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春节年俗 晓传统文化 ——南阳市第二十六小学校年俗系列篇之一:顺口溜里面的年俗

叶子

<p class="ql-block">  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年是中国人抹不去的心结,中国年俗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绝对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中国传统春节习俗都有哪些讲究呢?</p><p class="ql-block">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关于年俗的顺口溜,在文字中感受传统文化里那浓浓的“年味儿”。</p><p class="ql-block"> 二十三,糖瓜粘;</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扫房子;</p><p class="ql-block"> 二十五,磨豆腐;</p><p class="ql-block"> 二十六,炖大肉;</p><p class="ql-block"> 二十七,杀灶鸡;</p><p class="ql-block"> 二十八,把面发;</p><p class="ql-block"> 二十九,蒸馒头;</p><p class="ql-block"> 三十晚上熬一宿;</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扭一扭。</p> 二十三:糖瓜粘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三,不少地方称这天为小年,小年是春节的彩排,寄托着中国人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全国各地,“小年”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一般来说,北方过腊月二十三而南方过腊月二十四,但不管是哪天,“小年”可都不小。</p><p class="ql-block">这天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p><p class="ql-block"> 小年这天祭灶是民间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吃一颗又甜又粘的糖瓜</p><p class="ql-block">讨一个来年的甜蜜欢喜。小年这天,家里还要扫尘,“尘”与“陈”谐音寓意把陈旧的东西和去年的烦恼一扫而光。在北方,小年这天必不可少的是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南方人则会选择吃软糯的年糕,唇齿之间都是属于家的味道。</p> 二十四:扫房子 <p class="ql-block"> 民谚有言:</p><p class="ql-block"> 腊月廿四,掸尘扫房子。</p><p class="ql-block"> 据《吕氏春秋》记载,</p><p class="ql-block"> 这一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相传,玉皇大帝执掌人间善恶。一年中,他会在犯错人家的墙壁画上记号。到了年三十晚上,天兵天将就会按照记号下凡捉人。灶王爷怜悯众生,在回天宫述职之前,提醒下界百姓,要提前清扫家中墙壁。百姓听命而行,当真躲过了惩罚。自此,扫屋成为一种代代相传的年俗。人们借"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心愿。全家老少齐动手,收拾房屋、洒扫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准备干干净净迎接新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0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家整洁</span></p><p class="ql-block">《朱子家训》开篇就告诫子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p><p class="ql-block">朴实的文字里,凝结着古人家庭兴旺的智慧。居住的环境,能够直接影响人的生活状态。没洗的脏衣服堆成小山,厨房的灶台油渍斑斑。</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家,进门连个落脚的地方都难找,身处其中的人又怎能好好生活?保持家中干净,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0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安康</span></p><p class="ql-block"> 扫除疾病、祈求来年阖家安康,这也是扫尘的意义所在。脏乱差的居住环境,往往更加容易滋生细菌。扫除整理的不仅是灰尘,更是一年以来疲惫的身心。在这个喜气洋洋的节日里,家家户户都忙着拆洗窗帘、洒扫地面,把厨房里的瓶瓶罐罐全都洗刷干净。看到收拾一新的家,人也跟着充满了精气儿。同时,大扫除还可以消灭安全隐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0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财兴旺</span></p><p class="ql-block"> 年根儿底下的这场大扫除,还被人们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含义。从字面上讲,扫尘意为“除陈(尘)布新”。扫掉尘土污秽,就等于把一切“晦气”扫地出门。家越是干净整洁,人越是精神康泰,事业越是发达,财运、福运也随之滚滚而来。扫尘除旧,既是跟过去的一年作告别,也是希望用干净整洁的家,迎接新年新福气的到来。虎年春节将至,是时候来一场大扫除了。愿我们的家窗明几净,愿我们的家人吉来年有个好年景!</p><p class="ql-block"><br></p> 二十五:磨豆腐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民间素有“磨豆腐”的习俗。过去老百姓平时是吃不上豆腐的。大家都认为豆腐是个“好东西”,等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大家就纷纷做起豆腐,以备正月里慢慢享用,而“豆腐”又与“头富”谐音,承载着人们祈祷富贵、平安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一种传说。称“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p><p class="ql-block">,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所以这一天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p> 二十六:炖大肉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就有了"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 腊月二十六,洗净禽畜屋"之说。关于腊月二十六,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的说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一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六,按老理讲"腊月二十六炖年肉"相信这天是所有孩子们的节日,终于可以吃到"年肉"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跟大家讲讲这个腊月二十六炖猪肉的民俗。</p><p class="ql-block">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头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猪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p><p class="ql-block"> 从腊月二十六开始,丰盛的年夜饭就要陆续"出锅"了。人们上街置办着过年的货物,干鲜果品、大鱼大肉,都是人们集中采购的目标。</p><p class="ql-block">炖锅肉,一般按而言对于旧时的穷苦人来说绝对是一种奢侈的愿望,但是在过年的时候愿望终于实现了。炖猪肉,昔日香飘一条胡同,如今香飘整栋楼房。一锅炖肉便是人们心中最朴实的年夜饭,与山珍海味比起来更过瘾、更实惠,吃来吃去也没有腻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同时,由于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p><p class="ql-block"> "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即使到了现在,家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在腊月二十六置办点猪肉也是成为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洗福禄</span></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六的洗福禄是个历史久远的汉族习俗,早在古时就有“二十六,洗福禄”的说法。