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中央的文化行走(上篇)

快乐的小飞鸟

<p class="ql-block">2022年的日历刚刚翻过十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跨出了家门。要用三天的时光,对太湖流域唯一以湖字命名的城市——湖州进行一次研学行走。<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一次有深度的文化行走,这是一次多角度的历史寻觅。</span></p><p class="ql-block">湖州,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苏州与杭州的中间)成为了天堂的中央。它在太湖的南岸,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它西依天目山,由山中发源的两条溪水——东苕溪、西苕溪环抱着它,汇集成霅溪流入黄浦江,最后注入太湖。这里河汊纵横,水域面积占到城市面积的十分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一座有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现在管辖着吴兴、南浔2个区,德清、长兴、安吉3个县。悠久的历史,让它拥有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名人轶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三天的时间游览一个地级市,如果单从旅游的角度看,似乎已不算短,可要想真正了解一座城,实在还是走马观花。但通过咱们石老师的精心设计,我们的行走路线精彩纷呈。</p><p class="ql-block">踏访古镇,让我们寻找到南浔古建筑独有的特色;月亮湾看湖州地标,让我们领略了现代湖州的精彩;浏览复建的园林,品读到丰厚的人文历史;走进博物馆、交流中心,了解湖笔的前世今生,湖州丝绸文化的起源、发展;行走历史文化街区,发现湖州三绝,探访历史名人;登中国茶文化发祥地,了解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p><p class="ql-block">一路走,一路听,一路记,一路拍,可惜我拍摄水平不高,记忆力也开始下降,制作出的文章难免差强人意,只为留个记忆吧。</p> <p class="ql-block">南浔,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文化之邦”、“诗书之乡”是它的名片。乍一看它与江南水乡其他古镇没啥大区别,也是白墙灰瓦木门,小桥流水人家,深宅亭台花园。但在十大名镇中,据说它又是独特的。独特在哪?那就需要细细观察,用心体会才能揭开谜底啦。<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在小镇中穿行,去发现那些不一样,去体会它独特的韵味。</span></p> <p class="ql-block">街上人很少,原本摩肩接踵的双桥,竟然出现了空桥。</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的商铺,几乎间间门窗紧闭。</p> <p class="ql-block">只有小镇的仿古花船,还冒着冽冽寒风进行着例行表演。</p><p class="ql-block">看来疫情下,大家都不容易啊。</p> <p class="ql-block">演绎婚嫁的花船停泊在小莲庄码头。</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是当年南浔首富刘镛的私家园林。此刘镛非宰相“刘罗锅”,两刘镛之间相隔了一百多年。</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小莲庄呢?这是因为刘镛非常仰慕元朝书画家赵孟頫,而赵孟頫在湖州修建了莲花庄,刘镛自愧不如,便将此园命名为小莲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40多年的建园过程中,因辑里湖丝与外国人打交道多年的刘镛及其子孙们,将西方的文化、建筑风格运用到小莲庄的建造中,形成了小莲庄以中为主,中中融西的独特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瞧!这牌坊就是满满的西式味道。</p> <p class="ql-block">园内主体基本还是中式打造,立于水边的亭子,依水面蜿蜒的长廊,原有的紫藤、后植的树木,曲径通幽的园门,弯弯曲曲的小桥……但在某处、某个角落,或某项材质上,你会发现变化和不同,带给你视觉的冲击和对变化的好奇,却没有突兀和不和谐的感觉,只留下急于去探索、考察、了解的欲望。</p> <p class="ql-block">园分内外二园,外园大内园小,荷花是水中的主角。冬日荷已败,但暖阳下的残荷自是另一番意境!