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现在跟比较强大的国家签订合约之后都不打架了,我也没得写了。就只能给你们写一些有关于德国的枪械。再加上我现在的国家发展这么快一切安好。好了说太多也没用正文开始。</p> <p class="ql-block">MG42通用机枪,当时一战,德国打输了。那个时候联盟国写了一条协约。也就是凡尔赛条约。条约上说,禁止德国发展重型武器,就比如说坦克、重机枪,还禁止德国扩充士兵。就是限制德国军队人数。</p><p class="ql-block"> 后来,希特勒上位就开始钻凡尔赛条约的空子。之后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通用机枪,这个通用机枪就是你不装脚架,他就是个轻机枪,一装上重型脚架,他就是个重机枪。当然,这枪本身他肯定也要是符合一些重机枪所,你要是搞个步枪装上脚架,当重机枪用那估计……</p> <p class="ql-block"> MG42研究成功,其实是枪械生产技术的一次重要的突破。格鲁诺夫博士本人并不是枪械设计师,他是一名金属冲压技术的专家,当时由于德军一线部队对机枪的需要量很大,他以专业的眼光认为按照传统枪械制造工艺,很难满足这样的需要(原有工艺采用机械加工,将一块实心金属利用车床、铣床等加工,切削掉不必要的部分,金属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既浪费材料,又花费很多工时),他认为机枪采用金属冲压工艺制造是必然趋势。实际中,用金属冲压工艺生产的MG42不仅节省材料和工时,也更加紧凑,这对于金属资源缺乏的德国来说,是非常实际的。</p><p class="ql-block"> 无论在苏联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还是诺曼底低矮的灌木丛林,是北非炎热的沙漠,还是柏林的碎石瓦砾堆,MG42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也是盟军士兵的恶梦。美国兵称MG42为“希特勒的电锯”,也有人形容MG42是“希特勒的拉链”(Hitler's zipper),因为其连贯的枪声像拉动拉链时的响声;苏联士兵称MG42为“亚麻布剪刀”(Linoleum ripper);德国士兵称它为“希特勒的锯子”(Hitlersäge)或者“骨锯”(Bonesaw);英国士兵则以MG42材料的制造产地史潘朵称呼之。</p> <p class="ql-block">轻机枪组由三人组成:观察员、射手和装填手,使用易于迅速转移的两脚架MG42,携带弹药不多,一般随班作战。突击时,轻机枪组的MG42能迅速换上75发圆形突击弹鼓,继续为班组成员提供火力支援。中型机枪组、重型机枪组则由四五名成员组成,使用三角可调支架,一般不配备突击弹鼓。不同的是,重机枪组的MG42安装了能保证机枪火力更持久的重型枪管。射手是MG42机枪组的灵魂,因而只有拥有坚定意志的士兵才能担当,MG42的射手是受过特殊训练的,熟知通用机枪的性能。在《帝国国防军陆军教导手册》1940年版中,要求机枪手以500-650发/分的射速点放。虽然MG42的理论射速为1200发/分,但这对机枪本身来说非常重要(二战中缴获了MG42机枪的盟军不懂,玩坏了许多枪管)。所以,训练有素的射手尤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下一期更新:经典狙击步枪kar98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