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一句顶一万句》

谢玉盛

<p class="ql-block">《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经历过五十多年前文G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当时是人人皆知的语录,大意是,统帅的一句话,顶芸芸众生的一万句话。不过这部小说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一句顶一万句》,笫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作者刘震云。</p> <p class="ql-block">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河南省延津县,主人公原名杨百顺,随父做豆腐,因与父不睦,离家出走,在讨生活的过程中一路坎坷。挑过水,种过菜,做过馍,信过教,劈过竹,杀过猪,后来倒插门“嫁”给一个寡妇,后来这寡妇跟人私奔,将自己五岁的女儿巧玲丢给了他。杨百顺每一次变动都身不由己。身不由己的还有他的名字,从杨百顺,变为杨摩西,变为吴摩西,又变为罗长礼。几乎每一次改变都要被人换一次名字。</p> <p class="ql-block">杨百顺始终郁闷在生活的不顺中,无人可以交心,却唯独与巧玲有说不完的话。老婆与人私奔后,众人催促杨百顺带着巧玲出去寻妻,路上,巧玲又被人贩子拐走。他万念俱灰,带着满身的伤痛和惆怅,离开了延津这个伤心之地。此为小说上部——出延津记。</p> <p class="ql-block">小说下部——回延津记。故事发生在七十年后。当年巧玲被人贩子卖到山西沁源县,十八岁在沁源嫁人生子,其中一子叫牛爱国。这牛爱国便是下篇的主人公。</p> <p class="ql-block">牛爱国当过兵,会开汽车,退伍后为人开车运货,也为高速公路什么的拉土,结婚后生有一女。不知是命中注定还是性格不合,夫妻两人经常话不投机,生活并不如意。牛爱国遇到烦恼的事,原先还与千里外的战友通通电话,后来也疏远了。有时想遍身边的人,竟无一人可以交心,不觉悲哀。祸不单行,这年夏天,他的老婆也跟人私奔了。也是在众人的催促下,也是极不情愿地踏上了寻妻之路。</p> <p class="ql-block">牛爱国在寻妻的路上,想到母亲被拐的身世,想到自己生活的种种不幸遭遇,苦闷中不知觉间走向了延津。但是延津早已物是人非。七十年过去了,母亲的记忆是模糊的,她的继父杨百顺据说已漂泊到了陕西,而自己可以说上一句交心话的人究竟在哪里呢?</p> <p class="ql-block">《一句顶一万句》是一部受到好评的长篇。作家摩罗评论这部作品: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笔触始终紧贴苦难的大地和贱如草芥的底层人群,结构单纯而内容丰富,命悬一丝而荡气回肠。</p> <p class="ql-block">这部作品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且绝大多数都是底层草民,他们如蝼蚁般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他们是哪些人呢?各位看官不妨耐心听了:补锅的,看相的,剃头的,织席的,卖布的,贩驴的,杀猪的,赶大车的,开药铺的,吹糖人的,弹三弦的,做皮匠的,打银器的,做豆腐的,做裁缝的,做棺材的,铣石磨的,做醋的,喊丧的,卖肉的,编笆的,打铁的……还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对于这么多的人物,小说釆用了一种明清话本式的叙事方式,从一条线索带出另一条线索,每条线索带出的众多人物在一一交代之后,情节又如流水一样延伸,简洁,恣意,单纯,无必要,不纠缠。比如杨百顺离家之后,他的爹和两个兄弟几乎没出场过。舞台中心留待后来人。</p> <p class="ql-block">这部小说于简洁的情节中还隐含机锋,寓意深远。比如延津县的胡县长走马上任前,他爹拉着他的手说:儿啊,十里八乡皆为你贺,独我为你哭。为啥?做官如在豺狼中行。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如果不进大狱,怕是该打道回府了。为啥?如果有朝一日官位不保,千万别想不开,还是回来跟爹学医。不为良相,宁为良医。他爹是老中医。</p> <p class="ql-block">谁知胡县长在仼上一干就是三十五年,直到退休,平安无事。究其原因,一是得益于不懂为官之道,不迎不送不拍马,二是一囗浓重的湖南麻阳话,谁都听不懂,案子常常被他断得七零八落。久而久之,人们便不来找官。因为管得少,延津大治,一派太平。而与他同来河南做官的同僚,大半进了大狱。</p> <p class="ql-block">世上没有真心的朋友,无处去讲掏心窝子的话,或曰,孤独,是这部作品要表达的一个份量很重的话题。据说触发作者写作灵感的,是他的外祖母讲过的一个故事。说她的一个叔叔,一辈子没娶上老婆,跟家里的一头牛成了好朋友,有什么心里话都对牛讲。一天这头牛死了,叔叔三天没有说话,第四天离家出走。四乡八镇都找过,所有的水井也打捞了,不见身影。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普通的养牛人离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呢?无疑是孤独的痛苦。在这部作品中,庞大的个体数量集结而成的,不是温暖,而是寂寞。这是一群令人唏嘘的孤独者的群像。</p> <p class="ql-block">彼此之间的心门难以打开,是因为缺乏信任。有意思的是,作者在这群人中,安排了一个外国人——一个意大利的传教士老詹。这人年轻时就到中国来传教,一直到七十三岁去世,五十年来虽说只发展了八个天主教信徒,但他无儿无女无财产,一心信主的精神,真的感动了无数延津人。老詹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只要信了主,你就知道你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p> <p class="ql-block">许多读者悟出了这一角色的意义,作者自己也曾作过解释。他说,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人跟世界存在三种关系,一是人和物,二是人与人,三是人与自身。在一些有宗教信仰的国家,还多一种关系,即人与神。这不在于多出一个神,而是多出一个说话的地方。神无处不在。在神的面前,人们可以放心地倾诉,可以忏悔,甚至痛哭流涕。神的嘴巴是严的,朋友是会变化的。</p> <p class="ql-block">于是读者看到,这部作品中的众多人物,一直活在互相猜忌,暗中攀比,嫌贫爱富,诚信缺失,劳劳碌碌,苦不堪言的窘境中。虽然大家都很努力,寻找能说得上一句话的知心朋友,但终不能得。从七十年前到七十年后,贫穷如是,富裕亦然。</p> <p class="ql-block">有记者问刘震云,怎么看《一句顶一万句》这部作品。刘答:这是我写作以来写得最好的一部书……有人说这是我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我认为是中肯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亲朋好友阅读。</p><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