</p> <p class="ql-block">顺着讲解员的手指方向,我们在屋脊下倒挂着的蝙蝠的另一边,发现了这只长鼻子大象,东南亚的风情融合进了华夏传统,还在暗喻着主人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隔着白墙灰瓦竹林,我们看到了西式的“小姐楼”。</p> <p class="ql-block">内园小水塘一周堆砌着太湖石,穿行其间,太湖石的玲珑剔透,多姿多样,能工巧匠的独具匠心,让本无生命的石头成了活灵活现的生灵。</p> <p class="ql-block">这组图中都有啥,看出来了吗?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一样的角度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留给大家各抒己见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石?这又是在干啥?虎啸石上仿虎啸,“吼”声还挺像。传说能让石头发出虎啸的男士不得“妻管严”。</p> <p class="ql-block">刘氏家庙,小莲庄另一组主要建筑。家庙前有两座至今保存完好的御赐牌坊,这可是刘家地位的象征。除了御赐牌坊,门前还有照壁、石狮,旌旗。家庙为两抚制,共三进。第一二进为门厅、过厅,过厅里摆放街牌等物。疫情期间只能隔着这高高的门坎远远观望。</p> <p class="ql-block">内园西侧的这幢中西合璧的口字形建筑,就是刘镛的长孙刘承干花12万两白银建造的嘉业藏书楼。楼名得于溥仪颁给的“钦若嘉业”御书匾。据说这幢楼内全盛时藏书达1.3万部,18万余册,60万余卷。有不少为罕见本、孤本。刘承干不仅收集古籍,还将收集的好书出资请名匠雕版印刷,因为刻本校勘细致,刊刻精良,而蜚声海内外。且刻书不以营利为目的,只要国内学者名流要员来函索讨,他一概奉寄,连邮资都不收。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刘承干只知花钱不会赚钱,使得自己收藏来的大量珍贵古籍,又不得不被自己变卖掉。新中国建立后,刘承干将剩余的古籍连同书楼全部捐给了国家,让留存下来的那些珍贵的书籍和刻本获得了新生!</p> <p class="ql-block">纵观小楼细节,你一定会为主人建造它时的用心点赞。为防潮,在青砖下铺上特制的瓦钵,瓦钵下再铺上沙子。江南雨多,为让雨水及时下泻,支撑屋顶的圈柱全做成中空,将屋顶雨水沿檐口引至柱中,流入地下。</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窗户上都装饰着“嘉业堂藏书楼”六个字。楼道一圈的铁制护栏全用卯钉固定。</p> <p class="ql-block">厅堂中的吊灯,一看就是从西方引进。</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小莲庄和嘉业藏书楼让我们初识了南浔与其他江南古镇的差别,那么张石铭故居和红房子,才真正让我们领略到南浔古镇的独特!</p> <p class="ql-block">提及张石铭,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要是说杭州西泠印社,大概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吧,他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span>还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长孙,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堂兄。在他建造的这所占地6500多平方米、五落四进的豪宅中,你不但可以欣赏到传统的中华文化,也能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风格,最值得推荐欣赏的是“四绝”。第一绝是遍布古宅的东阳木雕;第二绝是有墙就会有的精美砖雕;第三绝是工艺复杂的徽州石雕;第四绝是法国进口的彩色玻璃雕。</p> <p class="ql-block">砖雕门楼,其精美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而故居的每一座门楼,不但座座精美,且每个门楼的匾额均为名人题写,为这座古宅题写过匾额的名人有:甲午状元张骞;书法家吴昌硕、吴淦。</p> <p class="ql-block">精致细腻的木雕,遍布整座古宅的角角落落!精美的图案中还满含寓意,每一幅都是一段传统故事。以刻画抒情,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居住理念。</p> <p class="ql-block">芭蕉厅里的石雕芭蕉叶,原来不但用宝石镶嵌以示露珠,其颜色也均为绿松石碾粉上色,可惜手机拍不出那真实看到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芭蕉厅天井中傲立着的这块飞鹰状的英德石,俗称“鹰石”或“英石”,是江南罕见的石中珍品,也是南浔三块奇石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些发着紫光的雕花玻璃,不但是国宝更是世界级的珍宝。因为它的工艺已经失传,据说全球仅存七十四块。