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发明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美术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其最大的成就是绘画,肖像画《蒙娜丽莎》、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是达·芬奇一生中的三大杰作,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纪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蒙娜丽莎》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达·芬奇的父亲叫瑟·皮耶罗·达·芬奇,是佛罗伦萨的法律公证员,因此十分富有。他的母亲卡泰丽娜是农妇。达·芬奇是他们的私生子。</p><p class="ql-block">达·芬奇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姓。他的全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思是:“芬奇镇梅瑟·皮耶罗之子——列奥纳多”。"da Vinci"是指他的出生地佛罗伦萨西北约50公里的芬奇小镇,“ser”表明他的父亲是一个绅士。Leonardo(列奥纳多)才是他的名字。</p><p class="ql-block">达·芬奇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一个博学者: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span></p><p class="ql-block">达·芬奇全部的绘画、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页。他的著作《哈默手稿》中蕴含了大量的早期的科学知识,但究其精密复杂程度仍可与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相媲美。这本著作囊括了几乎其所有的研究方向。直到1680年(辞世161年后)才以《绘画论》为名出版。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p><p class="ql-block">达·芬奇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成为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画家,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1519年5月2日病故。</p><p class="ql-block">为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和科学大师,1928年在他的故乡成立了“列昂纳多·达·芬奇博物馆”,之后又成立了“芬奇的列昂纳多博物馆”。在米兰的科学技术博物馆中也有列昂纳多·达·芬奇的专题介绍。</p> <p class="ql-block">《 达 ·芬 奇 自 画 像 》</p><p class="ql-block">《自画像》是达·芬奇的素描精品。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还有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p> <p class="ql-block">《 蒙 娜 丽 莎 》</p><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举世闻名的肖像画作品。它代表了达·芬奇的艺术思想。原作的尺寸:纵77cm、横53cm,该作品画在一块黑色的杨木板上面。画作运用了透视法等多种绘画方法描绘了一位恬静端庄的美丽少女。她充满着对生活的喜悦和信心。画家敏捷地抓住少女一瞬间微笑的表情,表现出她微妙的心里活动,给观众以丰富的联想。肖像以柔和的色调、细腻的手法刻画了少女的脸部、颈部和手部。直视蒙娜丽莎的嘴巴,会觉得她没怎么笑,然而当看着她的眼睛,感觉到她脸颊的阴影时,又会觉得她在微笑。画作中,蒙娜丽莎坐在一把半圆形的木椅上,背景道路、河流、桥、山峦,和蒙娜丽莎的微笑融为一体,散发着梦幻而神秘的气息。这种甜美的艺术风格和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歌颂,以及对女性美的欣赏观念是完全一致的。</p><p class="ql-block">达·芬奇用三年的时间在佛罗伦萨绘制了这幅肖像画。他因为太喜欢这幅画,不舍得交工,就连夜打包,和仆人一起逃跑了。</p><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的右手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这幅油画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并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画面中肖像人物的身世、订画的意图以及后来是如何被法国王室收藏的,至今仍然是个谜团,无法确定。