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莫斯科—圣彼得堡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莫斯科到圣彼得堡700公里。高铁时速200公里,西门子装备,舱内和我们的高铁差不多。</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窗外是连绵不绝的森林、草原、河流、湖泊,让我们充分领略了俄罗斯广袤的土地。</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4个小时高铁到达圣彼得堡。在站台等待我们的导游是个俄罗斯姑娘,中文名谢娜,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span></h5> <h5>圣彼得堡处于俄罗斯西北部,是芬兰湾的最内处,面积1439平方公里,为大涅瓦河和小涅瓦河汇聚的三角洲地带。在18世纪初,这里还是一片沼泽。1703年圣彼得堡市开始建造,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开凿了运河,市内纵横交错的运河舒缓了因芬兰湾水浅而倒灌进入圣彼得堡的海水。圣彼得堡的42个小岛,由423座桥梁连接。</h5><h5>圣彼得堡始建于1703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703年5月27日,兔子岛上举行了隆重的圣彼得堡奠基仪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驻重兵把守,以防御瑞典军队的进攻,后扩建为城。至此,波罗的海出海口从此纳入俄罗斯版图,彼得大帝在圣彼得堡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使俄罗斯在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海军。1712年彼得一世迁都到圣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的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1924年为纪念列宁曾更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h5><h5>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州的首府,全俄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圣彼得堡也是俄罗斯联邦海军舰队的总部所在地。</h5><h5>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文化和历史名城,以建筑的精美闻名于世,素有“地上博物馆”之称,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整个城市——“圣彼得堡历史中心”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入住的酒店就在涅瓦河边,安顿好行李和房间,大家三三两两在酒店附近溜达开来。</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郭强意外发现,我们入住酒店隔河停泊的竟然是著名的发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历史和现实猛然间拉近了距离。思想准备不足的圣彼得堡之行就在第一个惊喜中开始了。</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一个目标就是阿芙乐尔号。</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继续沿着河往前走。</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走着走着,人渐渐多起来,走到第二座桥(冬宫桥),桥上旗帜飘扬,挤满了车、挤满了人,有的人从车天窗钻出来,有的人甚至爬到路灯杆座上,都同一个方向望向河面。</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远远地看到河面上星星点点似乎停满了船只。</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不明所以地继续边走边欣赏风景。</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的酒店。</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灯火恢宏的圣彼得堡透着股欧式的贵族气息,格外迷人。</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忽然一声轰响,回身寻声看去,惊见河面上腾空而起的烟火,在夜空中绽放出绚烂的花朵!眼前的一切把我们惊呆了,我们兴奋地叫起来,和周围人群的欢呼声和在一起。</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眭喆在酒店门前拍摄的。</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简直太令人激动了,到圣彼得堡的第一天就看到一场精彩盛大的烟花秀,何其幸运!难道是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二天问了导游才知道,我们误打误撞上了俄罗斯海军节!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俄罗斯海军节。这一节日是1939年原苏联政府作出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决定时确定下来的。</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看新闻才知道,今年的俄罗斯海军节(2017年7月30日)在圣彼得堡市涅瓦河水域和喀琅施塔得岛附近海域两地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这次阅兵是俄罗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检阅了阅兵式,这是苏联解体以来俄总统首次参加海军节阅兵。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导弹驱逐舰合肥号、导弹护卫舰运城号)也首次参加了俄罗斯海军节庆典海上阅兵活动。</span></h5> 7.31 <p class="ql-block">夏宫</p><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彼得大帝夏宫,又称“俄罗斯夏宫”、“彼得宫”。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西南约40公里。它面向芬兰湾,由美丽的喷泉、公园、宫殿组成,占地面积四百多公顷。始建于1714年,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设计,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也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彼得夏宫曾经遭到德国军队的严重破坏,二战后经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h5><h5>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上、下花园之分是按自然高度的落差来分的,两个花园的落差相差18米。