思想相互联系、相互融合,达到共振,进入新的学习境界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第二轮(2006—2011年):2006年,“智慧解放理念下的组块教学研究”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我用解放教育思想改造组块教学实践,提出了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理念层面实现突破,形成组块教学的新范式。</p><p class="ql-block">(1)选择生长性的教学目标。围绕“言语智能”,根据文本教学价值及学生发展可能,确定最具生长价值的核心目标,以实现多方面的教学功能,体现“聚合性”。</p><p class="ql-block">(2)整合本体性的教学内容。聚焦“运用法则”,选择语文本体性内容,并整合为板块化的教学内容:以语言材料为内核的板块、以语用法则为内核的板块、以言语策略为内核的板块,实现以少胜多,体现“简约性”。</p><p class="ql-block">(3)设计阶梯性的教学活动。基于“活动功能”,将教学板块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的言语活动板块:以积累为内核的诵读板块、以理解为内核的述演板块、以迁移为内核的读写板块、以创造为内核的问题解决板块,并设置为具有逻辑关联的阶梯式活动,实现一项活动达成多方面发展,体现“增值性”。基于“板块结构”,将线性教学状态整合成块状教学样式,呈现板块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板块与板块之间,形成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与主从式等关联结构,体现凊简有致的结构风格。</p><p class="ql-block">(4)采用一致性的教学评价。根据“目标达成”,适时评判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水平层级,以调整教与学的节奏,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体现“有效性”。在此教学范式基础上,根据文本的不同教学功能,建构“教读、导读、练读、自读”等课型,便教利学。</p><p class="ql-block">第三轮(2012—2017年):2012年,“关联理论视域中的组块教学研究”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p><p class="ql-block">我运用语用学关联理论,阐释学生言语能力的形成机制,并据此建构了板块式语文课程内容,试图从课程层面解决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根本问题。根据文本潜在教学功能,我将选文分为三类:定篇,指教材中规定的经典语篇;类篇,指按照文本类型重组的单元语篇;用篇,指为完成任务而选择使用的语篇。</p><p class="ql-block">三类功能语篇的编排结构:定篇每学期安排8篇,共选编96篇经典文章;类篇每学期安排16组,每组3—5篇选文,共选编600—800篇文章;用篇每学期安排4个单元,6年共完成48个情境任务。</p><p class="ql-block">(1)定篇以“能力”为主线,以“能力要素”为内核。对经典文本做深入而透彻的解读,发现学生独立阅读的疑难之处,寻找适合学生解决疑难的阅读方法(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一篇经典文本可以形成以“能力要素”为内核的多个内容板块,进而将这些内容板块设置成由表及里的阅读台阶,引领学生步入经典的阅读殿堂。</p><p class="ql-block">(2)类篇以“文类”为主线,以“文类要素”为内核。按照文本类型,对现有教材中的选文进行重组,不足的增补,不好的删改。每组围绕一个“议题”进行比较阅读,探究其中运用语言的规律和奥秘。</p><p class="ql-block">(3)用篇以“功能”为主线,以“功能要素”为内核。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为解决特定任务而选择的语篇,使用的实际上是语篇的“交际功能”。比如,以“劝说”为任务的教学内容,可以从《螳螂捕蝉》中发现“智劝”的方法,从《狐狸和葡萄》中发现“讽劝”的艺术,从《谈礼貌》中发现“理劝”的策略。这样的阅读指向“任务解决”,着眼于语篇中隐藏的“交际功能要素”,各类文本都在“交际功能要素”的统领下聚拢起来,形成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p><p class="ql-block">成熟:核心理念的形成</p><p class="ql-block">组块教学旗帜鲜明地提出“为言语智能而教”这一核心理念,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历经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深度思考,才日渐达到理性的成熟。</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语文是母语,语文学习是人的第二次发育,和人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语文教育应当超越知识与技能,走向智慧与素养。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需要情感作为动力,也需要态度进行修正,更需要价值作为引领,如此才能在实践中生成言语智慧,并积淀为语文素养。</p><p class="ql-block">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就是要促进一个人言语智慧的充分生长。