意思说,在腊月二十六日那天,大家都要去洗浴,这样来年的福禄会更多。在古人眼中,可是非常看重的!当然到现在,大家的关注点,更多的,可能就是其中吉祥如意的寓意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蒸馒头</span></p><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六日前后,有家家户户蒸馒头的习俗。巧手的农妇们用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面食,做的面食足够吃到元宵节。蒸好馒头,备好酒菜等年货,翘首等待新年的到来,所蒸面食花样儿有着向往美好的图腾。人们期待来年平平安安,步步升高……</p> 二十七:宰公鸡 <p class="ql-block">  中国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p> 二十八:把面发 <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六、腊月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面食了。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几天多做好了容易坏,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不能动火蒸馒头的缘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把面发</span></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山西省太原市人们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省人们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省人们也是“二十八,蒸馍炸疙瘩。”北京人们在这天“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贴花花</span></p><p class="ql-block"> 腊月二十八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家家户户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p><p class="ql-block"> </p> 二十九:蒸馒头 <p class="ql-block">  本次辛丑牛年最后一天——2022年1月31日,是腊月二十九。也就是说,除夕不在“年三十”。民间有“二十九,去打酒”、“二十九,赶过年”、“二十九,蒸馒头”等民谚。这些民谚道出了北方的传统年俗,记载了文化、生活历史,更反映了中华民族年文化的世俗性、广泛性。</p><p class="ql-block">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p><p class="ql-block">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如果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即使腊月不是小月,但第二天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所以以后人们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在中国民间,腊月二十九这天有着多种民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蒸馒头</span></p><p class="ql-block"> 民谣称“二十九 ,蒸馒头”,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p><p class="ql-block"> 在天津大家还会在这一天到乔香阁请中国结,取“乔香纳福”之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去打酒</span></p><p class="ql-block"> 民间还有“二十九,去打酒”的说法。在过去的几天里,食物都已经准备就绪了,中国人还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准备些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别岁烧天香</span></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古代,腊月二十九这天人们要在家置办酒宴,往来拜访,叫“别岁”。同时还要在户外烧香,叫“天香”,通常要连烧三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坟请祖上大供</span></p><p class="ql-block"> 民间流传着“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的说法,腊月二十九这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外,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p><p class="ql-block">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每逢节庆告祭祖先,不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腊月二十九清晨,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土家族“调年会”</span></p><p class="ql-block">这一天,也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有关土家族提前过年,流传着这样几个传说。</p><p class="ql-block"> 1.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东南沿海出征抗倭,军令紧急,便提前过年,奔赴前线。士兵英勇作战,立下了“东南战功第一功”,后人为纪念此次出征,便将年节提前,习以为俗。</p><p class="ql-block"> 2.土家族先民贫困,大年三十还要给富人做工,提前过年,以便同家人团圆。</p><p class="ql-block"> 3.旧时每到年关,官军就来驱赶百姓,土家人就提前过年,以便逃生。</p><p class="ql-block"> 4.土家先辈抗击外来侵略,提前吃年饭,以迎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三十:挂门神 <p class="ql-block">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来进行。这一天主要的传统民俗活动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守岁,给压岁钱,吃年夜饭,送财神等。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夕,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夕,即大年夜。</p><p class="ql-block"> 腊月三十要干什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包饺子</span></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的传统,大年三十这天一定要吃饺子,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早起包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花生或其他果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点灯笼</span></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都要在家门前挂上红彤彤的灯笼,春节期间都要彻夜通明。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不能关灯,这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3.烧鞭炮</span></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迎接未来一年新的开始,大年三十晚跨年的那一刻就会响起“隆隆”的鞭炮声,预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红红火火。</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4.吃年夜饭</span></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也是合家团圆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每家每户的年夜饭都置办得非常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5.守岁</span></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心。</p>

腊月

二十六

二十九

除夕

这天

一天

年夜饭

馒头

过年

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