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文城” ,绽放人性光辉——鹃城读书会举行2022迎新团年活动暨第27次(余华新作《文城》)阅读分享活动

蓝冬季(行摄博主)

<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14日晚,在新民场“缘觉.吉祥里”私房菜,郫都区鹃城读书会举行了2022迎新团年暨共读《文城》分享活动。室外数九寒冬,现场的气氛却是热情似火:黄灿灿的烤全羊,香喷喷的羊杂汤,暖融融的问候,一声声的祝福,倾诉着2021年浸润书香的幸福快乐,2022年携手共读的期待,畅谈着对关心支持鹃城读书会粉丝的真诚感谢和良好祝愿。当然,《文城》阅读分享的精神盛宴是本次团年活动最好的佳酿美味。</p><p class="ql-block"> 我习惯这样阅读,不仅要读出小说写了什么,还要读出这部小说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要这要写?还要和该作家同类作品比较阅读……不仅读出小说浅层面的内容,还要深入小说核心深处,做一个负责的阅读者。 余华的长篇小说《文城》,用一个虚构的地名作为小说名称。那么在作者心中,虚构的地名“文城”是一个什么样的文学意象?(书友张丽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一个诚信忠义的世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文城》这本书围绕主人公林祥福寻妻过程,以及在此社会和历史背景下关联人物的刻画描述,展现了一幅幅诚信忠义的美好人性画卷,成为“人情似纸张张薄”冷漠世界的一股清流,让人倍感温暖,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绵绵不绝的重要文化基因。(书友龙云根)</p><p class="ql-block"> 一部好作品,它的角色人物一定是丰满的。《文城》就是一部能打动读者的催情小说,把人世间的“情”和“义”通过书中一些底层人物,在混乱时代下的爱恨悲欢、颠沛流离的众生相带给读者,淋漓尽致地锤击着我的心脏。林祥福一直行走在寻找小美的“文城”爱情路上,田家兄弟两次长途奔波在护送林家财产的“文城”忠义路上,我们身边很多的“好兄弟、好哥们”不也是奔走在属于自己的“文城”路上吗?(书友赵洪)</p><p class="ql-block"> 书中各色普通小人物的形象立体丰满,无不散发着人性善良的光辉。林祥福、陈永良夫妇、田大一家还有顾益民,他们的人性品质在现在社会显得那么稀缺。田氏兄弟对主人的忠心耿耿,将东家的产业照顾得井井有条,细细记录每一笔账,尽管林祥福说地契的收入都是他们的了,但他们依然没有动用不属于他们的一分钱,一直在等他回家。(书友屈玲)</p><p class="ql-block"> 痴情重义的林祥福,“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傍身”,一手好木匠活伴他行走天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他忠肝义胆,为了他人的性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因此丢了性命,也终于结束了自已苦苦追寻的“文城”寻情梦!(书友张泽平)</p><p class="ql-block"> 陈永良与林祥福终身的友谊,陈耀武主动代替林百家去土匪窝的牺牲精神,顾益民主动支付土匪绑票的资金,溪镇三任团首及十八个独耳为战胜土匪的忘我抗争,田家五兄弟保护林祥福一生的忠义等等,正是这些人性的光辉,才让人生的存在出现一抹亮色。正是这些人性的美好,才能把人们凝聚在一起,共同战胜苦难的折磨。<span style="font-size:18px;">(书友王朝贤)</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个多难抗争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  喜剧就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毁经人看,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什么是有价值的东西?我想就是像林祥福身上那种至真至性,至坚至纯的人性!这种最美的人性,只有这种最刻骨的悲剧才能最彻底地展现,他经历的悲剧升华了他的人性!这就是悲剧的魅力——明明看得人揪心流泪,却不肯释手!(书友张兴梅)</p><p class="ql-block"> 这部书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林祥福千里寻妻过程中,众多人物与多灾多难的残酷现实抗争,彰显出来的良知和忠义精神。溪镇民团,团长朱伯崇和19个少了一只耳朵的人。当土匪头目张一斧率领一百多土匪攻击溪镇时,他们以少胜多,多次打退土匪的进攻,最后全部牺牲,保住了溪镇。他们誓死保卫溪镇的那份忠肝义胆,让人钦佩!(书友吴文萍)</p><p class="ql-block"> 享受读书过程中,细心品味故事带给我们的喜怒哀乐。巴尔扎克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余华这部小说给我们描绘了清末民初,兵灾匪患,民不聊生的历史,读罢除了一声重重的“哎......”叹息之外,更让我们体会到生逢盛世的幸福!