</p> <p class="ql-block">《 最 后 的 晚 餐 》</p><p class="ql-block">《最后的晚餐》是为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餐厅所画的壁画,宽420厘米,长910厘米 。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也曾被达·芬奇之前许多宗教画家描绘过。在之前,所有的画家对画面艺术形象处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把犹大与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被审判的位置上。这是因为画家们对人的内心复杂情感无法表现,从形象上难以区别善恶。由于达·芬奇对人的形象和心理作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能从人物的动作、姿态、表情中洞察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这幅表现耶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画面占满了修道院食堂大厅的整个墙面,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p><p class="ql-block">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作品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p><p class="ql-block">《最后的晚餐》由于制作过程的先天不足,整个壁画在达·芬奇还在世的时候就开始剥离,不知被后世画家重复画了多少次,哪一笔才是达芬奇的真迹,恐难寻觅。</p><p class="ql-block">《最后的晚餐》在过去的四年中一直在进行修复。随后便由非营利性“先进的女性艺术家”工作室的策展人,修复者和科学家组成的全女性团队使它重获新生,现已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新圣母玛利亚博物馆永久展出,也算是450年来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大众。</p> <p class="ql-block">《 安 吉 里 之 战 》</p><p class="ql-block">1504年,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受命在佛罗伦萨维奇欧宫五百人大厅的墙壁上绘制雄浑壮阔的战争场景,创作了著名的壁画《安吉里之战》,希望借助这幅作品将佛罗伦萨和米兰军队,在1440年上演的经典战役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是达·芬奇少有的关于军事题材的美术作品。</p><p class="ql-block">《安吉里之战》描绘了战争的心脏部分,展示了人与战马的躯体痛苦、恐怖的纠缠。由于一些原因,这幅用油画颜料创作的壁画最终未能完成。</p><p class="ql-block">16世纪中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维奇欧宫五百人大厅进行改建,这幅著名壁画就此神秘失踪,但与达·芬奇同时代的人认为:《安吉里之战》无疑是代表达·芬奇最高艺术成就的伟大的绘画作品。这幅画是已经完成,还是后来被完全毁掉,成了永久的谜团,这幅画就这样成了世界艺术史上十大悬案之一。</p><p class="ql-block">现在,由英国基金会支持的一些艺术家声称,他们相信这幅杰作就藏在瓦萨里稍晚奉美第奇家族之命创作的一系列壁画的墙后面的夹层中,它是被瓦萨里保护性地藏起来了。意大利著名艺术科学家莫里兹奥·塞拉西尼的专长是调查艺术品的下落。塞拉西尼表示他将通过扫描和安装探测器等方法来寻找蛛丝马迹,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如何在不损害外面壁画的情况下,用新的仪器发现达·芬奇画的颜料,从而使达·芬奇这幅《安吉里之战》作品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 柏 诺 瓦 的 圣 母 》</p><p class="ql-block">1478年,达·芬奇创作了《柏诺瓦的圣母》。画家利用顶端的两扇圆拱的窗户设计,将观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坐在板凳上的圣母玛莉亚与圣婴耶稣。位于中央偏左位置的圣母将没穿衣服的圣婴抱在怀里,她一手扶着他,一手则拿着一朵花圣婴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时伸长另一只手抓住母亲。</p><p class="ql-block">于是,玩弄花朵这个动作构成了整幅画的主题,而画面垂直的中心轴不偏不倚正好通过三只手和缓交错的地方,成为全画的中心点。玛莉亚穿着一身精致飘拂的蓝袍外加红裙与露出的红袖;她在胸前别了一只胸针,将蓬松的卷发精心地编成辫子。在这幅画中圣母与圣婴之间的顾盼与姿态尽溶于画的内在世界中,其所散发出的亲密感与同质性很难让观赏者将注意力从他们身上移开。</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现收藏于俄罗斯彼得堡艾米塔吉博务馆。</p> <p class="ql-block">《 抱 貂 女 郎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抱 貂 女 郎 》,又名</span>《抱银鼠的女子》创作于1489年至1490年,此幅精美的肖像画同样也是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达·芬奇仅有的4幅女性肖像画之一。