我们身后可见上花园裁剪整齐的树木。</h5> <h5>圣保罗信使教堂。</h5> <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夏宫最美的是花园,最美的花园在下花园。下花园</span>依傍大宫殿呈扇形向芬兰湾展开,并以大宫殿前的水道为界分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下花园是彼得堡的第一座花园(1704年修建)。花园里笔直的林荫大道、树木、灌木丛、喷泉、石砌花圃、珍禽笼、雕像......</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森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形态各异的雕像。</span></p> <h5>夏宫有“喷泉之都”、“喷泉王国”的美称,它有百余座雕像,150座喷泉,2000多个喷柱及两座梯形瀑布。</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花园中的各式喷泉(罗马喷泉,太阳喷泉,棋盘喷泉)。</span></p> <h5>大宫殿前是被称作大瀑布的喷泉群。大瀑布喷泉群由上至下分多级台阶。 这里有37座金色雕像,29座潜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喷泉及2座梯形瀑布。众泉齐发,水声震耳欲聋,恢弘大气。</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喷泉群的中央,耸立着大力士参孙和狮子相搏的雕像,</span>这是著名的隆姆松喷泉。参孙双手把狮子的上下颚撑开,泉水从狮子口中冲天而出,水柱直喷22米之高,<span style="color:inherit;">象征着俄罗斯战胜瑞典。</span></h5> <h5>黄金色的雕塑沐浴在水幕中,玉珠飞溅,光彩夺目。</h5> <h5>站在宫殿大门外的平台上,可俯瞰气势磅礴的下花园和浩瀚无边的芬兰湾,大有君临天下之感。脚下是一条笔直通向海边的水道——参孙运河,将下花园一分为二。运河的河水越过水坝向北流入芬兰湾。</h5><h5>夏宫的喷泉是利用下花园与上花园之间18米落差,从上花园引出的泉水,以自然的落差压力,在下花园形成喷泉。300多年来,夏宫的喷泉从春到秋,只要不结冰,不需要水泵和其他动力机械一样动力十足。夏宫喷泉在夏宫花园喷放后流入大海,源源不断,永不枯竭。</h5> <h5>参孙运河的尽头是辽阔的芬兰湾,外面就是波罗的海。隔海隐约可见芬兰的高楼大厦。<span style="font-size:15px;">岸边海鸥、水鸟翻飞。</span></h5> 彼得大帝小屋<h5>彼得大帝小屋博物馆,是彼得大帝为指挥彼得保罗要塞建设而建造的圆木小屋。据说从1703年5月24日开始,仅用三天即完成修建。现在这里已经在外部加盖保护建筑,成为博物馆。馆内有彼得大帝自己的作品,其中渡过涅瓦河所使用的小型帆船也在此展示。</h5><div><h5>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史称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五位沙皇、俄罗斯帝国首位皇帝,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h5><h5>彼得一世1682年即位,1689年亲政,1697年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欧洲化正规编制的陆海军,继而发动战争。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1725年2月8日,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驾崩,享年52岁。</h5><h5>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h5></div> 斯莫尔尼宫<h5>斯莫尔尼宫建于1806—1808年,原为贵族女子学院。“斯莫尔尼”一词来自俄语“沥青”,初建时这里属于沥青厂,现为圣彼得堡市政府。</h5><h5>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斯莫尔尼会议大厅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h5>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斯莫尔尼宫外的花园里矗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马克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恩格斯。</span></p> <p class="ql-block">斯莫尔尼修道院教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一座美丽蓝白相间的建筑,兴建于1748年,建成于1835年,由设计过冬宫、夏宫等意大利设计师拉斯雷利设计,他把巴洛克风格和俄罗斯“洋葱头”成功融合,斯莫尔尼教堂被称之为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中最完美的。它原是一座东正教修女院,彼得大帝之女被取消王位继承权后,在此修道。现今,教堂作音乐厅用。</span></p> <p class="ql-block">海军司令部大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军司令部大楼建于1704年。整个建筑结合了古典主义建筑艺术和俄国建筑艺术的特点,用56座大型塑像、11幅巨型浮雕、350块壁画装饰着整座大楼。大楼正门两侧摆放着两组名为海神的庞大雕像群。大楼塔楼正面宽400多米,塔楼的基座部分是一个设计类似总参谋部凯旋门的拱形六门,门上装饰着以海洋和俄罗斯海军为主题的雕像及半浮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军部大楼最早的名字是海军造船厂,1706年-1725年间,这里共制造了40多艘舰艇。大楼在初建成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华丽漂亮的装饰,后来在彼得大帝的授意下才装饰改造,形成今日的模样。现在的海军部大楼,是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是圣彼得堡市最显眼的地标之一。尖塔是老圣彼得堡的三条主要街道:涅瓦大街、戈罗霍娃街和沃兹涅先斯基大街的焦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高尔基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十二月党人广场</p><h5>十二月党人广场邻近海军司令部大楼,原来叫“参政院广场”,后因叶卡捷林娜二世在这里树立了青铜骑士雕像而成为“彼得广场”,1925年在十二月党人起义100周年的时候,把这座广场改名为“十二月党人广场”,用以纪念1825年12月14日那些聚集在广场要求废除沙皇统治、解放农奴的“十二月党人”。</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二月党人起义</p><h5>1812年拿破仑率50万大军进攻俄国,俄法战争(又称俄国卫国战争)爆发。在伟大将军库图佐夫的正确指挥和俄罗斯人民的顽强抵抗下,战争以拿破仑惨败、俄国军队攻入法国巴黎而告结束。跟随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进入巴黎的有很多年轻的贵族军官。他们在法国目睹了法国大革命带来的变化,逐渐对俄国的专制统治产生了怀疑。