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日历一张张似秋叶飘落,年越来越近,可是由于疫情的缘故,一点也没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没有花花绿绿的装饰,也没有挨家串门的热闹。好像少了小时候对年的那种仪式感和期待感。小时候,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一直到年三十,家里蒸汽弥漫,父母都是忙忙碌碌的,这是年的味道,这是让人晚上都幸福得睡不着的味道,那浓浓的年味,刻在我的记忆里,伴随着我长大。</p> <p class="ql-block"> 农历腊月二十三,我们称为小年,小年是春节的彩排,寄托着中国人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天母亲要扫房,她穿上旧衣服,用围巾把头包起来,再戴上帽子,父亲把笤帚绑在一根木杆上,延长它的长度,母亲扫了西屋扫东屋,最后再扫堂屋。半天下来,她把整个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再看母亲解开头巾,她的鼻子眼儿都是黑的,然后她就在我们几个孩子的嘻笑声中把脸洗干净。晚上,母亲还要捞高粱米饭,寓意是打扫出去脏东西后,还要把新东西捞进来。</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父亲母亲就要忙着做豆腐了。还记得我家院里有个石磨,村里每天来我家磨豆腐的乡亲络绎不绝。大人边干活,边唠着家常,孩子们则是玩一会,帮大人磨一会,乐在其中。看乡亲们没有磨豆腐的了,母亲才开始把事先泡好的黄豆放进磨里,我抱着磨干推磨,听着“咕噜咕噜”的石磨声,看着从石磨四周流出来的雪白的豆浆,不仅不觉得累,还觉得挺好玩。磨完后,还要把豆浆用纱布过一下,然后再烧开锅,此时满屋都弥漫着浓浓的豆香,我已经要垂涎欲滴了,母亲赶紧给我们每个人盛上一碗热豆浆,那浓浓的豆香在嘴里久久不散,令人回味。接下来母亲把豆浆用卤水点完后,再做成豆腐,忙完后,已经大概半夜了,那时我早已进入了梦乡。</p> <p class="ql-block"> 到腊月二十五,六,父亲还要杀鸡,母亲还要摊饹馇,卷千子。</p> <p class="ql-block"> 过年这天,我们都早早起床,和父亲把院子打扫干净,贴春联。母亲则是糊窗户,贴上她在集市上早买好的窗花,墙上贴上买回家的一张大大的年画,一个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然后开始准备年饭,年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饭菜,有:炸丸子、炖肉、白菜炒肉、酸菜粉条煮冻豆腐,千子,炖上家里养的小鸡。只有过年时我们才能吃到这丰盛的菜,所以小时候,过了腊八后,每天都要掐指算算还有几天要过年了。晚上母亲要包白菜肉馅的饺子,吃完晚饭后,那时没有电视,我们就聚到大街上,看放鞭炮的,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叫一个热闹,就像粥开锅一样,轰隆隆的鞭炮声得持续到后半夜。</p> <p class="ql-block"> 初一早晨,我们吃完饺子后,换上一年才能买上一件的新衣服,去给大伯和四叔去拜年。堂姐和堂哥还有远房的乡亲也会给父亲和母亲来拜年。拜年时都是先说:过年好!再磕头作揖。转了一大圈后,能得到几颗糖,已经让我们能高兴半天了。虽然没有压岁钱,但是却让我们感到浓浓的亲情。</p> <p class="ql-block"> 还记得那时候进腊月后,各村都要排练节目,有:踩高跷扭秧歌,狮子汗船,耍龙灯……正月初一开始,各村就要带着各自的节目去互相拜年了,那叫群英荟萃,龙腾虎跃。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满大街挂着灯笼,猜谜语,有十几个村秧歌都集中到大街上比赛,前来观看的,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转眼 四十年多年过去了,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的过年虽然简单,内容却很丰富。由于日子较贫穷,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对肉的渴望尤为强烈,能吃上一大碗蘸蒜泥的瘦肉,这就是年的特权,烀一大锅肉,满屋子都是肉香,这种等待的煎熬和吃上肉的满足,只有小时候才有。所以过年成了我们的期盼。现在我们每天都能吃到鸡鸭鱼肉,一年能买好几件新衣服,所以孩子们对年就没有那样期盼了。我们真应该珍惜这幸福的好生活,就让那时候的过年成为一种回忆,成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吧!</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