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 董寿平 墨松</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琢三老先生的把他的诗、文、书、画作品荟萃成集,名为《艺术人生》,付梓之际,嘱我作序,如此厚爱,却之不恭,遂敬捧书稿,拜读再三。</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就认识高先生了,但接触很少,了解不多。那时,我在《闽东乡讯》担任编辑,高先生是热心读者,也偶见来稿。高先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此后,在机关大院里,偶尔路遇,打过三五次照面,一个致意,两句寒暄,不想就过去了二十多年。如今,高先生年已届九十有一,耆年硕德,誉重望尊。</p><p class="ql-block"> 今次,得以拜赏高先生作品集书稿,先睹为快,真是荣幸。通过他笔下的文字,仿佛跟随他返回已逝的年代,身临其境,亲历那时的人事。由此,对他的了解也无疑多了一些。</p><p class="ql-block"> 私塾,身穿长衫马褂的前清秀才,公办小学,西装革履的校长,勾勒出新旧易代之际高先生童年求学的的情景,民国新风初兴,清朝残影犹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来,那时候,高先生聪明好学,深得老师喜爱。弃私塾,奔公立小学,既习语、数、音,也特别喜欢美术。高先生说:“童年,生于忧患,备尝艰辛。”生不逢时,却未曾懈怠。日寇侵华,河山破碎,在那样的年纪,高先生虽然未曾为此投笔从戎,却以手中的彩笔为刀戟,融入抗战洪流,“出墙报、写标语、大书特书‘还我河山’,迎来抗日战争胜利。” 读高先生的这一段往事,其少年激情和家国襟怀可见一斑,颇令人想见“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慷慨。1949年,福安解放,福安师范复课,其校门正中匾额旧迹既去,高先生则挥毫题上“革命摇篮”四字,大有舍我其谁的气概。建国初期,福安民政干校围墙上“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巨幅大字,也是高先生的手笔。沧海桑田,那时的墨痕,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或竟不复存在。唯高先生的这些回忆,复原了它们,让读者看到了那个改天换地的年代一个青年学子激奋昂扬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高先生是退休老干部,雅好书画。从其自述可知,他先后担任文艺团体各色职务,入编诸多文集和名录、辞典,入选各类展览,荣获各种奖项和称号。</p><p class="ql-block"> 这个册子中的篇什,不论是追溯人生经历,还是怀念故交旧雨,评诗论画,记述石雕牌坊,瞻仰革命丰碑,或迎节岁、颂国庆、歌建党、记游历、叙见闻,兴感吟咏,抒情骋怀,涉笔多方,每关乡土家国。其中收录的书法,亦行亦草;国画,则山水、花鸟、人物俱备。</p><p class="ql-block"> 总之,高先生的《艺术人生》,就是他的人生艺术,其中蕴含着他的才情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谨借此,向高老先生致敬,并祝他杖履安康,福寿绵长!</p><p class="ql-block"> 是为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 2015年4月8日于南漈山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font-size: 15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