在他们看来,真正不能忍受的,不是法兰西式的失败,而是在沙皇独裁统治下生活。这些深受启蒙思想影响的年轻贵族军官回国后,陆续成立了一些秘密组织。这些秘密组织有的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有的主张实行共和制。虽然政治主张略有不同,但推翻沙皇、废除农奴制的共同理想使他们团结起来。1825年12月,乘老沙皇去世、新沙皇尚未登基的权利真空,他们发动了起义。14日,3000名近卫军开进彼得堡的参政院广场,要求制定宪法、废除农奴制。这就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遭到了新沙皇尼古拉一世的残酷镇压,1200多名起义者和老百姓当场被杀。之后,5位起义领袖被绞死,121人流放西伯利亚,士兵中的积极分子遭到鞭挞,有的甚至被活活打死。</h5> <h5>青铜骑士雕塑,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特聘法国名家法尔科内雕塑的。建于1766至1782年,高5米,重20吨,底座是一块重400吨的花岗石,是世界上纪念性雕塑艺术最完美的作品之一。</h5><h5>骏马前腿腾空,彼得大帝安坐在坐骑上,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充满信心,严厉而自豪。该马象征着俄罗斯,而马匹践踏着的蛇,代表着当时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力量。</h5><h5>铜像下面的基座似被海浪冲击的礁石一般,花岗石上面刻着“叶卡捷林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这块天然巨石是当年在芬兰被发现,叶卡捷琳娜二世悬赏七千卢布,让数百名农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巨石拖出沼泽之后,再用几根底部挖有沟槽、装有铜球的大木梁进行运输。这块巨石沿着一条专修的道路滑行了整整一年才拉到了芬兰湾,最后用木排从水路运到了这个广场。</h5><h5>正如雕塑展示的一样,彼得大帝冲破了重重阻力,在这片沼泽地建起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圣彼得堡,并建都于此,把落后、封建、贫穷的俄罗斯,带向了海洋与繁荣。</h5><h5><br></h5><h5>呵!高傲的马你将奔向何方</h5><h5>你的蹄子将往哪里飞扬</h5><h5>呵!你命运的有力的主宰</h5><h5>不正是这样一手握着铁缰</h5><h5>你勒住俄罗斯在悬崖上面</h5><h5>使她扬起前蹄站在高岗</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 普希金《青铜骑士》</span></h5> <h5>广场南面是俄罗斯立宪法院。</h5> <h5>广场紧邻圣以撒大教堂。</h5> <p class="ql-block">乘船畅游涅瓦河</p><h5>涅瓦河,圣彼得堡的母亲河,圣彼得堡的灵魂所在。这一天不到的时间里,我们穿梭在涅瓦河两岸,波光粼粼的涅瓦河和圣彼得堡独特的建筑相映成趣,让人心旷神怡!涅瓦河因圣彼得堡而出名,圣彼得堡因涅瓦河而美丽。</h5><h5>涅瓦河源出拉多加湖,自东向西流经圣彼得堡。涅瓦河全长74公里,28公里位于圣彼得堡的范围内,它像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将圣彼得堡这座古老的水上城市建筑紧紧编织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由于河流纵横,风光秀丽,圣彼得堡素有“北方威尼斯 ”的美称。</h5><h5>乘船在涅瓦河上观光,两岸一幢幢各式各样的沙俄时期的建筑映入眼帘,圣彼得堡的一多半美景尽收眼底,涅瓦河展现出它迷人的城市风光。</h5><h5><br></h5><h5>《我站在涅瓦河上》——普希金</h5><h5><span style="color:inherit;">我站在涅瓦河上,遥望着</span></h5><h5>巨人一般的以撒大教堂;</h5><h5>在寒雾的薄薄的幽暗中,</h5><h5>它高耸的圆顶闪着金光。</h5><h5>白云缓缓地升上夜空,</h5><h5>好像对冬寒也有些畏缩;</h5><h5>夜是凄清的,死一般静,</h5><h5>冻结的河面泛着白色。</h5><h5>......</h5> <h5>彼得保罗要塞、教堂、古灯塔 、冬宫……散落在涅瓦河两岸,这些美丽的建筑与涅瓦河浑然一体,在我们眼前一一闪过。</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瓦西里港口的广场两侧耸立着两根船头形装饰的圆柱,柱高32米,是为入港船只导航的灯塔,称为拉斯特莱里柱,也叫海神柱或古灯塔。它坐落在涅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span></h5><h5>在灯塔的花岗石基座上,另摆放了四座象征着俄罗斯四大主要河流的雕像——伏尔加河、沃尔霍夫河、第涅伯河及流经圣彼得堡的涅瓦河。</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那些横跨涅瓦河及其支流的桥梁有几百座,造型各异,千姿百态,是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河上往来的船只。</span></p> <h5>我们很想看看参加海军节阅兵的中国海军舰艇,紧赶慢赶只远远地看到合肥号(174号)掉头远去。</h5> <h5>潜艇!</h5> <h5>北京球迷带着国安游涅瓦。</h5> 8.1 <p class="ql-block">拉多加湖(生命之路)</p><h5>拉多加湖离圣彼得堡约40公里,它曾经是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的“生命之路”。</h5><h5>1941年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直逼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城下,对列宁格勒进行狂轰滥炸,妄图切断城市与外界联系,将列宁格勒困死。列宁格勒被围,与外界的联系几乎全被切断。只有背后的拉多加湖没被占领,夏季的物资给养通过船只运到湖边,再用车通过原始森林中的简易公路运到彼得堡。可是湖上的运输船只经常被德国飞机炸沉。城里粮食、弹药日见困难。冬季即将来临,湖面面临封冻,水路运输线即将停航,列宁格勒危在旦夕。苏军采取紧急措施,在德军炮火未能有效射及的间隙地带抢修了一条运输线,以解决冬季物资、人员的运送。新修的运输线全长200多公里,但中间有一段是沿拉多加湖岸的水域。冬天来了,拉多加湖沿岸冰层很快超过了10厘米。苏军死守拉多加尔湖南岸,保护着这道生命通道。一辆辆运送物资汽车终于驰上了这条冬季运输线路。然而,这条通往圣彼得堡的“生命之路”同时也是一条“死亡之路”,苏军的每次运输都要损失将近一半的车辆和人员。这是因为纳粹空军疯狂的袭击、轰炸,加上恶劣的天气和冰层的断裂,车毁人亡,比比皆是。尽管如此,英勇运输队还是将物资食品不断的运进了列宁格勒 。 根据战后的统计,从1941年11月到1942年4月,"生命之路"总计向列宁格勒运送了超过35万吨的货物,其中,超过75%的货物是提供给当地军民的食品。</h5><h5>德国将列宁格勒围困了872天(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9个月里,德军总共投下331颗爆破炸弹、31398颗燃烧弹,大炮轰击5364次,是二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困与反围困作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据统计, 列宁格勒内共有64万人死于饥饿与严寒,2万多人死于德军的空袭与炮击,3200幢建筑被摧毁,城市面目全非,街道变成了瓦砾堆。