画面背景直接使用了黑色,完全没有多余的内容。画中女郎是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情妇切奇利娅。她拥有高贵沉静的气质,备受公爵宠爱。画面上切奇利娅的头转向右边,似乎在听什么人说话。画家运用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利亚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脸庞,表现出她优雅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怀中抱着的毛色光润、形态逼真的白貂使画面生动了起来。白貂据说是卢多维科,在这里取其象征意义,成为他的个人化身。达·芬奇的肖像画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而得到世人的推崇。</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作目前收藏于波兰克拉科夫的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也经常在华沙的波兰国家博物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 哺 乳 圣 母 》</p><p class="ql-block">《哺乳圣母》是否有达·芬奇学生的手笔,没有文字根据。这里画家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母爱的普遍人性。形象丰满,神态恬静,洋溢着一种年轻母亲的温柔的爱子之心,但圣母的脸部仍显露出达·芬奇所惯用的微笑描绘公式,过分重视女性眼睛的块面结构。圣母怀里的婴儿形象被画得很生动,但在这里仍然是色彩处理让位于解剖结构的合理性。</p><p class="ql-block">总之,这一幅画是达·芬奇前期肖像艺术的一个范例。这时期,达·芬奇所全神贯注的,正是他对人体描绘的科学研究。</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现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务馆。</p> <p class="ql-block">《 持 康 乃 馨 的 圣 母 》</p><p class="ql-block">圣母穿着暗蓝色的衣服,外加红袖红裙,身披金色的斗篷,胸前别了一只胸针。圣母将圣婴抱在怀里,她一手扶着他,一手则拿着一朵康乃馨。圣婴正伸出手想要抓住康乃馨。据传说,粉红色康乃馨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难时留下的伤心泪水,眼泪掉下的地方就长出康乃馨,因此粉红康乃馨成为了不朽母爱的象征。红色康乃馨则是象征殉难的基督徒的血,似乎预示了圣婴以后的遭遇。</p><p class="ql-block">此画前景中摆着一瓶花,圣母的肘部几乎就要碰到花瓶。萨瓦里笃定该画是达·芬奇跟韦罗基奥学徒时期的作品,画中的圣母带有韦罗基奥作坊的特点——苍白的、北欧人式的脸,金黄色的卷发,双眼望着下方。最能反映达·芬奇特色的地方是圣母身后穿过凉廊的风景,那是一排崎岖不平,犬牙交错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 戴 珍 珠 头 饰 的 夫 人 像 》</p><p class="ql-block">1490年,达,芬奇创作了《戴珍珠头饰的夫人像》。众所周知,达·芬奇画的女性肖像难免存在一种“微笑的公式”,但并非全然如此。他的美学观总的说是科学求实的精神。他所集中注意的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达·芬奇把容貌美丽的女性,看成是自然界最完美的产品,他曾说:“试想夺去一个如此美妙的自然造物的生命,那是多么残忍的行为。”</p><p class="ql-block">所以在对待肖像画上,他时时把人的精神气质与外貌结构结合起来研究的。这一幅女性侧面肖像尤其令人感到其描绘的精确性:那一丝不苟的脸部轮廓,美丽而整齐的秀发,古代贵妇的头饰上的珍珠,被他仔细地观察、研究和刻意描绘着。那一串从头绕到颈项的长长的珍珠,几乎每一颗的立面、高光及其圆润感都作了细腻的绘写;黑色的披风和红色的束胸上衣,紧紧地衬托出这位女性的丰满的胸脯,从而增强了贵妇人的华贵与庄重感。</p><p class="ql-block">如果说,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上所注重的是她的神秘的笑容,那么,在这里,画家是以精确的素描结构赞美着这位妇女的绝世容貌。</p> <p class="ql-block">《 纺 车 边 的 圣 母 》</p><p class="ql-block">《纺车边的圣母》这幅画是达芬奇于16世纪初期创作的一幅油彩画,画作中,年幼的耶稣手持形似十字架的纺织用绕线棒,而怀抱着他的圣母玛利亚正目光温柔的注视着他。这幅画作也是目前确认的达芬奇的油彩画作品中,保存情况较为良好的一幅,为人们重现出了达芬奇高超的绘画技巧,完美的展示出创作当时的精美。