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跨年记录 — 开始写是去年,写完了是今年。)</p><p class="ql-block">去年,老公要过五十岁生日了,我想过给他搞个大 party, 可是疫情期间肯定不行,就问他生日想要怎么庆祝。他说,想去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吃一顿。我上网一查,芝加哥有两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疫情期间都不营业了。我家附近还有一家西班牙菜,价钱贵环境好,我爸妈结婚纪念日就在那吃的,我就退而求其次,在那订了位。老公生日这天,我正想着穿什么衣服去吃饭,餐厅打电话来,说疫情紧张,今天开始关门…</p><p class="ql-block">转眼一年过去了,又到了老公生日季, 问他想要怎么庆祝。他说,想去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吃一顿。我上网一查,那两家米其林三星餐厅都开门了!这时离老公生日还有两个月,可是他生日前后的时段,两家餐厅都已经订满位子了。捣鼓来捣鼓去,总算发现感恩节前夜在其中一家有位子,虽然届时他的生日已经过去半月,总聊胜于无。一订才知道,一个人的餐费要四百块,超出了我的预期。立刻决定不带孩子。</p><p class="ql-block">完了跟儿子宣布:“给爸爸庆生,我们去吃米其林餐厅…” 儿子睁大眼睛说:“很贵吧,到时候我跟姐姐点一个菜分着吃。” 我说: “没有你,也没有姐姐,就我跟爸爸两个人去。”</p><p class="ql-block">以前也吃过米其林餐厅,都是一星,都是芝加哥“餐馆周”期间去的,芝加哥每年冬天有个“餐馆周”,各种好餐厅参加,其中也有米其林餐厅,工作日的中午去,三、四道菜的指定套餐只要三五十块。只有一次,是女儿生日,我们吃的是晚饭,我、女儿、儿子三个人(老公在中国),现在已经过去快四年了,我女儿还记得那里吃的 poached egg, 所以我觉得很值。钱花了就忘了花钱的痛,但是美好记忆留下了。</p> <p class="ql-block">照片:2018 年那一餐</p><p class="ql-block">订位之后,收到餐厅邮件,提醒带口罩,问食物过敏/禁忌,还告知餐馆只提供水,要喝其他饮料请自带。刚巧,有个认识二十年的老友来我家,送来一瓶红酒,说是他亲自鉴定过的好酒。我不懂酒,有现成的就带上。</p><p class="ql-block">吃饭这天,中午我就打电话把老公从公司叫回来,让他睡午觉,晚上可以精力充沛地去吃饭。饭点是七点,我们六点四十就到了。我乡下人进城,最打怵停车,所以事先发过邮件问餐厅,人家立马就回了,说门口路边停就行。我看见路边车位都停满了,有点着急,老公说, 你开到餐厅门口就行,这么高级的餐厅,肯定有代客泊车。结果车位又找到了。我打开Park Chicago APP 准备付费,可是路边找不到付费信息的牌子。</p><p class="ql-block">按门牌号找到了目的地,门关着,也没有门童迎客或者代客泊车, 推门推不开,敲门没人应,我有点心慌 —— 八百块我都已经交了啊。退后一步再看看,原来老公过于激动,敲错了门,餐厅其实是旁边那个门,黑黑的小小的不容易看见,还没我家的大门大。</p><p class="ql-block">这个小黑门倒是推开了,里面也暗暗的,没看见我想象中的大厅、水晶吊灯和西装革履的侍应生。屋子不大,尽头有亮光,我朝亮光走去,是厨房的窗口。窗口出现一个青年人,戴着黑毛线帽和黑口罩。我说,我有订七点的位。他问了我名字,就说:你们可以先坐下,可是七点之前什么也不会发生。然后带我走回到门口,让我们坐靠门的桌子。我问,车停在路边了,哪里交费?他说,不收费。</p> <p class="ql-block">照片:餐厅尽头有亮光</p> <p class="ql-block">桌子很小,黑桌布上摆着黑餐巾和四个玻璃杯,没有菜单。这个我懂,我去过上海的私房菜,也没有菜单,老板娘给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店小二看了一眼我们带来的酒,说:“你们带酒来啦,很好。” 掏出一个启瓶器,又送来一个冰桶,告诉我们,离开桌子时须戴上口罩。</p> <p class="ql-block">照片:我们的桌子</p><p class="ql-block">四周一看,屋里共有七张桌子,四张是坐两个人的,三张是可以坐四个人的,全铺着黑桌布。