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区域的种类</b></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期的明目林林种种,算起来也可以有十几个,归结一下,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常规区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常规区域通常指那些在各个幼儿园都通行的,大家普遍认同和开展的区域,如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小医院、超市、餐厅、理发店等)阅读区美工区表演区建构区,一直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些区域的名称和活动内容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幼儿园都有这些区域,几乎不受地域的限制和年龄的影响,在各个班都可以设置,只不过投放的具体材料和开展的动友谊,所以被称之为常规区域。</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特色区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谓特色,可以解释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那么特色区域,也就是与别的幼儿园不同的比较,独特的区域,这种特色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原本版本特色的体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特色区域并不仅仅反映在独特的名称上,有些区域用的是常规区域的名称,如建构区,但在建构区投放的是只有本区地区独有的建构材料,或者只有自己幼儿园开发挖掘的建构材料,开展的是富有特色的建国活动,这也可以被称为特色区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外,还有一种特色区域,尽管从名称上看没什么特别之处,好像很多幼儿园都有,但是某个幼儿园有自己持续深入的探索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环境和活动特色,这也是一种特色区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所以,特设既可以体现在空间利用和布置、材料投放、开展的具体活动内容、活动指导上也可以体现在区域评价等方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特色区域应该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尤其是根据自己班级的资源开发挖掘而成的,是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果有些地域要求,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园园有特色,班班有特色,这样的强求只会让老师们为特色而特色,或者生造特色,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浪费教育资源。</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主题区域</b></p><p class="ql-block"> 伴随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主题环境的建构已经引起老师们的重视,主题环境可以体现在墙饰上,也可以体现在区域环境上,主题区域及主题目标、主题活动内容物化在区域材料当中,让幼儿在区域的自主活动中实现主题发展目标。</p><p class="ql-block"> 主题区域的名称其实大多时候还是采用常规区域的名称,只不过区域材料是根据主题目标,有针对性投放的区域活动目标也与主题目标相吻合。</p><p class="ql-block"> 主题区域的活动,相对来讲学习成分会多一些,游戏成分少一些,主题区域活动,从目标到操作结构性更高一些是主题教学很好的补充和延伸。</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班级中也可特设1 ~ 2个主题区域,以便随时把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提作材料转移到主题区域中,并不断地根据主题目标和活动内容调整和丰富材料,使主题区域成为课程教学很好的延伸和扩展,满足不同水平幼儿发展的需要。</p><p class="ql-block"> 教师也可以不特设主题区域,而是根据主题进程和活动的需要,随时灵活地把主题学习材料投放在相应的常规区域中,暂时把这个常规区域变为主题区比如,在“秋天”这个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把幼儿拾来的落叶投放在美工区,供幼儿进行叶子创意粘贴,那么此时的美工区就成为与主题教学活动相呼应的主题区域。</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讲, 主题区域在班级中不可以太多,太多的主题区域会削弱幼儿的自主游戏。主题区域、常规区域和特色区域应有恰当的比例,以常规区域为主。</p><p class="ql-block"> 也有的幼儿园为保障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参与,各种类型的区域活动材料都很充分,但区域不同时开放,而是分时间段开放,比如周一、周三、周五主要开放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和表演游戏区,周二、周四重点开放阅读区、益智区和各种主题学习区。这样既不会造成幼儿选择上的偏区和争区,使班级中的闹区与静区相互干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几种常规区域的主要功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角色游戏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角色游戏区就是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以体现社会生活的区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选取不同的角色扮演材料,设计不同的角色游戏区,如娃娃家、餐厅!、理发店、小银行、小超市、烧烤店、糖果店、蛋糕房、交通岗、小学……其实,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和生活,工作场所,只要幼儿感兴趣,教师都可以设置。角色游戏区的主要功能如下:</p><p class="ql-block">(1)满足幼儿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帮助他们积累社会生活的经验。</p><p class="ql-block">(2)为幼儿提供角色交往的机会,促进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和交往能力的发展。</p><p class="ql-block">(3)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p><p class="ql-block">(4)促使幼儿自主解决冲突和矛盾,提高其协调能力。