二块在巴黎罗浮宫,其余的全在这里。它不仅精美,更惊奇的是历经一百多年不积灰尘,不用擦拭也洁净清澈。</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里,仿佛去了另一个世界。红砖与灰砖白墙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可惜因为疫情,我们无法进入内部参观,只能外观或隔窗或从门缝里察看,欣赏被打了大大的折扣。</p> <p class="ql-block">但它真的是无愧“江南第一名居”的称号!老宅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传统外壳里藏着前卫的内核,在现代躯体中住着古旧的灵魂。故居也象是一个人中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里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p> <p class="ql-block">刘氏悌号,又一座中西合璧的精品,为刘镛的三儿子刘悌青所建,因全为红砖建造而被俗称为“红房子”。不能入内参观,只有匆匆穿堂而过,最后留下印象的只有这高高的红墙、中西结合的木柱、罗马式圈廊和喷水池。</p> <p class="ql-block">游览途中我得知,刘氏梯号还是“庄氏史案”的发生地,这更让我惊叹,需知庄氏史案是清朝第一大文字狱,此案先后牵连千余人,光发往沈阳宁古塔的就有几百人,对江南文人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古宅文化让我们如痴如醉,民俗文化让我们看到古镇的底蕴。只恨时间太短,来不及去与卖笔的大爷聊聊天;来不及走进辑里湖丝馆;来不及看一看教育基金会……留下照片,期待下次再会。</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湖州的新地标,是湖州的网红打卡地。独特的外形,特定的拍摄角度,让他被戏称为了“马桶盖酒店”,当然叫的最多的还是月亮酒店。我们也去打了卡,其实人家是有大名的,酒店的真实名称是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因为这个独特的地标,多少人一下子就记住了湖州!</p><p class="ql-block">风起了,降温了,站在桥的最高点,不免有些寒颤。可面对不断变幻的灯光、多姿多彩的画面、委婉动听的音乐,大家都没有急于离开。争着拍照录像,留下对现代湖州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我在心中问自己:每个地方,每个时代,为什么都会选择建造地标?</p><p class="ql-block">思索后我在心里回答:那是因为当你外出时,当你与人聊天谈起家乡时,你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地标,谈到地标,让彼此互有话题,这也是一种文化需要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湖州是美丽的!</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莲花庄公园是喧闹的!无数支晨练队伍在公园里欢乐着,高音喇叭震的耳膜都在抖动。我们走在园中,心也随之跳得快了起来。复建后的莲花庄公园,早已不仅仅是文人雅士们喝茶聊诗下棋会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莲花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复建的公园。整座园中,听说只有这块名为“莲花峰”的太湖石是当年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虽然今日的园与昔日的园功能已大相径庭,但并不影响它向我们传递昔日的风韵和优雅,也不会阻碍那些脍炙人口故事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莲花庄是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的别业,建于元代,毁于清未。这位杰出的奇才建园时每处景点不仅都有典故,且蕴藏内涵,包含寓意。白蘋春晓,出典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白蘋洲五亭记》;顾渚烟云,来源于他与元代高僧种茶的感受;双清大雅,典出于爱国诗人陆游,名字中藏着典故,典故藏着心中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管楼又叫题山楼,出典于宋代诗人所作的诗词。这是赵孟頫专门为妻子管道升所造,是管夫人写诗作画的场所。著名的《我侬词》传说就是在这里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印水山房,与管楼一坡之隔,一路之遥,是赵孟頫创作的地方。从管楼可以俯见山房,从山房可以仰望管楼,若即若离中将两人的爱慕之情演绎的唯美动人。