</p> <p class="ql-block">《 基 督 受 礼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达·芬奇在作坊学艺时,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年,他在协助其老师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这幅画时,达·芬奇奉老师之命,只画了左侧两个小天师中左边的一个,可是就这一个侧面形象的天使,从人物造型和脸部的神情表现来看,要比老师所画的其他几个人物生动很多,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据传,韦罗基奥为此不再作画。</span></p><p class="ql-block">达芬奇着重描绘的是一个天真无邪、毫无神秘色彩的儿童形象。儿童头部的卷发、身上的衣褶以及他与据说也是他画的后面的自然背景之间的和谐关系,给人以极其真实可信的感受。</p><p class="ql-block">尽管是初露头角,但可以看出达芬奇在人体结构与自然形象方面的深入探究,已经优于他的老师。色彩表现符合规律,形体的写实性十分强烈,因而给人以神态毕肖的印象。画布上这个跪着的小天使,目光炯炯有神,他认真而又好奇地注视着眼前所发生的事件。这一切似乎使他深入幻想的境界。当老师韦罗基奥看了之后,也颇有自愧勿如的心情。自此以后,达芬奇又被老师介绍给一位在陶器釉绘上有独特技艺的画家卢卡·德拉·波比亚,让达芬奇进一步向这位色彩大师学习绘画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 吉 内 薇 拉 · 班 琪 》</p><p class="ql-block">这是达·芬奇最早的经典肖像画,也是达·芬奇在那个时期唯一的一幅肖像画。美丽的 吉 内 薇 拉 · 班 琪在这部作品中显得尤为严肃 。她没有露出任何像蒙娜丽莎脸上那样的微笑。背景中的桧树象征着贞洁,是对她名字的一种双关语; 意大利词是 ginepro。户外环境并不常见,因为当时女性通常被描绘在家里。</p><p class="ql-block">创作这幅画时,达·芬奇仍是韦罗基奥画室中的学徒。尽管这幅创作于1475到1480年之间的画,是油画颜料的早期实验,年轻的达·芬奇已经展现出自己对于这种媒介令人吃惊的掌握程度。他一反15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在对卷发和皮肤的晕涂法处理上,体现出令人震惊的自然主义手法,他将手指蘸入湿颜料中,软化笔触;棕色的叶子最初是鲜绿色。可惜的是目前这幅画因最初的画板受损,已经过裁切,原作品中曾经有模特的胳膊和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画现收藏于华盛顿国立美术馆,是该馆的一大亮点,也是莱昂纳多在美洲唯一公开展出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酒 神 巴 卡 斯 》</p><p class="ql-block">作品描绘的是希腊神话的酒神巴卡斯,在作品中卡巴斯坐在一块石头上面,右手指向画外,仿佛要告诉观赏者什么。他身体强健,展现出强健之美,色彩的运用细腻柔和。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光彩照人,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达·芬奇用色的高超。</p> <p class="ql-block">《 三 博 士 来 朝 》</p><p class="ql-block">达·芬奇1481年创作的《三博士来朝》,(又译《三王来拜》)是达芬奇的名画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这幅油画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诞生之时东方三博士前来朝拜的故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画虽由于他动身去米兰而没有完成,但从原稿上可看出其构图和形象塑造所显示的艺术创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和同辈。</span></p><p class="ql-block">该画以激烈对比的构图和形象表现显示艺术上的创新:圣母、圣婴和三位博士形成三角形的稳定构图,周围的群众却以激动的手势环列左右,宛如人群组成的漩涡;背景上按精确的透视法画出的建筑遗迹和奔腾飞跃的马队也形成强烈的对照。</p><p class="ql-block">在刻画前景人物、特别是围观的群众时,色调幽暗,让形象从阴影中闪出,力求幽微含蓄,在艺术手法上形成他独创的烟雾状色调。说明他已不再从叙事的角度简单地罗列有关人物,而是对传统的题材进行彻底的改造。他所采用的色调幽暗的画法,使人物形象从阴影中突出,突破了传统绘画明晰透露的特点,预示着文艺复兴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圣 母 子 与 圣 安 妮 》</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画家让圣母马利亚坐在她母亲的膝上,外祖母圣安妮虽然也很年轻,但仍感到圣母的身躯太大些,她难以承受如此重量。可是圣安妮脸上展现的笑容,是对着眼前那个顽皮的小外孙——耶稣而发出的,马利亚倒像坐在安乐椅上那样,毫不介意地伸手要去抱耶稣。这种情绪传递是不很协调的,人物尽管处理得紧凑,却并不显得自然生动。</p> <p class="ql-block">《 圣 母 子 与 圣 安 妮、施 洗 者 圣 约 翰 》《圣母子与圣安妮、施洗者圣约翰》是达芬奇的炭笔画,作于1499年至1500年,现藏于英国伦敦英国国家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施 洗 者 圣 约 翰 》</p><p class="ql-block">《施洗者圣约翰》画于1513年至1516年之间,是达·芬奇的名画之一,也许是他最后一幅作品。