</p><p class="ql-block">(5)鼓励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和游戏,发展他们的假想能力和创造性。</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建构游戏区</b></p><p class="ql-block"> 建构游戏区就是提供各种构造材料,供幼儿进行各种造型活动的区域。大多数幼儿园都会提供积木和插塑玩具供幼儿进行建构游戏。除此之外,纸箱、易拉罐、纸板、木板等废旧材料和玉米秆、玉米皮、小麦秸秆等植物秸秆以及树叶、树枝等自然材料也可以用来进行建构游戏。</p><p class="ql-block"> 建构游戏可以分为平面建构和立体建构两种。建构游戏区的主要功能如下:</p><p class="ql-block">(1) 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想象力。</p><p class="ql-block">(2)帮助幼儿感知形体、对称等概念,建立数概念。</p><p class="ql-block">(3)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p><p class="ql-block">(4)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细致、耐心的品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表演游戏区</b></p><p class="ql-block"> 表演游戏区就是提供各种道具和材料,供幼儿进行表演活动的区域。幼儿在表演区的活动主要有音乐歌舞表演和故事表演,也有些幼儿会仅仅满足于装扮不同的人物,对穿衣打扮、化妆等角色装饰活动更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都是角色扮演活动,不同的是角色游戏扮演的都是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内容也贴近真实的社会生活内容,表演游戏的内容则大都来自文学艺术作品,想象成分更多。表演游戏区的主要功能如下:</p><p class="ql-block">(1)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表达、表现的能力。</p><p class="ql-block">(2) 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p><p class="ql-block">(3)能带给幼儿舞台表演的满足感和自豪感。</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美工区</b></p><p class="ql-block"> 美工区就是提供各种美术活动材料供幼儿进行美术创意活动的区域。美工反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活动内容的不同分为绘画区、立体塑造区、泥工区、纸工区、版画区、布艺区、编织区等。美工区的主要功能如下:</p><p class="ql-block">(1)帮助幼儿体验感官的快感和情绪的舒展、安抚。</p><p class="ql-block">(2) 帮助幼儿体验美术的创意、自由表达,感受艺术的魅力。</p><p class="ql-block">(3)增强幼儿对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要素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和审美表现力。</p><p class="ql-block">(4)帮助幼儿学习欣赏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创作,体验成就感和满足感。</p><p class="ql-block"><b>五、生活操作区</b></p><p class="ql-block"> 生活操作区就是提供各种与生活有关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的区域。这些操作练习包括系扣子、串珠子、夹夹子、用勺子、用筷子、开锁、拧瓶盖、穿带子、系鞋带、编辫子等。生活操作区的主要功能如下:</p><p class="ql-block">(1)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p><p class="ql-block">(2) 发展手的精细动作,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 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p><p class="ql-block">(4)培养幼儿专注、认真、细致、耐心、有条理的品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益智区</b></p><p class="ql-block"> 益智区就是投放一.些能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判断,启发幼儿思考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的区域。在益智区,幼儿可以进行诸如玩拼图、走迷宫、下棋、玩扑克牌游戏、几何图形拼摆、操作七巧板、图片接龙、找不同等活动。益智区的主要功能如下:</p><p class="ql-block">(1)帮助幼儿学习观察的方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其观察力</p><p class="ql-block">(2)帮助幼儿学习辨别分析判断,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其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4)培养幼儿专注、细致、有序、有条理等良好的学习习惯。</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阅读区</b></p><p class="ql-block"> 阅读就是在班级提供适宜的阅读材料供幼儿进行是自主阅读活动的区域。最适合学前阶段儿童阅读的材料是图画书,因此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各个年龄段阅读的图画书,来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阅读区的主要功能如下:</p><p class="ql-block">(1)帮助幼儿感受读书带来的美好和愉悦缓解不良情绪和压力。</p><p class="ql-block">(2)帮助幼儿感受人类文化的渲染,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p><p class="ql-block">(3)培养幼儿对图画和文字的敏感,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p><p class="ql-block">(4)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品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何确定区域的种类和数量</b></p> <p class="ql-block"> 教师在规划班级区域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班应该设哪此区域?