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汪剑平,电视台编导、独立写作人、民刊《湍流》编委。曾获“遇上诗和远方”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首届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金奖、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2018年度十佳、中国当代汉诗精选一千首大赛金奖、2019年度“华语诗歌奖”、《我们的诗界》诗集征稿二等奖、《诗歌周刊》2020度“中国好诗榜”。电视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四次获湖北电视学会专题类一等奖。出版诗集《蚍蜉》《省略号》,散文集《站在上帝肩膀思考》《南墙之南》。发表作品千余件。</p> <p>老街老巷</p><p><br></p><p>一</p><p><br></p><p>从三岔路公交站到我的公司大约七百米的路程,往常我都是沿大路走,这天,我鬼使神差地仄进一条狭窄的巷子,漫无目的往纵深走去。一般来说,巷子有两种,一种是由许多房子倚势形成的小巷,只能一人通过,倘若迎面来人,彼此都会侧身避让,方才安然。还有一种是由相向排列的房子形成的街巷,这里大都商铺林立繁密,人群川流不息。我走进的这条巷子,是一条街巷,除了商铺之外,卖菜的居多。我的公司离这儿不远,但我居然一直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这的确令我匪夷所思。其实我在这座城市已经生活三十多年了,记得二十年前,我为拍摄电视片《老街老巷》几乎把所有的老城区都拍了个遍。或许我曾经来过这里,或许这里四周改变太大,总之,我因记忆的迷失,油然生出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惆怅。</p><p><br></p><p>二</p><p><br></p><p>长久被高楼凌厉地打压,被生活疲惫地追赶,徜徉在老巷子,有了时空倒转,世事沧桑的悠远。定式的局促、定式的郁闷、定式的一脸茫然,定式的焦躁不安,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然随性,安详宁静的回归。老巷子,以它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沉淀,让我们懂得了安贫乐道,陋巷箪瓢,墨守成规的精髓所在。</p><p>初春时节,天空阴沉,细雨纷纷。巷口一棵粗大的梧桐,新枝萌发,苍翠欲滴,繁密的紫色花儿尽显端庄、华贵、矜持的曼妙仪态。在风大胆地挑逗下,一朵娇羞的花瓣,作蝴蝶状,情不自禁地歇落在少女路过的红伞间,尔后,款款地消失远方。</p><p>置身在老巷,四周是失而复得的景象。斑驳厚重的老墙,烟熏漆黑的梁柱,雕龙画凤的木窗,苔藓滋生的庭院,忽明忽暗的楼道,以及陶罐里栽种的月季花,无不透露出,涣散平易,不动声色的自然常态。探究某些旧物的细节,我因触摸到岁月深处的暖意与遗痕,怦然心动,喜极而涕。</p><p>老巷子介于历史与现代之间。它既是时间的节点,也是链结的通道,由此,许多飘然而逝的事物仿佛一下子清晰起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它们的存在。或许是一个表情,或许是一声叹息,或许是一种冥想。如果说,连片的老屋是身体,那么老巷就是血管,而人流则是涌动新鲜的血液。生生不息,滋养千年。</p><p>老巷子是城市的前世今生,失去这些,城市就没有了灵魂。</p><p><br></p><p>三</p><p><br></p><p>我喜欢老巷陈旧的气息。</p><p>屋檐上垂挂的蜘蛛网眼的缝隙,阳光婉约地照在青石路上,当车辕和脚步风尘仆仆,会有光斑四处飞溅,踢踢踏踏,咿呀作响的韵感由远及近,由近及远。</p><p>眺望盈月清晖的靡丽,最佳的角度,莫过看去一片幽暗朦胧的瓦脊。如水的月光,从瓦槽间哗哗地淌下,惊得一只夜行的猫儿迅速逃逸,无影无踪。</p><p>有临街的窗户,灯影绰约,修竹摇曳。歌者的呤咏,一个平声是唐诗,一个仄声是宋词。一个押韵是李白,一个叠韵是苏轼。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老巷因与众多历朝历代诗人们的邂逅,变得灵秀隽永,情意绵绵。</p><p>不过现实的老巷,更让我流连忘返,惊喜不断。老巷的喧闹,生机蓬勃,活色生香。蛋糕色味俱佳,大笼包肉汁浓郁 ,一筐筐蔬菜,青翠水灵,一盘盘卤货,肥而不腻。