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点了(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出於私心,我们老三届六八初一年组的知青都不喜欢并点。我们现在仅剩七人(包括外队转来的3名初一年级同学)。但是,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喜不喜欢,作为大队的总体思路、构想、规划,这个点是非并不可的。而且选址就是我们永兴八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其目的就是借用我们这些在艰难环境中,经过四年锻炼,熟练掌握了生产技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这是在当时农村一线,最强的生力军。又在最好的生产队,抽调来一位极有能力,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队长相配合,要在永兴八队打个翻身仗,摘掉穷帽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领导的意图无可厚非,领导的决心也很大,正在大力推进实施。所以对于我们老点几个知青摆不上台面的私利,是没人理会关注,没人关心的。打掉的牙,肚里咽,我们没有选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队下力量要翻修青年点的事,在我去盘锦之前就知道了。等我回来去昌图后,不仅青年点己翻修完毕。而临队的一年组三个知青及三年组全部知青,都已并点进驻了下来,动作真的很神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都知道我们这个青年点是由老队部改造过来的,短短的四年,它经历了由生产队与青年点合用,后来生产队搬家了,这里又成了“青年点五七大院”,现如今成了个大青年点。这是我们入驻后的第三次改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来的五间房由中间切开,中间开门,东西各两间分别是男女知青的宿舍。一进门中间的这间既是过道又是厨房。顺着两面的南炕,安了两口做饭的大锅。北面的东侧又安了口热猪食的铁锅,西北面是堆放烧柴的地方,整个屋里屋外,连同房顶都让泥瓦匠重新抹遍泥,还罩上了红砖的墙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比起以前破旧的队部、破旧的青年点、破旧的“知青五七大院”气派的太多了。东西两屋又安了两个站炉,那是准备冬季烧煤取暖用的。看来有人关心和没人关心就是两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想当初,我们刚插队的那几年,要是有领导这么关心,我们能吃那么多的苦,遭那么大的罪吗?但这种道理无处可讲,过去不管你是本份,今天所以下这么下力量来管你们,是有所求,有所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来,利益的链条无所不在呀!</span></p> 并点了(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新青年点建立了,新青年点沸腾了。二十多名充滿朝气的年轻人整合到一起,形成了一支新的团队,一股新的力量。过去我们虽不在一个青年点,但在沈阳是一个地区、一个学校,下乡后又是在一个大队,彼此间都有些了解,有的甚至很熟悉。因此见面生活在一起,没有丝毫的陌生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面对新来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我们没有太多的主人感。反而是由于他们人多,竟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但是这种时候谁又会在乎这些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们的到来给我们带来最大实惠是不缺粮食了。玉米、高粱,由他们过去所在的生产队源源不断地送了过来。能吃饱饭虽然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大奢求,但对这些来自其它较好生产队的知青同学来讲,却是极其平常的事情,他们也许曾经很少挨饿,也许就从来也不曾挨过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随着人员的聚集,这个青年点又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由富裕四队抽调来的新队长因回家吃饭不方便,早、午两顿便在青年点随我们一起吃,青年点与生产队之间的关系,这个阶段是最铁的。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标,将我们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我们都是一根藤上的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知青的并入,生产队己有四十来个壮劳力啦,加之新任的队长又不断地挨家挨户、磕头做揖地请人,每天出工的队伍比以前壮大了一倍有余。人多好干活,这句话一点也不假,沉寂了多年的小山村活泛了起来,每个社员的脸上也露出了看到希望的笑容。这时节无论是知青,还是社员,劳动热情空前的高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农民是为了过上好日子,知青是为了好好表现,为来年的招工回城加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夕阳下,吃过晚饭,照例是青年点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扯闲篇的扯闲篇,下象棋的下象棋,炕上摆上桌子,四个人围着打朴克、赢香烟的。这是男生屋,女生屋内,心灵手巧的大姐姐,有织手套围脖的,有默默沉思假寝的,有说悄悄话的,也有象小家雀一样叽叽喳喳说闹打趣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门外,院子里,文娱知青拉着二胡弹着阮,爱唱的随着乐器高歌一曲,给旷野、大地、山村,增添了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天的劳累,对于青年人来说,只要吃饱饭,睡好觉,那都不算事。而那时的我,每天依然如故地在大队果园里,参加着轻松的劳动。</span></p> 谢谢欣赏 <p class="ql-block"><b>本篇插图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