总共需要几个区域?笔者曾经去过一些幼儿园, 每个年龄班都是6个区域,即娃娃家、超市、美工区、阅读区、生活操作区和表演区,而且每个区楼所在的位置、布置以及投放的材料基本都是一致的, 很显然,这样的区域设计是有问题的,起码没有符合各年段幼儿发展的特点和目标,对于幼儿的兴趣和个别化需求关注也不够。</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区域种类的选择</b></p><p class="ql-block">小街迎该有感些区域?中、大班应该有哪些区域?这两个问题没有特别确切的答案。排位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置区域时,教师最主要应该关注以下三点:</p><p class="ql-block"><b>1.按照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设置</b></p><p class="ql-block"> 比如小班刚人园的幼儿最需要的就是情绪安抚,最喜欢的就是玩玩具,那么教师就可以在小班设置娃娃家之类的能给幼儿带来温暖和安慰的区城,也可以专门为喜欢车的幼儿设计一个“汽车城”,满足幼儿玩车的愿望。小班的区城环境设计应该尽可能软软的、暖暖的、很好玩。</p><p class="ql-block"> 即使是同一年龄段, 区域设置也可以有所不同,因为幼儿经验不同、兴趣不同、班级资源不同。</p><p class="ql-block"><b>2.按照阶段性发展目标设置</b></p><p class="ql-block"> 比如小班幼儿除了分离焦虑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急需解决的是动手能力差、自理能力缺乏的问题。到了幼儿园,幼儿不会吃饭、不会穿衣服就会让教师很着急,所以,教师可以在小班创设生活操作区,创设一种情趣化的情境让幼儿练习夹夹子、用勺子、系扣子、串珠子、系带子等,发展其手眼协调能力和手的精细动作。而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的问题,因此需要强化其求知欲和思维能力。此外,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尤其重要,所以,教师在大班就可以突出益智区、阅读区等区域。</p><p class="ql-block"><b>3.区域是动态的、可变的</b></p><p class="ql-block"> 比如夏季有些地方的幼儿会跟随父母吃烧烤,烧烤店的区域就可能应运而生。幼儿的兴趣过去之后,就可以调整区域改为火锅店或者别的什么。</p><p class="ql-block"> 像美工区、角色游戏区等区域内容丰富,而幼儿园班级空间有限、材料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区域都开设出来,也没有必要,那就可以阶段性突出某些活动内容,比如美工区不变,但活动内容每个月都可以有所调整,绘画、立体造里泥工、折纸、剪纸等活动可以轮流成为活动重点,至于是做调还是大调应该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确定。</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区域数量的确定</b></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评估标准中曾经要求每个班级不能少于6个区城,如果少了就要扣分,对此,大家一直有争议。支持者者认为有些幼儿园教师有惰性或者对区域活动目标不是很明确,所以需要规定不少于6个区域,否则很难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反对者认为不能这么呆板地规定:因为每个班级人数不同、面积不同、材料数量不同,只要能满足所有幼儿进行自主自选的活动就可以了,没必要非得做出数量上的规定。一个班级15个幼儿和个班级35个幼儿对于区域数量上的要求肯定不同。</p><p class="ql-block"> 有些班级,即使设置了6个区域,却仍然不能保证所有的幼儿都有可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因为幼儿太多、空间面积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幼儿室内室外分组活动。也有可能区域数量够了,但每个区域材料不够,这就需要教师丰富活动材料。</p><p class="ql-block"> 总之,笔者认为,不管有多少个区域,只要所有的幼儿都有区域可选,有玩具材料可玩,就够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合理的空间布局</b></p> <p class="ql-block"> 将区域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是组织开展区域活动的第一一步。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空间环境是教师最先考虑的问题,它决定着区域活动质量的高低乃至活动的成败。从整体的思考设计到每一处具体细节的完美呈现,也是教师面临的最实际的工作任务。那么,如何进行区域空间的整体布局,又如何实现最佳的细节体现,是本章探讨的主要话题。</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以幼儿为本的区域空间</b></p><p class="ql-block"> “以幼儿为本”创设区域空间的理念早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这一理念,又时常让教师们感到疑惑重重,难以深人。那么,怎样的空间是属于幼儿的空间呢?这样的空间又该具备哪些明显的特征呢?</p><p class="ql-block"><b>I.站在幼儿的立场进行规划和设计</b></p><p class="ql-block"> 幼儿当前的年龄特点是什么?内在的需要有哪些?现阶段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当前关注的问题和活动内容是什么...当教师站在幼儿的立场,从幼儿的心理需要出发,去理清这一系列问题之 后,一个属于幼儿的空间便呼之欲出了:它是符合幼儿当前年龄特点的,是满足幼儿内在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是吻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p><p class="ql-block"><b>2.为幼儿所喜爱和留恋</b></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区域的外部结构,内部设置,都要能因其足够的“吸引力”而 能唤醒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感, 呼唤着幼儿参与其中的冲动。如果区城空间的大小是满足幼儿活动需要的;所以橱柜的高度是舒适的(参见CGB/7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材料的摆放是具有吸引力,方便幼儿取放的;游戏类型、游戏材料和伙伴是幼儿自己已选样和喜爱的,做什么活动是能自己做主的,幼儿便会饶有兴致地沉浸在其中。</p><p class="ql-block"><b>3.