</p><p>目光饱餐,垂涎欲滴,舌尖的味蕾抵达生活至深的意蕴。</p><p>包子铺,生意兴隆。争相购买的人群排成长龙。问一老者,何故招财?答曰:个大,馅多,实惠,尤以牛肉馅最佳。买来一尝,果然名符其实,唇齿鲜香。</p><p>走进一早点店,选好位置坐下,老板娘问,吃什么?我说,来一碗豆腐脑吧。</p><p>这是一家专事炸油条、油饼的早点店,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妻。老板娘体态丰腴,夫者高挑精瘦。尽管满身沾满白花花的面粉,但夫者那一头细心打理的头发,柔顺整洁,油光可鉴。 </p><p>这里店面不大,可是生意好得出奇。有甲妇问,你家不是住在红门路吗,从那里过来,少说途经七八个公交站,大老远跑到这里买早点值吗?乙妇说,这家的油条炸得酥软可口,货真价实,多远都值得。</p><p>店主闻之,得意洋洋。客者闻之,点头赞许。</p><p>走过一活鱼摊,见一女贩正与老妪讨价还价,紧接着,抓鱼、称鱼、剖鱼,手脚麻利,一气呵成,功夫了得。问女贩,鳝鱼一斤多少钱?答曰:三十五元。我曰:昨,我在七一一菜场买过,一斤二十八元。你卖太贵。女贩翻一白眼,于我弃之为快。我自讨没趣,悻悻离开。</p><p>这里的街巷四通八达,曲径通幽。有门面的,倚门设铺,没门面的,席地摆摊,一家紧挨一家,一人紧挨一人,密密实实,见缝插针。走过一截,发现凡经营杂货、干货者,以川人居多。</p><p>“咋子嘛,我这人直杆杆(爽快),蛮巴实的,您今天买的花椒真是捡耙鸡儿了(捡便宜),划得来啊。”一个男人正与顾客谈生意,满口地道的川话。</p><p>询之,男人出川到津已有二十载。凭借川人吃苦耐劳,勤扒苦做的传统,他硬是绝处雄起。哪里安身,哪里就是故乡,是川人坚韧的性格。</p><p>抬头看到门额上依稀可辨朱红标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我是过来人,一看便知这样的标语只能出自那个动荡的年代。它将那时人的精神表现得气吞山河,豪迈铿锵。</p><p>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气神。那个时代的人,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只要一声令下,全民总动员,表现出一副当家做主人的气概。不计个人得失,不讲任何困难,一个劲地往前冲。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p><p><br></p><p>四</p><p><br></p><p>万物有灵。一栋房子,一条老巷子,如果久远了,都会有灵性。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附着了几代人耳鬓厮磨,情逾骨肉的气息。正是这种气息,喂养了我们的身体和思想,让我们懂得忠义仁勇信,礼义廉耻孝。在这阴阳平谧,安泰祥和的老屋里,我们灶火炊烟,酱醋油盐,生儿育女地共守时间流逝,岁月老去。</p><p>外面的世界眼花缭乱,光怪陆离,那些已经和我们原本的生活相去甚远,格格不入。老巷、老屋仿佛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箴言,它时刻在提醒我们,不要走得太快,飞得太远。面对现实的喧嚣和诱惑,更多的贪、嗔、痴必定带给我们深重的罪孽,唯有回归,唯有遵循自然的规律,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和、闲适、与宁静。旧有事物,存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全息能量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感知万物有灵的秘密,让我们获得了天人合一的平衡。</p><p>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人心善了,周围的事物就会变得美好,人心恶了,灾祸就会惩罚我们,这是天道。住在这里的人们,用他们对老巷、老屋的坚守与迷恋,明示了这个道理,而我们又有多少人懂得呢?</p> <p>汪剑平新诗集《蚍蜉》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精选作者诗作160首,是一部值得推荐与收藏的好诗集,60包邮,有喜欢的请扫描汪剑平二维码加微信购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