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观音峪

李红梅

<p class="ql-block">  最近有一首歌《听闻远方有你》火遍大街小巷,起初我还以为这是一首情歌,颇不以为然,后来从抖音上得知是刘钧老师为表达对已故奶奶的思念特写的这首歌,我投入地听了好多遍,歌词入心入髓,不知不觉间联想起我的外婆,禁不住泪流满面。连日来我慈祥的婆(我老家偃师、孟津一带称呼外婆为婆)那熟悉的身影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我的思绪也被拉进了儿时熟悉亲切的外婆的观音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难忘外婆叙说的往事</b></p> <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娘家在灵宝市阳平镇秦岭山脚下的水峪村,一个名叫关家峪(现在叫观音峪)的偏远自然山村。在我小时候,婆几乎每半个月就要到阳平街赶集,说是置办东西、探望姑娘,实则是上阳平集看看热闹,享受美食。每次婆从山里来,都收拾的很得体,头顶白色洋布手巾,上穿青色的确良布制作的偏襟衫,下穿扎着绑带的黑色棉布裤子,脚蹬一双黑色小脚绒布鞋。她是小脚女人,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操着一口浓浓的洛阳口音,在很远的地方我就能认出她,一听到她的声音我就知道她来了。</p> <p class="ql-block">  婆多次给我讲我小时候的事情:“你的命都是我救哩!你一岁时发高烧,吃药打针不见效。打针时因消毒不好,屁股都化脓啦,高烧不退哭了几天几夜,都快没气啦!眼见救不活了,你家里人说是个女孩,不行就扔了吧。我坚持说女孩也是人,只要有一口气,就得给孩子看病。也是你命不该绝,刚好县里的医疗队来咱阳平下乡看病,我们立马找县里医生给你做了手术才脱离危险,保住一命”。婆的话语使我无形对她心存感激,同时在我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阴影。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里,我原来是可有可无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婆的话使我联想到童年时,姐姐有同龄的小叔陪伴一起上学、玩耍,而我就像一个跟屁虫似的,黏在他们身后。他们嫌我小,玩不到一块,兜兜圈就把我这个拖油瓶甩出几条巷道,留下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抽抽噎噎回家,弟弟是个家里唯一的男孩,爷奶、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眼中瞳仁,唯独我不招待见。我曾一度认为我就是人家所说的河里捡来的孩子吧,我的家人到底在哪?我是否该去找我的亲妈…</p> <p class="ql-block">  何况通过我暗中观察,爷奶、父母、叔婶、姑姑、姐弟,全家人对我也都挺好的。父母看出了我的异常,告诉我别听婆瞎说。小时候打针化脓确有此事,但家人从来没有要放弃给我治疗的念头,要不现在还好好的活着吗?不过我认为婆的话并非空穴来风,过往的事情无法考证,就是考证清了又能咋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回味儿时的美景佳肴</b></p> <p class="ql-block">  观音峪景色四季鲜明:春季青草含羞地探出头颅四下张望,各色各种的鲜花竞相开放,处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夏季繁茂的草木将山峪装扮,巍峨的山峪显得更加深幽与丰满,沟沟壑壑生机无限;秋季红叶绚烂、金果飘香,鹿儿奔跑,锦鸡飞翔,茅莓红艳、欧李酸甜。常言道“山里孩子不受穷,吃罢茅莓欧李红”;冬季瑞雪笼罩,炊烟袅袅,万物储力,蓄势待发,充满憧憬和希望。</p> <p class="ql-block">  每年暑假,我都到舅舅杨宝成家小住,和同岁的表姐玲霞及表妹慧霞、芳霞、艳霞一起到后山玩耍,那里水草丰美、那里牛羊成群、那里巨石耸立、那里鲜花遍野……那情那景让我们流连忘返,直到日落西山才悻悻返程,路上我们都要采撷鲜艳的野花、采摘鲜红的山果带回家,给家人们品尝。</p> <p class="ql-block">  舅舅是一位好猎手,他在田间耕耘时总是带着土制的猎枪,不失时机地打些野兔、野鸡等,改善家人膳食。有一次我和表姐去地里叫舅舅吃饭,途中和舅舅插肩而过,只见他提着猎枪匆匆忙忙地说“你俩赶紧回去,我去追野兔,一会就回去”,转眼已不见踪影。在返回的路上,表姐说:“快看,那有一只野鸡!”我举目望去,一只野鸡从前面庄稼地里警觉地飞过,正如大人们说的一样,黄褐色、漂亮的尾羽很长。早就听说野鸡的羽毛能制成戏台上人物头盔上漂亮的翎子,心想要是舅舅能猎到野鸡该有多好,我就可以有心仪已久的翎子了。</p> <p class="ql-block">  在我小时候每年的农历大年初二,我都要随着父亲去观音峪村婆家走亲戚,虽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即使大雪覆盖,我依然兴致不减,拉着父亲的手,一路走去。因为舅舅家里有几个和我年龄相近的表妹,我们吃着自家炒制的花生和晾晒的柿饼,变着花样玩游戏,觉得非常开心。</p> <p class="ql-block">  妗子、婆忙里忙外做一大桌子菜招待我们。最好吃的是舅舅打猎打的兔子,兔子肉经过泡制,麻辣鲜美让人吃的特别过瘾。