能促进幼儿的金面发展</b></p><p class="ql-block">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区城设置的根本出发点。在较大的自由度下, 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满足内心的需求,创新的火花也会随之进发。在自由选择玩伴的过程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也会逐步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科学合理的空间分割</b></p><p class="ql-block"> 空间布局的质量不仅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专注性和持久性。有研究指出,教室空间的分隔会影响幼儿在区域内活动的效果,还会影响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因此,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无论班级的空间有多大、无论把活动室分割成几个区域,空间的布局都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进行具体规划。</p><p class="ql-block"><b>1.区域的数量与大小要适宜</b></p><p class="ql-block"> 通常情况下,个班级的活动室不仅要用 来开展区域活动,同时还用来进行集体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因此,班内设置多少个活动区,哪个区域的面积要大一些、哪个区域的面积要小一些,区城活动面积与集体教学活动场地如何协调共存,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区域教量的选择与活动室空间的大小、班级幼儿人数的多少是密切相关的,不能一概而论, 空间大的活动室,活动区域自然就可以多设几个,空间小的话动室,数量就得适当减少。每个区城面积的大小应根据区域所承载的活动目标的重要程度,一次进区人数的多少, 幼儿在区内的活动频率、活动幅度等指标来具体确定。通常情况下,承担近期重点目标的区域面积比非重点区域的面积要大,以确保重点目标的落实,一次进去人数多的区域面积比人数少的面积要大,幼儿进区率高的区域面积比近距离的面积大,活动幅度大的区域比活动幅度小的区域面积要大,这样设置不仅带来活动上的支持,同时,兼具空间视觉上的美感,切记平均用力。</p><p class="ql-block"> 当然,对于区域的数量及每个区域面积的大小,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幼儿的选择不断加以调整。</p><p class="ql-block"><b>2.“动区”与“静区”要避免相互影响</b></p><p class="ql-block"><b> </b>区域“动区”和“静区”要有意分开,避免期间的相互干扰,相互安静的阅读区、益智区、美工区与相邻而设,并与相对热闹的角色区、建构区、表演区隔开一定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阅读区应该是所有区域中最安静的,并且应有充足的光线,因此,适合靠窗而设,远离表演区、角色区等较为嘈杂的地方;益智区、美工区同为较安静的区域宜相邻或相对而设,既可产生联系又互相不影响;建构区较为嘈杂,和其他区域联系不多,可以设置在离其他区域较远一点地方,如阳台、走廊尽头等相对独立的边角空间,一方面保证了宽敞、平整的搭建空间,避免幼儿园来回走动破坏搭建的物品,另一方面又保证了搭建活动的连续性,可以将上我没有当玩的东西下午继续搭。</p><p class="ql-block"><b>3.开放与封闭程度要有所差异(因需而设)</b></p><p class="ql-block"> 因教育功能的不同,不同区域对开放与封闭程度的要求也有所差异,教师可以选用玩具、橱柜、纸箱、桌椅等作出适当的隔离。一般情况下,表演区、角色区、运动区等“动区”的空间可以设置成开放式,半开放形式(见下图),有利于幼儿往外延伸活动,保证幼儿有充分活动的空间,也有利于幼儿的区内交往,而阅读区、益智区、美工区等“静区”的空间则需要相对封闭,却同时开展的各个活动,互不影响,不被干扰,比如:表演区最重要的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敞的活动场地,以利于幼儿的自主表现,而美工区则让幼儿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有序地取材料和工具进行自主创作。</p><p class="ql-block"><b>4.区域之间要联动</b></p><p class="ql-block"> 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不仅要有外部结构上的显著体现,更要有区域功能的内部联系,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生命力之所在,日常实践中,由于教师对区域活动缺乏系统和深层的理解,常常导致区域设置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片面追求去说的外表繁华和表面的热闹,较少考虑内在的教育功能区域之间的缺乏联系,彼此孤立,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财力物力浪费,更应有的教育功能被搁浅,被中断。因此,将功能上关系较密切的区域进行相邻或相关的布局规划,使各区域的活动进行有机的联系或融合,从而有效地增强区域间的教育联动,大大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益。</p><p class="ql-block"> 比如:将自然角与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相邻,设置可以将自然角里的观察活动与阅读活动、科学认知、艺术表现有机融合;将美工区与阅读区相邻,可以让阅读区的文学元素和美工区的创业表现互为素材,从而将阅读创作,审美讲述等活动有机结合,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b></p> <p class="ql-block"> 规划好区域活动的空间,教师就要开始考虑区域活动的材料问题。对教师来说,材料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物化体现,对幼儿来说,材料是主动建构经验和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和桥梁。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投放式开展区域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认识材料、研究材料、分析材料才能减少材料投放的盲目性,保障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活动区材料分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创设区域环境性爱教师搜集和投放各种各样的材料。然而笔者发现,很多班级的区域材料看似很丰富,但实际上只是一种简单的罗列和堆积,幼儿不能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生发多种活动,这是因为教师普遍缺乏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把握的意识和能力。