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爱人是一个非常爱阅读的人,但凡有时间,她就会捧起一本书来,津津有味的进行阅读。有时,是一本诗词文集;有时,是一本妙趣横生的杂志;有时,是一本学术刊物……</div><div><br></div><div> 读报,也是她的爱好之一。这也是她不断进步的一个法宝吧。</div><div><br></div><div> 今天的《刁老师说》,就和大家来分享她与现代教育报的不解之缘。</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缘而识 因情而深</h1><div><br></div><h3> 初次与《现代教育报》结识是在2003年。那时的我刚刚由一所偏僻的村小调入中心小学。现在还深深记得,当时的教学主任,也是后来我们的蔡瑞山校长,神秘的把一份报纸递到我的手中。我现在还记得他对我说的话:“除了教好课,带好班,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眼界!”当时,网络还没有现在那么发达,读报便成了我获取知识与经验的唯一途径。<br><br></h3><h3> 从那以后,每周向校长索要报纸变成了一成不变的习惯,因为当时全校就几位领导手里有这份报纸,只有先下手为强才能最先看到。在那青葱岁月,辅导完学生功课后,我便会在灯下贪婪的寻找着、汲取着。市域内的教育新闻,优秀教师的经典案例,学生优美的习作……只要是对我有帮助的,我从来不会遗漏。<br></h3> <div><br></div> 第一次在《现代教育报》上露面是2014年10月27日,是记者郑祖伟采访的我。那次露面是一个整版,我的故事被刊登在“教育人物”专栏。《山里长大的“邻家姐姐”》是报道的题目,讲述了我工作16年来由一名普通的山区教师蜕变成为全国优秀教师的历程。还记得,我当时特别高兴,这也是第一次登报,尤其是一个整版。激动过后,我便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继续努力,让她成为鞭策我的动力。<br><br><div> 后来,区教委为我们每一名骨干教师都定了一份《现代教育报》。手中拿着属于自己一人独享的报纸,我的学习时间更加充裕,她也成为了我的“枕边书”。工作中,我也把学习到的知识传播出去,和身边的同事一起开展教学研究,尝试不同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大山里的孩子幸福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在她的陪伴与鼓励下,我先后经历了区骨干、区级学科带头人、市骨干。如今我已经成长为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这与她的帮助功不可没!<br></div> <div><br></div> 2019年5月6日和5月10日,我所带领的语文团队连续两次出现在现代教育报“教师周刊”和“家长周刊”两个整版栏目上。《青山含秀水 校园多美育》《吟诵诗词传经典 诗香雅韵溢满园》,我的名字、学生的名字、教师们的名字成为铅字,大家的心得和作品,通过她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我们的学校,认识了我们。<br><br><div> 转眼间,自己与《现代教育报》结识已经有18年的“友龄”了。这些年,通过读她、懂她,让我见识了非常多的优秀教师,这也激励我不断努力,奋发图强。在领导的的关怀下,在同事的帮助下,如今工作23年的我已不再是那个只用蛮力工作的小老师,不断的学习使我逐渐成长。如今,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德育课教师、北京市劳动奖章、北京市师德标兵等等一堆的荣誉与称号见证了我的成长。<br></div> <div><br></div> 让学生用眼睛看世界,用心灵感受幸福,用文字记载成长,使每一学生都能阳光、自信。这是我作为一名山区教师的夙愿。未来的20年,我还会与《现代教育报》为友,读她、爱她、赏她,与她共情,与她共勉!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8.cn/3zvvsqd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刁老师说③——与诗相会,体悟古诗之韵</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