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 宪法藏书 )。12.4为中国宪法日(八二宪法发布日)。

胡 杨

<p class="ql-block">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起草54宪法</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在起草54宪法会议</p> <p class="ql-block">刘少奇在54宪法草案讨论会上。</p> <p class="ql-block">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但在没有宪法以前,国无法则不立,《共同纲领》代临时宪法。</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宪法草案(初稿)</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宪法草案。毛泽东主席亲自修订和起草。</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时, 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随着国家政治社会稳定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加强国家政治、法律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更好地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成为重大而迫切的任务。</p><p class="ql-block">为此,毛泽东亲自主持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不仅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而且专程来到杭州,专心投入到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中。</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盘锦市 润田)</p> <p class="ql-block">大浪淘沙</p> <p class="ql-block">第二部宪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四个存在”、“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基本路线”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学说”为理论指导,是一部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宪法。如把“文革”产物“四大”写进宪法第十三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种形式”。</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这部宪法把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规定的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四川 成都 金堂县 1.25)</p> <p class="ql-block">第四部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范围、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其根本特点是,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临夏枹罕 书市 1.20)</p> <p class="ql-block">2004</p> <p class="ql-block">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宣誓:</p> <p class="ql-block">2014宪法</p> <p class="ql-block">2018年,中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