画作取材于圣经中的人物:布道者约翰奉上帝之命,将为耶稣施以洗礼,当他舀起约旦河的圣水为耶稣洗礼时,天空突然豁然开朗,有一鸽子形状的圣灵显现在被启开的天空中。从此约翰紧随耶稣布道,得名“施洗者圣约翰”。</p><p class="ql-block">画面上,达·芬奇以一种俏皮的方式描绘了圣约翰。漆黑的背景上,施洗约翰长长的卷发,穿着毛皮,上身裸露着,而整个身子没入黑暗里,只有从右肩到胳臂、脸部、右手以及隐约可见的左手,脸暴露在照明之中。施洗约翰宛如一个青年牧羊人,脸上露出狡黠而神秘的微笑。他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指伸向天空,暗示着通过洗礼得救的重要性。这个手势也出现在达·芬奇的其他作品中。这幅画虽属传统题材,人物和背景的描绘却前所未见。事实上,施洗约翰在茫茫黑暗之中指着天国,揭示了画家此时内心的苦闷与彷徨。</p> <p class="ql-block">《 受 胎 告 知 》</p><p class="ql-block">《 受 胎 告 知 》,这是一幅木板上的油画,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这幅画的内容描写的是《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一章第一节马利亚受圣灵感动的故事。它是达·芬奇现存的最早的作品,也是达·芬奇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一件作品,属于达·芬奇早期杰出作品之一。除了有一点自由构思外,这幅画的场景都是达·芬奇遵循一般的透视画法来构思的。这幅作品后来被位于欧利维特峰的圣巴托罗梅欧修道院订购。创作这幅画时,在达·芬奇的笔记本上,画满着各种科技设计草图,旁边加注了许多文字。对待绘画,他总是精益求精。在这一幅他早期的板上油画《受胎告知》上,能发现达·芬奇在探索客观真实中所作出的努力,他尽量想表现物质世界的本来面貌。</p> <p class="ql-block">《 维 特 鲁 威 人 》</p><p class="ql-block">《维特鲁威人》是一幅达·芬奇依照维特鲁威定律,在1487年前后创作的素描作品。它是钢笔和墨水绘制的手稿,规格为34.4 cmx25.5cm。<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据约1500年前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的描述,达芬奇努力绘出了完美比例的人体。</span></p><p class="ql-block">素描的上面和下面都是手写的小字,画中描绘了一个男人在同一位置上的“十”字和“火”字型的姿态,并同时被分别嵌入到一个矩形和一个圆形当中。这些姿势与画中两句话相互对应。第一个双脚并拢、双臂水平伸出的姿势诠释了素描下面的一句话:“人伸开的手臂的宽度等于他的身高”。另一个叠交在他身后的姿势是将双腿跨开,胳膊举高了一些,表达了更为专业的维特鲁威定律:如果你双腿跨开,使你的高度减少十四分之一,双臂伸出并抬高,直到你的中指的指尖与你头部最高处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你会发现你伸展开的四肢的中心就是你的肚脐,双腿之间会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这幅素描中所画的男子形象被世界公认为是最完美的人体黄金比例,<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时也被称作卡侬比例或男子比例。</span></p><p class="ql-block">《维特鲁威人》现被收藏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学院美术馆中,和大部分纸质作品一样,它只会偶尔被展出。</p> <p class="ql-block">《 岩 间 圣 母 1 》</p><p class="ql-block">《岩间圣母》是达·芬奇的一幅传统宗教题材画作。画中人物虽然被一团潮湿的空气所包围,但是人体的轮廓在昏暗山岩的衬托下还是能明显地辨析出来,尤其是画家着力描绘的面庞被刻意营造出的神秘气氛所笼罩,人物轻柔、温存、纯真的表情栩栩如生地突显出来。</p><p class="ql-block">奇怪形状的悬石从湿漉漉的岩体上垂下,具有植物学准确性的花草从岩缝里穿凿而出,竟然能辨别出鸢尾花、银莲花、紫罗兰和一些蕨类植物。远处蓝色的天空透过岩体之间的孔洞和夹缝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年轻的圣母玛利亚以温柔的手搂抱着下跪的幼婴约翰,她的另一只手则向儿子耶稣伸过去,天使乌列面向着观众,把他们引向画中,用手指示着这个场面,一连串手势代表保护、指示、祝福等含义。</p><p class="ql-block">这一组动作是按金字塔的构图原理组建安排的,塔顶是圣母的头,侧边是他伸出的双手,底角是天使和婴儿。达·芬奇把结构看作打开作品意图的钥匙,这很大程度上形成了文艺复兴盛期的古典主义金字塔式的人物构图。