在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里,腌制的兔子肉堪称人间美味,至今还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随着国家枪支管理法的颁布与实施,舅舅的猎枪上缴。品尝野味变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寻求先辈曾经的脚踪</b></p> <p class="ql-block">  外公、外婆于2003年、2004年相继离世,我因为在生产一线工作就很少到舅舅家去,偶尔前往也是行色匆匆。2008年、2019年我慈爱的父亲、母亲先后去世,每次葬礼都是舅舅家里大小十多口人忙前忙后,表妹芳霞陪我从前至后守候灵堂、不离左右。每逢忌日,舅舅必到,甚至比我们姐弟三人去的还早。每当说起此事,舅舅说:“那有啥,一家人,理当如此”。</p> <p class="ql-block">  去年冬季我80岁姨母也去世了。听说她年轻时干活是把好手,30多岁时遭遇一次交通事故,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时两腿弯曲,重心不稳,摇摇晃晃。在她晚年病重时我和姐姐去看望,只见她瘦骨嶙峋,在床上蜷缩着,一百多斤的体重只剩下七八十斤,见到她的瞬间我不禁泪如泉涌、泣不成声,那还是我慈爱的姨母吗?我简直不相信这会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  我于去年五月退休,在家除了给年逾八旬的公婆做饭无所事事。有了空闲的时间,我便想着去做点自己的事。我一直想知道父母及先辈们人生历程。父亲家族的经历我已经通过叔叔们做了详尽了解。经过斟酌我于去冬12月13日一早到阳平镇观音峪村看望舅舅,通过他了解母亲家族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  在温暖的火炉旁,舅舅娓娓道来:“咱老家在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那离刘秀坟不远,我小时候常去那里玩耍。咱村就在黄河边上,离孟津老县城四五里路。你外爷解放前只身一人到阳平镇做小生意,就是卖包子。解放后返回老家,1955年在我5岁时又来到阳平镇,我也跟着来到阳平街停留了一年,那时候你外爷就是在阳平街后窑升子家门口,搭了两间草棚,还是卖包子。那时候阳平街做生意的都在九龙庙跟前及后窑水泊子周围。1957年你外爷到阳平供销合作社食堂做饭,成为公家人。</p> <p class="ql-block"> “1958年修洛宁水库,你婆和你姨两人都被派去修水库。就你妈和我两个孩子在家。我俩在村大集体食堂吃饭,吃喝都是村里发的,排着队、拿着盆。领馍、汤、辣椒水子,到后来越来越没啥吃,成天饿肚子。想走村里不让,你婆不忍看我俩挨饿,1960年私下带着12岁的你妈和10岁的我,从洛阳乘坐火车到阌乡车站下车,到阳平投奔你外爷。你姨没有来,还留在洛宁修水库。</p> <p class="ql-block">  到阳平后无处落脚,只好到观音峪村找眼窑洞居住。当时观音峪学校只有小学一到四年级,上完小要到阳平街,当年我和你妈都在阳平街学校上完小,完小位置就是在花厂北边,后来阳平街磷肥厂把学校占用了。观音峪距离阳平街十里,上学走着去,一星期回家一次,有时馍不够吃星期三回家取一次。那时候人都缺吃,粮食不够时就吃榆树皮、玉米芯、花材壳、棉花籽冲饥。</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交谈至中午,舅舅带我到村里转转,当走到村南的一孔窑洞时,舅舅指着说:这就是当年我一家人寄居落脚的地方,这附近都是窑,那时候都是这条件。想到本地秋季阴雨连绵,山体滑坡、窑洞坍塌随处可见。可此处崖面不高,窑洞虽然裂缝但还未坍塌,我心里不禁五味杂陈,母亲当年就是因曾住在这孔牛窑里,落下了全身牛皮癣,终生备受折磨。曾听母亲说:“年轻发病时,奇痒难耐,多处被抓烂,血水流淌。当时给你们喂奶时,血水伴着奶水流进了你们姊妹三人的嘴里。好在没有传染给你们。”说到这里母亲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们一家也因为母亲的癣病,忌食辣椒,口味清淡。以至于上班后每吃一次辣椒,就上一次火,嘴就要烂。看着一辈子遭受牛皮癣折磨的母亲,我就恨极了滋生细菌的牛窑。</p> <p class="ql-block">  来到观音峪学校的旧址,书写“观音峪学校”的青砖混凝土结构的大门楼屹立在荒草丛中,残垣断壁依稀勾勒出当年的轮廓。院子中杂草丛生,几颗小柏树透出一片绿意。舅舅说这里以前是个庙宇,后来改为学校。进去后仔细观看,发现别有洞天,宽敞的教室、明亮的窗户,尽管木质门窗已不复存在,愈发显出教室的敞亮。墙上的对联、文字已斑驳不清,但黑板上的白色线格依然清晰可见。舅舅这位当年在这里朗朗读书的10岁孩童,现已是腰背不再挺拔的71岁老人,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浩渺、人生的短暂!唯见屋脊梁上那精湛的木雕,依然以清晰的纹路记载着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弹指间,我们当年的孩童已经长大且不再年轻,祖辈们、父辈们也相继变老或已作古。纵使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在自顾不暇中,满载我儿时情愫的观音峪,却让我难以忘怀、越来越想念!</p> <p class="ql-block">李红梅,网名落雪听梅,出生于灵宝市阳平镇,在灵宝市二高家属院长大,自幼受学校文艺氛围熏陶,喜欢文学,唱歌,业余时间喜欢写写见闻感受,纵时光洗去铅华,仍保留一份超越凡尘的纯净心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