</h5><h5>战后人们重建家园,将被法西斯炮火毁坏的古迹一一修复,经过艺术家和工匠们的艰苦劳动,这座城市又再现昔日风采。</h5><h5>为了纪念这一惨烈的围城作战,列宁格勒被苏联政府授予"英雄城市"的荣誉称号。</h5> <h5>生命之路的终点,拉多加湖边的烈士陵园。</h5><h5>纪念碑顶部的缺口,意为“被打破的包围圈”,也表示包围圈间隙的一条“生命之路”。</h5> <h5>牺牲的运输队军人的墓地&公路公里纪念碑。</h5> <h5>当年的运输卡车&大炮。</h5> <h5>火车车身上写着“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前线”。</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拉多加湖旧称涅瓦湖,位于圣彼得堡的东北部,西北靠近芬兰边境,为涅瓦河源头,最后流入芬兰湾(波罗的海的一部分),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span></p> <h5>不舍离开。</h5> <p class="ql-block">圣以撒大教堂</p><h5>圣以撒大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以及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圆顶教堂。</h5><h5>这是一座由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下令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坐落在与教堂同名的圣以撒广场上。其建造工程从1818年至1858年历时40年才得以完成。圣以撒大教堂以彼得大帝的主保圣人——达尔马提亚的圣以撒命名。教堂是东正教风格,这是圣彼得堡最大的俄罗斯东正教堂。整体建筑恢弘壮观,教堂外面的大柱子是古希腊柱体,内观为巴洛克风格,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h5><h5>圣以撒大教堂高约102米,建筑的地基深达10米,教堂的圆顶直径为22.15米,整座建筑物重30万吨,教堂四周各竖有16根粗大的花岗岩石柱 ,每根重达120吨。教堂外墙运用灰色大理石贴面,内部则使用更多有色大理石、孔雀石、青金石等进行装饰,光是装饰用的黄金就达410公斤,穹顶外部镀金的就有100公斤。</h5> <h5>整座教堂一共有112根红色花岗岩石柱 ,共同撑起教堂的各个部分。这些红色花岗岩的柱子均来自维堡附近,是用整块花岗岩切割出来的。</h5> <h5>圣以撒大教堂用橡木制成的三扇巨门,每扇门面积为42平方米,重达20吨。巨大门扇上的浮雕,表现的是福音全书故事情节。 俄罗斯的浮雕工艺技艺高超,画面栩栩如生,让人啧啧称奇。</h5> <h5>圣以撒大教堂由法国人蒙弗朗担任设计师。建设伊始他一共拿出了24种设计方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选定了其中一种。但因他只是一名绘图员,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后来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对蒙弗朗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修改,才使圣以撒大教堂得以开工修建,到1858年圣以撒大教堂竣工,前后动用44万民工整整干了40年。仅为中央圆顶和钟楼圆顶以及十字架镀金就花了整整8年时间。建筑师蒙弗朗将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这个庞大的工程,教堂落成仅仅一个月他便去世,享年72岁。</h5> <h5>大厅地面为棋盘状深、浅灰色大理石方砖,中央是巨大的玫瑰花环,由玫瑰红和樱桃红色的大理石铺成。</h5> <h5>圣以萨大教堂用了超过400公斤的黄金,还有1000吨的天然矿石。教堂内部装饰华丽,有鎏金的点缀以及绿色的罗马柱,艳丽的壁画和大胆的色彩点缀,金碧辉煌,抬头欣赏墙上的壁画,华丽得让人炫目。</h5> <h5><br></h5> <h5><br></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堂的内装饰工程有大量当年最著名的画家和雕塑家参与,教堂里有将近150个宗教艺术版面,装饰着各种绘画。</span></p> <h5>装饰穹顶的巨型画作,是著名画家卡尔伯罗洛夫所作。穹顶的面积大约有800平方米,描绘了圣母玛利亚被圣人和天使包围的场景。穹顶的装饰以其无与伦比的精美和灿烂让人难以忘怀。</h5> <h5><br></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堂里最珍贵的是祭坛</span>上面的耶稣升天像、<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两侧的圣徒画像和石柱。</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 15px;">祭坛两侧的石柱是用阿富汗的青金石和乌拉尔的孔雀石制成,据说使用仅存的最大的石料才制成这十根柱子。</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想着我的青金石手串,眼前的青金石、绿松石柱子令我目瞪口呆。</span></p> <h5>爬上狭窄的一圈又一圈的螺旋梯,登上教堂穹顶外的观景走廊,这里有101米高,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的景色。</h5><h5>19世纪中叶,当时的俄国有一项特别的法律规定,圣彼得堡市所有的建筑物,除教堂外,都要低于冬宫,所以在这个城市没有高楼大厦的建筑。</h5><h5>从高处鸟瞰欣赏圣彼得堡的城市风光,圣彼得堡的市景有一种新旧交替的沧桑。</h5> <h5>城市上空各式的教堂尖顶。</h5> <h5>教堂的每个角上都有雕像。金顶在阳光照射下,格外金灿灿。</h5> 8.2 <h5>导游谢娜经验丰富、安排得当,上午的参观没有赶上传说中的长队,我们早早地、第一批进入冬宫,开始几个厅的参观几乎包场,也有更充足的时间慢慢欣赏。第二天上午来到冬宫广场,看到冬宫门前长长的队伍(下图),不禁窃喜、并暗自庆幸。</h5><div><br></div>冬宫<br><h5>坐落在涅瓦河畔,是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建筑群中的一个宫殿。冬宫原为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该馆最早是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勃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h5><h5>该宫由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初建于1754~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遭到破坏,战后修复。艾尔米塔什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物。</h5> <h5>进入冬宫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华丽的前厅,前厅的尽头耸立着伸向二楼的“约旦楼梯”(大使阶梯),经典的冬宫之旅就从这条楼梯开始。</h5><h5>约旦楼梯恢弘大气,一幅皇家气派,许多外国使节和帝皇显贵每每造访俄国沙皇、女皇都会经过它到达宫殿内部。