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凤良第199篇日记之《艺术大家》2022.01 广东省青年美协主席:钟瑞军 ■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潘煜儿 钟瑞军 春光无限 钟瑞军 春晖 “意象”“意趣”“传神”“畅神”“意境”是中国画的美学命题,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具有承续不断的文化基因,不管是工笔、没骨,还是小写意、大写意等画法,其本质都是写意的。写的都是画家内心对物象的一种理解,对物象的一种感悟,对物象的一种表达,广东省青年美协主席钟瑞军认为,“写意精神是画家人格精神和艺术品格的反映。”<br><br>追求画外意是传统中国画的一贯追求 收藏周刊:您如何理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br><br>钟瑞军:“小写意”“大写意”,作为中国画的画法由来已久。“写意”一词可追溯到《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解释为“公开地表达心意”。它是超越时空的创造,使中国画保存并不断加强和显示着她“超以象外”的东方气质。<br><br>写意精神是画中所蕴含的画家的人格精神和艺术品格。追求画外意,追求作品的精神性是传统中国画的一贯追求。<br><br>的确,写“意”不仅是文人画的形式,更是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实质,甚至是中国所有造型艺术的精神追求,包括工笔画、宫廷画、民间画工画和雕塑、装饰画,它们都是以表情达“意”为主旨的。在“形似”和“神似”之间,都是更强调“神似”,并且以“神似”为目标,而所谓的“神”,是作者感悟并倾注了主观“意”的成分,“不以目视而以神遇”,人的“意”就在其中了。 收藏周刊:花鸟画写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br><br>钟瑞军:写意精神是一种追求天地之美的情怀,其凝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精神,是对传统审美理想的升华。写意精神建立在“观物取象”“师造化”的基础上,展现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与艺术追求。在中国写意花鸟画中,创作者师法自然,游观万物,在对天地的观察与对内心世界的观照中,与自然产生共鸣。创作者立意为象,托物言志,“度物象而取其真”,通过审美创造,造意境于象外,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br><br>写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艺精神的精髓<br><br>收藏周刊:如果说与其把中国画放在美术概念里,不如把它放到文化层面的话,那写意精神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如何?<br><br>钟瑞军:写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艺精神的精髓,其涵盖了中国美学中的“意象”“意趣”“传神”“畅神”“意境”等美学命题,是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具有承续不断的文化基因。宗白华认为:“艺术是自然中最高级创造,最精神化的创造。”写意精神在中华民族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挥出巨大的创新力量,推动艺术不断发展。<br><br>更重要的是,写意精神是中国的文化核心,是有别于西方科学精神的重要观念。中国画,不管是工笔、没骨,还是小写意、大写意等画法,其本质都是写意的。写的都是画家内心对物象的一种理解,对物象的一种感悟,对物象的一种表达,不是简单把物象变成一张画,变成一种画面的呈现。就好像京剧一样,京剧里面其实也是一种意象观念,也是一种写意的手法。在京剧的舞台上,演员两个手一比划就是把门打开了,他并不需要真正放一个门放在舞台上;演员拿一根马鞭在那摇一摇就叫策马奔腾,而不需要牵一匹马到舞台上,这就是一种写意的手法,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所在,以简驭繁,用简单的方法去表达复杂的事情。 <br><br>收藏周刊:书法对中国画写意精神的表达起到很重要的作用?<br><br>钟瑞军:对,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之所以能够具体实现,主要来源于书画同源的艺术观念。因而,书法修养是中国传统画家的必备条件。书法的高质量线条,为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体现提供了表现手段,元代的赵孟頫有首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书画同源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艺术观念,众所周知,书法是中国的十大国粹之首,全世界也唯有中国才能把文字发展成一个抽象艺术。中国画的主要手段就是靠线条写形,线条主要指书法的线条,给中国画的书写性提供了表现的可能。<br><br>抽出一条线,都有单独的审美<br><br>收藏周刊:在中国画里,“用笔”也就是笔法也被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br><br>钟瑞军:中国画的每一笔都有单独的审美价值,意思就是说,在中国画里面抽出一条线,都有单独的审美。著名画家李苦禅曾经讲过,“中国画,一笔要你命,两笔要你小命,三笔要你老命。”也就是一根线条,都很有艺术含金量,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这种价值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文化性。<br><br>收藏周刊:在传统的标准中,一直强调“诗书画印”,这里面,诗的元素,所指的更多可能是一种文化修养?<br><br>钟瑞军:可以这么理解,中国画的写意精神,除了书写性和表达画家内心的感悟之外,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特征,那就是文学性。中国画不仅是表现自然山川、花鸟虫鱼、人物走兽的形态特征,还将自然万物的基本特质转化为笔墨结构,进一步体现出画家的精神寄托。画梅兰竹菊就是表现人的君子志趣,画山川云烟就是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画高人逸士就体现出自己的人格风骨等等,这都跟文学性有极大的关系。如果中国画不具备文学性特征,是不可能发展成具有由此完善体系的民族绘画。<br><br>简介<br><br>钟瑞军,广东省青年美协主席、广州市美协副主席。<br><br>观点<br><br>●薛永年<br><br>传神是对象的内在生命力<br><br>对写意传统的理解,无外“写”和“意”两个要点,“写”是指书写性,“意”是指作者主观内心的思想感情,可能是一种审美感情、一种精神品格,也包括艺术家的个性,但不少画家和理论家把“写意”与“传神”混同了,在古代的中国画论里,从艺术的功能而言,既讲“载道”,也讲“畅神”,从艺术与主客关系而论,不仅讲“传神”,还讲“写意”。“传神”的“神”是指客观对象的精神风貌,最早是讲给人物传神,为人物传神写照,后来有人用到山水花鸟画里,但所讲的“神”仍然是对象的内在生命力。<br><br>●刘曦林<br><br>写意艺术是人本真的自然流露<br><br>写意艺术是人本真的自然流露,所以画品即人品。一个人的人格和修养必在腕底展现。古人说“人品不高,落墨无法”,“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清·方薰《山静居画论》)我们要善于反省自己,和古人比少了什么?和大师比少了什么?是少了天分、功夫还是少了学养、胆识、人格。张茂材先生说:“三日不动笔,则鄙吝萌芽;一时为名利,则作品庸俗”。在市场炒作扭曲了艺术评价体系的环境中,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尤为重要。另外,要找一找自己的个性,把握自己的个性,为了避免画病,也有必要学一些相异相反的东西,以丰富自己。一个画家的一生就是如何发现自己,把握自己,高扬自己,发挥自己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