</p><p class="ql-block">两个几乎相同的版本的《岩间圣母》作品,一幅在巴黎的卢浮宫(本幅),另一幅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岩 间 圣 母 2 》</p><p class="ql-block">此画是《岩间圣母》第二幅,现为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1482年达·芬奇应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用蛋彩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画的主题是小施洗者约翰在圣母玛利亚与天使面前参拜基督,达·芬奇将他们安顿在幽美神秘的岩石风景间,圣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岩地上,渐浓渐淡的轻烟薄雾呈现出佛兰德斯或威尼斯画派所少有的朦胧画意,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充满了诗一样的温情,祥和而且典雅。用岩洞作圣母子的环境,有画中景和画外意:圣母子在大天使护卫下暂歇于岩洞,有一种安全感;选择岩洞作背景,起源于达·芬奇记忆中的古佛罗伦萨采石场马雅诺,岩洞的深意在于宗教传说中圣者诞生的洞穴,内涵黑暗和光明,即指上帝的光辉是以圣母子为载体转化为人和他的苦难,让神圣的光明穿破黑暗,照亮世界。</p><p class="ql-block">此画在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上,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p> <p class="ql-block">《 音 乐 家 肖 像 》</p><p class="ql-block">在达·芬奇留存很少的男子肖像画中,《音乐家肖像》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这幅画作于1485年,保存完好,对研究达芬奇的其他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画中的音乐家名叫法朗基诺·加甫里奥,大概是服务于路德维科宫廷的一名青年乐师。他有着一头漂亮的卷发,神情严肃,手里拿着乐谱。由于达·芬奇没有完成这幅肖像画,所以他也没在画中签名。关于画中人物的身份,人们有过种种猜测,还曾被当做是米兰的一位统治者。最后,艺术史家依据他颇具艺术家气质的面孔、修长的手指及手中的乐谱,推断他是一名音乐家。</p> <p class="ql-block">《救世主》被誉为男版《蒙娜丽莎》,完成时间大约在公元1500年,而两幅画在构图和风格上也有很大相似之处。画作里极致描绘的耶稣基督人像,身穿青金色与深红色长袍,为救世主的最佳写照。他左手握着一颗水晶球,而右手高举象征祝福的手势,象征着传承与富贵。</p><p class="ql-block">1958年,《救世主》曾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但由于被认为是复制品,所以成交价仅为45英镑。直到2007年,纽约大学美术学院修复中心的专家开始对《救世主》进行修复和鉴定,最终确定这幅画的确出自达·芬奇之手。2017年11月,在纽约佳士得夜拍上,《救世主》以4亿美元落槌,加佣金成交价为4.50312亿美元(约人民币30亿元),创全球艺术品拍卖纪录,成为史上最贵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救世主》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流通的达·芬奇真迹<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目前唯一一件私人收藏的达·芬奇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瑞士警方在图尔吉市一处私人银行的保险柜中查获了一幅油画,而它很可能是出自达·芬奇之手的真迹,此前已经失踪数百年,价值无法估量。</p><p class="ql-block">图为瑞士警方查获的油画这幅油画长61厘米,宽46.5厘米,是一位贵妇的肖像画,她身着黑红相间的华丽衣裳,并且头顶王冠。根据记载,如果此画确为达·芬奇所绘,那么画中的女人应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侯爵德埃斯特,创作时间为1500年前后。瑞士检查机关表示,发现油画的银行属于一个意大利家族,其成员长期居住在意大利南部和瑞士的德语区。2013年8月,这幅油画通过非法交易途径进入瑞士,当时的售价为95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6.71亿元)。不久之后,此画的价值迅速攀升至1.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47亿元),更有媒体报道称其价值高达数亿欧元。据悉,当时油画的买家已经对画作进行过鉴定,认为此画的创作时间应在1460—1650年之间,排除了现代仿品的可能,同时也与达·芬奇(1452—1519年)生活的年代重合。但此画是否就是达·芬奇所绘,还有待进一步确定。瑞士官方消息称,目前此画被保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他不仅研究人体解剖表现杰出,而且在涉猎其他动物解剖时一样表现出色。除人体外,达·芬奇也解剖了牛、禽、猴、熊、蛙以作为解剖结构比较。</p><p class="ql-block">2021年达·芬奇的两幅素描作品接连在欧洲拍卖中出现。7月6日一幅达·芬奇素描《熊的头部》在伦敦佳士得以885.75万英镑(约合7920万元)成交,创下了达芬奇素描画的拍卖纪录。</p><p class="ql-block">尽管世界上现存的达芬奇素描数以百计,但被私人收藏并流通的作品仅有八幅。