</p> <p class="ql-block">与印水山房紧挨着的是“松雪斋”,这典大概出于赵孟頫号“松雪道人”吧,赵孟頫一生的作品基本上都收录在了《松雪斋集》中。</p> <p class="ql-block">苕上辋川,既反映了这里是园中几条水的汇集地,也表明了主人对宋朝的念想。因为“辋川”,是中国古代文人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这个双亭有一个十分别致的名字——天开图画,其典出自宋·黄庭坚的《王厚颂二首》其二。听说这是赵孟頫为纪念管道升而建的亭子,两个亭子连成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两隔却阴阳两相知,是赵孟頫对夫人那首《我侬词》的和声吧。</p> <p class="ql-block">莲花庄里有着太多的历史典故、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爱情故事,可惜我们走进其中时,园内太喧闹,脚步太匆匆……</p> <p class="ql-block">湖笔,湖州的名片,湖州的骄傲。走进湖州,<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然也要</span>走进湖笔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笔,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写字工具。毛笔,一代代书画大家们创作的利器。湖笔,毛笔中的珠穆朗玛。与徽墨、宣纸、端砚并称为“文房四宝”,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小时候得到一支湖笔,那可是要开心好多天呢,还会忍不住在小伙伴面前显摆显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宣笔也是名声在外,但宣笔制作在南宋时因战乱而逐渐衰落,至元代善琏制笔终于取代了宣笔的地位而名闻于世,终被誉为“毛颖之技甲天下”。因善琏历来归属湖州,故称“湖笔”。</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陈列的这些毛笔,让我们看到了毛笔的发展进程。但鼻祖是谁,并没有明确的介绍。善琏笔工将秦朝大将蒙恬尊为鼻祖,是源于他首开毛入笔杆的重大改革。在善琏,现在每年农历三月与九月,笔工们还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笔祖庙会。看来真正的鼻祖还有待考古论证。</p>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才知道,制作一支小小的湖笔,竟有八个步骤128道工序。博物馆中是没有制作车间的,通过一幅幅照片,让我们看到了湖笔制作的复杂;一道道工序细节的展示,让我们体会到湖笔制作的艰辛和不易;一双双手的特写,让我们对笔工们充满了敬意!</p> <p class="ql-block">这幅拼图表现的是湖笔制作中叫水盆的步骤,它是湖笔是否好用的关键。单单这一步骤就有多达几十道的工序。</p> <p class="ql-block">听完解说才知道,一支湖笔的问世,至今仅有最后的这道工序——刻字为机器代替,其余仍然全为手工制作。</p> <p class="ql-block">毛笔的核心当然是毛,制作毛笔的毛,最常见的是羊、兔、黄鼠狼,用它们的毛制作的笔,分别被称为了羊毫、紫毫、狼毫,还有混搭制作的被称为兼毫。当然也还有不常见的,如鸡、茅草、马、黄狸、胎毛、刺猬。我家中就保存了一支用我女儿的胎毛制作的胎毛笔。</p> <p class="ql-block">笔杆,毛笔的附属品。笔的好坏并不以它为评判标准,但当毛笔成为了书画大家和名人们手中的利器,附属品的身份也就华丽转身了。原有的朴素单一,变化为高贵珍稀华丽,变成为各式各样的材质,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外延。让毛笔在完成既有功能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折射中华文化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知道吗?湖笔也是有品德和性格的。“尖、齐、圆、健”是湖笔的“四德”,软毫、硬毫是湖笔的性格。人给湖笔以“生命”,也赋予它人的品德与性格。这应该就是湖笔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原因吧!</p> <p class="ql-block">这为毛泽东、邓小平专制的湖笔,体现了湖笔与名人的渊源。咱们走过的莲花庄主赵孟頫与湖笔也是渊源深刻,是他在用笔、制笔上的精益求精,让湖笔的制作技艺有了质的飞跃。</p> <p class="ql-block">笔的源流,笔的制作,名人与笔,笔的故事,笔的传说……博物馆虽小,内容却丰富。一支小小的湖笔,书写出的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多姿多彩的艺术,更有博大精深的文化!</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