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会更好!

小红

<p class="ql-block">  冬天,会很好!</p><p class="ql-block"> ——师生茅山去问道</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一早,朔风呼啸、冷冽。街上穿梭的人群里持登山杖、戴棒球帽、背双肩包的我们五位,不用问,一看便知,这一定是向山而往的行者。</p><p class="ql-block"> 结伴出游是快乐的,与老师、同学一起便更加快乐!</p><p class="ql-block"> 乘着S6地铁开通的便利,加上换乘公交,我们抵达句容茅山脚下只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举目仰望,只见这座曾叫句曲山的茅山山势蜿蜒,跌宕起伏,处在阴霾笼罩的天气里,茅山似乎隐藏着几分神秘,哦,这里可是清官海瑞来朝、英雄岳飞留墨的地方!茅山山势犹如冲天而起的神龙,高高昂起的龙首上若隐若现的黄宝石样的建筑似乎在呼唤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茅山景区这次给了我们南京人极大的优惠,凭身份证便可全免门票。当拿到了免费门票后,我们五人分成了两路,四人徒步,一人搭乘景区游览车,并约定在山顶会合。这时,我不禁联想到,人生道路也是这样啊,取道不同,沿途经历的肯定也会风景不同,无所谓对与不对,适合自己就很好,反正最后的目标是一致的。</p><p class="ql-block"> 选择 徒步登山的我们四人,老师在前,我们随后。进入景区道路不久,首先经过的便是“新四军纪念馆”和“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屹立在纪念碑前的英雄战士雕像,他们戎马钢枪,英姿勃发,令人注目而心生崇敬。老师告诉我们,在这里如若点上爆竹燃放,那声音像极了吹军号时的那般嘹亮、清脆,非常奇妙。茅山,也是中国六个山区抗日根据地中的其中之一,这里见证了抗日英雄们与鬼子浴血奋战的岁月,战马嘶鸣,炮火硝烟,是先辈们不屈的抗争才换来如今的遍地红旗猎猎。而今经过这里的人们无不心怀感念与崇敬。</p><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用在茅山,可谓无比贴切。:海拔三百多米,但“上清宗坛”、“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美誉使之成为“江南第一名山”。一瓣檀枝袅袅飘延了上千年。“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昭示着这座道教文化名山的魂与仙。</p><p class="ql-block"> 抱着在“羽化登仙”的氛围中去领略“道文化”的念头一路行进,没几步,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方石壁上的“众妙之门”四个字,这由文化名人余秋雨先生所书的字让老师首先驻足。这是出自老子《道德经》的开篇之首章,而它前面一句是“玄之又玄”,老子要告诉我们认识天地万物的方法是“同之又同”,老子这种玄妙、深奥亦深远的认知世界万物之"道”,让我们陷入了沉思…</p><p class="ql-block"> 老师,是我们上小学时的班主任;同学,是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同班的同学。眼下虽都顶着"爷爷灰"、"奶奶白"样的华发,一但聚到一起,50后的我们都有回到曾经少年的感觉:无拘无束又天真无邪。正是当年的地理课代表,打开手机上下载的三种地图APP,引领我们一路上山,使得我们无需担忧犯路线方向错误,一路可以轻松而尽情地“海阔天空”、极目远眺。当看到路旁一道士练功的雕像时,几个人不禁也顽皮了一把,将登山杖当作道士手中的长剑,模仿着道士的模样,单腿挺立,横"剑"怒目向远方,"咔嚓”一声,与道士同框的影像就这样定格在手机上了,看着各自的模样,欢笑声撒了一地。