因此,达·芬奇上次的素描拍卖记录要追溯到2001年,当年伦敦佳士以814万英镑成交另一枚银针素描《马和骑手》。《熊的头部》在经过了20年之后,又刷新了这一纪录。</p><p class="ql-block">《熊的头部》在1480年代早期完成。达芬奇在同一时期绘下四幅尺寸相若的银针动物习作,另外三幅均由著名艺术机构收藏,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行走的熊及熊掌习作》 ;苏格兰国家画廊的《狗爪习作》;以及大英博物馆的《两只猫与一只狗习作》。</p> <p class="ql-block">这是达·芬奇手稿中的背面人体结构素描作品。</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从1481—1511年的30年内,共解剖了30具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体。并准备出版解剖学理作品并制绘了超过200篇画作。</p><p class="ql-block">达·芬奇在韦罗基奥工作室差不多10年的时间里,研究了人体的基本结构,画下了许多肌肉、肌腱和脸部等的解剖图,还初步涉及解剖对于绘画和雕塑的应用,成长为一位局部解剖的大师,甚至被吸收进了佛罗伦萨画家行会。</p><p class="ql-block">然而,他的书直到1680年(辞世161年后)才以《绘画论》为名出版。</p><p class="ql-block">达·芬奇画了许多人体骨髂的图形,同时他也第一个具体描绘脊骨双S型态的人。他也研究骨盆和骶骨的倾斜度以及强调骶骨不仅非单一形态,而且是5个椎骨组成。达·芬奇也能卓越的表现头骨的形态以及脑部不同的交叉截面图(横断面、纵切面、正切面)。他画了许多图包括肺脏、肠系膜、泌尿道、性器官甚至性交。他是第一个画出子宫中胎儿(他希望了解“生育奇迹”)同时也是第一个画出腹腔中阑尾的人。此外达·芬奇经常描绘颈部和肩膀的肌肉和肌腱。</p><p class="ql-block">2005年,达·芬奇的画作激发一位英国心脏外科医师领先发展一个修补受损心脏的新方法。</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在人体生理解剖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说是局部解剖图宗师,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人体各部分的构造。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英国华威大学临床解剖学教授彼得·亚伯拉罕斯认为: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素描,水准至少领先于他所处时代300年。达·芬奇500年前利用切片技术和对截取横截面来体现人体复杂结构的方法,与今天医学上的CT和MRI技术非常接近。</p><p class="ql-block">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并认为血液是不断循环的。他说血液不断的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的废物带走。</p><p class="ql-block">他研究过心脏,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后来,英国科学家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达·芬奇这些生理解剖学的成果。</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解剖学的研究,在当时并没给达·芬奇带来声誉,而是遇到了无数的诽谤。</p> <p class="ql-block">很早,达·芬奇就对当时的四轮马车不满。在他的科学世界中,早就有了机动车的影子。事实上,点燃现代机动车发明灵感之火的正是这辆“达·芬奇机械车”。</p><p class="ql-block">既然是机动车就要考虑动力问题,达·芬奇在机动车中部安装了两根弹簧以解决这个问题。人力转动车的后轮使得各个齿轮相互咬合,弹簧绷紧就产生了力,再通过杠杆作用将力传递到轮子上。</p><p class="ql-block">那么怎么控制车速呢?达·芬奇也想到了。他在车身上安装了一个圆盘装置,圆盘表面设置了很多方形的木块,和每个轮子连接的铁杆的另一端与圆盘相接,这就是用于控制车速的装置。圆盘上放置的木块数量越多,与铁杆之间的摩擦就会越大,阻力也越大,轮子的运转速度越慢,行驶的距离越长。</p><p class="ql-block">当然,达·芬奇也想到了刹车装置。位于齿轮之间有一个木块,拉动绳索将木块卡在齿轮之间,车就可以停止。不过,这辆汽车不能载人,因为仅靠弹簧的动力根本无法行驶很长的距离。</p><p class="ql-block">同时,达·芬奇还将弹簧巧妙地运用在了钟表设计上。后来大型钟表采用的原理,就是出自达·芬奇的设想。只是在这个设想中,弹簧的弹力被物体的重力所代替,物体向下的重力通过众多齿轮咬合作用被均匀传递,钟表便得以保持匀速运动。</p><p class="ql-block">此外,乐器、闹钟、自行车、照相机、温度计、烤肉机、纺织机、起重机、挖掘机……达·芬奇曾有过无数的发明设计,而这些发明设计在当时如果发表足足可以让我们的世界科学文明进程提前100年。</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方面,达·芬奇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他设计过桥梁、教堂、城市街道和城市建筑。