整个楼梯全都用白色的大理石雕凿而成,窗户、廊柱和灯具镶着金色的花饰,四周是姿态各异的人物雕塑,一进入冬宫就首先被这种富丽堂皇的气势所震撼。</h5> <h5><br></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冬宫的宫殿内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镶嵌;以包金、镀铜装璜;以各种质地的雕塑、壁画、绣帷装饰;色彩缤纷,气派堂皇。</span></h5> <h5>拼花地板用了9种贵重木材,光亮鉴人。</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二层的露天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了纪念反法兰西拿破仑战役的胜利,1826年根据卡尔·罗西的设计修建了军事长廊,画廊两边挂着出自不同艺术家的300多幅1812-1814 年参加过俄法战争的军官画像。中间一幅巨大的油画,骑在战马上的是俄罗斯战争英雄库图佐夫。那时候没有照片,这些军官的油画制作花费了10年之久,空出来的画框是还没来得及画像就战死的将军。</span></p> <h5>现在的博物馆有5座大楼,约400个展厅和陈列室,共有270万件艺术品,包括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100多万枚硬币、奖章和纪念章及22.4万件实用艺术品。冬宫博物馆的珍藏数量浩瀚,据说若想参观完博物馆400间开放的展厅,行程约计22公里之长,如果在每个展品前停留5分钟,则需要20年时间。我们只能在导游的带领下走马观花,在最著名的藏品前稍事驻足。</h5> <p class="ql-block">黄金孔雀钟</p><h5>孔雀钟是由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珠宝设计师James Cox以及他的工匠团队一起制造的。孔雀钟通体包金,灿烂辉煌,除主体孔雀外,还有公鸡、猫头鹰、松鼠、蘑菇。钟的刻度盘设在蘑菇的顶盖下面。在上发条时,钟的机械结构会奏出音乐,并带有敲钟声,每个小动物也忙碌起来,孔雀开屏、公鸡打鸣、猫头鹰眨眼睛、松鼠翻跟头,各司其职。这些都由贵金属打造、宝石精雕,做工非常细致。其制作独具匠心,至今也没人能够复制这个复杂的机械装置。</h5><h5>1780年波捷姆金公爵看中了孔雀钟,耗尽家财将它买下带回圣彼得堡,献给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得到的回报是一座宫殿。</h5> <p class="ql-block">《柏诺瓦的圣母》达芬奇</p><h5>创作于1478年左右,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作品命名来自作品最后所有者。</h5><h5>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面带微笑,圣婴耶稣坐在她的膝上,玛丽亚手持鲜花与婴儿逗乐,圣婴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时伸长另一只手抓住母亲。画家在画面上画了一个窗户,增加了视觉平衡感。持花和探花的母子逗乐的动作变成主题,圣母的微笑反映的是尘世中年轻少妇面对自己孩子的幸福之感,是世俗的母性,这同先前圣母画像的严肃和呆板大异其趣。四片花瓣也暗示着未来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受难。</h5> <p class="ql-block">《哺乳圣母》达芬奇</p><h5>窗外是淡蓝色的风景,近处,在柔和的光线下,圣母玛丽娅正在给还是婴儿的耶稣喂奶,圣母玛丽娅的眼睛低向小耶稣,小耶稣却将眼睛转向观众,圣母玛丽娅的嘴角路出恬美的微笑,那种微笑是伟大的母爱中共有的微笑,能抚平一切哀伤。画中圣婴的眼神转向画框外的某一点,这是对观众的一种召唤,观众会被这种不可抗拒的召唤吸引到画面里,进入神圣的意境,与这幅神圣的画作进行直接的沟通。</h5> <h3>《浪子回头》伦勃朗</h3><h5>伦勃朗——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浪子回头》是伦勃朗晚年的作品。画面表现的是,老人的小儿子索求家产,远走他乡,放浪形骸,最终迷途知返、回到家乡,父子相遇的一刻。全幅画共五人,父亲和他所拥抱的小儿子出现在最明亮的地方,坐着捶胸,注视回头浪子的是仆人,站着略为古怪地看着父亲的是大儿子,还有一妇人在父身后,倚门而望,似是浪子之母。</h5> <p class="ql-block">《缩着身子的男孩》米开朗琪罗</p><h5>创作于1530年。这座雕像最近才被认定为出自米开朗琪罗之手,属于梅第奇家族,梅第奇家族是米开朗琪罗艺术事业最早的赞助者。</h5><h5>这件作品给人们的印象是人物被压迫,并蜷缩着身躯,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展现出非凡的现代性。它不同于一般雕像的光润圆滑,而且还显得有些粗糙无光。从前面看男孩低垂着头,表情不清,似有难以言表的烦忧。有人说他是右脚受了伤,蹲下来双手紧悟着伤处。但从背后看,这个男孩肌肉强健,但高度紧张,似乎正在酝酿精力,蓄势待发。没有人知道米开朗琪罗真正的用意和思想,但显然隐含他对世界的矛盾,有些悲观;也展示出了男孩心里有痛苦,正在矛盾和纠结中的心境。</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叶卡捷琳娜宫</span></p><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叶卡捷林娜宫又称沙皇村,位于普希金城,是以前沙皇的夏季住所,最早由叶卡捷琳娜一世在1717年开始修建,后历经伊丽莎白、叶卡捷琳娜二世两位沙皇的改扩建,达到其辉煌的规模。二战期间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之后的撤退过程中,曾故意对宫殿进行了摧毁,使宫殿成为一个空壳建筑。幸运的是,二战前苏联档案馆曾设法记录下相当数量的内部空间模样,这在重建宫殿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修复工程在2003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时完成,但据说仍然没有恢复到宫殿昔日的辉煌规模。</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叶卡捷林娜宫外表是天蓝色和金黄色的搭配,色彩清新柔和,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娇媚的风韵,造型丰富的雕塑和凹凸有致的结构使长达306米的建筑丝毫不显得单调呆板。</span></h5> <h5>每两扇窗户中间的立柱上都是这样的雕塑:一个肌肉男身上背着一个像太阳的造型。意味着这座宫殿的主人是一位女王,所有的男人在她面前都要俯首帖耳,看上去也好像是这一整排的男人们支撑着这座宫殿。</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白色大理石阶梯分左右两边上到二楼,楼梯两侧高高放置的是古董瓷器,墙壁上镶嵌的时钟也很有美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是女王举办舞会<span class="ql-cursor"></span>的地方。</span></p> <h5>繁复的黄金雕饰镶满了整个墙面、拱门和镜框,<span style="font-size:15px;">极尽奢靡。</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女王的餐厅“骑士宴会厅”,墙的一角是土耳其的青花瓷壁炉。</span></p> <h5>绿色餐厅清新雅致。