区域活动的材料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分析材料的价值?就是材料投放之前必须澄清的重要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材料的类别</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活动区的材料很多,也较复杂,一般来讲可以进行如下划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根据材料的功能进行分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材料的功能看,可以分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主体材料,即支撑某个区域幼儿活动时需要的主材料,如建构区的积木,阅读区的图书,娃娃家的娃娃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辅助材料,即对区域活动起辅助作用,能够使活动更加丰富完善的材料,如建构区的动物玩具、汽车模型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工具。幼儿的很多探究活动和操作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工具,比如种植区的小铲子、水壶,美工区的剪刀、胶带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根据材料的性质进行分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材料的性质看,可以分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成品材料,狮子教师为幼儿准备好的县城的,不需要幼儿在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的材料,如科学区的磁铁、镜子,益智区的拼图、七巧板,建构区的积木、插塑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半成品材料,是指教师有意识的进行简单加工后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可以降低操作的难度,让幼儿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小班美工区教师提供的画好苹果的涂色纸、画好线条让幼儿用剪刀练习剪的操作纸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3)自然材料是指不经任何加工的原始材料,如各种绳子、纸盒、果核等这些材料可以让幼儿任意组合,可以有很多的不同用途,有利于幼儿发挥想象自由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3.根据材料的结构进行的分类</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从材料的结构上看,可以分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高结构材料,是指有固定的结构和相对固定的玩法和规则的一类材料,如益智区的棋、拼图,数学区一一对应的操作卡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低结构材料,是指较少规定玩法和规则,幼儿可以比较灵活的操作的材料。比如建构区的各种积木和插塑,孩子可以自由的拼单,美工区里的各种绳子、盒子等,幼儿可以任意组合进行装饰。</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各区域的常规材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生活操作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托班、小班的幼儿入园之初普遍存在自理能力较差的问题,因此,教师创设生活操作区并投放丰富的操作材料,可以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当然进入中、大班以后,一些较难的操作练习,编织活动等也可以继续开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生活操作区,幼儿主要开展抓、夹、舀、倒、串、扣扣子、编织、刺绣等与生活自理有关的活动。因为该区域的材料相对比较零散,因此教师最好用一个托盘或筐子专门盛放每种练习的材料,以方便幼儿学习自己取放材料,养成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1.抓的练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教师可以借鉴蒙台校利日常训练中的操作,培养幼儿从练习五指抓到三指打再到二指抓,连步提高练习的难度。抓的物品也应该从大到小,从粗放到精细。比如计时五指狐,可以提供大些的乒乓球。陵璃球等,针对三指抓,可以提供带把的木制跳棋,自制的带把的音筒等;针对二指抓,可以提供豆子、花生等小颗粒的材料。每个托盘中放两个小碗,其中一个用于盛放材料,一个是空的,供幼儿将材料抓过来存放。</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2.夹的练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最初可以为幼,儿提供夹馒头的夹子,让幼儿练习夹乐民球(见图18).在幼儿熟练掌握后,可以换成小些的夹子练习夹小些的物品,还可以把夹子换成筷子,夹软市包等校别操作的材料,中、大班以后,可以提高难度让幼儿用筷子夹玻璃球等较难夹起的物品。在托、小班,为了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画一些小猫、 炒盟、刺猬等动物形象,让幼儿用火衣服的夹子给小猫夹胡子、给蚂蟹夹八只脚、给刺猬身上夹上刺等(见图19)。</span></p> <p class="ql-block"><b>3.舀的练习</b></p><p class="ql-block"> 有经验的教师会发现,有些刚人园的幼儿甚至不会用小勺舀东西,因此,在生活操作区开展舀的练习对初人园的幼儿就很有必要。教师可以投放大一些的勺子和乒乓球、玻璃球、大米、小米等材料,让幼儿练习舀东西的技能。</p><p class="ql-block"><b>4.倒的练习</b></p><p class="ql-block"> 对于刚人园的幼儿来说,把一些东西倒进容器里也是有难度的,而且教师投放了相应的练习材料后,会发现幼儿很喜欢玩这种“倒的游戏”,许多幼儿倒来倒去,乐此不疲。教师最初可以投放颗粒大一些的豆子、果仁、大米等物品,让幼儿在两个碗之间倒来倒去,熟练后可以换成水等液体,容器也可以改为小口的瓶子,到了中、大班还可以增加难度,还将茶壶里的水倒进每个茶碗,这也是很不错的练习,</p><p class="ql-block"><b>5.串的练习</b></p><p class="ql-block"> 最初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颗粒和穿孔都较大的珠子练习串的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珠子可以越来越小以增加操作的难度。教师还可以结合烧烤店等游戏,让幼儿用海绵等材料练习串“羊肉串”(见图20)、串“海鲜”(见图21) ;结合娃娃家的游戏,给妈妈串“项链” 等,以增加操作的趣味性。