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随想

老坦儿

在中国,农历新年的前一个星期,老百姓把灶王爷送到了天上。 在西方,公历新年的前一个星期,上帝从天上给人间送来了一个耶稣。 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御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派到人间做督善之神,相当于纪检部门的最高领导。他分身住在各家百姓的灶台之上,任凭烟熏火燎,但是眼睛紧紧地盯着这家人,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家人的善恶。<br>  腊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这天,灶王爷要到天上向玉帝作述职报告,把一年来民间的善恶总结汇报上去。问题是哪家人没点儿见不得人的事儿,于是就准备些麦芽儿糖供上,送灶王爷启程,意思是:嘴巴甜一点儿,好话多说,赖话少讲,希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让灶王爷在上面说好话,不打点打点是不行的,但是老百姓行贿的成本很低,给点儿糖吃就行,搁到行贿受贿价码不断上涨的今天,灶王爷必定怒火中烧,你们家就盯着倒霉吧。<br>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都是一派紧张忙碌。送走“灶神”以后,赶紧打扫卫生去掉一年的污秽,因为七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灶王爷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于是还得准备“接灶”“接神”。 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到人间是为了替老百姓赎罪的。十二月二十四的那天夜里,天上飞来一个天使,告诉那位冬夜里的牧羊人,人间的主耶稣降临了,就在伯利恒的一家马车店里。牧羊人一听赶紧跑回去报信儿。人们都跑来看,果然有一个小婴儿躺在门外那个马槽里,身上裹着麻布涂着乳香没药。<br>耶稣替百姓赎罪,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儿,于是大家伙儿热热闹闹地庆祝了起来。圣诞节前夜,全家人聚在客厅中,围绕圣诞树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这时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一家一家的唱著诗歌报佳音。报佳音是模仿耶稣诞生那晚上,天使告诉牧羊人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最高兴的是孩子们,他们等待着驾著驯鹿雪橇满载礼物的圣诞老人,也就有了“铃儿响叮当”那首好听的歌儿。 西方的圣诞节比新年热闹,中国的春节比腊月二十三祭灶热闹,欢庆的次序相反。耶稣降临,为民赎罪,百姓们心里安稳了,所以西方新年到来前的那些天,到处祥和轻松。灶王爷升天“言好事”去了,因为事先有所打点,老百姓心里也很踏实,也就忙忙碌碌起来,准备过年。 有一次和一个加拿大的老外教授聊天,那人着迷于中国文化。说起中西文化的差异,他认为西方讲个人主义,中国讲集体主义。我回说,差矣。中国是食文化,西方是性文化。那人愕然,问说何以如此?我便一一道来。 你看,基督教义的核心是”救赎“,也就是赎罪便可得救。耶稣降临是来为民赎罪,但老百姓何罪之有?追溯根源在于亚当和夏娃不听上帝的话,偷吃智慧之果懂得了男女之事,结果弄出来无数子孙。上帝认为是人就带着”原罪“,一生气弄了场大洪水惩罚老百姓。 但是上帝也不干净,他那个儿子耶稣就来路不明。虽然圣经记载和民间传说各色各样,但是有一点很清楚,谁也不能否认,那就是上帝没和玛利亚滚床单就有了耶稣,玛利亚怀孕是因“圣灵”入体,也就尊称“圣母玛利亚”。<br>上帝原本要找一个童女来生儿子,不知道怎么就找上了玛利亚,可那时候玛利亚已经和她先生约瑟结婚了(有说是订婚了)。上帝给那位可怜的约瑟头戴上了一顶帽子。约瑟来到了伯利恒那间农舍,看着玛利亚生下了耶稣,还跟着大伙儿一块儿高兴。问题是,耶稣当时没有被玛利亚抱在怀里,而是被扔到了一个马槽里,想一下就会知道,那是民间对待私生子也就是“弃婴”的做法。 所以你看,西方文化从上帝造人到耶稣降临都笼罩着一层“性”色彩,因此基督教从一开始就主张禁欲,试图消除两性带来的罪恶。然而,禁欲是违背人性的,所以近千年以来,西方人对宗教,大都是用私通的办法来反抗,就连那些神父和主教们也不例外。《十日谈》《红与黑》《少年维特之烦恼》《牛氓》《战争与和平》都在说这个事儿。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青年反叛社会的主要方式和中国的红卫兵不同,不是扫四旧和继续革命,而是“性解放”。 而中国人就不一样,先秦时候的管仲曾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可见民以食为天的观念源远流长,人们对于吃的重要性认识是传统观念中的核心。 西方重逻辑,所以求“真”,中国人重伦理,所以不太重视何为“真”,只求“善”。可你看那个“善”,不过是大口的吃羊,所谓的“美”其实就是大个儿的羊,根儿上还是吃。“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先别谈道德,吃饱了肚子再说。历史上各个王朝的造反起义,都是因为老百姓没饭吃了。有个段子总结过“吃”字,它贯穿于描述人际关系的语言系统之中。从见面问候“吃了吗?”到“吃亏”“吃饱了撑的”“吃了豹子胆”“吃不了兜着走”“吃错药了”“吃力不讨好”...... <p class="ql-block">《释名》所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祭灶不过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的追求。宋朝范成大的《祭灶词》有诗云,“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之前,最重要的是让他吃好喝好。今天的请客吃饭同样如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就是说,中国人</span>解决自身利益的方法离不开吃。</p> 细想起来,中国的节日都是用吃来表示,春节的鸡鸭鱼肉,面食的花样百出就不说了,“元宵节”吃元宵,“二月二”吃焖子,“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冬至”的饺子,一直到“小年”的麦芽糖......。 中国人小年祭灶的核心内容是“吃”,西方人圣诞节庆祝的是“生”。时间类似但活动内容不同。 <p class="ql-block">人有两种本能,一个是“食”,一个是“性”。“食”是维护个体存在的本能,你吃你活,不吃你死,不关别人的事儿。“性”是维护群体存在的本能,没有性人类就无法繁衍。中国人对“食”本能的极端重视,可以说明传统文化的特点其实是个人主义的,李泽厚把它概括为历史积淀下来的“实践理性”,或者说“实用理性。”而西方人重视人类延续的“性”本能,好多理论都关心着人类整体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他们文化的特点细究起来,恰恰应该是集体主义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