</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琥珀屋</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叶卡捷琳娜宫里最美丽最出名的是琥珀屋,号称是“世界第八奇迹”。琥珀屋占地面积仅有55平方米,但它是用几十万片的琥珀,和黄金、宝石制成,总重量超过6吨,整座琥珀屋光彩夺目。</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年的18世纪中叶,普鲁士和俄国两国决定结盟,1716年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亲自到柏林访问,临走之前,普鲁士国王向彼得大帝赠送了厚礼,当时珍贵如黄金的琥珀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建造后的琥珀屋却在二战期间被彻底摧毁。1941年, 德国纳粹进攻圣彼得堡不成,临走之前德国士兵将叶卡捷琳娜宫的琥珀屋镶面全部拆卸下来,装入27个箱子运回了纳粹老巢的柯</span>尼斯堡,直至今天也不知去向。今天的琥珀屋是二战后由苏联向德国索赔800万美元,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出资建造的。在2003年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之前,琥珀屋全部修复竣工。</h5> <h5>叶卡捷琳𤥶花园是叶卡捷琳娜宫配套项目,是彼得大帝送给妻子叶卡捷琳娜的礼物,建造于1708年至1724年,后经历代沙皇不断扩建、完善,逐步成为规模大、占地广的皇家园林。花园里汇集各种艺术风格,既宏伟瑰丽,又小巧精致,并配有各种小桥、园艺、雕塑,后来成为历代贵族在夏天避暑的居住胜地。</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埃尔米塔日亭。</span></p> 芬兰火车站广场<br><h5>芬兰火车站,位于涅瓦河北岸,1870年正式启用,为芬兰铁路而兴建,连接当时的首都圣彼得堡与芬兰大公国。</h5><h5>1917年4月3日,列宁流放归来,乘火车抵达芬兰车站,此后在圣彼得堡继续革命事业,指挥发起了十月革命。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芬兰火车站所在的广场被命名为列宁广场,并在广场上建立了列宁纪念碑。</h5> <p class="ql-block"><br></p> 8.3 <p class="ql-block">冬宫广场</p><h5>冬宫广场是圣彼得堡的中心广场,被包括冬宫、总参谋部大楼在内的豪华建筑群包围着,同时又连通着著名的涅瓦大街,走在广场之上,如同穿越了华丽的历史走廊,整个世界都呈现出一种古典而和谐的美感。</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广场中央高耸着为了纪念打败拿破仑入侵俄国而建立的亚历山大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座高47.5米的花岗岩石柱的尖顶是一尊手扶十字架的天使雕像,脚踩着一条蛇,象征着战无不胜,十分庄严大气。</span>大理石柱青铜底座的浮雕代表着荣誉,光辉和胜利。</h5><h5>亚历山大柱也是全世界最高的花岗岩石柱。纪念柱中间的大理石柱高35米,净重600吨,是一块完整的大理石。令人惊讶的是,纪念柱没有地基,大理石柱、底座和顶端的青铜天使像间也没有任何支撑点,完全靠重力保持不倒。这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据说顶端的青铜天使是按亚历山大的面孔建造的,所以这个大理石柱命名为亚历山大纪念柱。</span></p> <h5>广场另一头的总参谋部大楼有着恢弘的凯旋门,凯旋门上方是驱驾战马战车的胜利女神像,气势十足。</h5> <p class="ql-block"><br></p> 8.3 <p class="ql-block">滴血大教堂</p><h5><span style="font-size:15px;">位于圣彼得堡最热闹的涅瓦大街不远处的格里鲍耶陀夫运河旁,原名为基督复活教堂。之所以被称作滴血教堂,是因为教堂所在的位置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的地方。</span></h5><h5><span style="font-size:15px;">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沙皇,因废除农奴制而深得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农奴解放者”。但也遭到“民意党”极端分子的嫉恨,前后8次对他进行暗杀。1881年3月1日, 亚历山大二世坐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经过格里鲍耶陀夫运河河堤时,遇刺身亡。</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亚历山大二世在其26年的统治期间给俄罗斯带来了许多的贡献,所以刺杀的行动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与指责。为了纪念这位仁慈的君王,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1907年,教堂主体建造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7年,俄国革命以后,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夺,其内部破坏严重。</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inherit;">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关闭此教堂。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基督复活教堂被用作附近的一个歌剧院的仓库。直到1997年,经过30多位艺术家呕心沥血的复原工作,才使得教堂内部7000多平方米的马赛克壁画重现往日辉煌。</span></p> <h5>滴血大教堂以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为蓝本,高81米,有九个五光十色的洋葱头圆顶,墙面用大量花岗岩、 大理石、彩釉砖和青铜板进行装饰,色彩艳丽并富有层次感。最高的五个圆顶镶有大量珐琅、 马赛克的壁画加上完全不对称的外观,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使得教堂看上去造型奇特,色彩亮丽而优雅。</h5> <h5>大教堂内部,在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精确地点设计了一个祭坛,装饰以黄玉、琉璃和其他宝石。</h5> <h5>亚历山大二世在这里遇刺(当年的地面以这种形式保留了下来)。</h5> <h5>走进教堂,最让人赞叹的是精美的马赛克贴画铺满了教堂的墙壁,立柱和穹顶。救世主滴血大教堂内有7500平方米的马赛克壁画,这些马赛克是由意大利产的不同颜色大理石及俄国产的宝石精致加工而成的。</h5>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俄罗斯国家博物馆</p><h5>原为俄国大公宫殿(米哈依洛夫宫,建于1819-1825年)。1898年尼古拉二世将雄伟壮丽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米哈依洛夫宫改成了一座博物馆,他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三世非常崇尚俄罗斯艺术,他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精品。