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谨以此篇献给新钢五七中学二连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如烟的往事,血色的青春,总是在记忆的年轮里翻转,似一把心锁,印记在心里,紧紧扣住。——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王晓江撰写 姚建义插图</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学的最后两年几乎没怎么上学,天天在外玩。记得是一天的下午,有同学跑来对我说公榜了,要上初中了,有我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我兴匆匆去了苗甫小商店那,几张红色的纸于高处墙上赫然醒目,是上初中的名单。我细细寻找,果然有我的名字:王晓江 贫农。</p> <p class="ql-block"> 几天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新钢五七中学”。在炼铁坡上一幢土砖平房没有任何修饰的兀立在那。</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中学虽然只有一幢平房,但却可容纳一连、二连、三连三个连队(年级)。由于文革或由于其它什么原因,在县里各学校读书的新钢子弟都回到了厂里自己的学校。所以一下这个属于新钢自己的职工子弟学校便丰满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从一开始便有了齐全的三个年级。我们初中一年级(一连)有四个排。排的划分一般是按居住地和父母工作的单位决定的。比如我们一排便大多为住苗甫、机修的,父母在医院、机关、供销等工作单位的。教室非常简陋,课桌是用长长的木板钉在被楔入泥地的两根木头桩子上。椅子则是长木板固定在铁管烧焊的架子上。</p> <p class="ql-block"> 一个排的人不少,四十多个,满当当的挤在一间房子里。同学分男女。第一排男,第二排女,再第三排男顺序类推。老师有的是小学跟了过来的,比如林老师、钟老师、蔡老师。还有些是从企业抽调来的。那时还有一支工宣队进驻。他们带来了革命的蓬勃生机和艰苦朴素的学风。</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教室里学习的时间不多,有相当的时间在工厂、农田学工学农。学校里木工组、饲养组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在老师和工宣队的带领下学习做砖及军事训练。坐下来学习,我们的课程有数学、工业基础(物理)、农业基础(化学)及英语。Long Live Chairman Mao便是那时学的。</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校长叫赵xx,是新钢炼铁车间调来的。江苏人,有一口浓重的江苏口音。人很朴素,不苟言笑,很受师生们尊重。</p> <p class="ql-block"> 那时多适用军事化管理,没有什么初一.初二的概念。一连、二连、三连便是初一、初二及高一的分设。这个学校我们读了约两年,也是在一个下午,我是从炼铁学工的铆焊岗位被叫回了学校。</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得到了通知,我们初中毕业就要被分配进厂,要当工人了。我和我的同学都非常高兴,等待着被分配进厂。以后的几天陆续看见同学被分配去了这个车间那个单位。终于一天炼铁车间的人事走过我的身边,用一口南昌话告诉我:一会跟我走,你分到了我那里。还去烧你的电焊。</p> <p class="ql-block"> 我莫名的兴奋引颈翘望。然分配停止了,五四年以后出生的不再被分配,已分配的也要回学校。我又成了一名高中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