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自由,外在更自由! ---深耕10.1问路心灵笔记及感想

清晨

<p class="ql-block">一、回归到生活。</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说他觉得对用心理学的视域去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存在着一种本能的抗拒,心理学只是我们了解问题的一个视角。把孩子的心理所受到影响归结为一个过日子的问题,这是一个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我深有同感,当我因为孩子的某些心理倾向去咨询有的老师的时候,对方拿出心理学专家的态度,说这是典型的什么什么心理现象,建议找专业的心理治疗师给他做多少次治疗,我会觉得不舒服,因为作为一个母亲,我直觉感受到孩子只是在长期的学习压力和老师家长的不正确引导下的一种倾向或情绪,他可能需要的是放松和爱的陪伴,以及观念的转变,如果拉着他去看心理医生,反而误导了孩子,让他觉得自己心理出了问题,给他带来更多的压力。而且感觉家长都被架空了,家长能做的就是带孩子求医问药,也觉得不对劲。而每次有问题咨询到杨老师,杨老师就会把这个问题回归的到生活,让我感觉到内心很笃定,看到希望,觉得自己可以使上劲,家长和孩子就会都受益,都会慢慢变的更好。也许就像杨老师说的看起来或许是比较慢的,比较笨的法子,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如果各大医疗机构求医问药一圈,看似求快,都是白费精力,徒增伤感。赵亮老师也曾经说过,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快就是慢,慢就是快!”</p><p class="ql-block"> 但是怎样把日子过好?回归的到生活当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确实是的,针对杨老师总结的几大问题,不要说孩子,我感觉我们大人身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特征:</p><p class="ql-block">1.创伤怎样去抚平和疗愈。</p><p class="ql-block">2.归因上的过错。(如爸妈的吵架是我的错)要能宽恕自己</p><p class="ql-block">3.简化。很多事情是要通过过程来实现的,我们会人为的把时间缩短了,要快,要效率,网络化使得生活简便快捷,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我们的所有节奏,导致我们无法进入到过程,很多需要循序渐进在过程和时间中解扣的事情无法接受,等不及。比如说听不懂了,就从学不会的地方一点点开始弥补,可是觉得来不及了,无法静下心来从头来过。陪伴孩子的时候家长情感和心都不在,在看手机,接电话,回短信,觉得一举几得。儿子就提醒过我说我总是同一时间干几件事情,可不是嘛!我和他爸都是这样的人,总是同一时间同时几种操作,觉得有效率,能干,有心理满足感,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人急着要结果,焦虑的表现呢?真的是时间来不及,真的就忙到这种程度,需要这样干吗?其实也未必,况且注意力不断跳来跳去也不是什么好事!</p><p class="ql-block">4.长期压抑、压抑自己,不会合理表达,会在某一时刻以不恰当的方式释放出来!</p><p class="ql-block">5.人处在抑制状态,大脑反应比较迟钝。</p><p class="ql-block">6.断裂的情感。一旦在情感上断裂融入社会就会有一种情感上的障碍。会形成一种很大的压迫感,怎样形成链接?</p><p class="ql-block">7.自卑感。长期处于自卑,无法超越,人的能力和心智无法向前发展。</p><p class="ql-block"> 回想自己长大的过程,自己多多少少都有些这里面的心理倾向,我也曾觉得内心受到很多伤害,也曾经为吵架的父母忧愁担心,劝了这个劝那个,也曾压抑和自卑,这些创伤都会影响后来长大后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其中有些特征严重了会给给孩子带来严重的自我否定,自残,甚至改自己的性别,觉得自己是作为一个过错而存在。</p><p class="ql-block"> 当前社会,物质生活提高了,孩子在这些方面体现的更明显。这些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成为过好生活的绊脚石,这些最不具体的东西变成了我们生活中最具体的忧伤,我们使不上劲,有的孩子甚至气的要打自己,要把这些“东西”从身体里拽出来打一顿。</p> <p class="ql-block">二、生活的三种角度来重新认识自己。 </p><p class="ql-block"> 苏格拉底“认识自己。”其中的寓意是什么?现代人又如何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幸福一些!