现在博物馆是俄罗斯艺术藏品最多的。</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安娜·伊凡诺芙娜与黑人男孩。</span></p> <p class="ql-block">《庞贝末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俄罗斯著名艺术大师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的代表作。画面左上角拿着画箱的男性正是作者本人的自画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普希金曾说它是“俄罗斯画坛的初日”,果戈里庄严宣称它是世界性的创作,此幅作品,没有主角,所有人物都是历史的参加者,所有登场人都强烈地感觉到不可避免的历史变迁和震荡。</span></p> <p class="ql-block">《九级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艾瓦佐夫斯基创作于1850年的一幅油画,表现的是风暴中飘泊的人们。他们栖居在帆船的残余物上,为了生存拼命挣扎,狂风巨浪呼啸而来。暴风雨中的船与人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抗衡,表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与不可抗拒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span></p> <p class="ql-block">《查布罗什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写信》列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描写的是1657年土耳其苏丹王默罕默德四世,向扎波罗什人发出最后通牒,命 令他们缴械、投降。这幅通牒激怒了热爱自由的扎波罗什人。他们团团地围在首领谢尔科和文书周围,以豪迈的气势,轻蔑的口吻,写信回击土耳其苏丹王。</span></p> <h5>太生动了。</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列宾最大的画作《国会典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又见希施金。</span></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剧院</p><h5>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剧院之一,与马林斯基剧院、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并称为“三大帝国剧院”。1756年,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当时的剧院叫“俄罗斯悲喜大剧院”。1832年,尼古拉二世沙皇聘请意大利建筑师罗西重新设计改建了这座剧院,并以他心爱的皇后亚历山德里娜命名,剧院的外墙也漆成了皇后最喜爱的车矢菊的颜色。剧院建筑是气势磅礴的古典式建筑,正面由6根柯林特圆柱作为装饰,柱廊上部有驾驭战马车辆的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塑像。该建筑是圣彼得堡最突出的标志性建筑,可同时容纳多达1700人。</h5> <h5>前苏联时期,剧院更名为“普希金戏剧院”,现在又恢复了沙俄时期的名称。现在剧院还保留着当年的皇家贵族专用包厢。也是圣彼得堡唯一为游客提供沙皇包厢预订的剧院。</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鹅湖》。</span></p> <h5>涅瓦河上开桥</h5><h5>圣彼得堡桥梁众多,其中21座桥梁在每天的凌晨2至5点之间打开,让来往的各类轮船通过。</h5><h5>圣彼得堡的夜晚,奇光异彩的灯光照耀下,大桥徐徐打开,轮船通过,那一刻漂亮的场景令人震撼。</h5> <h5><p><br></p></h5> 8.4圣彼得堡—北京 <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要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河右岸, 1703年5月16日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它与彼得堡同龄。彼得保罗要塞是作为俄国同瑞典进行北方战争的前哨阵地创造的。 彼得大帝亲自为它选择了一处易于防御的地点,亲自监督建造工作。后几经扩建,建成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 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彼得保罗要塞是当初建设圣彼得堡最重要的基础。 在1703年与瑞典的战争尚未结束时,就开始在涅瓦河岸修筑这座多角型的碉堡。 目的是为了要监控涅瓦河上的船只。这里是圣彼得堡最早开始建设的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兴建要塞的所在地为潮湿的沼泽地,在加上湿冷的天气让工程进行相当困难。但是彼得大帝却仍然严格的执行兴建的工程,牺牲了数千人的性命,终於在同年的秋天完工。 并於三年後由瑞士的建筑师将木造建筑改为石造围墙。 从此彼得保罗要塞在此便屹立不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彼得保罗要塞本来是为了防卫以及发动战争之用的,但几次都没有发兵,直到后来改成关政治犯的监狱。 另外,在几次涅瓦河泛滥时,彼得保罗要塞充当起警报系统,以炮声通知民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要塞中有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717年它失去了军事意义,成了国家监狱,它宽厚的墙壁里筑有许多暗炮台,以及阴沉、寒冷的单人囚室。从长长的在押犯人名单中,可以找到许多名人的名字: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等。1887年,列宁的哥哥亚-乌里扬诺夫试图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在要塞中被杀害,年仅21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十月革命前夕,要塞成为起义军的司令部;按照列宁指示,在棱堡的旗杆上悬挂着一盏明灯为号,使巡洋舰“阿芙乐尔”号炮轰冬宫,从而掀起起义怒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教堂的钟楼高122米,到本世纪中叶,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钟楼尖顶上的天使塑像高3.2米,塑像双翼伸展3.8米,塑像头上十字架高6.4米。塔金光闪闪的尖顶直刺蓝天,景色十分迷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座大教堂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质的,1712-1733年在原处改建为石砌的大教堂。是一座早期俄罗斯巴罗克式大教堂。教堂外表庄严肃穆,内部装饰富丽堂皇,有镀铜的吊灯和有色的水晶枝形灯架。 教堂内壁装饰有43幅精雕细镂的木刻雕像。教堂内有从彼得大帝到亚历山大三世的俄国历代沙皇的陵墓,许多大公也附葬于此,均立有大理石墓碑。