串的材料除了购买的塑料的或者木质的珠子外,还可以是教师自制的材料,如将吸管剪成短短的一截让幼儿串起来也不错 (见图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6.扣扣子的练习</b></p><p class="ql-block"> 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方面很重要的点是费学习自己穿表服 南家农服时很多孩子会被扣扣子难住,那么在让幼儿练习穿衣之前、教师可以在区域里投放扣扣子的练习材料,逐步帮助幼儿解决穿衣的难点问题。幼儿衣服上的扣子大概可以分为按扣、粘扣、带扣眼的纽扣等几种类型。教师可以用布做些简单的小衣服,上面缝上各种扣子让幼儿练习;也可以用布缝制一些香蕉、西爪等,香蕉之间或者西瓜之间用扣子连接,扣上扣子就是一串香蕉、 一瓣西瓜((见图23.图24)等,因为这些材料生动有趣,幼儿会很喜欢操作。到了大班,还可以增加系鞋带、打蝴蝶结的练习活动。</p> <p class="ql-block"><b>7.编织的练习</b></p><p class="ql-block"> 到了中、大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练习编织,这对训练幼儿的专注力及做事的条理性非常有好处,教师可以把彩纸、广告纸等裁成一条一条的让幼儿练习(见图25),还可以提供包装袋,玉米皮等自然材料练习(见图26)。</p> <p class="ql-block"><b>8.刺绣的练习</b></p><p class="ql-block"> 中、大班的幼儿练习刺绣同样可以训练专注力,培养做事的条理性和耐心。进行年非常流行的十字绣是比较简单易学的。当然,教师提供的,布要小一些针要大一些,而且教师一定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教会幼儿正确的使用绣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美工区</b></p><p class="ql-block"> 现阶段,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最大的问题就是材料单一,简笔画成为幼儿在美工区的主要活动。其实,美工区的活动可以分为绘画、泥工、纸工、立体塑造、拓印等,其投放的材料应该是多元的,以利于幼儿开展丰富多样的美工活动,获得多彩的生活体验。</p><p class="ql-block"><b>I.绘画</b></p><p class="ql-block"> 幼儿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包括各种画纸或自然物、画笔、颜料等。画纸可以是绘图纸、打印纸、色卡纸、刮画纸、宣纸、报纸等各种纸张,还可以用各种瓶子、纸盘、石头等废旧材料或自然材料作画。画笔除了传统的水彩笔、油画棒、毛笔外,还可以有粉笔、棉签、刮画棒等。幼儿作画用的颜料多为水粉颜料,可以用调色盘盛放,也可以由教师兑好后用废旧洗手液、发胶瓶子盛放,幼儿用起来不容易撒掉,还很方便取放。</p><p class="ql-block"><b>2.泥工</b></p><p class="ql-block"> 开展泥工活动时,幼儿可以用橡皮泥、黏土、软陶泥等购买的材料,也可以就地取材,从户外找一些 土自制玩泥的泥巴,或者用自制的面团做材料。另外,教师还应该提供一些牙签、 冰糕棒、塑料刀、模具等辅助材料。</p><p class="ql-block"><b>3.纸工</b></p><p class="ql-block"> 托、小班的纸工活动主要包括撕纸、团纸、粘贴等。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较易操作的废报纸、皱纹纸、蜡光纸、挂历纸等,也可以提供各种豆类、蛋壳、果壳、毛线等材料,以及固体胶、胶水、浆糊等用于粘贴。中、大班幼儿以折纸、剪纸等活动为主,因此教师应提供图画纸、废报纸、彩纸、卡纸、蜡光纸、废旧画报、剪刀等材料。剪刀的存放对保证安全很重要,教师可以在纸盒上打一些小洞, 把剪刀尖朝下插在里面摆放。</p><p class="ql-block"><b>4.立体塑造</b></p><p class="ql-block"> 教师可以提供牙青盒、纸杯、 各种瓶子、 固体胶、透明胶,双面股,乳收等材料,让幼儿利用它们制作立体的物品,如用子娃难,小汽车、楼内。有花灯等(见图27)。</p> <p class="ql-block"><b>5.拓印</b></p><p class="ql-block"> 托、小班的幼儿可以托运自己的小手、小脚,然后加以适当的添画就会成为非常有趣的作品(见图28);还可以利用蔬菜和水果横切面、树叶等进行拓印(见图29);再拓宽范围,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来拓印,如各种底面的鞋子、大小不同的包、各种盒子、玩具汽车的车轮(见图30)等。教师如果引导幼儿将拓印出来的形状加以想象进行添画,会让画面丰富美观,富有创造性。拓印用的颜料多为水颜料,纸张要厚实吸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表演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表演区的活动主要包括音乐歌舞表演、故事表演、装扮活动等几种形式,所需材料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b>1.音乐歌舞表演</b></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提供放音设备、表演用的音乐、各种表演服装、头饰、话简、道具、背景等材料,场地要相对宽敞。</p><p class="ql-block"><b>2.故事表演</b></p><p class="ql-block"> 故事表演需要故事书或者大一些的故事挂图,帮助幼儿记忆故事情节: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头饰、胸饰、木偶、服装;故事的背景、道具等。</p><p class="ql-block"><b>3.装扮活动</b></p><p class="ql-block"> 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富有特色的服装、头饰、纱巾、首饰、镜子等材料,也可以提供报纸、塑料袋等物品让幼儿自制演出服装,满足幼儿装扮活动的需要。(见图31、图32)</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四)建构区</b></p><p class="ql-block"> 进行立体建构活动的常规材料,托、小班适合选用海绵彩色中型积木以及各种插塑玩具(见图33),包括插接类、镶嵌类、旋接类、叠接类等;中、大班垣合选用木质本色中型积木(见图34)。为了丰富建构区的材料,教师还可以创幼儿一起收集鞋盒、衬衣盒、肥皂盒、牙膏盒、牛奶盒、酒盒、烟盒等包装纸盒和山各种易拉罐;还可以提供大小宽窄不一的板材,如纸板、木板、塑料板、有机玻璃板等。</p><p class="ql-block"> 教师还应根据幼儿搭建的主题以及搭建后角色游戏的需要,不断地提供相应的辅助材料。一般经常用到的辅助材料主要有:</p><p class="ql-block">(1)家庭成员及各行各业的人物角色。</p><p class="ql-block"> (2)动物模型:各种宠物、农场及动物园里的动物、新奇有趣的动物(恐龙、海底动物、卡通动物)。</p><p class="ql-block">(2) 各种交通工具和交通标志模型:各类汽车、飞机.火车、轮船、岗楼、分道线、禁止通行标志、信号灯、人行横道线。</p><p class="ql-block">(4)花草树木:盆花、花坛、草地,餐具、茶具等。