有人说,“智慧”是最不“智慧”的,“智慧”是无法言说的,所以我更愿意将这种“言语智慧”称为“言语智能”。加德纳曾经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过“语言智能”,认为这是一种“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显然,这个概念的界定是从“语用学”理论出发,从言语交际的过程与效能来做出的内涵阐释。</p><p class="ql-block">组块教学基于心理学原理,从语用学关联理论视角重新定义言语智能,指运用语言进行认知与交际的言语创造力。它表现为在言语活动中,对语言具有特别的敏锐感和熟练的驾驭力,应对问题语境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既能遵循言语规范达成顺畅的表达与交流,又能在特别境况下突破言语规则,创造更富表现力的话语方式和言语形式。</p><p class="ql-block">言语智能的结构要素包括言语材料、言语法则、言语方式及言语思维。言语智能不是四种要素的机械相加,而是四种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以言语思维为核心的整体认知结构。</p><p class="ql-block">言语智能是人的生命特性。海德格尔在《诗·语言·思》中说:“人是能言说的生命存在。”世界上只有人用语言进行思维、与人交流,并传承人类文化,人的生命堪称“言语生命”。</p><p class="ql-block">言语是人的生命活动,一个人言语的雅俗取决于他的文化修养与审美境界,一个人言语的丰富与干瘪取决于他的思想深度与精神高度。鲁迅这样伟大的思想家才能写出《阿Q正传》这样的不朽之作;而对阿Q这样的人来说,这是难以企及的高度。言语智能伴随人的精神发育与生命成长。</p><p class="ql-block">从这个意义上说,言语智能就是一个人“言语与精神”同构共生的“语言合金”,是语文的核心素养。发展言语智能就是促进人的生命成长,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是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p><p class="ql-block">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左右摇摆,要么偏于语言文字的训练,走向题海战术的死胡同;要么偏于思想内容的熏染,滑向非语文、泛语文的泥潭。</p><p class="ql-block">口说为语、书面为文的“语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工具性)进行的生命活动(人文性),“言语性”才是其本质属性。语文学科是一门以“言语”为本体的实践性课程,“言语”本身就是语文课程内容,而其他学科的课程内容则是“言语”的对象。“言语”所涉及的言语材料、言语法则、言语方式及言语思维,这些言语智能的构成要素经过课程与教学的双重转化,就可以作为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内容。</p><p class="ql-block">为言语智能而教,厘清了语文教学的纷繁头绪,聚焦于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为语文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建构奠定了心理语言学基础。</p><p class="ql-block">那么,组块教学为何能促进言语智能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象棋大师能自觉地将一些象棋套路组合成模块加以记忆,且数量巨大,而新手不善于运用组块策略,未能将象棋套路关联起来而缺乏预见性及应对力。语块、棋路模块等都是有意识进行组块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所谓组块,就是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整合成更大的意义单位。组块既是一个记忆单位,又是一种记忆策略。改善人脑中组块的容量与数量,可以提升心智活动的质量;自觉运用组块策略,可以形成更多高质量的知识组块,促进智能的充分发展。</p><p class="ql-block">语文组块教学正是基于组块原理的教学策略,将零散的教学内容整合、设计成有序的实践板块,引导儿童通过联结性学习和自主性建构,获得言语智能的充分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并建构具有组块特色的语文课程,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p> 分享美好 <p class="ql-block">  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景色很美,但心里一直想念着亲爱的园小家人们,还有四天就要过春节了,大家一定要读书之余多吃肉,坚决完成目标,吃的圆敦敦、胖乎乎。没有各炸千的年夜饭是不完整的,大家一定替我多吃点啊。</p><p class="ql-block"> 提前祝福㊗️各位哥哥姐姐: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努力不被辜负,快乐常伴如故。新的一年虎虎生威,步步登高,年年有余,蒸蒸日上。🎉🎊🎉🎊🎉♥️♥️♥️</p>

组块

语文

教学

言语

教学内容

学生

智能

内核

整合

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