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场 家 宴

吴礼维

<p class="ql-block">重发前记</p><p class="ql-block"> 听一位智慧的老人说过,一个乐观主义的人会从痛苦的经历中发现快乐的因素,从挫折中获得成长的力量,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经验。今天是跨年夜,回想2022年有太多的苦脑、辛酸、泪水和吐槽的资料。但是,我相信智慧老人的话,相信乐观的心态一定支撑我们战胜千难万险。2022年除了不愉快还有许许多多高兴的事,对我来说最快乐莫过去年元旦的一场家宴。转眼一年了,欢声笑语还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特加前记重发美篇,祝亲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31日</p> <p class="ql-block">  宴,形声字,《说文解字》安也,从宝盖头,晏声。本义是白天在家和老婆孩子吃饭,安静地享受美食、美酒和美好的家庭温馨。宴和飨组词“宴飨”,是招待客人酒饭的意思,但是在古代又有区别。飨为盛礼,所谓飨尔不宴,宴尔不飨。我理解飨是国宴大礼,在大会堂举行,国家领导人主持一般人进不了门。宴也是一个重要礼仪,按照大领导指示举办的,参加的人级别低一些。当然现代人词汇里已经没有宴飨之别。宴和酒席组词,叫宴席;和招待嘉宾相关,叫宴宾;和欢乐喜庆相连,称宴喜;有犒赏下属庆功功能,叫宴犒;和朋友们饮酒聚会畅聊尬聊的,叫宴聚、宴遇、宴私、宴坐,等等。欧阳修好“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乐也”。左丘明在《左传》中则鄙夷“宴安自逸”,孔颖达解释:“宴安自逸,若鸠毒之药。”可见,宴有好宴觥筹交错,众宾乐也,亦有项庄舞剑的鸿门宴。酒有好酒,海宴河清,总角之宴亦有鸠毒之药。</p> <p class="ql-block">  现代人喝酒没有那么多讲究,也不再文质彬彬。三巡酒过便自找对象,一轮一轮又一轮,乘“飞机”,坐“高铁”再不济也要打“出租”,以示尊重。“炸罍子”,“放鞭炮”,“小呲花”不醉不归。现在人们口袋里都不缺孔方兄,官称人民币,粗鲁一点叫ltp隔三差五呼朋唤友在一起喝两杯也非难事。譬如我每天接孙子放学,认识一些接友,站在校门口闲聊打发时间。谈话内容离不开酒,这个说昨天喝两顿,喝大了。那个说只顾喝酒,满桌海鲜忘了吃。都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p> <p class="ql-block">  宴飨还是要回归本义才有温馨的内涵。什么是本义呢?就是一家人在一起享受美酒和美食。今年元旦我就策划了一场家宴,一场家族聚会。三代同堂,祖父辈的最大76岁,孙子辈的最小2岁。27个人分属十一个小家庭围桌而坐,可谓济济一堂。本次聚会由头有三个。一是庆祝元旦,二是我和太太结婚四十年纪念日,三是老夫70岁生日。第三个理由比较牵强,因为离我出生日还有25天。过了那一天就可以享受免费乘公共交通的特权了,当然也有麻烦,开车每年要提交体检报告的。所谓提前过生日,细想比较荒唐,因为这一天我还在老妈的肚子里没出来。尽管如此蜡烛还是要吹的,蛋糕也要切的,长寿面更不能少。</p> <p class="ql-block">  家族聚会最高兴的是孙子们,象过年一样嘻哈打闹,我们习惯把元旦称为阳历年。为了热闹,今年设置了一个才艺表演项目。孙子们都非常踊跃,按照长幼顺序,哥哥首先表演手指滑板🛹,小小滑板象粘在手指上一样,上下翻飞,好似黑色的蝴蝶,一会儿飞到木盒子上,一会儿飞到果盘边缘,一会儿又在餐巾纸大盒子上穿梭。手指滑板可以做出各种滑板动作,可以Ollie可以做5050,可以上台子下台子,可以正滑、倒滑、可以翻板。要让滑板听自己手指的指挥,还真的需要下功夫练习。姑奶奶看的过瘾,拿过小滑板试试,说我还以为用胶粘在手上呢。</p> <p class="ql-block">  接着陈祎怡小提琴演奏。这孩子大概学了一个学期,今天也敢站在老吴家面前展示才艺。一首“小星星”节奏明快,弦声悠扬。第二首“八月桂花”,民歌风味十足,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据妈妈介绍为了演奏成功,在家下功夫背了三首谱子。</p> <p class="ql-block">  接着邓云漪表演背课文,她不慌不忙地站在大家面前,背诵秋天来了,声音不大吐字清楚,节奏徐缓一气呵成。大家报以热烈掌声。</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出场的是吴信璿,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开始表演。