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隶书是汉字的一种书体,起源于秦朝,兴盛于汉朝,又称秦隶、汉隶,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宽扁,横长竖短,是一种非常庄重的字体,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p><p class="ql-block"> 隶书对后世书法的影响不可小觑,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代表作品有《曹全碑》《张迁碑》。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一次大改革,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是奠定楷书的基础字体,是使中国书法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的重要书体。</p><p class="ql-block"> 隶书在古代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是秦汉时期的古隶和今隶,风格博大雄浑,古朴厚茁,流派纷呈,百家齐鸣。</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时期是唐朝守成时期,经过汉朝的发展逐渐变得内敛深沉,程式化逐渐增多。</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时期是清代,是隶书发展的集大成时期。这个时期的隶书至臻完美,继承和吸取秦汉隶书的传统,规避了唐代对隶书的规矩和束缚,开创了隶书发展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到了当今时代,书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家都在宣传自己的书体风格之时,悄然诞生诸多流派,隶书的演变也在继承古人传统基础之上,进行推陈出新。当代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以隶书闻名于世,刘体隶书的影响甚广,有人称他为“当代隶书第一人”当然也有人称张继为“当代隶书第一人”。说法不一,暂且不评价,但刘炳森先生对书坛的贡献是不可抹杀的。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新加坡中华书学协会评议员、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在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书法绘画的临摹和研究工作,他对于促进中日书法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大概从八十年代开始,像北京银行、天津银行等这样的牌匾几乎遍布全国的大街小巷,刘体隶书非常耐看,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包括后来收入电脑字库的6700余字隶书字样,成为以后牌匾雕刻的主流字体,已经得到书法届和收藏家以及不同层次的人群喜爱,刘炳森的书道艺术造诣为世界各国书法界人士所熟悉和称道,在国内外享受很高的声誉,加上自己的文学素养,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刘体隶书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当下全国各地有很多崇拜甚至狂喜刘体隶书的书法爱好者,诚如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喜欢和深研不是一个层次的概念,喜欢可以是业余的,也可以是专业的,专业的可以是一般的,也可以是特殊的,能够以一种执念来临摹刘先生隶书几十载,甚至把隶书当成自己人生的另一半去追求去共生共存的,致力将刘体隶发扬光大的青年才俊——陈醒尘,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年轻可造,风骨醇厚。又像是手握千军的干练之才,对艺术的执着喜爱,对刘体隶书的求真求实,再现当年刘炳森大师的书法魅力和运笔之风度。当我们走近他的身边,但见其眉宇间的单纯与爽朗,琴韵古筝响起,笔落有神,左手背于身后,右手高握笔杆,凝神聚力间,一幅幅俊逸潇洒、方正自然、凝厚稳重、大气沉着的隶书便呈现于我们眼前,力透纸背,如出一辙,薄厚均匀,墨色变化有度,呈现出的完美让你惊叹不已,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有大师的风骨。榜书略见厚重、小隶如同仪仗,阅兵的感觉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当今书坛也有很多求新求变的书风,但陈醒尘老师不想改变刘先生的风体,立志作为一名教学相长的后生传承刘先生的书艺,不但自己在研习修进,把精华留给世人,同时也在传帮带,我们欣喜地看到追随陈老师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弟子们也在逐步提升。</p><p class="ql-block"> 书法家和评论家一向是共存的,我听过的最好的书法评论家是这样说的:只要老百姓喜欢的,只要老百姓认可的,那就是好的作品,还在乎什么官衔不官衔呢?毛泽东曾经也说过:“尊重民族的欣赏习惯”,人民喜欢就是好的,就是要宣传的,就是要追求的,比如真善美。时下书坛也有一种说法叫谁当家就宣传谁,所以有些正派书法家不在乎什么名誉称号,有的人甚至唾弃什么什么书协,有的甚至指出某某书协领导的别字讲话,一切皆有可能,艺术家来自人民必须要走进人民,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是为某个派别服务的,因此必须让大众认可。就拿企业、店铺的招牌来讲吧,现在电脑字库各种字体真是太多太多了,但是有很多中大型传统企业和千年招牌的店铺还是喜欢用刘炳森隶书去雕刻,为什么?不言而喻,吸睛纳粉,这就是根本所在。</p><p class="ql-block"> 艺术家一定要把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自己的国家和所处的时代,当艺术品达到一定品味的时候,会带来副产品即经济效益,但是经济效益永远是副产品,所以我们常说艺术无价,艺术不能贬值。今年52岁的陈醒尘老师正是创作的高峰期,他本人孜孜不倦,潜心修炼,临摹名帖,背贴而作,篇篇作品彰显才艺,但始终谦虚好学,不卑不亢。我们知道艺术的道路没有旁门左道,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锐意进取,硬钢前进。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不必在意绊脚石,不必在意冷板凳,这些都是助力成长的宝贝,随便拿出一个咀嚼一番,还是蛮有滋味的。</p><p class="ql-block"> 出发吧,艺术的征程任重道远,没有顶峰只有前进.......</p><p class="ql-block"> 书法家简介:陈醒尘,中国当代书法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子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红色书画名家,北京圃一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非遗桑皮纸上的中国绘画”名家,全国中老年网签约书法家。其书法作品曾在全国各地参展,部分作品被当地博物馆以及海内外各阶层人士收藏,《中国当代名人大词典》和《当代青年书画家名人录》均有名号。</p><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程晓平,天津武清人,爱好朗读和写作,诗歌散文作品散见各刊物和公众平台,现为河北省廊坊市朗诵协会会员,武清区朗诵家协会副主席,殷之光俱乐部会员,英华朗诵团导师和顾问,芳菲文艺平台金牌主播,微信18526237631,</p><p class="ql-block">写于2022年1月25日</p><p class="ql-block">以下展示陈醒尘部分书画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