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味儿》</p><p class="ql-block"> 作者 残书铁剑</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除夕,是我退休之后过的第一个年。</p><p class="ql-block"> 中午午休醒来,看见妻子在和面,问妻干什么?妻说,要给孙子们炸果条(我们小时候叫茶食)。我赶紧从冰柜里拿出存放好的牛油,在锅里化开,又出去买了一些芝麻。开始忙乱起来。油锅开了,放入妻弄好的果条,顿时,满家腾起一股浓浓的年味。炸好果条,忙叫孙孙来尝,孙子更是喜欢的不得了,说太好吃。还问这问那,又一起帮姥姥做起来。这时,女儿也跑过来帮忙,我反而成了闲人,只负责采购东西。</p><p class="ql-block"> 其实,孙子们也吃过果条,果条也不是什么贵重的食物,是小孩子当“零嘴”,大人们喝奶茶时泡几根,那种小零食。在超市里买的是袋装的那种,有的裹着白糖的,也有我喝奶茶时泡的咸味儿的果条,但是却吃不出今天味道,孩子更不知道果条怎么做的。</p><p class="ql-block"> 吃着炸好的果条,便想起了儿时过年的情景。记起小时候过年一些点滴。</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生活不是很宽裕,物质极其匮乏,因此过年是我们这些平时吃不上好吃的,穿不上新衣服,都能在过年这几天得以实现。因此,过年成了我们这些孩子一年最期盼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时节已进入腊月,尽管天寒地冻,但是孩子们就开始扳着指头数过年的天数。而大人们也开始置办年货,做年食了。稍微宽裕点的年份,宰鸡、打兔子,在准备一些糕米,剁上一些包饺子的肉馅,在买点豆腐和一些蔬菜等。当然猪已经宰了,羊肉也已经备好一些了。有钱没钱,红红火火过年嘛。</p><p class="ql-block"> 可是在那个物质极度短缺的年代,购买年货就是凭票供应的一些紧缺的商品,比如一包火柴,半斤薯干酒,半斤红糖,半块茶叶等等,一年也不买醋和酱油,过年也因为要吃好的,买上一瓶散装的醋和一瓶散装的酱油。</p><p class="ql-block"> 一过腊月二十三,家里便开始忙碌起来,先是打扫家的卫生,拆洗衣服和被褥。我们小孩最盼的却是做各种各样的食物,其中“茶食”便是最喜爱的食品之一。那时候,没有糖,母亲用甜菜熬制的糖稀,和在面里,在放几颗鸡蛋,在油锅上一炸就好了。有时候,父亲不忙了,也用母亲熬好的甜菜糖稀给我们做一些麻糖,以展现父亲的手艺。因为我的爷爷就是一个麻糖匠,父亲小时候也跟着学过。但那时候不是用甜菜熬的糖做的,而是用糜米和麦芽发酵而熬制,需要有专业的工具,时间也比较长。现在用甜菜糖稀做就简单多了,把搪稀熬的再浓稠一些,冷却一下,父亲就开始在手里来回的拉扯,就像拉拉面一样,本来棕红色的甜菜糖,在父亲手里一会儿就变成了白色的空心的麻糖,在放在外面冷冻一下,又甜又脆的麻糖就可以开吃了。村里人没有会做麻糖的,只有我家有麻糖,所以也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就是蒸馒头,做年糕,做酥鸡、丸子和爬条肉,村里人把这些活儿叫做“蒸煮”。村里人见了面,也客气起来,互相问候也是问年货准备好了哇,回答便是准备好了。而父亲总是说,三十晚上一放炮,就算过年了,谁也留不在年的这头。</p><p class="ql-block"> 其实,现在看来,农村过年极其简单的,辛苦了一年的大人为了孩子,变着花样做一些好吃,为的就是让孩子们开心,也为了祈福来年风调雨顺,日子更好。</p><p class="ql-block"> 前些年,不知忙什么,过年总是马马虎虎,尤其女儿不在家的那几年,除夕那天总是匆匆忙忙地买一些方便的食品,比如火腿呀,罐头呀,再买一些熟制品猪头肉,猪肘子和一只烧鸡,再买二斤油糕,这就算过年了。这些也是为了给女儿拍照片用的。其实真的吃不下,也觉得永远没有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么好吃。</p><p class="ql-block"> 直到今年退休了,孙子也长大了,才感觉有必要准备一下,让孙子也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由于父母生我比较晚,所以,我稍微大一点的时候,过年的营生父母已经力不从心了,所以我就开始在父母的指导下做一些酥鸡、丸子和爬条肉的食物,关于烫、洗猪头更是我的事儿了。猪蹄子和猪肘子还要留在二月二再吃。</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变学会了做这些食品。因此,前些年,过年家里要做这些吃食,也是我一人承担 ,妻子只是在旁边给我打帮手。今天做果条的时候,我还和姑娘开玩笑的说,今年过年做年食的时候,你一定要过来学习,要不老爸有一天不在了,你们都不会,咱家的这点传承也彻底丢掉了。说完心里就有了一种无限的伤感。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已经到了我开始给孩子交代这些事儿的时候,于是有感而发,也有了这篇《年味儿》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也愿我们家庭的一些做法后继有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