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本只适合阳光下阅读的书,读未半,阴雨至,先放着,待晴日继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理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同理心(empathy)来自希腊文empatheia,一一em表示进入,pathos表示感觉一一它是一种穿入,一段旅行。它提议你进入另一个人的痛苦,通过提问的方式跨越边界和关卡,就像拜访另一个国度: 你的世界种植什么庄稼?设立什么样的法律?牧养什么样的动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可一个人真的能无障碍地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与之相伴旅行吗?</span>人类的悲欢本不相通,同理心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同理心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投射,它不会真正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同理心的感同身受不过是自身问题的一种投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我怀疑自己所谓的"同理心"其实一直都只是这么回事,每次都只是靠假想唤起的自怨自艾投射到别人身上。说到底,这不过是一种唯我论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人在困境时,常希望别人有同理心,理解自己,获得关怀,减轻痛苦。有同理心很美好,但并不都有效。</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理心的关怀,或是有优越感者居高临下的同情和怜悯,或是看似感同身受,其实是隔靴搔痒式的安慰和劝解,它入不了心,也消解不了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要期待别人有同理心,与你感同身受,也不要对别人滥用你的同理心。真正的同理心是跨越心灵的边界和关卡,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在己,需要勇气,这种进入会激话自己深藏的痛与悲,结果可能是没帮到别人,反而被别人坏情绪影响,伤了你自己;在人,有时会弄巧成拙,你以为是感同身受,且自以为是地劝解安慰是分担他人的痛苦,可一不小心,你的安慰关怀却变成了对他人的窥视与冒犯,关怀变成了伤害。</span></p> <p class="ql-block">早起刷手机,满屏都是令人心碎的15岁少年自杀信息,当年被亲父母卖钱,然后经历养父母死亡,后一直在养父母亲戚家寄居,寻亲找回亲父母,亲父母觉得他搅乱了自己的再婚生活,孩子只求亲父母给他租个房,有个安稳居处,有家的感觉,被亲父母拉黑,并在网上曝料,以致孩子被网暴,昨天这孩子不堪网络暴力,留下一篇《生来即轻,还时亦净》,选择轻生,虽经抢救,仍回天乏术,一个年轻的生命凋零了。</p><p class="ql-block">同理心在这个少年这儿失效,已再婚又再婚的亲父母心里哪怕有一丁点同理心(不想说爱,有爱当初就不会卖子),就该想到是自己毁了孩子的人生,孩子的要求也只是一个安稳,而不是冷酷到觉得孩子搅了自己的安稳生活。</p><p class="ql-block">15岁少年两次被亲父母抛弃,还被那对狠心亲父母带节奏,招致网络暴力。正是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年华,却带着对亲人对人间的失望放弃生命。人们心痛,觉得他不该做这样的选择。"生来即轻,还时亦净",这不是大彻大悟的禅言,是痛到无法承受的悲鸣,只是这悲鸣没在生前唤来温暖,最终成了遗言。网络暴力成了压垮这个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别的孩子寻亲找回了温暖,他找回的是痛苦和孤独,在这人人都回家团圆的年底,他独自去了天堂。</p> <p class="ql-block">暴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生活在那个暴力世界,人们怎么谈论这种暴力。她说,其实,身在其中的时候,你根本没办法发声。</span></p><p class="ql-block">暴力让人恐饰噤声,摆脱暴力世界,你真的可以自由地发声吗?也许可以,可以诉说伤害,悲情,可说出后,恐惧就会消失吗?肉体的伤害可以治愈,心灵的伤害呢?暴力伤害引发的恐惧会不会如影随形,相伴终身,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持之以恒的恐惧是一种有用的东西。官方的声音总是充满了各种骤停、破音、悸动的变调,里面都是未曾言明的威慑与承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每个人都想最大声地说话,每个人都在饥渴地寻找说话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暴力衍生的恐惧是最好的控制密码,即使你远离暴力社会,有了说话的机会,也可以大声说话,到时你或是如马可所说,"你可以在这儿打广告",亦或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希望是前者,可现实往往是后者。</p> <p class="ql-block">煽情</p> <p class="ql-block">煽情是将庸俗的生活富于意义,生活无意义,能提炼出意义的,都是先剥离了琐屑,可没了琐屑,就像人体没了血肉,大树没了绿叶,干瘪枯燥,了无生趣。</p><p class="ql-block">琐屑与高尚无缘,难与人标榜,于是煽情就应运而生。煽情很像在苦味的咖啡加勺奶精,几块方糖,所有的艰苦与不堪都被情消解了,琐屑变得有意义,甚至有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诗意,庸常于是高尚起来。可甜味淡去,琐屑又如浮尘弥漫,生活仍是一地鸡毛。</p><p class="ql-block">煽情更像是手术前的麻醉剂,让我们暂时忘却手术的痛,麻醉消失,疼痛又会卷土重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孤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这个世上,除了极少数例外,我们其实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是孤独,要么是庸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叔本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李少杰在画作《孤独的猫之喜欢黑夜》中写道:“即便站在人群中内心依然是孤独的,只有在漆黑的夜里,才能找到一种自信和安全感。”</span></p> <p class="ql-block">孤独,其实是每个人会面临的,有的人借群聚掩藏孤独,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聚时多欢快,散时就会多落寞,于是,此次未散,又期下次。有的人是逃离,站在人群外,冷眼旁观,人群觉得你冷漠无趣,你却觉得他们没参透人生。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有多少朋友,可很多时候,你仍然独自面对一切,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你的快乐未必是别人的,悲伤也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76, 79, 187);">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马尔克斯)</span></p><p class="ql-block">既然注定要独自承担,又何必拉着不相干的一起行走。独自远行,像巴克利 马拉松赛样,就是让自己置身于不确定能不能达成目标里,去和确定要面对的困境做一搏弈,不为成功,只为证明,孤独并非没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互联智通时代,人际交往模式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身体在家里,世界在手机里。熟人越来越陌生,生人越来越熟悉,人与人亲疏不再以时空区隔,坐在一起,隔着手机,面对的世界不尽相同,相近不相亲;相隔千万里,甚而不知真面目,可以心有灵犀一点通,隔空会心一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络突破时空,一"机"可与陌生人相链接。又因手机依赖,同一时空,不同世界,常是人在身边,心在天边。衡量孤独不再是独处和群聚那么简单。“真正的孤独,不是一个人独处,而是站在人来人往的街头,倍感寂寞。”智能手机的时代,孤独不再是你有多少朋友,而是身边朋友的人眼里是你,还是手机里的世界,亦或是都从手机的世界里走出,却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相顾无言,于是又低下头,重回手机的世界里。</p><p class="ql-block">当今世界的人是越来越开放,还是越来越孤独了?</p> <p class="ql-block">英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讲好故事,怎样才算好故事?好故事里通常都会有英雄。所有的英雄都是超人,或称主角光环,有上帝视角,有金刚不坏之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规则与越界。这是所有故事塑造英雄形象的起点。</span></p><p class="ql-block">人人都愿听好故事,想做故事里的那个英雄,不是想拥有超能力,因为知道超能力是虚幻,普通人更欣赏的是英雄可以无视规则和边界,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很多想成为别人心目中英雄的人,现实生活中常被各种隐形和有形的规则所困,不敢越雷池,不敢放飞自我,最终活成了庸人,英雄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p>