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儿时最早接触《红楼梦》,是断断续续的85版电视剧,喜欢那唯美的画面和那一个个美丽的女孩子的妆容,有段时间我还迷上了画电视剧里的古装美女,至于电视剧演了什么,好像没有什么映像,隐约记得贾母那张慈祥的脸和姥姥好像,满满的慈爱。</p> <p class="ql-block"> 初中毕业才真正读到正版的《红楼梦》,那些生涩难懂的字句令我囫囵吞枣的读下去,我更加迷恋书中那玄幻的情节,黛玉的小性儿,宝玉的温柔,宝钗的大方,王熙凤的周全我倒是记住了,记得读到刘姥姥睡在宝玉的床上时,我也是一脸的嫌弃,认同黛玉对刘姥姥的虐称“母蝗虫”。一度认为这里应该是整部书的笑点。</p> <p class="ql-block"> 20岁参加工作,闲暇时间再度拿起《红楼梦》。曾经认为的那些难懂的字句,仿佛有了魔力吸引着我,我关注到了太虚幻境: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写的是王熙凤的判词......原来这些令人难懂的古言词句正是在向我们讲述故事人物的命运,言外之意,告诉我生命所遇之事仿佛是一个轮回,命中既有总有,命中既无总无吧。为此我还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录下来,细细品读:黛玉葬花的悲凉;宝钗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胸怀志向;以及“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些精灵般的诗句中独特的韵味。虽然我知道故事的结局,但是依然期盼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会有好结果,会为最后宝玉离家宝钗的孤寂而担心.......</p> <p class="ql-block"> 近几年为人妻,为人母,再读《红楼梦》。我更多关注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刘姥姥几度来到贾府,第一次到贾府的探头探脑,拘谨不安,却依然获得了王熙凤的二十两银子度日。第二次到贾府,凭借自己的智慧在贾母和众人面前发挥自己搞笑担当,众人乐坏了,而刘姥姥却累的醉卧贾宝玉的怡红院,被林黛玉虐称为母蝗虫。相对比贾母的一声咳嗽或者一个喷嚏,都得引来一番的关心与问候,这其中的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有吧,仿佛作者不仅仅是在搞笑啊。刘姥姥第三次来到贾府,此时贾府被抄,亲人流离失所,刘姥姥奔波千里散尽家财去救巧儿,这又是一番怎样的情谊与回报呢。</p><p class="ql-block">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仅仅说的是作者的痴傻吗?何曾不是经历年久的琐事的我们呢?爱而不得,得到又无法相守;位高而不珍惜,一旦大厦倾塌却又束手无策,书中不仅仅讲的是一块顽石的凡间历练,更多的是作者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人间辛酸与无奈吧。</p><p class="ql-block"> “大雪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是结局,也是禅语,仿佛在告诉我们,放下一切贪 痴 娇 恨,才会走的轻松自在,简单既生活,生活既简单。</p> <p class="ql-block"> 现在作为五年级语文老师,下学期我们的“快乐读书吧”学习,将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红楼梦》。十二三岁的少年读这本书,可能阅读兴趣不是很大。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很大,结合刘双双 蒋军晶所著的《如何设计阅读单》我将设计相关阅读任务,可能对孩子们阅读名著有所帮助吧。</p><p class="ql-block"> 首先,在阅读推荐课上,通过学习和孩子们一起去了解本书的作者,以及他生平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同时对书中特点突出的一些人物要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有所了解。课下还要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去了解作者经历与书中相对应的环节,让学生更好的熟悉本书内容。</p> <p class="ql-block"> 其次在阅读推进课程中,关注书中的一些描写。通过“红楼故事,你读我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书中的人物描写片段。结合情境读给同伴听,请他们猜猜这个人物是谁。再请他说说判断的理由,并且鼓励学生积累小说中精彩的描写片段。在“初探红楼文化”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关注书中对当时风土人情,人物服饰,器物摆设等细致生动的描摹,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一个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简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然后再进行集体的汇报展示。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在逐步训练学生积累品悟名著语言,以及自己在阅读名著过程中的信息梳理和拓展研究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将在阅读交流课中,设计红楼人物我来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导图的方式,对自己在阅读中了解的书中的人物以及相关事件进行梳理,从而对这一人物全面的评价。在红楼故事知多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结合自己制作的人物事件图,讲讲喜欢的书中故事,并且大家要进行相关的星级评价。最后,探寻《红楼梦》中的文化创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设计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如一张书签,一把扇子,一个手袋或者进行相关的冬奥会的徽章设计,设计灵感的来源是《红楼梦》这部书中的一个场景或者某个人物,学生要阐述自己设计的理由以及设计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学习活动课进行下来,学生对名著《红楼梦》这部书的相关内容是有一定的印象的,而且也是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对其自身的阅读积累能力,信息的梳理以能力,还有文艺作品的创作能力有了一定的训练。从而分化了学生阅读中的难点,更大的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作为成人的感悟是成熟的,是建立在自己生活的经历基础上的。而作为教师当我们要引导,生活经历比较少的青少年来阅读这部《红楼梦》,更多的责任在让其感受书中的美好,作者的笔触,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吧。结合实际给予方法,给予指导,相信我们的孩子对《红楼梦》的阅读感悟,会青出于蓝胜于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