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行默默流淌的热泪

启轩天地

<p class="ql-block">2022年2月4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季奥运会隆重召开,开幕式上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升旗的那一刻,无数国人无不为之骄傲和自豪。一幅国旗护卫队战士默默留下一行泪水的照片,定格了在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一位普通士兵发自内心情感流露。那行热泪,代表了无数国人的心声。一幅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体现了纪实摄影的意义和价值,相信这幅令人泪目的作品,必将成为本届冬奥会最难忘的时代印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月5日,北京冬奥会迎来了开幕式后的首个比赛日,也是首个产生冬奥金牌的比赛日。在短道速滑的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决赛中,由北体大冠军班学生武大靖、任子威、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组成的“王牌之师”不负众望,以2分37秒348的成绩取得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枚金牌。</p><p class="ql-block">二七人感到格外的骄傲和自豪。自2020年起,短道速滑国家集训队在北体大二七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展开长期驻训,是最早入驻这座集科研、训练于一体的国家冰雪运动复合型基地的队伍之一。驻训期间,基地提供了包含冰面场地、训练测试、科研、康复恢复、营养指导在内的全方面服务保障,为冰雪健儿保驾护航。这里有二七人和训练基地建设者的奉献和情怀,有二七人流淌在心中的热泪。</p> <p class="ql-block">中车二七国家冰雪训练科研基地,是一个集速滑馆、体能馆、体育综合风洞、六自由度训练馆、康复医疗中心(游泳馆)等多个场馆为一体的建筑群,为当今世界顶级的冰雪运动基地。</p> <p class="ql-block">速滑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速滑馆内景</p> <p class="ql-block">中国速滑队在馆内训练</p> <p class="ql-block">速滑馆中心部分是冰壶训练比赛场地</p> <p class="ql-block">综合风洞馆</p> <p class="ql-block">六自由度训练馆</p> 项目指挥部 <p class="ql-block">该项目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p> <p class="ql-block">占地600亩的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是在原热处理、锻工、动力、机械一、柴油机、物质处等车间处室的基础上开工建设的,为适应项目的需要,原有大部分厂房都拆除了,少部分是在原有厂房基础上改造完成的。</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有着厚重文化的土地,每个单位都有着自己的传奇,有着凝聚二七精神的故事。冰雪训练科研基地落地于此,必定延续历史,续写传奇,焕发这片土地的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备料分厂,原来是锻工车间,电力机车上马后,改造为备料分厂,大道速滑馆就是在这栋厂房原址上建起来的。它的前身是锻工车间,这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车间,抗战时期这里就有“锻工党支部”,长辛店刚刚解放,工厂就接到了打造一万块铁路夹板的任务,锻工车间的工友日夜奋战,仅用六天时间,就超额完成任务,锻造夹板一万一千块,为支援解放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锻工车间“边刘小组”全国闻名,边孝正、刘文成为中国大工匠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参加天安门国庆十周年观礼留影</p> <p class="ql-block">火红的年代,炉火熊熊,锻锤铿锵</p> 备料分厂生产现场 <p class="ql-block">热处理车间,冰雪项目指挥部所在地。这是为提升机车关键配件机械性能的专业化车间。严格的工艺,准确的温控,娴熟的技艺,打造硬而不脆,强而坚韧,耐疲劳,耐磨损,抗打击,具有良好综合性能的配件。这是一个冰与火的淬炼过程,这是一个百炼成钢的过程。一如一个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p> <p class="ql-block">曲轴是内燃机车的心脏柴油机的最为重要的配件,对其机械性能的要求很高。