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永正老师在《我是怎样教语文的》“教学相长”一节中提出:“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大家都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的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从胎教到早教,从听音乐到听故事,从家教到校外辅导机构,那是一个执著啊!于是出现了现在班级里人才辈出:有学声乐的,歌唱的比老师还专业;有学乐器的,笛子、葫芦丝、吉他等各种乐器云集;有学舞蹈的,跳起舞来那是有模有样;有朗诵的,主持起来有板有眼;有学书法、绘画的,那作品能与大家媲美……每到“六一”“元旦”这样的节日,一个班级就能展示一台晚会。说实话,作为老师我自愧不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我们是不是就放弃教他们了吗?答案是否定的。韩愈《师说》中说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他明确地告诉我们:学生不一定比老师差,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正确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学习的基础上。谁有道,谁掌握了知识真理,就应向谁学习。于是我从学书法的孩子那里讨教书写的运笔方法,与学朗诵的孩子交流朗诵时的运气和咬字,跟学乐器的孩子学习各种乐器的知识,和学声乐、舞蹈的孩子黏在一起,学习唱歌和跳舞……久而久之,我发现我竟然有那么多的潜能被挖掘出来,每接一个班级都和他们有话聊、有事做。这难道不是教学相长吗?多年来,我竟然也有了许多才艺,虽不精湛但能拿的出手。这不正是我们上师范时导师经常说的“小学老师就应该成为'‘万金油’”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我们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可以把孩子们才艺融合到一起,在文艺汇演时为班级争光。孩子们在互相合作学习中,也逐渐明白了“合作共赢”“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团结就是力量”等一系列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教与学是相互的,缺一不可。老师不但要做到换位教学和思考,还应教会学生换位学习和理解。我想这样的教学,才是现代的教学,才是当今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是时代的教师,才是合格的教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