</p><p class="ql-block">(5)家庭用品:家具、家用电器、餐具、茶具等。</p><p class="ql-block">(6)其他可拼插组合物体的玩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五)角色游戏区</b></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区一般包括娃娃家、 餐厅、超市、医院、银行等,凡是生活中幼儿接触到、了解到的活动, 幼儿都可以进行角色扮演。下面就幼儿园常见的几种角色游戏区进行简单的介绍。</p><p class="ql-block"><b>I.娃娃家</b></p><p class="ql-block"> 娃娃家中首先要有娃娃和孩子喜欢的各种玩具,然后是小号的家具和突日电器,如小床,桌子、 椅子、电视机、饮水机等。教师还可以提供小厨食用的炊具、娃娃的食物,让幼儿“做饭”;提供娃娃的衣服,让幼儿给娃空,提供图=书.让扮演爸爸妈的幼儿陪自己的孩子读书等。新生班级的娃娃以材料简单一些, 但要多设几个娃娃家, 以便满足幼儿“找妈妈”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娃娃家的材料也可以不断丰富。(见图35)</p> <p class="ql-block"><b>2.餐厅</b></p><p class="ql-block"> 提供餐厅工作人员的服饰,如服务员、厨师戴的帽子,穿的衣服和围裙;提供食品制作台,如厨房灶具,锅碗瓢盆,或者烧烤架等;提供顾客用餐的桌椅、点菜的菜单、餐具等;提供各种模拟的食品,如蔬菜、煎蛋、烧烤的肉串、面包等;还可以在餐厅入口处设立“提款机”,让幼儿用代币进行游戏。(见图36、图37、图38)</p> <p class="ql-block"><b>3.超市</b></p><p class="ql-block"> 提供超市收银员,管理员的标志牌;游戏用的代币或取款机,若干货架,货架上摆放着生活用具、文具、食品、化妆品等各种“货物”(这些“货物”可以用搜集来的包装袋代替,货物上最好标上价格);购物篮;商品促销海报;购物单;称;收银台等。(见图39)</p> <p class="ql-block"><b>4.医院</b></p><p class="ql-block"> 小医院里一般有分诊台、就诊室、输液室、药房等场所,因此教师应提供医生和护士服、叫号牌、听诊器、体温计、处方纸、各种药盒、输液器、纱布、药棉、胶布、桌子、小床等材料。(见图40,图41)</p> <p class="ql-block"><b>5.银行</b></p><p class="ql-block"> 教师应提供银行员工的“工作牌”、各种代币、工作台、验钞机、提款机等材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六)科学区</b></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班级科学区的创建是一个普通比较薄弱的环节,很多教师干脆不设科学区,或者创设了也只是种摆设, 利用率较低。实际上,幼儿天生喜欢探究,只要教师创设的环境和提供的材料是适宜的,幼儿就会非常喜欢。</p><p class="ql-block"><b>I.水和沙的探究</b></p><p class="ql-block">(1)玩水材料:大水盆或者水槽和各种玩水的材料,如吸管、牙刷、肥皂、洗衣粉、洗洁精、制好的泡泡液等,用来玩吹泡泡的游戏;水枪、水壶、水管等,用来玩射水游戏:海绵、抹布、量杯等,用来玩运水游戏;自制的、扎上高低不同的小孔的水瓶,倒人水后做小喷泉;各种能溶解的物品,如糖、盐、果珍等,用来做水的溶解实验;各种能沉浮的材料如石头、铁块、塑料玩具、木块、锡箔纸等,用来做关于沉浮的实验。</p><p class="ql-block">(2)玩沙材料:各种粗细不一、性质不同的沙子,如黄沙、白沙等: 各种玩沙的工具,如网眼大小不一的筛网, 漏斗、杯子,铲子、勺子等,可以玩量沙、筛沙、自制沙漏等游戏。</p><p class="ql-block"><b>2.空气和风的探究</b></p><p class="ql-block">(1)认识空气的材料:大小不的适明塑料袋, 可以用来收集空气,通明的玻璃杯、蜡烛,可以用来做空气燃烧的实验:大小气球、羊角球、打气简等,可以用来做感知空气存在的实验。</p><p class="ql-block">(2)认识风的材料:风车,扇子,风筝、碎纸片等,可以用来探索风产生的原理。</p><p class="ql-block"><b>3.声音的探究</b></p><p class="ql-block"> 提供的材料,包括鼓和小米,鼓励幼儿用鼓和小米做小米跳舞的实验,感知由于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各种厚薄不一的玻璃瓶或者不同材料的瓶子,以及易拉罐、各种纸盒、各种管子等,让幼儿敲击分辨声音的不同,盛水的玻璃杯多个,倒入不同量的水后可以敲击出音符;用大米,小米、石子、沙子、豆子等自制的发声筒;各种打击乐器,敲击时感受不同的材料发出的不同声音,录音机、CD机等放音设备。</p><p class="ql-block"><b>4.电和磁的探究</b></p><p class="ql-block">(1)有关电的材料:吸管、碎纸屑等,可以用来做摩擦起电的实验:各种电出、小想, 电线车,可以用来做灯流通电变亮的小实验,各种电动玩具,电池,北动几探索将电池正确地放人玩具,让电动玩具动起来的方法,手电筒、小家电等,感受电的作用和神奇。</p><p class="ql-block">(2)有关磁的材料: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磁铁及回形针、铁钉、绳子、纸盒等物品,可以用来做磁铁吸铁的实验,条形和u形磁铁、铁屑, 可以用来观察不同形状的磁铁的磁场线,感受磁场的存在:磁铁、瓶子、铁钉、大头针,回形针等物品,可以用来做瓶中取物的实验:将铁钉、大头针、回形针等混人沙子中,可以做“沙中寻宝”的游戏。</p><p class="ql-block"><b>5.运动和力的探究</b></p><p class="ql-block"> 提供的材料包括:用木板或积木搭成的不同角度的斜坡,可以做看哪辆小汽车跑得快的实验;各种光滑程度不一的表面,看哪辆小汽车跑得快:用废旧光盘、彩笔等自制的陀螺,用于观察陀螺旋转时颜色的变化;各种弹性玩具、羊角球,用于感受弹力的存在;不同材质的纸张、小积木,用于自制纸桥感受不同形状的纸的承重;多米诺骨牌,鼓励幼儿玩多米诺骨牌游戏,感受力的传递。</p><p class="ql-block"><b>6.光和影的探究</b></p><p class="ql-block"> 提供的材料包括:各种哈哈镜,用来感受镜子成像的有趣;两个大小相同的平面镜、塑料小动物,用来观察动物在平面镜中的成像;各种表面光亮、能反光的物品,用来在太阳光下找光斑;手电筒、纸,用来做手影游戏,并将手影印画在白纸上欣赏;胶片纸、幕布,用于自制简易皮影并表演皮影戏等。</p><p class="ql-block"> 科学区的材料应该按主题分年龄段投放。</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七)阅读区</b></p><p class="ql-block"> 幼儿在阅读区可以进行图书阅览、自制图书、图书修补等活动。不同的活动内容,教师投放的材料也不同。</p><p class="ql-block"><b>1.图书阅览</b></p><p class="ql-block"> 主要涉及的材料是各种适合幼几年龄段阅读的图书。不过,教师在选择图书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图书要制作精良,去功利化。中国的图书市场上以前充斥着许多功利性很强的图书,如大量的所谓开发宝宝智力的图书,还有一些色彩艳丽、 品位低下的图书,因此教师选择的时候要有分辨能力。