今天的我们,唯有“珍惜、珍重、珍爱”,这就是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悟!(书友张大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的主人公林祥福活得很真实、很善良、很勇敢、很宽容,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面对社会的残酷、生活的磨难、人性的善恶始终有坚守、有底线。他们抗争过、努力过,想用善良、拼搏过上幸福的生活却不能,这不仅是他们个人、家庭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我们应该为身处这个时代、身处这个国家而庆幸,珍惜美好的同时,多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作贡献,争取和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书友陈传云)</p><p class="ql-block"> 小说深刻刻画了在那个动荡的社会时局人们的悲惨命运。小美被生活所逼偷走金条,生下女儿后忍痛离开,最后在雪灾中死去,二十多个溪镇老百姓被土匪绑票,饱受摧残凌辱,被割掉耳朵,德高望重的商会会长顾益民被土匪绑架折磨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林祥福为救顾益民去交赎金却被土匪残忍杀害,齐家村的两百多个村民被屠杀…等等,他们的悲惨命运无不深刻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时代的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这让我们更深刻感受到和平的可贵,国家富强的可贵。身处如今和平时代的我们是何其有幸,让我们感恩这个时代!感恩我们的党和国家!让我们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书友徐建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个爱情凄美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  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是一见钟情,人世间最凄美的爱情也是一见钟情,因为它犹如烟花一样,瞬间辉煌,留下许多的遗憾和惆怅。林祥福用尽了一生的心血去追寻心爱之人,不怕千山万水,不惧刀山火海。抛弃安逸富裕的生活,背着幼女,靠吃百家奶将女儿抚养长大,并让她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好丈夫、好父亲。(书友陈兆玉)</p><p class="ql-block"> 小美同时爱着阿强与林祥福,从阿强的角度来说她本可以与林祥福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但她选择坚守承诺,无论这个抉择出于哪个角度,也许是对阿强的感激与爱,也许是作为童养媳骨子里已有的奴性,她都还能算得上忠贞不渝。包括对于林祥福,她用一个能给林祥福带去温暖与快乐的女儿作为换取金条的筹码,林祥福虽然失去了爱情与对他来说的一小部分财产,却得到在他丧失双亲后久违的亲情,这笔买卖他应该还算满意。(书友童国莉)</p><p class="ql-block"> 文城于小说而言,虽然是一个虚构的地点,林祥福却用自己不算太长的一生,赋予了它非同凡响的生命力。文城是林祥福胸口的朱砂痣。那个披着雪花,有点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的北方男人,怀揣希望,南迁寻妻。有所爱固有所执,林祥福的执念就是要找到他朝思暮念的小美。沉默的外表背后是坚韧,倔强的背后是不屈。一个不输给命运的北方男人,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来自民间的英雄赞歌。(书友余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你来自偶然,可谁也不知道生命里哪一次的偶然会成为生命延展的归宿。第一次阿强和小美一起到林祥福的家里,这是整个故事的偶然。小美的第一次离开,林祥福很是怅然,但内心仍然能够接受。可是,第二次小美留下女儿再次离开,却让这个内敛稳重的男人发誓要为孩子找回母亲。这个由偶然开始的生命故事在因缘和合中终于被林祥福写成了一个动荡年月中悲情又浪漫的生命故事。(书友徐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经过书友投票表决,鹃城读书会下一次共读书目是钱穆先生的《民族与文化》,期待有共同爱好的书友与我们鹃城读书会一起共读此书,届时也可以一起交流分享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鹃城读书会</b></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二年一月二十五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本期文字编辑:</b><b style="font-size:18px;"> </b>张大春 吴文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