</p><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山路,山风送来阵阵腊梅的馨香,这时,我们透过落尽了叶子的树枝,发现对面山间有一座弯弯的桥,桥上依稀一方小亭,海浪起伏似的山峦,飞起一座小桥,还有这小亭,画一样的如若仙境,亦真亦幻,同学说多亏现在是冬天,树叶落尽后视野无阻,便能一望无际,赏尽远方美景,人生何不如此,步入冬季,也会有春天无法企及的风景,正可谓阅尽三季花美艳,更赞冬天梅枝映亭台!</p><p class="ql-block"> 茅山最著名的风景有三宫五观、九峰、十九泉以及二十四洞等,而我们此行只选择去其中的二宫:万宁宫和万福宫;二洞:华阳洞和仙人洞。</p><p class="ql-block"> 要去元符万宁宫,沿途经过华阳洞和仙人洞。据说"华阳洞"三个刻在石壁上的大字,是苏东坡留下的。遗憾的是这洞现在封闭了不能进入,好在一旁不远的仙人洞开放,我们几人穿行在低矮曲折的小径中,洞里的钟乳石间隐约传出水滴的声音,没走几步,便可显见一只只小口圆肚的酒坛,当年道士在此洞里修行的气息似乎通过酒坛在传递,远离尘嚣,自寻逍遥之道。在向上走出了洞口之后,便听见几位身高马大的壮小伙手扶腰际,操着外地口音大呼:“腰没了!”确实,洞里小径低矮蜿蜒盘旋,穿行其间相当不容易,见状,我们几人相顾而笑。</p><p class="ql-block"> 出了仙人洞,抬头便能看到对面山顶上端坐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这座三十多米高的铜制老子神像,矗在茅山积金峰的元符万宁宫内,山峰上老子身披道袍席地而坐,面额丰润,两眼深邃,双耳垂肩,庄严而睿智。盘桓近前,细心的我们发现老子扬至下颌的掌心里藏着一蜂巢,旁边有人说,这蜂筑巢在老人家掌心已经有十几年了,再看老子的面容依然安逸慈祥,真正的“善贷且成”:包容万物,给予万物,成全万物。</p><p class="ql-block"> 老子,这位伟大的古代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在他的《道德经》里,他说的"道"先于天地,浑然天成,寂寥独立,周行不怠,创造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本原,老人家两千多年前就将一个"道"字铸入了我华厦民族的精神世界,使那些神话传说,巫觋咒祈、甲骨占卜,令其在思想高度,精神成熟领域都不可企及。今天,骑青牛的老子还会边走也说:“道可道,非常道…”</p><p class="ql-block"> 到了下午,在大茅峰的九宵万福宫,我们给了这次远足茅山划了一个完美且开心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在九宵万福宫内,我们看到了飞升台上立有一座石坊,它的正额刻有“三天门”三个大字,传说这便是茅山之祖茅盈得道飞升的地方,也是过去皇室祈求“万寿无疆,国泰民安”做道场之所。这飞升台的两边门柱上,有一幅对联:“侑真句曲三峰顶,得道华阳八洞天”,刚出声念完,老师上前指出,其中的"侑”字念错了,我玩笑地与老师打赌,有字典为证,输者请客,结果得意洋洋的是我们几个,老师笑着自嘲道:“没文化”,汉字常用七千多,总计约十万个,认错读错很正常,我们明白,是老师给了我们快乐开心的理由而已。</p><p class="ql-block"> 在九宵万福宫里的太元宝殿里,老师边走边说:人们常常将道家与道教混在一起,不甚了了。其实他们不是一回事,但也不能分开。道家是道教的上游,道家以"道”为最高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和处理鬼神信仰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道教”,则是信奉“道",通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成仙得道"。也可以说是一"静",无声;另一个是"动",炼丹、采药,养生欲求长生不老…老师侃侃而谈,而我们似懂非懂。</p><p class="ql-block"> 茅山上走一走,轻叩了众妙之门,宫中殿内,钟鼓木鱼尚听得仙乐飘飘,青瓦红墙下仍能看那道炁长存,道德印在心中,福气揣进怀里,师生五人,问道归来憾未真悟得道,可却获满心欢喜。</p><p class="ql-block"> 冬天,会过的很好!</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