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有藏书慢慢读(中国卷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9神话也是历史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与亲分享,一起慢慢读书,一起慢慢游走,一起慢慢变老。</p><p class="ql-block"> 神话也是历史的记忆,听起来不科学是不是?</p><p class="ql-block"> 其实上古时候没有纸笔,传说远古时代结绳记事(绳子也会烂掉),龟壳刻字幸好留下了甲骨文(毁掉了许多,兴许就有夏朝的文字记载)。中国人聪明呀,很早就懂得了青铜器冶炼技术,在上面铭刻文字流传后世。朝代、国家如此,部落、家族也是如此,只是没有那么多龟壳青铜鼎器咋办呢?</p><p class="ql-block"> 有办法!那就是口耳相授、口口相传!</p><p class="ql-block"> 就像古希腊、古罗马的史诗。(比照西方人的历史观)</p><p class="ql-block"> 只不过在流传中形式多样,有的就被夸大和膜拜了,成了心目中崇尚的神明。下面就举几个例子浅显说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 介之推</b></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p><p class="ql-block"> 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特殊的节气,包含了两个朝代,你把它翻过来就成了“气节”。中国的清明节也叫“寒食节”,这一天老百姓家里面都不动火。为何?传说古时候春秋时期有个晋国公子重耳,说是重瞳(和舜帝一样),在流亡队伍中始终追随的有一个人叫做介之推,功成名就后隐居于绵山,任凭后来当了晋文公的重耳如何招聘,也不出仕。后来背着老母亲躲进山里被火烧死,那座山就改称了介山,后来人们在那一天不生火做饭以纪念忠良孝子。介之推这个名字在《左传》里是有记载的,但烧山就是传说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列仙传》里也没说烧山,想想晋文公重耳也不可能更不会傻到放火的。“退避三舍”成语典故就来自重耳与楚之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则故事出自《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列仙传》,介之推在这里叫做王光,辞母与伯子常出走。</p><p class="ql-block"> 许多古先贤就像我们今天崇拜的伟大人物多年后那些人也就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神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毛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面这一则小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出经典歌剧《白毛女》,那里面有一段经典唱段,“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那旋律每每听,都那么动人!我恍惚在风雪里看到那飘飞的桔红色纯羊毛围巾,在口琴与笛子的乐曲中我脆弱的心也飘忽飞向九霄。</p><p class="ql-block"> 出处同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犊子</b></p><p class="ql-block"> 这传说就和东北话有关了,东北人喜欢说“犊子”,只有小牛才叫牛犊,“扯犊子”有点贬义但绝不是骂人的,而是形容词,好朋友之间互怼的。后来被引申到“王八犊子”,那就是骂人话了,其实准确说应该是“王八羔子”。</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会是“犊子”?还非得“扯犊子”呢?</p><p class="ql-block"> 读书学习中我发现了又一则趣事,分享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出处同上。</p><p class="ql-block"> 能被称为“子”的都是神仙圣贤之流,犊子实在牛呀!采松子茯苓充饥,估计那头黄牛犊也不是凡品,所以结尾称其灵犊。成年公牛是有犄角的,可以拽着犄角牵行,黄牛犊不行,还没有长出犄角呢,犊子夫妻只能扯着牛耳朵,两口子拽着黄犊耳朵跑了,谁也追不上。所以乡邻们没看到咋回事就不敢相信,所以流传至今,慢慢就演变叫做“扯犊子”了,也就是说不相信。</p><p class="ql-block"> 语出此处,流传光大于东北,说明东北人也是有文化根基的!更是有正义感的!</p><p class="ql-block"> 这些众多的神仙传说,很多都是基于真人真事的升华,引申到历史,也是如此,口耳相传后流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考古只不过是佐证,文化与文明的传播其实还是要植根于本民族自信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1-17晨0:06</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