1998年7月17日,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全家的遗骸也安葬于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阿芙乐尔号<br></p><h5>“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原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900年在圣彼得堡的海军船厂下水,于1902年建成服役,1903年编入现役。 舰长124米,宽16.8米,吃水6.5 米,排水量6,730 吨 ,装配 152毫米炮8门,75毫米炮24门,37毫米炮8门。</h5><h5>“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 罗马神话中,“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1917年10月24日21时45分,停泊在彼得格勒涅瓦河上,舰上官兵遵照列宁的指示,炮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冬宫,宣告了“十月革命”的开始。</h5><h5>从1948年11月起,它作为十月革命的纪念物和中央军事博物馆分馆,永久性地停泊在涅瓦河畔,供人们参观赡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h5><p></p> <p class="ql-block">涅瓦大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的主街道,建于1710年,全长约4.5公里、宽25至60米,从涅瓦河畔的海军总部一直延伸到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横贯莫依卡河、格利巴耶多夫运河以及喷泉河。它是圣彼得堡市最古老的道路之一,也被称为世界最美的街道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果戈里在著名短篇小说《涅瓦大街》中曾写道:“最好的地方莫过于涅瓦大街了,对于圣彼得堡来说,涅瓦大街就代表了一切。这条街道流光溢彩,只要一踏上涅瓦大街,一种游乐气氛便扑面而来。”</span></p> 著名的叶莉谢耶夫食品店<br><h5>叶利谢耶夫食品商场是18世纪末的建筑,以前这里曾是一个文学沙龙,普希金等文化名人经常来这里聚会,后来,商人叶利谢耶夫于1901年,将这里改建成了食品商场。内部装修非常豪华,前苏联时期这里被称为“美食家食品商店”。</h5> <h5>美丽的橱窗。</h5> <h5>内部的装潢很是讲究。</h5> <h5>琳琅满目的糖果糕点和享受咖啡甜点的人们。</h5> <p class="ql-block">书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圣彼得堡最大的书店,也是欧洲最大的书店,位于著名的涅瓦大街上,名字就是这么简单简单—“书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是一幢是有纪念价值的标志性建筑,属国有。这栋建筑建于1902-1904年间,现代派风格,共有6层,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它是俄罗斯第一个使用铁框架的建筑,外部墙壁上装饰着各种雕刻,有展翅的雄鹰和一些人物雕塑,屋顶是圆的,镶着玻璃,最上面是个地球仪,很容易让人注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直到1917年,书店所在建筑都归一家德国缝纫机公司所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楼改为美国驻俄大使馆所在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里开始有了售卖和出版图书。1938年正式成了“圣彼得堡书店”。</span></p><h5><span style="font-size:15px;">值得一提的是,列宁格勒围困期间,</span>战火中建筑墙面玻璃窗震碎,当地人就全部以木板代替,在刺骨严寒中一直坚持营业,为德军严密包围中市民的精神生活保留了一席之地,成为当时百姓度过艰难生活的精神家园。</h5> <h5><br></h5> <h5>书店的二楼,靠窗处是书店的咖啡厅。不少人捧着书,在咖啡和糕点的香气中静静地阅读。</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透过落地窗就能看见位于书店正对面的喀山大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书店望出去,格里鲍耶陀夫运河上船来船往。</span></p> <h5>一直想去涅瓦大街18号、“普希金文学咖啡馆”坐坐,喝一杯咖啡,感受一下历史与现代的文化氛围。那里原是“沃尔夫与别兰热”两兄弟甜食店,1837年1月27日, 普希金在这家甜食店喝完咖啡后,奔赴“小黑河 ”与情敌决斗,之后受伤而亡。可不巧当天咖啡馆有活动不开放,于是导游带我们来到另外一家咖啡馆,据说以前也是文学沙龙,很多文化名人常在这里聚会。</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别具一格的账单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普希金广场,矗立着普希金纪念像。</span></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印象</p><h5>圣彼得堡,这座三百年城市史的俄罗斯北方水上城市,整个城市就是一座无处不在的博物馆,徜徉在大街小巷,就像走进了历史的画卷,好像时间是凝固的,历史在这里仿佛按了暂停键。</h5><h5><br></h5><h5>夜幕下的圣彼得堡的别样韵味。</h5> <h5>路遇摩托党。</h5> <h5>冬宫广场夜色。</h5> <h5>晨光中的圣彼得堡。</h5> <h5>夏花园。</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圣彼得堡的河。</span></p> <h5>圣彼得堡的路。</h5> <h5>酒店去往芬兰火车站。</h5> <h5>酒店前。</h5> <h5>圣彼得堡的桥。</h5> <h5><br></h5> <h5>埃及桥,桥头竖立着铸铁狮身人面像。</h5> <h5>阿尼奇科夫桥,桥头分立四组雕像,展现了驯马师驯服野马的不同瞬间。</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圣彼得堡的房子。</span></p> 马林斯基剧院<h5>1783年,叶卡捷琳娜大帝下令修建一座剧院,以供贵族观赏歌剧和芭蕾,于是这座富丽堂皇的剧院在圣彼得堡正式开业。1836年,剧院重新设计建造成为一个木质新拜占庭风格的马戏院,1859年遭遇火灾后再次重建成为歌剧院,并配有当时世上最大的舞台,于次年开业,并以皇后之名命名为“马林斯基剧院”。马林斯基剧院刚开业便进入了“黄金时代”,柏辽兹、威尔第、柴可夫斯基、格林卡等大师纷纷为之创作和指导,并将欧洲最伟大的歌剧引入俄国。</h5> <h5>随处可见的雕塑。</h5> <h5>圣彼得堡的云。</h5> <h5>圣彼得堡的人们。</h5> <h5>我们的装备。</h5>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细雨霏霏中和这座城市道别。</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再见圣彼得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再见俄罗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