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山公路S101:东起于乌鲁木齐西山农牧场岔口, 西至独库公路的库尔萨勒,全程310公里。最佳游览时间5月底—7月初,现已经全程铺设柏油路面。</p> <p class="ql-block"> 新疆S101省道也叫国防公路,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为备战备荒防止苏修袭击而修建的天山公路。曾经风景好,路况差,一般车辆鲜有走这条路的,是一条摄影、探险、徒步、绘画的较好线路,去年S101全线重修后路况明显改善,S101一时间将会成为自驾出游的热门路线,S101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公路”。</p> <p class="ql-block"> 从硫磺沟镇西去,就进入了七彩山峡谷,这里的地貌为地震断裂和风蚀地带,各色岩石、黄土构成了壮美的峡谷风光。与张掖的丹霞地貌相比,七彩山峡谷的色调没那么浓烈,红是浅浅的红,紫也是淡淡的紫,连山脚下的黄土也没有那么明丽。</p> <p class="ql-block"> 天山公路S101,穿越在天山山脉的天格尔山和依连哈比尔尕山的北麓,跨越了天山的头屯河、三屯河、呼图壁河、塔西河、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安集海河等。</p> <p class="ql-block"> 天山公路S101蜿蜒曲折,形似一条横卧在天山北麓上的一条长龙。她经过的美景有:硫磺沟距乌鲁木齐约40公里左右,是离城市最近的大型丹霞地貌群之一,硫磺沟绵绵百余里,如诗如画般镌刻在天格尔山和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上,她也是中国最长的侏罗系山脉。</p> <p class="ql-block"> 昌吉三屯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南部内陆河流,在昌吉市中部。源出天山山脉海拔4481米天格尔山冰达坂北坡。北流折向东流,经阿什里、三工、园丰等地。北流消没于沙漠。全长约200公里,其中常年性河段长70公里。碾盘庄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1636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昌吉三屯河发源于天山北坡中段天格尔峰,河流跨越高、中、低山带,出山后进入平原,最终消失于沙漠之中。流域范围:东以头屯河流域为界,西与呼图壁河流域为界,南以天山山脉的阿斯克达板山脊为界,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界。河流全长260 km,东西宽约31 km,面积4 466 km2。三屯河的主要支流有大、小三屯河,在努尔加牧业村附近汇合。</p> <p class="ql-block"> 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南部、天山北麓,省道公路S101线上,被人们称为“天山地理风光走廊”。这里的丹霞地貌一里一景,经过岁月风蚀雨淋,红色的陡峭山峰巍然挺拔,错落有致的五彩山脊绵延伸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p> <p class="ql-block">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p> <p class="ql-block"> 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p> <p class="ql-block"> 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硕士学位的矿床学家冯景兰,在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注意到了分布广泛的第三纪(6500万年~165万年前)红色砂砾岩层。在丹霞山地区,厚达300~500米的岩层被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了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冯景兰意识到这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并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红色砂砾岩层命名为丹霞层。而“丹霞”一词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的彩霞。</p> <p class="ql-block"> 1939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自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地形”这一地貌名词以来,学者们多关注其岩石特征、地质构造、地貌形态等方面的研究,长期没有讨论起定义问题。直至1961年黄进才首次提出丹霞地貌的定义: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变动很轻微的厚层红色砂岩、砾岩所构成,因岩层呈块状结构和富有易于透水的垂直节理,经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p> <p class="ql-block"> 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才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p><p class="ql-block"> 1982年,素有“丹霞痴”之名的地理学家李见贤(黄进)发表了《丹霞地貌坡面发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中国论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论文。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旅游业大规模发展的起始阶段,丹霞地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 1983年《地质辞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义,“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p> <p class="ql-block"> 丹霞地貌基本特征:红色陡崖坡是丹霞地貌最重要的识别要素,不同形态和体量的陡崖坡组合成堡状、墙状、柱状等各类丹霞地貌的基本坡面。在幼年期和青年期丹霞地貌区,大部分陡崖坡则构成峡谷的谷壁。</p> <p class="ql-block"> 天山丹霞形成的不是很早,天山山脉的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均有成型的丹霞地貌……。比较突出的有:北天山的依连哈比尔尕山北麓S101公路南;中天山山脉的火焰山;南天山山脉的克科铁克山和秋里塔格山等。本篇展示的是北天山S101丹霞地貌的一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