有两张双人桌有客人,一张是两个女的,一张两个男的。那两个男的全穿白衬衣、深西装、戴眼镜、留络腮胡,两人对面坐着,仿佛是一个人在照镜子。我明白为什么屋里这么黑了,原来灯泡下半截全涂成了黑色。</p> <p class="ql-block">进来一个年轻人,拎着两瓶酒,店小二问了他的名字,就招呼他在一张两人桌坐下,跟我们隔一张桌子。他背对着门,坐下后就不断地拧起脖子看门口,显然是在等人。在他等人、我等七点时,老公又一次深情地回忆起,我们2015年圣诞假期在波多黎各吃的那一顿晚饭。那是在我的大学室友的带领下,去了一家著名餐厅。我们订的是五点,五点比七点还一个人便宜二十块。五点我们到时,看见门口排着队,我拨开众人往前走,说 “我们订了五点的位”,排队的人纷纷回说:“我们也订了五点的位!” 那一顿吃得,老公和孩子们现在都记得。很值。</p><p class="ql-block">七点一到,门开了,进来一个高个子女生,男的一跃而起迎向她,我以为他们接下来就要热烈拥抱纠缠,可是没有,他们只是轻轻地蹭了一下脸颊,就各自坐下了。我想,要是女的知道男生曾那样热切地盼望她,会不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对他更好一点?</p><p class="ql-block">正走神儿,店小二站到了我们桌前。他说:“欢迎你们来。我是你们的大厨…” 我吃了一惊,我不知啥时种下的印象,名厨应该是穿着雪白的制服,戴着雪白的高帽,在客人吃到一半时出来打个招呼接受一下膜拜 (对,波多黎各那顿就是这样。)眼前这个大厨,穿着牛仔裤、黑T恤,裸露的胳膊上刺着紫黑色的纹身,黑毛线帽下面露出一截小细辫子。大厨一定是看到了我口罩外的惊讶和肚子里的势利,把自己的眉眼弯了一下,停住不说,等着我把这个消息完全消化,才接着说:“我还有两个伙伴,今晚就由我们三个照料你们。”</p><p class="ql-block">没几分钟,大厨 / 小二端上来一个灯泡。灯泡冒着一缕白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大厨比划着告诉我们,灯泡散发的是罗勒香气,碗里是波本威士忌加罗勒油和西红柿风味的鸡尾酒,旁边是奶酪配罗勒碎、海苔、洋葱圈、鱼子酱。菜名叫朱利酒。</p> <p class="ql-block">我肯定成不了美食家,因为吃喝时感觉很好,可是怎样好法,又说不出具体。只能说味道很丰富,我做的菜就是一个菜一个味道,或者说,味道是一个平面上的叠加,可这个一口咬下去,能尝到不同的味道,而且味道是立体的,来自于更高的维度。</p><p class="ql-block">那个灯泡,是通过一个USB接口,接到盘子下面的电池盒。从第一道菜上来,到大厨上第二道菜同时把灯泡撤下,大约十分钟光景,那个灯泡一直袅袅不绝地冒气。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本书,叫 The Flavor Equation. 书的主题是:风味由情、色、声、口感、气、味组合而成,而气味是伴随记忆最长久的。</p> <p class="ql-block">书的封面:风味公式</p><p class="ql-block">大厨介绍第二道菜叫 “我的弥留” (My Deathbed)。我看这个三明治果然像一张床,犹豫地、慢慢地把大厨的弥留之床咽下去。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三明治,也许大厨弥留之际就想来一个这个三明治?我意识到,由于米其林三星的光环(和史无前例的价钱),我品尝十分专注,心无旁骛,老公也没在看手机。佛说,生命在一呼一吸之间,那么吃饭的时候,生命是在一嚼一咽之间。这样细细地、用心地咀嚼,普通的食物也会更好吃吧?没有延伸生命的长度,也算是挖深一下生命的深度。</p><p class="ql-block">以前我曾跟随一个大学同学,去山里的一个寺庙静修三天。一到就上缴了手机,宿舍也没电视电脑。师父要求食不言、细嚼慢咽、专心吃饭。食无肉但很好吃,是不是因为全情投入?我平时喜欢边看书边吃零食,没有提升美味,反而在书页里留下了花生渣渣、菠萝水水… 我以后,要专心吃东西,把平常饭吃出花来。</p> <p class="ql-block">第二道菜:“我的弥留”</p> <p class="ql-block">第三道菜是鹌鹑蛋、松露、凝乳做馅的意大利馄饨,忘了拍照就吞下去了。第四道是正山茶熏琥珀鱼配鱼子酱,放在一片海棠叶上,下面是木薯布丁。奶茶里的珍珠是由正山茶、姜黄以及大厨早年自制的 rhubarb 红茶菌腌过。