第一个节目是独唱金色童年,在手机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可谓手舞之,足蹈之。第二个节目小品“打针”,讲一个护士工作不专心,把注射孩子屁股的针扎到了奶奶的胳膊上。模仿打针、拔剑、聊天、脱裤子,惟妙惟肖,博得了阵阵掌声。</p> <p class="ql-block">  最小的孙子吴信谦一脸茫然,不知道大家笑什么,大概在想赶紧的,我要吃蛋糕。大伙儿看着笑着打趣着,气氛超级轻松快乐。</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天真的表演把无邪的童心和大人们分享,大人们的打趣让快乐进一步放大。表演结束太太简单的说了几句祝酒词表达了对家人们的感激心情。看着兄长送的一大束百合花,回想几十年来,因为父母亲的无私付出,和哥哥嫂嫂弟弟妹妹们的鼎力帮助我们才有今天的美好生活。亲人的帮助是全方位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家族是用血缘关系连接的,血亲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靠谱的关系。所谓,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p><p class="ql-block"> 喝酒,碰杯,相互礼让,起立坐下。大家都在尽情的释放生活的压力,暂时忘记了一切烦恼。我也是喝的兴起,左边敬兄长一杯,右边又陪五弟浮一大白。小辈们因为要开车送人,不能喝酒,喝酒都是我们老一辈人,几圈下来就差不多了。大哥高兴,亮亮嗓子唱起来,76岁的人了中气十足声音洪亮。我们拍着桌子敲着碗打节奏,也算是击缶而歌吧。</p><p class="ql-block">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曲终人散总有戚戚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老百姓看见公家人喝公家酒戏称其为“腐败”酒,这样酒看起来像水,喝到肚子里闹鬼,坏的是社会风气。一场家宴却是在传承优良的家风。尊老爱幼,忠孝节义,长幼尊卑,谦虚谨慎,勤俭持家这些古老的价值观,通过上一辈人的言传身教,无声地影响下一代。中国平民家庭还是要传承耕读文化,读书是进身的正途,勤劳辛苦挣的钱是干净的财富积累。礼义廉耻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穷不失志,讲诚信,讲本分,要脸面,不吃嗟来之食则是做人的基本立场。夫妻恩爱,家庭稳定,兄弟和睦是家庭建设的基本要素,所谓家和万事兴。上一辈人在我们幼年时期就教导我们的做人道理,影响我们一生。我们也把这些道理留给我们的后人。</p><p class="ql-block"> 有那么一个时期搞破四旧立四新,那些与生活紧密相关,与做人做事紧密联系的传统,都被列为封建糟粕清而除之。戴一顶封建的帽子,便烧了多少老先生的线装书,戏剧行的行头,砸了多少景德镇细瓷器,毁了多少城隍庙里的泥胎。就连麻将骨牌也没有逃脱被砍砸的命运。纸船明烛照天烧,好不热闹,真不知趁了谁的心。谁知道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如此坚韧不拔,如秋草逢春又生,如地火潜行遇风即着,他们是根植于亿万人民血液里的强大基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家宴上讲传承是喝酒时最基本的话题,通过钩沉往事,通过对昔日光阴的回忆,通过对老弟兄老邻居的点评,历史长河沉淀的美好故事悄悄地滲进小一辈人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很长一段时间,普通工农家庭,最基层的老百姓羞于讲传承,似乎觉得没有资格说家族祖辈的过往。因为他们没有英雄的故事,没有血与火的战场事迹,只有平凡的日子。谁能相信平凡的生活里也有闪光的遗存,也有历史情怀呢!WG中有一句流毒盛广顺口溜“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至今仍有人奉为圭臬。应该说,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是全民族共同义务,并不限定于某一个族群,也不能涂色打标签,更不能设定在什么精英阶层。只有这样路才能越走越宽,民族精神的大海才能汹涌澎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2年1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