近年来流行的绘本是不错的选择,如果觉得价格太高可以选择简装本。</p><p class="ql-block">(2) 图书的种类要齐全。笔者发现有些班级的图书全是故事类或者童话类的。图书区还应该有-些其他种类的图画 书,如适合托、小班幼儿认识各种动植物和常用物品的图书,适合中、大班幼儿的迷宫类图书和挑战思维的图书。此外,还应该有像《海豚》这样的知识类图画书。</p><p class="ql-block">(3)注意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选择适合阅读的图书。笔者看到很多幼儿园的托、小班和中、大班的图书基本是一样的, 尤其是适合托、小班幼儿阅读的图书太少。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有趣的专为低龄儿童设计的图书,如洞书、抽拉书、旋转书、立体书等,非常有趣, 可以在托、小班幼儿刚刚接触图书时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为幼儿选择图书是一门学间, 原则是:越小的幼儿,越应该选择图案较大、文字较少、筋幅较短的图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图书里的故事情节可以越来越复杂,文字越来越多,篇幅越来越长。</p><p class="ql-block"><b>2.自制图书</b></p><p class="ql-block">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些皮旧的图 书或彩页、购刀、股楼。白纸等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里面的角色或背景,自制属于自己的图画书并自编故事。(见图42、图43)</p> <p class="ql-block"><b>3.图书修补</b></p><p class="ql-block"> 开级图书区里的图书.因为阅读的幼儿比较多,所以容易被损坏,如果不及时修补、很快就没法阅读了。因此,教师可以开限专门的图书修补活动,然后提供胶棒、透明胶、双面股等,教会孩子修补图书,爱惜图书。</p><p class="ql-block"> 如果开级没有专设的语音区,也可在阅读区旁边设置相对安静的桌面表演游戏区、投放手偶、指偶、沙盘玩具、故事盒等材料,供幼儿进行故事讲述,表演等活动。</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八)益智区</b></p><p class="ql-block"> 益智区的材料包括拼图、嵌板、用于拼摆的几何图形、用于接龙的图片、七巧板、迷宫图、棋子、扑克牌等,还有很多智力玩具如魔方、魔尺等也可投放到益智区。</p><p class="ql-block"> 七巧板、迷宫图、棋子、扑克牌等材料,教师要在中、大班投放,同时要与幼儿一起探讨玩法和规则,不断将幼儿的活动引向深入。</p><p class="ql-block"> 如果班级没有特设的数学区,与数学有关的操作材料也可以投放在益智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九)自然角</b></p><p class="ql-block"> 班级自然角不仅仅可以美化活动室,使活动室生机勃勃、趣味盎然,而且可以为幼儿提供在室内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种植植物、饲养动物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1.观察活动</b></p><p class="ql-block">(1)观察记录天气情况: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准备好的太阳,风、云的衣服,表达自已对温度变化的感受,满足幼儿对安仑感的需求,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教师可以与中,大班幼儿起在院子里悬挂户外温度计,每天观察气品的变化,中班以周为单位,大班以月为单包做气温的统计,了解温度的变化 与周国环境、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2)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提供标尺,让幼儿观察植物生长的速度,提供观察记录本,让幼儿观察植物生长的情况并做记录。</p><p class="ql-block">(3)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提供观察记录本、放大镜等,让幼儿观察动物的进食、睡眠、运动等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4)植物生长条件、外形特征的对比观察。比如温室内外植物生长情况的对比观察,需要用两个相同的容器撒上同样的种子,其中一一个蒙上塑料薄膜,一个不做任何特殊处理;植物生长与阳光、水的关系的对比观察,需要用几个同样的容器撒上相同的种子,一个蒙上黑色塑料布不让种子见光,一个让种子见光。一个适度浇水,一个不浇水;不同植物叶子和花的颜色、形状的观察,需要提供叶子大小、形状不同的花卉,或者花朵形状、颜色不同的花卉等。</p><p class="ql-block"><b>2.种植活动</b></p><p class="ql-block">(1)种子发芽:把种子在水里浸泡一 段时间后,转移到土壤中就可以看到种子发芽并长大的情况。教师需要提供合适的种子如豆子、花生、玉米、小麦等,以及合适的容器与土壤。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无土栽培的种植,请幼儿观察植物根部的生长情况。</p><p class="ql-block">(2) 蔬菜发芽:教师可以提供土豆、白菜心、萝下、大蒜、洋葱等蔬菜,让幼儿将其泡养在水中或种在土中,观察它们发芽、生长的情况。</p><p class="ql-block">(3) 盆裁花卉:与幼儿起种一 些生长变化比较明显,或者有观赏价值、净化空气作用的花卉,如文竹,吊兰、绿萝等。</p><p class="ql-block">种植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提供各种种植的容器,如花盆、瓶子、盘子等;种植用的小铲子、浇水用的小壶;观察记录本或记录纸等。</p> <p class="ql-block"><b>3.饲养活动</b></p><p class="ql-block">(1)饲养鸟:提供八哥、鸚鹉、鸽子等体型较小、形象可爱的鸟类以及鸟笼、鸟食、水等。</p><p class="ql-block">(2)饲养水生动物:提供金鱼蝌蚪、乌龟螃蟹等水生动物以及喂养的食物、鱼网、充氧器等。</p><p class="ql-block">(3)饲养昆虫:提供蚕、瓢虫、蝈蝈、蛐蛐、蚂蚱、菜青虫等以及桑叶、菜叶、青草等食物。</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饲养活动中,教师还应提供喂养及清扫的工具、观察记录本或记录纸等材料。</p><p class="ql-block"> 在创设自然角时,教师应该注意,要选择适合幼儿种植和欣赏,且容易成活、有利于净化空气、无毒、安全的植物。饲养的动物也应该是无毒安全的;植物品种应该是生长速度变化明显的;容器最好是透明的,便于观察。教师尤其应该注重创设对动植物生长做科学研究和观察记录的条件,与幼儿- -起学习照顾动植物的方法,并利用自然角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不要让自然角沦为班级环境中的摆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