</p> <p class="ql-block">第四道菜图一</p> <p class="ql-block">第四道菜图二</p><p class="ql-block">每道菜大厨或者店员都认真地介绍原料和灵感,我认真听,可是渐渐脑子不够用了,记不住也反应不过来了。所以下面就不一一介绍了。吃到最后,我和老公都觉得,很好吃,如果说一定要选一个最喜欢的,我俩首推第六道菜:鳟鱼。鳟鱼是先用新鲜的南瓜汁蒸,再煎,而鱼皮是加了我听不懂的佐料另外烹制的。</p> <p class="ql-block">今晚的最爱:鳟鱼</p><p class="ql-block">两个店员也都是穿黑 T恤、戴黑帽。我问其中一个:黑帽子是你们的制服么?他说不是,个人喜好而已。我去上厕所,得以偷窥厨房几眼。有个巨大的冰箱,上面贴满了冰箱贴;一个好大的炉灶,弥漫着重重的油烟味。厕所里点着红烛、亮着红灯,马桶上面的大窗子用红布蒙着,我觉得应该配乐崔健 《一块红布》和《红旗下的蛋》。两次上厕所,店员看见我都提醒:“小心台阶。”</p><p class="ql-block">到了八点,又进来两桌人,一桌是一家四口,孩子们比我的孩子还小。另一桌是四个年轻人,热情洋溢,大笑大嚷,显然是好友。快九点钟我们要离开时,又来两个客人,坐在“镜像男”坐过的那一桌。餐厅的效率和收入,有个指标叫翻桌率。整个晚上,就只有这张桌子“翻了桌”。怪不得三星餐厅这么难订,因为座位利用率太低啦。不过,按整点待客的好处,就是几张桌子同一个时间点上菜,厨师可以一次出品,我也可以把一道菜的介绍听好几遍。所有的食客里,就我跟老公年纪最大。 我喜忧参半:我们跟年轻人一样有钱 / 舍得;我年轻的时候干啥去了?也可能我想多了:感恩节前夜,中老年人不都在家忙活嘛。</p><p class="ql-block">鳟鱼盘子撤下去,店员在我们桌上摆了刀和叉。老公激动地说,“有刀子,说明下个菜量就大了,得用刀切了!” 看这刀,非常敦实,但是上来的鹌鹑胸脯肉和腿肉很嫩,无需大刀利刃。</p> <p class="ql-block">照片:期待大块切肉</p> <p class="ql-block">第七道:鹌鹑</p> <p class="ql-block">然后还有羊肉、奶酪。甜点有两道:冰激凌配巧克力棒,和燕麦曲奇。最后,大厨上来问我们感觉如何,还留下一张菜单,说这是今晚吃的。总共十一道菜。我俩一共喝了半瓶酒、两瓶气泡水。</p> <p class="ql-block">羊肉</p> <p class="ql-block">奶酪</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甜点:冰激凌配巧克力棒</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甜点:燕麦曲奇</p> <p class="ql-block">菜单是最后给的,留念的意思吧。</p> <p class="ql-block">总结一:每道菜的量都很小,简直是配合《围城》里说的,“把嘴收束得像眼药水瓶口那样的小”,但是总量够吃饱,恰到好处还有点意犹未尽,我安慰自己说,这总好过一般餐厅,量太大,一不留心就吃撑了。</p><p class="ql-block">总结二:每个菜都很复杂,原料超多。举燕麦曲奇的例子:曲奇内(原料)外(配料)有糖腌的香菜、椰浆和椰丝、腌青柠皮、石竹花瓣、燕麦浆制作的酸奶、泰罗勒、薄荷。每个菜都有一个灵感和主题,原料配料相互呼应,就像一首精致的小诗:篇幅不长,匠心深远。举羊肉的例子:小二介绍这是 Roasted lamb loin that was brined in a corn consommé, buttered corn butter, corn silks, corn churros, corn crunch, puffed sorghum and… 原来是玉米牌羊肉。</p><p class="ql-block">回到家,我去找孩子们汇报,连比划着:“餐厅有这么大”,“厨房有这么大”,“桌子有这么大”,然后把拇指和食指捏成个圈放在自己眼珠子上,说:“第一道菜有这么大”,两个孩子都吸了一口长气,一个摇头、一个点头。我还跟他们介绍了大厨和食客,眉飞色舞说完了,才想起问他们晚饭吃的啥,原来一个出去跟同学吃的,一个在家吃的方便面。然后我去叫老公来补充下,在床上找到的他,抱着猫,呼噜打得比猫还响。亏得还睡了午觉,要不还不得饭吃到一半就睡过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