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铜官塔”的重建,当年“铜官塔”附近的往事也逐渐在我的脑海中浮现,想起了塔弄肉店、嘉兴书场那些人和事…</p> <p class="ql-block"> 因铜官塔而衍生的一条小路叫塔弄,在弄东端与建国北路口有爿嘉兴较大的食品公司肉店,也被冠于塔弄肉店。印象中是两个门堂,座西朝东,传统的木板拆卸门面,店不大。80年代那会,是单位的团购供应点,6-7名员工。由于地段好,加上经营有方,生意兴隆,效益就特别好。</p> <p class="ql-block"> 我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带头人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标准女汉子。因为鲜肉凭票供应,年底我都要通过父亲找她,帮人买蹄髈之类的紧俏货,所以对她有点了解,虽是女人,但干活却不比男人差,扛着百把斤的半爿猪肉,健步如飞,一点也不含糊,斩肉精准,老少无欺。要不怎么会是食品公司的标兵,一个靠做出来的一线嘉兴市劳动模范,她叫沈文娟。沈文娟给我的感觉是个办事泼辣,风风火火,直爽的铁娘子形象。</p> <p class="ql-block"> 塔弄肉店还有个王师傅,名字有点含糊了,但晓得他的兄弟在自行车厂保卫科做干事,侄子与我南湖中学初三同学过。</p> <p class="ql-block"> 塔弄肉店沿建国路往北2-3个店面,就是80年代嘉兴名声在外的“嘉兴书场”。因为出了个能人徐祖福先生,而使得嘉兴书场赫赫有名,风光无限,徐祖福先生也成了全国先进工作者、省市劳动模范,他那“以副养文”的模式,在江南广为推广,成了文化系统改革开放的典型人物。</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p> <p class="ql-block"> 以前江浙沪百姓有喜欢听评弹说书的传统。人们休闲时间,捧一壶清茶,听一曲吴语软侬的评弹,陶醉在演员的说、唱、弹的故事情节之中,简直就是神仙般的享受。解放前,不大的嘉兴城区有7-8家书场,足以说明江南水乡人对评弹的欢迎程度。</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影、电视和收音机的兴起,以及改革开放,新鲜玩艺逐渐增多,吸引了众多的年轻后生,传统说唱走向没落,剩下为数不多的老年听众,嘉兴书场显得门可罗雀,生意也清淡了好多。</p> <p class="ql-block"> 危难时刻,徐祖福走马上任,担任书场经理。面对陈旧的设施,少的可怜的营业额,他不是坐以待毙,而是利用港台电视录像的兴起,组织职工集资,率先办起了嘉兴第一个录像厅。生意出奇的好,赚了不少钱,员工奖金多,福利好,上缴利润多,皆大欢喜。接着瞄准建国路闹市地处,利用地段优势,开了小卖部、招待所,甚至办起了当时属于新潮、高档的歌舞厅。我至今记忆犹新,我的同学阿龙,租赁了他们的柜台,搞起了嘉兴第一家台湾“马海毛”批零经营生意,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黄金,过上了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 书场条件好了,就用重金聘请全国各路评弹名家前来表演,名人效应致使书场观众场场爆满,周而复始,进入良性循环,“嘉兴书场”从此名声大振,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一个能人盘活了企业与市场,当然荣誉也就接踵而至,想拒绝也难了。据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此还专门批示过,推广经验介绍,“嘉兴模式”在江浙沪逐渐风行。</p> <p class="ql-block"> 90年代末随着建国路的改造变迁,塔弄肉店、嘉兴书场成了往日的记忆。沈文娟、徐祖福也已退休,现在都已七、八十年龄,享受着快乐的晚年生活。前几天我在月河“小宁波古董店”偶遇过徐祖福先生,精神气色极佳。在此祝福二老身体健康,快乐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