生活又是什么?生活的是否有质量,是否有舒适度,是否能得到尊重和认可,反映的是我们的适应能力问题和生存能力。杨老师提到一个纪录片《零度以下的生活》体现的生存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恶劣的生存环境里,人无条件的臣服于自然,这时候人们就会进入到事实,尊重客观事实,是啥就是啥,建立自然的科学知识体系!当我们回到现实文明世界的生活,我们面临的就不仅仅是自然客观世界,还有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之间,就是高端课中所说的“和上帝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和自己的关系。”我们也要接纳所有的情景,是啥就是啥。教育孩子也是有客观规律的,不是以我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需要我们有强大的认知能力,来尊重和接纳是啥就是啥!在现实生活中,分为三类:</p><p class="ql-block">1.客观现实生活。是以客观实在为基础的生活,人们会创造大量的主观观念,人们为了生存下去,人们会不断探索,会不断的向客观现实靠近。</p><p class="ql-block">2.人和群体的社会生活。当下社会人不会被饿死,人的脑袋里一些错误观念虽然不影响生存,但你要去认识它了解它,比如你看到孩子不理想的状态,你真的能感同身受,理解他吗?当你自己被“痛苦之身”缠绕的时候,你能了解自己,同情到自己,进而有能力爱到自己吗?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仅仅是凑合着把日子过下去呢?</p><p class="ql-block">3.心灵生活。转向自己的内心生活: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人生有三件要事,一是对真理的追求,二是对真爱的寻求,三是对苦难的同情!”对真理的追求是精神世界丰富的基础,是成功持久与永恒的基石。对真爱的寻求,是情感世界丰盈的保证。对苦难的同情,是内心境界开阔的显现。灵魂拷问一下自己:我们有同情的能力吗?我们有能力爱到自己吗?我们真的能体会到孩子的不容易吗?这都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生活。</p> <p class="ql-block">三、问路心灵。</p><p class="ql-block"> 把日子过好,怎样更好的生存?能不能把子女教育好,反映的是生活的能力,两性关系处理好,社会关系怎样,反映的是适应群体的能力,还有面临自己的恐惧、孤独、不安全等等,需要进入到自己内心的生活。所以三种能力建立缺一不可:</p><p class="ql-block">1.客观世界生存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只要不放弃自己,基本的生存能得到保障,如果学习还是定位为找工作,有口饭吃,背离了学习知识本身。人和社会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活在没问题,但想要活好,就有不断的去认识真理,和客观规律靠近就会更好的适应。</p><p class="ql-block">2.社会人际的能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能以善相向,在现代关系中,善是一种非常脆弱的资源,但是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如果能真正同情人的苦难,当我们能对对方表达善意,对方回馈给我的也是善意。能对方有悲悯之心,以善相向,不要把对方放在对立面,共同解决问题,看到对方的立场。你想不成功,想不把事情做好都是一件满难的事情。</p><p class="ql-block">3.内心生活的能力。物质有了,常识也有了,当前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成为了我们更好生活的障碍。当我们的经济在发展,物质财富在积累,社会元素和结构以及三观都在悄然发生变化,如果我们精神上不增加营养,是无法和物质水准相匹配和平衡的,所以精神上出现了匮乏,对于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寻求就成为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吃饱了撑的!”怎样认识自己,自己怎样适应自己?合理的表达和释放,处理好自己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三种关系就好像三个树枝,下面的树干和树根是心灵(意识),要过好这三种生活,就要不断的向下走。如果树干是人的意识的话,树根就是一般意识(不仅仅指人),树成为树,人成为人!问路心灵。树根树干生长好了,就能更好滋润树干树枝,树叶,就能生存的更好。追根溯源,一切回到自己,回到自己内心生活,回溯到心灵,内在自由,外在更自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