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浇得桃李红——记三河市老科协会员、农艺师、天津农学院客座教授关俊杰(马茂岩 陈思佳 王金)

悟空无相

<h3>关俊杰,1993年6月毕业于河北省昌黎县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林果专业,大学本科。近年来,他放弃大城市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三河市,每天深入到果园,汗洒黄土地,指导果农进行果树种植,在使农民获得累累硕果的同时,也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较好体现。<br> </h3> <h3><br>深入果园,进行技术指导<br><br>关俊杰发挥技术优势,服务果农的一项重要做法,就是针对果园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019年,三河市山下庄李兵松新建果园。关俊杰根据该园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实际,推广“大桃快速整形”技术,“苹果优质早丰栽培”技术,使该园的桃、苹果、李子等果树第二年就开始结果。到了2021年,桃树、李树,每株均产优质果30余斤。樱桃也开始结果,成为三河东部山前区,同期樱桃唯一结果的果园。<br>关俊杰采用“高接换头术”改造果树,也是进行技术指导的一项重要措施。三河市中门辛庄村有300余亩果园,栽植的山杏、毛桃等果树,不仅品种落后,还迟迟不能结果。2021年,他针对这些果树存在的实际问题,实行了“高接换头术”,为五千余棵落后品种树嫁接了“油蟠九号”“82—33”“新世纪”“西梅”等新品种。现在换头后的果树长势良好,预计2022年开始结果。<br>关俊杰还在果园中推行综合防治技术,防治病虫害。2021年,在有800余亩樱桃、油桃的三河市千木园林果园,他普及“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理念,帮助果农在麦收季节助迁瓢虫、草蛉虫等益虫,有效地改善了果园的生态环境,还逐年降低了相关的植保费用。<br><br>推广“叶面喷肥”、提高果品质量更是关俊杰的拿手好“戏”。2021年,关俊杰指导三河市刘连合果园采取“叶面喷肥”的方法,给果树补充磷、钾肥及其他元素,有效地提高了果品口感。因此,果品的售价也随之提高,其中“油蟠九号”“82—33”“新世纪”等果品,每斤售价均突破了六元,比同类产品每斤多收入两元钱。两年多来,关俊杰深入到21个果园,对果农进行技术指导,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h3> <h3><br> 集中培训,登台授课<br><br>关俊杰还从2020年秋季开始,在三河市老科协和三河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安排帮助下,对全市农民分期、分批地进行“新型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训。<br><br>2021年11月19日至25日,关俊杰根据三河市大石各庄千亩梨园、古梨树多的实际,采取室内授课和现场讲解等方法,对50多名梨农进行技术培训,主讲了清园管理、落叶归根、改良土壤、病虫害防治、综合防治和绿色农业等专业课程。一位女梨农高兴地说:“关老师的讲课,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对我们梨农帮助太大了,希望关老师今后要给我们多多指导。”关俊杰对大石各庄梨农的培训,较好地提高了梨农对古梨树管理的技术素质,助该梨园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br><br>紧接着,关俊杰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大棚菜专业村——三河市三里庄村,对菜农进行大棚菜种植培训。仅2021年,关俊杰共对全市10个村、500余户的果农、菜农进行了技术培训,较快地提高了人们的技术素质,赢得了广大果农、菜农的欢迎,促进了果树,蔬菜增产、增收。<br><br>此外,他还建立了微信群,利用网络平台,为果农、菜农答疑解惑,向人们讲授果树、蔬菜种植知识。一次,一位网友向他提出了“如何解决甜瓜种植的重茬问题”,他快速、科学的给以了“可采用嫁接、营养钵育苗的方法解决”的回答。仅2021年,他在线上回答果农、菜农关于如何种好果树、如何种好蔬菜等问题10000余人次。</h3> <h3><br> 联系实际,撰写科普文章<br><br>为了更好指导果农,菜农种好果树,种好蔬菜,关俊杰还利用工余时机,抓挤时间,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果园、菜园种植实际,撰写了“苹果优质早丰栽培”“温室果树”“枣甲口虫防治”等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论文170余篇、360余万字,其中“柿果折枝采摘法”一文,获中国农业科技优秀论文评委会“优秀论文奖”,并入选《中国农村实用新技术文库》第一卷。他撰写的“大树移植的关键技术”“古树复壮技术”等论文,在《现代园林》杂志上发表。尤其是2017年6月,他结合参与设计的辽宁省“葫芦山庄”、河北省“集发观光园”等三个项目的经验,编辑《观光农业知识问答》一书,并于同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为我国的观光农业项目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br>由于肯于吃苦,业绩突出,关俊杰曾被国家农业部,河北省农业厅表彰,授予他“致富标兵”等荣誉称号。2021年,他当选三河市第七届政协委员,“学习强国网络平台”和《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h3> <h3><br>身体强壮,面色黝黑的关俊杰,曾经在不同的场合不止一次表示,我掌握的科技知识是党培养出来的,我一定要报党恩,在乡村振兴,科技兴农的道路上,不骄不躁,继续努力,运用科技知识这一有力武器,汗洒黄土地,为农民服好务,把桃、李培育的果甜、色红;把蔬菜培育的四季常青,助农民增产、增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