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儿

猎隼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特别盼着过年,一进入腊月,天寒地冻,到处白雪皑皑,北方农村的年味也就越来越浓了。</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断断续续有了响炮的声音,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一大早,猪嚎狗叫的,整个村子也忙乱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外屋大锅里的水已烧的滚烫,母亲养了一整年的大猪足足有三百多斤。她不忍心看着自己亲手养大的猪被杀掉,用围裙擦擦眼角走出家门,借口去邻家借个盆儿。</p><p class="ql-block"> 回来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正欢快地在院子里踢着吹大了的猪尿泡。大猪已经开始褪毛,白生生的,母亲的脸上又露出幸福的微笑,一边忙着招呼来帮忙的村民,一边张罗着准备杀猪菜,灌血肠。</p> <p class="ql-block">  外地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到村子里,有的还领回来南方的侉侉媳妇儿,在村子里四处走动,说话像唱歌一样,嗲声嗲气的,一句也听不懂。</p><p class="ql-block"> 辛苦了一年的庄户人终于清闲下来。今年好年景,雨水充裕,庄稼收成不错,打下的粮食留足了自己吃的,余下的还卖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村里每家每户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压粉条,做豆腐,蒸馒头、搓麻花、炸油糕…</p> <p class="ql-block">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打扫房子,刷家,剪窗花,写对联,贴年画,挂灯笼…小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到处弥漫着过年的气息,一派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美好景象。</p> <p class="ql-block">  年前无论如何也得进趟县城,天还没亮,父亲就套好马车,母亲把我叫起来,穿上厚厚的棉袄棉裤,戴上狗皮帽子,母亲围上白茬皮祆,把我揽在怀里,坐上马车,伴随着马蹄踩着积雪的"嘎的嘎的"声又沉沉睡去。</p><p class="ql-block"> 等我再次醒来,天已大亮,我们已经到了县城酒厂的门口,空气中弥漫着白酒的味道。 </p><p class="ql-block"> 父亲牵着马车,进厂开票买酒糟,我和母亲也赶紧下车,跺跺冻麻的腿脚。</p><p class="ql-block"> 临近年关,周围的村民都到酒厂买酒糟喂牲口,那可是它们冬天的香饽饽。买酒糟的人很多,排着长长的马车队伍,一辆挨着一辆。</p> <p class="ql-block">  等了2个多小时,我们才买好,装了满满一车。父亲还买了20斤65度的草原散白酒,够过年喝的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赶着马车来到百货大楼附近,父亲把马拴在一棵杨树上,从车上拿下一捆从家里带来的干草,大黄马打着响鼻,悠然的吃了起来。父亲嘱咐我看好马车,就和母亲上街置办年货去了,我大声提醒母亲别忘了给我买小鞭炮。</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父母是让我来看马车的。我老实儿地待在马车跟前儿,一步也不敢走远。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大多都是乡下来县城置办年货的,背着麻袋,拎着提包,推挤在商店门口。</p> <p class="ql-block">  下午,父母亲买好了年货,有做衣服、鞋子的绵布,有炒好的瓜子、花生,还有年画、冻链鱼、红枣、黑枣等,一应俱全。母亲还特意给我买了一个大面包,那种香味至今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守夜,我们小时候叫熬年年, 也是整个过年的压轴戏。晚饭后,母亲和姐姐开始包饺子,饺子里一定要包上几个镚镚,初一早上谁吃出镚子谁就有福气。父亲忙着把猪头、猪蹄放到灶锅里煮。煮熟的猪头、猪蹄、鸡、鸭一起摆放在箅子上,在锅底放些黄米、红糖等,加火开始薰蒸,不一会儿锅边就四处冒烟儿,肉香四溢了。</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村子里没有通电,更没有电视机。饺子包好后,母亲便去串门了,父亲打开收音机听相声,姐姐也找小姐妹们玩儿去了。我和二哥最兴奋,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把100响的小鞭炮一个一个拆开,装满裤兜,拎上父亲给我糊的纸灯笼,一溜烟就跑没影儿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七八个半大小子在村子里疯跑,东家进,西家出,看看你家新买的年画,看看他家刚糊的灯笼。你点个鞭炮,我也点一个,比一比谁的更响,欢快的笑声淹没在阵阵鞭炮声中。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每个冻红的小脸儿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凌晨4点多钟,密集的炮声在村子里回响,人们开始拢旺火,接财神了。我们全家也来到院子里,点燃早已准备好的胡麻柴。大哥也开始放二踢脚,抓在手里,用烟头一点,咚的一声飞上了天,咣的一声炸开了。</p><p class="ql-block"> 旺旺的柴火苗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日子,祝福着家人健康平安,祈盼着来年风调雨顺,旺火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家人对美好明天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初一拜年也很有意思,天蒙蒙亮,小孩儿们就三五成群,挨家挨户拜年。天大亮的时候,拜年的队伍越来越大,十几个人,闺女小子都有。大孩子前面带路,小的跟在后面,不管是不是亲戚,都沿门门进。</p><p class="ql-block"> 一进门看主人年龄大些,就问"大爷、大娘好"!年龄小一点的,就问"伯伯、婶婶好"!我们几个最小的也跟在后面大声的问好。有时侯,前面的都出来了,我们后面的还没挤进门。问完好就等着主人给东西,不给就不走。一般都是给小子一根烟,给闺女一块糖。偶尔也有给2根烟,2块糖的,我们就兴奋不已,就说这家人真好,明年还来。 </p><p class="ql-block"> 因为去的小孩特多,主人偶尔有忘了给的,小孩儿就会弱弱地说,大爷,还没给我呢!主人赶忙拿出一根烟或一块糖递到小孩儿的手里,还不忘安顿一句,装好了,别丢了啊!</p> <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一次拜年,我们一伙小孩儿走到村子西头一个张大娘家,前面的几个小孩儿一进门就喊,"大爷、大娘好"!只见大娘脸一拉,厉声道,"好!好!好你娘头了,你大爷早死了"!前面的小孩儿吓得赶紧往外跑,后面的没闹机迷,还往里挤,边挤边喊"大爷、大娘好"!好字还没落地,苕帚疙瘩就飞出来了。我们边跑边问,"咋了、咋了?给烟了吗"?"给甚了给,快跑哇!鬼来了"!</p><p class="ql-block"> 晌午时分,我们衣兜里揣满了烟卷、糖块,在一片欢声笑语,叽叽喳喳中,拜年也就愉快地结束了。</p> <p class="ql-block">  弹指一挥间,流年不复返。现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可是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好多次梦见儿时过大年,笑着笑着就醒了。</p>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插图均来自网络,致谢原创作者,如不妥,可告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