在城市街道设计中,他将车马道和人行道分开。设计城市建筑时,具体规定了房屋的高度和街道的宽度。米兰的护城河就是他设计和监工建造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了军事领域。他发明了簧轮枪、子母弹、三管大炮、坦克车、浮动雪鞋、潜水服及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滑翔机、扑翼飞机和直升机、旋转浮桥等等。2008年4月26日,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讷,36岁的瑞士人奥利维耶·维耶提-特帕使用由达·芬奇设计的金字塔型降落伞从距地面600米高的直升飞机上安全跳到地面。</p> <p class="ql-block"> 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列奥纳多·列奥纳多·达·芬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如“天外来客”。他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对他的研究与探索依然不断,在欧美各国和日韩、以色列等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的达·芬奇研究机构。而对于他的祖国意大利来说,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在这个国家,红酒、家具、餐厅、酒店、机场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数不尽数。意大利著名品牌Leonardo Di Gasun(中译老人头)也是以他的自画像做为Logo的。</p><p class="ql-block">关于达·芬奇的画作,人们讨论更多的是画中的神密和诡异,其中既有着神秘的诡异的地方,也有着预言以及未来科技。人们还认为达·芬奇是外星人或混血儿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有研究人员发现达芬奇在历史上消失2年,而这两年时间网友猜测可能是穿越了?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先来看看达,芬奇神密、诡异的画吧:</p><p class="ql-block">1.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意大利历史学家发现,通过放大蒙娜丽莎的眼睛,可以看到微小的数字和字母。在右眼看起来是可以代表他的名字的字母LV,Leonardo Da Vinci,而在左眼还有符号,字母CE,或者可以是字母B。在背景中的桥拱中可以看到数字72,或者可以是L和数字2。另外,数字149出现在图片后面。《蒙娜丽莎》里面解惑了画中出现的动物、外星人以及神秘数字。</p><p class="ql-block">2.梵蒂冈的研究人员在《最后的晚餐》中发现了隐藏着的达芬奇预言:人类将于4006年3月21日毁灭于一场全球大洪水。同年11月1日,人类将遭遇最后的晚餐。这个4006年世界末日的预言就隐藏在《最后的晚餐》中耶稣背后那扇窗户上。</p><p class="ql-block">3.维特鲁威人 至高的美学黄金分割rsquo;的概念。同时还关注了古埃及金字塔里的一组奇妙数字组合:142857。</p><p class="ql-block">事实上,最新的研究结果已显示,达芬奇在《维特鲁威人》的素描中确有与古埃及金字塔中的数组 142857 有相关联的部分。</p><p class="ql-block">4.伊莎贝拉德埃斯特肖像--失踪的杰作。它已经失去了这么久,有人怀疑它是否存在。</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原本只有铅笔素描,没有彩色版的完成品。当它在瑞士银行被发现后,这幅消失了500年的画作才重现人间,也打消了众人的怀疑。这幅画经由专家使用碳14测定法已证实是真迹。</p><p class="ql-block">达·芬奇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未整理的用左手反写的约15000页笔记手稿难以解读,因他的日记都是用羽毛笔从左往右写的镜像字,现在公布的只是译完的极小部分。</p><p class="ql-block">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正如恩格斯所说:他是巨人中的巨人。</p><p class="ql-block">达·芬奇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谜团,即使时间已过去几百年之久,围绕着这位艺术巨匠的讨论和谜团也从未消散;达·芬奇这三个字仍旧被当代艺术家们所折服,虽然最终都没有解密真实原因。</p><p class="ql-block">左边《达芬奇之死》这幅油画是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安格尔创作的。画面刻画了达·芬奇在法兰西国王佛朗索瓦一世怀里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情景。表现了法国国王和达·芬奇的忘念交。尽管真实性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是达·芬奇和这位国王的情谊确是毋庸置疑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