进入铁路运输内燃化时代,二七厂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勇气,在全路率先攻克曲轴热处理难关,其研制成功的曲轴辉光离子氮化炉,获得国家科学发明奖。</p> 辉光离子氮化炉 挂在氮化炉墙上的一块标语牌,是科技攻关的号角,是艰难跋涉的奋斗足迹 <p class="ql-block">柴油机试验站和传动实验站,风洞实验室和六度训练馆所在地。这里是对机车两大核心部件进行运行检验及科技攻关的重地。多项科技成果在千百次的实验中诞生,多少工作者在日夜轰鸣的实验室,播撒青春,倾注心血,只为实现强国强路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柴油机实验台</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台柴油机,运走了,一个时代结束了。</p> 魏全忠,99岁。多年担任柴油机组装班、柴油机实验站的班长,第一台3000马力柴油机诞生的骨干和见证人,主持240/260柴油机100小时性能试验,500小时耐久试验,6000马力、3000马力环形道运行试验考核,为工厂转产内燃机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五好职工称号,光荣出席群英大会,代表铁路机车行业的大工匠,出访欧洲,多次接受国内外新闻记者的采访 蔡振康,90岁,传动实验站工程师。长期坚守在偏僻的试验站,在日夜轰鸣试验台,他先后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让中国液力传动技术,达到了与德国比肩的国际先进水平。祖国没有忘记,2019年他获得建国70年证章。 机械三车间,滑雪风速实验室。最早是生产三七炮车的军工车间。汇集了机械加工的精兵强将,配有大批先进的机械设备。勇挑重大,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军工精神”,铸就了独特的车间文化。 著名劳动模范杨永功,一生执着创新,实现技术革新数百项,为祖国铁路运输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大批工装卡具,凝聚着杨永功和革新班同事们的智慧和心血 <p class="ql-block">这里传颂着老一辈革命家王恩茂同工人们打成一片,建立深厚感情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动力车间,运动员公寓所在地。汽笛响起的地方,汽笛声声,鸣百年,响十里,奏出时代强音。它是工业文明的象征,是铁路工人高度组织纪律的标志 ,是伟大的二七工人运动的号角。在中国近代历史的时空里,它为一次次重大的事件长鸣,成为时代的印记。</p> 动力车间煤场 <p class="ql-block">这里是保障生产和职工生活的能源基地,这里流传着北平解放的关键时刻,为全城数电的高压线,遭到破坏,外线电工彭星深夜冒雨,只身步行数十里,查找线路,为全城恢复供电立下大功,获得北平军管会一面锦旗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解放后,翻身得解放的二七老工人孙茂林,精心维护动力设备,被称为压风机妈妈的故事,成为发扬主人翁精神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职工文体活动的先进单位,有多名田径运动员和篮球运动员,其男子百米及百米接力一直处于工厂运动会霸主地位。文艺活动以男子合唱,在工厂最为有名。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了一直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p> 物质处钢材库,游泳馆所在地,这里珍藏着许多清末建厂初期的铁轨 1897,印证了二七建厂125年的悠久历史,一根根钢轨见证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强国梦的不泯情怀和钢铁一般的意志,这是一条接续一个多世纪的奋斗之路 为了冬奥,这些老厂房要拆了 时代赋予这片古老的土地新的使命,接续它的传奇与辉煌 腾退期间,员工带着不舍,带着对过往的怀念,完成最后的工作,投入设备转移工作 这是我用过的茶缸子 凝重而包含深情的目光 不知你要去往何方,希望你能感受离别的温度 往事涌上心头 别了,老伙计 难忘青春岁月 最后一次锁上大门,庄重的告别 <p class="ql-block">断水,断汽,开启新的时代</p> 我把背影留在这片土地 我想哭了 朝夕相处的兄弟,恋恋不舍的机床 看,在那里就要建起新的冰雪训练场馆 大烟筒,大工业的标记,缓缓的降落,施工人员以敬畏之心,一米一米的小心翼翼的搬下每一个砖,让红旗在这里飘扬 在寒冷的冬天,速滑馆大屋顶,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 致敬,为二七冰雪项目的建设者,他们用双手托起宏伟的建筑,托起奥运梦想,他们是无名英雄 一个伟大的工程,无数强有力的支撑 彩虹总在风雨中,他们绘制出的是天空的绚丽,是未来的希望 感谢为保护二七历史,记录老厂变迁,见证冰雪工程,助力奥运的摄影人,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